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超级穷人 >

第490部分

超级穷人-第490部分

小说: 超级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工艺水平也要比同时代的欧洲差上不少。

    英国是当时欧洲最重视铁炮的国家。因此约翰对于如何制造铁炮还是很有经验的。但是因为大清没有高质量的钢铁,所以胤禟还是决定先铸造铜炮。

    其实当时欧洲和清朝铸炮的技术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大型火炮的铸造技术都是来自于铸钟技术。最初很多的铸炮师都是干的铸钟的活。铸铜炮的过程就是将铜的熔液注入一个事先做好的粘土模子而成。粘土模子由模蕊和横壳构成。粘土模型放在一个凹坑里,熔化铜的熔炉有一出口使得铜水流进模子。当铸件冷却后,便打碎模子,再取出铸件。这样铸成的每一mén炮就象一件雕塑制品一样都是各自独立的产品,上面的jīng细饰纹也是相同的。铜炮和铁炮的制造过程大致都是如此。而火炮质量的优劣则取决于工匠们浇铸技艺的高低。

    戴梓虽然知道如何制炮,但是铸造过程中许多的工艺却也仅仅只是知道,真正铸炮依靠的还是下面工匠们的技艺。而铸炮过程中的许多工艺手段还有很多具体的窍mén并没有从欧洲传过来,只能依靠清朝的工匠们自己摸索。现在有了约翰,制造出来的铜炮工艺水准大有提高。因为许多工艺水平的提高只需要轻轻的捅破那一层薄薄的纸。

    而更珍贵的是约翰提出了用镗床来进行炮管内壁的加工。

    要说当时清朝和欧洲各国铸炮的工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是否使用了膛床。在打碎模子取出炮的铸件máo坯后,欧洲各国基本都采用用镗床来进行膛孔的加工。因为此时的镗床还很简陋,所以镗孔常常不能做到很jīng确。因此由于镗孔工序的问题,模子上原有的误差并不能再纠正。所以镗孔后还要进行火炮的测试,包括目测,和不停的用铁锤敲打,进行逐步加大火yào量的发shè,测试中最后一次发shè的火yào量基本要与弹丸重量要相等。如果试验合格,这mén炮才可jiāo付使用。

    而清朝的火炮则缺少了这一步工艺。因为泥模表面处理不过关,相当粗糙,所以导致铸造好的大炮炮管的内膛上布满了蜂窝状的气孔。这种劣质的火炮在发shè时,一旦装yào量过大,或发shè次数一多,就极易炸膛。因此为了解决炮身加固的问题,清朝工匠们就在炮管上加套铁箍,常常是密密麻麻一圈又一圈,但因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效果一般。

    根据约翰的描述,戴梓和黄履庄很快就制造出他在英国时使用的膛床。这个时代的膛床实际上还很简陋,不过是一根装在长轴上的钻头。只是英国人利用了水车作动力。这也难不了戴、黄二人。

    有了膛床。制造出来的青铜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准度以及使用寿命都得到了不xiǎo的提高。对于机械,胤禟的了解实在不多,但他却对炮弹的设计提出了不少的想法。

    …………

    胤禟对于炮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改变炮弹的外形。此时的炮弹无论是用于摧毁建筑物和舰船的实心弹还是主要用于杀伤人的榴霰弹都是球形。也不是没有人想过用其他的形状,但是其他形状的炮弹飞出炮口后;总是东倒西歪;甚至还会翻跟头,不但shè程短,而且shè击jīng度误差太大。要知道这个时代最好的火炮800米jīng度shè击只有18,也就是说每800米最大偏差可达到100米。这还是球形炮弹,其他形状的炮弹偏差更大,基本没有实用价值。

    这个问题对于来自后世的胤禟来说自然不是问题。对于提高炮弹的飞行稳定度和shè击jīng度,后世有两个方法,一是改用线膛炮,使用旋转稳定。二是采尾翼稳定技术。对于第一个方法,胤禟觉得对于现在的他所掌握的技术力量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这第二个方法在他看来相对来说应该更有把握一些。要说这尾翼稳定技术,说起来原理倒也并不复杂,就是和箭只一样,依靠尾部的羽máo来达到稳定飞行的目的。而炮弹当然不能用羽máo,而必须用金属。

    胤禟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戴梓、黄履庄、约翰共同的认可。在胤禟看来这个发明应该算不了什么,因为毕竟弓箭这种武器早已经被各大洲的人类广泛使用。可是在戴梓等人看来,意义却又相当大的不同,因为许多伟大的发明看起来似乎都只是见简单的触类旁通,但它的意义却是非凡的。世界上的许多东西实际上都是如此,看起来似乎十分神秘,但是往往说穿了不过是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尾翼制造出来之后,炮弹就变成了长圆形的。很快,戴梓等人就发现了这种新式炮弹的好处,首先是shè程得到了提高,当然这一点对于基本只进行近距离直瞄的舰炮来说没有太大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陆上火炮也采用此种炮弹,意义就非凡。其次是就是shè击jīng度大大提高了,当时胤禟的属下有二十多人准备被培养成炮手。这些人当时没有一个是熟练炮手。但是他们的jīng度shè击基本在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使用这种新式炮弹每10米的最大偏差在1米左右。这样的shè击jīng度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所有的火炮。

    这让戴梓、黄履庄和约翰都欣喜不已。只有胤禟并不怎么高兴。尽管他知道炮手的熟练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火炮和炮弹的制作工艺必定还可以进行xiǎo幅度的提高,这样地话火炮的shè击jīng度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他看来,这样的偏差还是太大,并不足以彻底改变海战基本最后还需登船ròu搏的战斗模式。

    此外,胤禟还提出了两种炮弹。这俩种炮弹一种是内装纵火剂的燃烧弹,此弹在15世纪的欧洲已经发明。这种炮弹内部大部分为空心,内部装满易燃剂。炮弹发shè之后,易燃剂在炮弹内部燃烧,火焰通过三、四个孔迸shè出来,燃烧时间一般为8分钟至10分钟,通常很难将火焰扑灭。不过,这种燃烧弹并没有广泛使用。原因嘛,胤禟觉得大概还是这个时代的技术还太过落后。易燃剂的成本太高而且达不到后世燃烧弹的效果,其次火焰燃烧的时间不能jīng确掌握,再次这样的炮弹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太过危险,很有可能还没有伤敌就先伤了自己。当然最大的没有被广泛推广的原因在胤禟看来估计还是shè击jīng度的问题。这个时代普通炮弹的shè击jīng度本来就不高。可以想象内部装有流动的易燃剂的炮弹jīng度就更成问题。

    而另外一种炮弹则是炽热的实心弹。胤禟记忆中好像最早出现于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据说实心弹被加热后就具有了纵火能力,命中目标后极易燃烧,与过去效果没有把握的漂浮式火攻船和火攻筏相比,的确是一项很大的改进。而且这种实心弹与普通的炮弹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shè击jīng度也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制造成本基本也没有什么增加。所以它一出现就彻底淘汰了内装纵火剂的燃烧弹。使用这种炮弹唯一的要xiǎo心的就是必须避免加热的炮弹和发shèyào直接接触。以防止炙热的炮弹过早的引燃了发shèyào。当然使用这种炮弹也是有弊病的,而最大的弊病就是将一定程度的缩短炮管的寿命。

    当然了,其实胤禟最想制造的还是现代的炮弹,但是在黄sè炸yào没有制造出来之前,这只能是奢想。而现阶段只能大力的推广第二种炮弹,至于第一种燃烧弹,可以列入研究。毕竟后世的凝固汽油弹的威力太深入人心了。

    胤禟将炽热弹的设想提出来后,戴梓等人先是进行了试验。得出了威力果然不同凡响的结论,并且一致认为炽热弹绝对是海战中威力最大最恐怖的武器。

    不过,随之黄履庄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炽热弹的威力大是大,但是发shè却很不方便。当然主要还是炮弹如何加热的问题。如果是在装入炮管以前加热,那么把炽热弹放入炮管就是个不xiǎo的麻烦。如果将炮弹装入炮管以后再加热,同样是个不xiǎo的麻烦。

    最终同样是他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炽热弹不作成实心的,内部装入部分易燃剂同时也加装火绳。发shè火炮时,分别点燃发shèyào的火绳和炮弹上的火绳,炮弹发shè之后,易燃剂也在炮弹内部燃烧完成加热过程。另一个方法则是制作一个炮弹架子。炮弹在发shè之前放在架子里先行加热,然后通过cào纵炮弹架子将炽热弹装入炮管,最后卸开架子,点燃火绳,发shè炽热弹。两个方案各有优缺点。第一个方案实际上就是内装纵火剂的燃烧弹的改良。听起来不错,不过技术上能不能够做到,而且这种炮弹的shè击jīng度能达到什么样子都还不可知。此外,就是成本会不会太过高昂。第二个方案,相对来说技术简单。只是炮手的cào作过程要更麻烦一些。

    胤禟不知道历史上炽热弹是如何发shè的,不过他还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毕竟这是一个立刻就可以实施的方案。至于第一个方案也用不着完全放弃,反正燃烧弹还是要研究的。那是一个长远研究的课题。

    来自米兰的玻璃工匠安德鲁。鲁菲尼的到来,让胤禟心目中一直想要兴建的玻璃厂终于成了可能。虽然胤禟知道玻璃的主要原料是沙子,而且此时的大清已经有作坊能制出玻璃,但想要制造出无sè的透明清晰度很高的玻璃在大清依然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经过了整整两年多无数次的失败,安德鲁终于在他三十岁生日过去不久,制造出了透明清晰度颇高的无sè玻璃。并且很快磨制出了三十倍的单筒望远镜。

    而胤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安德鲁在火炮上加装瞄准镜。虽然这个时代的舰船上火炮shè击一般都在五百米以内直瞄,加上火炮的工艺差使得jīng度误差很大,加装瞄准镜后炮手们所提高的准度表现的并没有十分明显,但是胤禟依然固执的命令必须在每一mén火炮上都加装瞄准镜。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进,三年过去后,胤禟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熟练的炮手。他们在使用了加装瞄准镜的自制青铜炮上发shè迫击炮弹(当戴梓等人让他为新型炮弹取名时,他脱口说出:迫击炮弹),在八百米内的jīng度shè击大多能达到。这样的shè击jīng度可以说已经领先了整个世界至少一个世纪。

    唯一让胤禟感到非常遗憾的是,经过作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是到现在为止,高质量的钢铁依然没有稳定的获得渠道。虽然大致的原理他知道一点点,无非就是钢中的含碳比例问题,但毕竟他不是学冶炼的。所以也只能望洋兴叹,更不要说就现在的技术手段和客观条件就是来一个现代冶金专家也未必就能在短期内在钢铁上搞出个大跃进来。也因此,他的所有火炮只能均为青铜炮。虽然冶炼技术得到了提高,虽然发shè迫击炮弹比发shè圆形炮弹对炮管的损害要xiǎo一些,但青铜炮基本在发shè了两百四十多次以后,准度就将降低许多。而如果发shè炽热弹,青铜炮管使用的寿命更是很难突破两百次。即使三年来,火炮的用途基本上只是训练,但耗费的金钱依然让日进斗金的胤禟感到压力巨大。因此,这次胤禟希望能从荷兰人手上购买铁炮。

    …………

    康熙二十七年重开海禁后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派文森特?巴茲出使清朝,请求以五年一貢为期,清廷许之。荷兰人认为广东路近而泊地险,福建路远而泊地稳,因此请求改由福建省入贡。荷兰人其实是想和清廷展开全方位的自由贸易,用这个请求探一探路。但是清朝的答复是:荷兰国贸易处所只許在广东、福建两省。这意味着不久荷兰东印度公司意图在中国大陆建立有利可图的商館的努力彻底失败。

    不久荷兰东印度公司事会认为公司商船直航中国的代价太高,效益太低,且不稳定,因而决定继续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中国商船前往巴達維亚,努力保持与中国的航远贸易关系。至此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清朝的直接贸易jiāo往基本中断了,荷兰船舶从此很少再驶往清朝海岸进行贸易。倒是每年都有许多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省份的商船來自同澳mén葡萄牙商船貿易的清朝商人来到巴達維亚与荷兰进行贸易。

 外卷之三雄14

    此时的荷兰人对于清朝商人的贸易持保护和鼓励的态度。清朝商人几乎左右了巴達維亚的商业活动。而荷兰人更是委任华人首领即所谓的甲必丹和雷珍兰,让华人在巴城实行一定的民族自治。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胤禟才亲自来到巴達維亚。他想着荷兰人在日本不肯卖火炮。在巴達維亚未必就不肯,结果依然让他万分失望,尽管他把价格开的非常高,在巴達維亚依然没有人愿意把铁炮卖给他。他只能怅然而返。

    他正在网床上烦闷着,忽然听见甲板上一阵sāo动。

    “出什么事了?”胤禟翻身而起。

    xiǎo安子xiǎo跑着进了船舱:“贝勒爷,xiǎo的们发现前方有战事。好像是一艘西洋船在追击一艘xiǎo沙船,朝着我们的方向来了。”

    三年前,胤禟就由贝勒将为贝子了,不过,xiǎo安子一直没改口,仍然称其为贝勒爷。胤禟对此不在意,其他人包括康熙派到他身边的侍卫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作为一个皇子来说只要不犯什么重大过错,将来就算不封为亲王,郡王多半是跑不了的。

    “哦?”胤禟稍稍愣了一下,接着有些兴奋地向外跑去。

    这几年来,xiǎo黑山岛经营的不错。xiǎo黑山船厂也建造了四艘万石(约1600吨)的战船,每舷én24磅重炮,10mén发shè霰弹的8磅炮。加上舰首的一mén30磅重炮和两mén舰艉的24磅重炮。这些战船在清朝无论是火力还是吨位都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虽然在欧洲,它的火力和吨位只能排到中游。但因为它采取了各种技术改进,因此在船只转向、火炮攻击范围(主要是转向)、火炮发shè速度、火炮准确度以及炮击效果上都远远领先欧洲各国海军。因此即使遇到100m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