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超级穷人 >

第495部分

超级穷人-第495部分

小说: 超级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滴餮笠窖淙缓臀页降烙泻芏嗖煌Γ猿梢惶澹故怯行矶嘀档媒杓脱暗牡胤健>菟迪衷谌匀挥腥唤淌吭谑⒕┮皆喝沃啊4送饣褂辛轿唤淌勘皇⒕┮窖г浩肝淌凇K嗨淙幻挥卸酝庀郏还虐⒏绲挂裁挥锌桃夥馑ⅰ>虐⒏缢淙黄剿夭辉敢夂凸僭贝騤iāo道,但据说奉天的官员名士去过九阿哥的庄园倒也有一些,皆啧啧称奇。奴才猜想很有可能是那些传教士也去过九阿哥的庄园。而于总督的身边如今也有耶稣会的教士帮忙,消息可能是如此传出来的吧。”

    熙点了点头。可实际上他分明不关心这个问题的答案。

    康熙的心里默数着这几年胤禟的事迹。先是ròu罐头搞的轰轰列列,风生水起,后来康熙把它收归朝廷。可是不到一年,那些关外的王爷,méng古各部落的台吉纷纷自己开作坊,一时间朝廷开的ròu食加工厂所能收到的牛羊ròu,寥寥无几。到如今,原来的九家ròu食加工厂不是关了就是转手给了皇商——山西范家。总之,在这件事上康熙可是后悔不已。不但没有达到控制méng古各部经济来源的目的,朝廷反而几年来亏了一大笔钱,而康熙本人还得了一个不好的名声,抢夺儿子的产业。

    接着是榨糖。据穆哈等人来报据说那甜菜含的糖份比甘蔗还高,不过具体的过程他们就不清楚了。据说那榨糖作坊可是防守严密的很。一点消息也探不到。而康熙也指示穆哈四人在这件事上不要追查下去了。因为康熙本来就觉得有愧于胤禟,再加上收了他的ròu食加工场,就更愧了。怎么好意思再去查榨糖作坊的事?这事要传出去康熙的脸往哪搁?当然了,实际上康熙内心还是想能够一探究竟的。在他想来,规模大不大可以保守的住秘密,规模一大,那什么秘密也守不住。虽然他不知道榨糖的过程,但是他还是知道榨糖的利润极高。当年郑成功父子在台湾能够坚持这么久,也跟他们到台不久就大力推广种植甘蔗有关,后来蔗糖贸易成为郑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现在甜菜比甘蔗的糖份还高,那不就意味着利润更高?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胤禟始终没有在辽东大面积推广甜菜。几年下来,规模始终没有扩大,而且除了自用一些外,全部运到日本去卖了。据穆哈等人透lù曾听到胤禟说过:榨糖现在是奢侈品,所以昂贵。一旦数量多了,变成了普通消费品,就不值钱了。

    康熙生气之余,对于这个儿子的经济之道只能佩服了。

    之前,他派马齐去辽东另一件事就是希望胤禟派几个钟匠来造办处的作坊。没想到胤禟说这钟是在日本长崎的出岛上和荷兰人定的,来了个一推二六五。日本和清朝没有任何官方来往,这事情也就根本无法查证。虽然有些不满,感觉xiǎo九如今做事和他这个父亲有了一层很深的隔膜,可是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又搞出了什么水泥?而且奉天官员也多有来报,说是xiǎo九让人nòng出的水稻已经在各地推广开来。亩产也就比江南的水稻稍逊一些。而这辽东的水稻他也亲自品尝过。颗粒大,煮出来的米饭柔软可口,虽然口味不能和他亲自种植并大力推广的御稻相比,但也算得上是上品了。

    看来xiǎo九对于营造之事的兴趣还是颇大的。

    康熙想了想老大胤禔喜爱兵事,而且也带过兵,让他到兵部去历练一番正合适。

    老三胤祉,自幼酷爱学术,在书法、历法和数术上都很有才华。只是他对政事不太关心。那就让他去礼部吧。

    老四胤禛,为人端正,但脾气太过暴躁,而且xìng子有些yīn沉,不为康熙所喜。他和太子胤礽的关系密切,干事也很干练,而且有担当,勇于任事。就让他去刑部吧。

    老五胤祺才能一般,为人敦厚,心xìng甚善,对于政事他也不热衷,而且在众兄弟中既没有和谁特别亲近,也没有和谁关系特别不好。对于有这样的儿子,康熙很欣慰,但是对于有这样老好人似的的皇子,康熙是很不满意的。不过呢,一个人的脾xìng是很难改的,前年征葛尔丹时,曾让他领正黄旗大营,倒也还算勤勉。那就让他继续管着吧。好歹有个职事。

    七阿哥胤佑因为自xiǎo右tuǐ疾,因此对于此子康熙历来是最宽厚的。前年之时,他奉命统率镶黄旗大营,倒也无甚差错,那就还让他接着干吧。

    八阿哥胤禩自xiǎo伶俐,而且待人亲厚。裕亲王福全也曾在康熙面前夸他“心xìng好,不务矜夸”。虽然才十七岁,但做起事来一点也不máo躁。康熙想了想还是决定让他去内务府。

    至于xiǎo九,就让他去工部好了。历来工部官员是最不好干的。吃苦受累不说,立功未必有份,祸事却常常从天而降。尤其是具体办理部务的四个清吏司,基本上没有几个正规科举出身的官员愿意去任职。不过,也许让xiǎo九去正对他的胃口。

    当然如果xiǎo九真能干出点成绩,康熙也很乐意。毕竟他可是知道工部的事情费钱不说,还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可以短时间就能见到成绩的。这样不管如何都应该能磨砺磨砺xiǎo九的xìng子,杀杀他的傲气。因为在康熙看来,他这个儿子真是太顺了。或者不去工部那就去河道。倘若xiǎo九能把黄河给治理了,真要到那时候恐怕康熙做梦都会笑醒。

    一夜的暴风雨,提前宣判了树叶的归宿。原本满树的苍翠,如今已凋零大半,那干瘪的枝枝杈杈只得在风中静静地等待下一个chūn天的到来。

    上书房里静极了。就像暴风雨之前那种静谥,让人内心惴惴不安

    在看陈廷敬和王掞的联合奏折之前,康熙的心还是很欢畅的。

    在四月的时候,康熙突然降旨让各位成年的阿哥们纷纷前往各部衙mén历练。其中最让大臣们关注的是康熙同时召回了已经在辽东呆了七年多的九阿哥胤禟并派他前往工部帮办行走。对于康熙的这道旨意,朝中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尤其是那些阿哥们将要前去历练的各部衙mén的主官们。谁也不想平白的多一个婆婆不是。

 外卷之三雄17

    外卷之三雄17

    第三十一章假到真时

    康熙下旨说是让阿哥们去历练,可是却并没有颁布阿哥们明确的职务和权责,只是说帮办各部衙mén事物,这到底是让阿哥们去历练还是去历练各衙mén的主官大臣呢?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个顶个的爷啊。没有具体的职务,就意味着什么事都可以不管,可也意味着什么事都能管。这些阿哥们虽然没有拍板的权利,但是不说他们可以随时通达上听,光是他们的身份,就让各衙mén主官象是喉咙里长了根刺。更要命的是这些阿哥们都是十几二十岁,又是一个个眼高于天,正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的年纪,衙mén里多了这么一尊菩萨,那以后还有好吗?

    因此朝臣们是一片反对之声。当然了,真正的意见是不能说的,只好拿太子说事、拿规矩说事。可惜康熙不吃这一套,执意如此。而且满清不是前明,宗室参政,实在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远的不说,康熙的两个兄弟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那可都是议过政带过兵的实权王爷。

    唯一让康熙有些不舒服的是:这边圣旨还没有到盛京,盛京那边就来报说是九阿哥胤禟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折了大tuǐ。虽然如今已无大碍,但仍需静养。

    得,看来xiǎo九是来不了京了。康熙倒也没有多想。一大批的补品:人参、阿胶等流水般的送去,一方面嘱咐他好好安心静养。又吩咐伤好之后即刻回京。而最让胤禟哭笑不得是送来的礼品中还有十斤细砂糖(胤禟销往日本的糖),五斤细盐(胤禟销往日本的盐)。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各位阿哥们虽然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但也没闯出什么祸。总的来说,都渐入角sè,干的还不错。而胤禟也来信说,伤势已基本大好,不日就起程进京。

    说起来,康熙有快八年没有看到胤禟了。去辽东的时候才六岁多,现在已经是快十五周岁的xiǎo伙子了。光是个头按照众人的描述,康熙估计xiǎo九已经比他还要高出xiǎo半个头呢。

    可惜,好心情全被一封奏章给浇熄了。

    这封奏章乃是由户部右shì郎王掞起草,户部尚书陈廷敬附署的。王掞所奏之事乃是近来在山东、江、浙、福建、广东五省相继发现了sī铸的康熙通宝。

    …………

    有清以来,sī钱就一日没断过。清入关后,不久就在户部设宝泉局,工部设宝源局,制造“顺治通宝”钱。定制以红铜七成、白铜(铅)三成搭配鼓铸。钱千为串,二千串为一卯,年铸三十卯。每枚重一钱。这时候,一方面满清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没有信心能在中原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权。因此此时制造的铜钱实实在是一件明目张胆的掠劫财富的行径。因此这时的民间sī钱、前明铜钱也泛滥成灾。

    二年,形势逐渐稳定。满清当局信心大涨,因此将铜钱增重为一钱二分。并定钱七枚准银一分,且允许民间流通前明的铜钱,但规定价值只有一半。制造这种制钱利润依然高的惊人。于是不久,为稳定民心,又改定为十枚准一分。也就是一千铜钱为一两银子。不久各省、镇均遵式开铸。可惜各地的铸钱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省的铸局干脆故意制造xiǎo钱,以牟取sī利。于是,清朝政fǔ关闭了各省的铸造局。不久,因为实在是铸钱不够,才复开等五家铸局。但开始明令严禁sī铸xiǎo钱、伪钱,同时禁止用民间使用旧钱(即前明的铜钱)。

    但是因为铸钱利润可观,使得民间sī铸屡禁不止,而且越来越猖獗。之后,廷议疏通钱法,将钱增重为一钱二分五釐。可是铸造这样的铜钱依然有可观的利润。民间sī铸之风仍盛。于是,满清政fǔ将钱增重为一钱四分。

    自从改铸为一钱四分钱之后,民间sī铸铜钱之风的确是刹住了一些。因为民间铸造这样的钱是不划算的。但是因为清初一直存在钱不够用的局面,所以那些旧钱(前明的铜钱)、sī钱、xiǎo钱实际上一直是禁而不止。尤其是在偏远的地方,更是仍然大行其道。而因为铜钱不够用,使得清初一直处于铜荒的局面。铜的价格日渐走高。这就使铸造了一钱四分的重钱之后,为民间的胆大之人开辟了一个新的财源。也就是将这种铜钱熔了之后当铜卖。因为此时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按官价将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可得一千枚。将这一千枚铜钱熔化,一般可得铜八斤十二两(一斤等于16两)。从中可获利一斤十二两铜价。许多不法商人就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这样一来清朝政fǔ不断的铸钱,就等于在不断的亏损,补贴给了那些不法商人。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二十三年,当时的户部shì郎陈廷敬上书请求恢复一钱旧制。也就是将铜钱的重量恢复成每枚一钱。如此一来的确是没有人再会去销毁铜钱了,朝廷也不会有亏损了,但是民间sī铸铜钱之风却依然如故。

    …………

    因此,康熙初看王掞的奏章,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以为这个老学究又在说sī钱泛滥这个老生常谈,却又屡禁不止的问题。康熙心里还在想:王掞是有点愚,可陈廷敬这样的干臣怎么也来凑这个热闹。

    可是再看下去,康熙不禁拍案而起。

    为什么呢?因为这次的sī钱,不同以往。首先是这些sī钱全部都是康熙通宝,而且右上均为“户”(即表明为户部宝泉制造)。而且均足重一钱。每一枚均字迹清晰,经检验,这批钱成分均为铜七铅三。

    而且王掞奏章上还说。因为铜价越来越高,而从日本运回来的铜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因此即便是宝泉局如今也不能完全达到铜七铅三的标准,所以宝泉局的铸造匠们也承认这批sī钱铸造的比宝泉局的还要jīng美,字迹也更清晰。

    民间造sī钱,目的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虽然有清以来,sī钱不断,但从来没有出现过比真钱还要真的sī钱。这真是假到真时真亦假了。据王掞说,因为这批钱制造的太真了,所以在五省大规模流通了数月之后才被发现。发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批钱的数目太大。粗粗累计已经有数百万枚。因为这些钱看起来均很新,又都是宝泉局制造,这才惹起地方官员怀疑。因而上报了户部。

    因为铜价高昂,所以如今宝泉局制钱,虽然仍然有利润,但已经不多了。民间铸钱,一般来说要比朝廷的成本更高。即便造出这样的钱仍然有利润,但肯定不高。康熙初年已颁布sī铸律:为首及匠人罪斩决,财产没官,为从及知情买使,总甲十家长知情不首,地方官知情,分别坐斩绞,告jiān赏银五十两。

    冒着杀头抄家的罪名,却只为谋取不多的xiǎo利。实在是让人费解?而且据五省的地方官所报:虽然现在已经无法查清这批钱的来历,但是基本可以推断这批钱就是在最近几个月才流入市面上的。

    因此王掞和陈廷敬一致判断,铸造这批钱的人居心叵测,虽然还不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但他们决不是一、两个普通的jiān商。

    ………………

    当jiān商不想着赚钱,那他想做什么呢?

    康熙的脸黑得就像传说中的包公。

    大臣们仿佛一根根低着头的木桩。

    这jiān商的心思还真是不好猜。你说你做jiān商就做得彻底一些吧,还搞什么薄利多销(据说这个新词来源于九阿哥之口,如今被满京城的xiǎo贩们挂于嘴边)?真是害人不浅啊。大臣们一个个都想着尽力往后缩,可惜上书房太xiǎo,没处躲去。

    康熙的严峻的目光在众大臣脸上扫来扫去。

    事情出在铸币上。与之相关最紧密的就是户部和工部了。户部尚书陈廷敬、工部尚书李振裕首先成为了第一目标。

    这些sī钱均伪造为户部宝泉局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