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玩转商业之大藏家 >

第18部分

玩转商业之大藏家-第18部分

小说: 玩转商业之大藏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雀跃,响起一片掌声。

    这边的吵闹声也吸引了站在门店外等他们出来的4人。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的马克,虽然他的发音让3人笑得前俯后仰,但他还是一脸的兴奋,林若莎的笑,在他看来是真的很美,能博美人笑,心里自然高兴。4人也走进了店里湊热闹。

    求收藏!求红票!



………【第三十四章 “化骨绵掌”熬“羊汤”(二)】………

    “这腹黑的家伙还有什么不会的吗?”葫芦丝演奏出来的曲调是这样的优美而动听,林若莎听得有些入迷。

    “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就没他不会的…我也一直在找有什么是他不会的…”说话的陈旭眨巴着眼睛看了看林若莎。

    孟哲一曲作罢,全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妈呀,什么时候又进来这么多人?”陈旭回身一看,身后黑压压一片,把这销售厅围了个水泄不通,全是旅游团的人。

    “吹得太攒了,再来一个嘛…”一个说着四川话的男子在人群里高喊。

    “这小伙真是吹得不错…”

    “孟,你演奏的太棒了,可以再演奏一曲吗?”法老们也看出了大家的反应。

    孟哲看了一下表,还有点时间,就答道:“没问题,我再为大家演奏一曲《西双版纳天上人间》…”

    孟哲的曲子还没有吹完,那些摆满了展台的葫芦丝早已被游客们抢了个精光!也附带了其它的小物件也卖出去不少!法老们自然也买了不少,傣族售货员们个个是喜笑颜开。

    “孟,我怎么就不能把它吹响?”一个大胡子法老脸胀得通红,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都没能把刚买的葫芦丝吹响。

    “大家不要着急,先慢慢摸索,等会有空的时候我愿意把演奏的方法教给大家…”

    “噢,孟,你真是大好人…”

    “我很高兴你们能喜欢这些乐器,当然也很乐意为你们服务…”孟哲快速带着这些老外走出了销售部,要快些甩掉那些“大尾巴”才行,不然等会又会是这种乱糟糟的景象。孟哲边和大家说笑着,边让大家跟上小刀的步伐,穿过成片的翠竹林,不一会儿就走进了一间宽敞大厅。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傣家最古老的劳动工具和最传统手工艺制作。傣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傣族也是一个支持男嫁女娶的民族,男方嫁到女方家要做三年的苦力,而榨糖就是其中的劳动内容之一,用傣语叫做";喝依外";。

    眼前这台全部采用优质木材做成的机器,虽然既原始又古老,怀旧的傣家人还是沿用至今。”孟哲边说着边让人拿来了甘蔗。

    “可以试试吗?”说话的是那个名叫大卫的法老。

    “当然可以…”

    “先把甘蔗伸到这个缝里…哦,好的,现在推动这根竹竿,促使圆柱旋转…哦,看到了吧,甘蔗榨出汁来了…可以喝了,很清凉的…如果把这汁再经过火的熬制,就会变成这样,就成了傣家人经常食用的红糖了。”

    “这操作起来还真简单…这汁水真的很清甜…”大卫拍了拍手,笑着说道。

    “大家可以随意品尝一下由大卫亲自压榨的清甜的甘蔗汁…”孟哲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这是完全免费的,让法老们觉得又占到了便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最离不开的就是大米,而法国人民最离不开的自然就是面粉了!

    现在我脚下踩着的也是傣家古老的劳动工具——米舂,也是用优质木料制成,类似小朋友玩的跷跷板。舂米,也是男方嫁到女方家所要做的苦力之一哦!

    西双版纳的傣族以米线为主食。米线就是我们刚才吃的那道凉拌牛杂菜中就有的那种白白软软的细线条。”孟哲说着望向众人,见大家都点了点,孟哲又接着往下讲到。

    “象这种傣语叫";干好弄";的木制机器,就是用来加工米线的!用这种土制机器加工出来的米线,色泽洁白光亮,有韧性,入口清爽味鲜,堪称傣家风味食品一绝。

    傣族传统手工米线的制作既讲究又复杂。首先要挑选上好的新谷米,用木舂去皮后在水中浸泡一天,再用木舂舂成米粉,放进锅里熬成糕,凉却后再用手搓细搓糯,然后用芭蕉叶包好捂上2至3天,直到米糕发酸即可放到";干好弄";的圆洞里加工米线。”

    众法老们都围着那两个机器在研究,孟哲转头就见那个叫大卫的小伙站在门外,笑咪咪地在和一个傣家姑娘比划着什么,那姑娘只是一味的低着头笑。

    “大卫,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孟哲走了过去。

    “孟,你来的正好,她是我心中的女神…但是她听不懂我的话…”大卫看到孟哲过来后急不可耐的向孟哲求助。

    “哈哈,大卫,你刚才没有听到我说吗?娶傣家姑娘是要吃苦的…”

    “噢,我不怕苦,刚才她给我吃的食物就很苦,我全吃了…”大卫的话真让孟哲哭笑不得,这文化不通真让人头疼!

    那骚哆哩看着二人有些不好意思,孟哲就用傣语向她说了大卫的意思。骚哆哩听完后,脸上多了些羞涩,朝大卫摆了摆手,就跑开了。

    “哈哈,大卫,她说你不是她的意中人,她心中已经有别人了…”大卫望着那骚哆哩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些失望的表情。

    “大卫,不要伤心,这里那么多的美丽傣家少女,你一定能觅到你的女神的…”孟哲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大卫的肩膀,走向了法老们。这老外看见这些有着异域风情的美少女难免会有些激情,这也是常见的事,也见怪不怪了。

    “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织机了。”孟哲向法老介绍完后报以了小刀一个满意的微笑。

    摆在这些法老面前的三台织机和前面的那三台机器都是小刀和康师傅好不容易回寨子忙了一个早上才借来的。展厅里四周还挂满了各种质地的傣锦制品。

    “噢,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机器就能织出这些美丽的东西吗?…中国人真了不起…”其中一个法老围着其中一台织机转了一圈后竖起了拇指。听到法老的称赞,身为中国人当然要感到自豪!

    “傣族织锦历史悠久,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世界文明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必经要道之上,所以在2000多年前就颇有名声,使东南亚文化、中原文化、印巴文化和云南本土文化在此碰撞交辉!产生了个性十足的织锦图案!

    这些具有高度艺术的手工艺品,世代传袭,极大的丰富了傣族的物质文化生活。虽然上千年的织锦一出土即化为尘埃,博物馆的彩陶可以从土壤的深层中重现中原文明和印度文明!

    可织锦却不用像彩陶那样!眼前的这些精美艺术品不就正向大家展现着远古的中原文明和印度文明!”孟哲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傣锦的历史文化。

    求收藏!求点击!



………【第三十五章 “化骨绵掌”熬“羊汤”(三)】………

    “织锦的基本原料是丝、棉、木棉、麻、毛五类。傣锦从材料上看以丝与棉使用较多,即产品以丝锦、棉锦和丝与棉混合锦占多数。

    没关系,大家可以用手触摸一下做为比较。傣锦用途多做生活用品,如床单、被套、筒帕(挂包)等。”因为老外都喜欢棉质地服饰,所以孟哲故意介绍了织锦用的原料。孟哲才说完,女法老们都开始为如果装扮自己的家做起了打算。

    “这用做床上用品真华丽了…”

    “真的很高雅…很美的装饰品…”

    “做窗幔也很不错…”

    “大家应该知道这就是这些美丽姑娘们身上穿的衣服了。傣族人民是个喜水的民族,所以她们选择滨水而居,加之她们居住的地方天气炎热,所以要天天进行沐浴,人热得都要天天进行沐浴了,衣服自然也要天天进行洗涤!

    所以傣族妇女选用织锦作为服装,而少以刺绣为服装装饰工艺。噢,对了,明天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傣族姑娘沐浴的美妙场景,可是一道不容错过的最美景色…哈哈,预祝男士们明天能大饱眼福!”

    “哇,这些姑娘们的沐浴场景…真可以看到?”

    那些刚才就已经为这些有着摇曳的身姿,细腻的肌肤,柔曼的肢体,娇柔的语音,使人感到浑身通透的傣家姑娘所着迷的法老们都瞪大了眼睛,再听到明天可以见到她们沐浴的场景,那样子就差没把口水流了一地了。

    “当然,眼力不好的男士请一定不要忘了准备好眼镜…哈哈…”

    孟哲幽默的话语逗笑了法老们,更勾起了他们明天场景的无限遐想。

    “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织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我看女士们都等不急了都想跃跃欲试了吗?

    那好吧,我也不再费话了…请吧,女士们…这里有纸了笔,方便大家为自己设计一个独一无二中国款的“普拉达”…

    织完了还可以免费体验一回傣族的染色工艺…”孟哲微笑着指挥在一旁等候的骚哆哩们,让她们手把手的教这些满脸带着兴奋的法国老娘们。

    “兄弟,你这“化骨绵掌”完全能把这些“羊”熬化了…哈哈哈…”陈旭走过来凑在孟哲的耳朵边说着,说完二人奸笑着朝马克和二女所坐的地方走去。

    马克对着孟哲说道:“坏蛋…坏蛋…”

    孟哲先是一怔,马克这发的什么声啊,这声音完全是鹦鹉嘛,再听这话,骂人的,一看林若莎笑得眼泪直流,陈旭和周惠也是咧着嘴笑,而这边的马克也是一脸的笑。

    “马克,这话谁教你说的?”马克指了指林若莎。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马克摇了摇头。

    “不是你好的意思吗?”马克反问孟哲。

    “马克,你刚才说的那句话的意思用法语讲就是坏人的意思…”

    “哇,她捉弄我…她为什么要教我说这话?”

    马克一下明白了,回头看还在哈哈大笑的林若莎。马克有些不能理解林若莎为什么要教她这骂人的中文。

    “她还教你说了什么?不要生气马克,她是在恶作剧,但她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我…”孟哲向马克做起了解释。

    “还会一句,***…这句是陈教的…孟,我一点都不生气,我反而觉得她很可爱…陈教的那一句是什么意思?”

    马克笑着对孟哲说道。没想到马克的反应会是这样的,孟哲气得直甩白眼给林若莎。

    “哦,陈教的那句更差劲,用法语来理解就是贱人的意思…哈哈…所以你不能乱说了…”

    正当几人聊得开心的时候,几个法老走过来请孟哲去为他们挑选傣锦图案。孟哲微笑着和他们走向了展示架。

    “这些挂包织的真是很精细,图案也太丰富了,既美观又大方,我们都挑花眼了…所以才请你过来帮忙…打扰你们聊天实在很报歉…”一个女法老对着孟哲一笑,以示报歉。

    “不要感到报歉,我愿意为大家服务,更愿为像您这样优雅的女士效劳…”

    孟哲摆出了一副绅士姿态。这些法老不会平白无故的感到不好意思的,原因是在他们眼里孟哲这提供的是无偿服务!

    如果他们今天的旅行是支付了小费的话,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不好意思,而是理所应当!这就是观念的不同。

    “象脚纹、龟背纹、蝙蝠纹、红毛树花纹等,也有较写实的孔雀纹、驮象纹、芭蕉花纹、马纹、神兽纹、锦鸡纹、神鸟纹、连花纹、蝴蝶纹,还有吉、寿、喜等文字都是常见的图案纹样。送亲戚朋友是很好的选择…”孟哲指着面前的这些普通的筒帕开始给法老们做起指点。

    “像这些图案色彩变化最丰富的是佛幡,佛、寺、塔等直接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相关的神圣图案,是不允许出现在服饰和日用品中的。”孟哲指着挂在墙上一些也佛教有关的傣锦说道。

    “傣族织锦上的纹样也曾经历了从“娱神”到“娱人”历程。既然最终达到了“娱人”之境,它就必然少不了“人”这一主体的社会气息。

    就是傣族织锦必然有与人的生活密切的物象:安逸的居住场所、优美的生活场所以及宗教等物象。傣族织锦上的人物图案很普遍,多数人物纹样都是和其它纹样搭配使用,就像这人形舞蹈纹、楼居纹、戏马纹、舞象纹等等。像这幅马、船纹织锦就是把人、马、船的形象巧妙变形组合,融为一体。

    这样既表现人行船、放马的真实生活,又包含着前往佛寺献佛行程的意境。其构图主次分明,想象独特,为傣族佛幡用锦的装饰纹样之一。

    这幅无论从色彩搭配、图案寓意来看,做为壁饰应该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孟哲慢条斯理的给法老们提着建议。

    其实眼睛早就把这些傣锦的价格看在了眼里。当然不贵的自然不会建议买的,谁让这些“羊儿”自己送到刀下的!

    哈哈哈…孟哲在心里得意的笑着。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又围了好些法老。孟哲示意大家站到身后,便于大家观赏。

    “这是象纹。傣族地区盛产大象。我国的傣族系百越族群后裔与云南土著先民融合而成,自古聚居在云南的澜沧江、瑞丽江、怒江、元江、威远江五大河谷流域。

    这些河谷流域均属亚热带丛林气区,气候炎热、雨量充足、原始森林茂密,最适宜热带动物生息繁衍。傣族先民很喜欢大象,因为大象可以帮助他们在生产生活干活,减轻劳动负担,成为了傣族人民的好帮手,所以傣族先民便创造了两个象神。

    一个就是这幅中的震天定地象神,另一个是就是这幅中的象首人身始祖象神,这两个大象神都是傣族崇象意识的标志。

    从而傣族人民也创造了傣家象文化,大象织锦就是象文化的物质产品,它渗透到每一户傣族家庭,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如这个象驮宝塔房、象驮供鞍纹、象驮颂经亭纹及奉献花柱纹组成的图案,可以用做壁饰装饰床头,也可以铺垫沙发,也可以做为床饰品,用途很广泛…”

    孟哲一口气讲完了傣家的象文化。身边的法老们没有辜负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