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飘渺进化 >

第161部分

飘渺进化-第161部分

小说: 飘渺进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迟疑片刻,问道:“你觉得呢?”

普能张嘴看着我,表示他没有任何想法,我怎么说他就怎么办。

山禄凑到近前道:“主人,最好都杀掉,免留后患。”

早就知道这个时代故老相传的行事规矩:要么就不杀,如果杀,就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想到许多小说里的坏人就是这么被耽误的,我点头让山禄带着附近警戒的侍卫都去搜杀,普能也去,争取不叫一个山贼及其孽缘漏网。

吸收到体内的那种能量逐渐少了。是杀气吗?杀气是这样形成的吗?不知道,或许是怨恨?可如果怨恨情绪是一种能量,体内又怎么会感到充实呢?应该环绕在体外嘛,再说那些孽缘难道现在不恨自己这些人吗?兴许是刚才自己散逸出的能量?毕竟刚才自己充斥着全身内力保持能量水平,散逸少许能量也是很自然的,没想到散发出的内力还能自己找回来,不错,这可能就是水德灵体的特点吧,我喜欢。

一个侍卫跑来兴奋禀报:发现密室,里面存放着许多东西。

“走!去看看!”我兴致盎然地跟着来到一座倒塌房屋附近,好几个侍卫正在清除垃圾,露出了一个由厚木板半掩半盖着的地下室。

侍卫道:“我们抓到一个漏网的,他说这里是山贼大首领的房间,里面有个地窖,我们就在这里挖,结果还真挖到了,适才进去看了一下,全是箱子!另据俘虏交代,那边还有一个密室,但不是这种地窖,是夹壁墙,已经有兄弟过去挖了。”

好!看来俘虏也有好处嘛!山贼应该是讲义气的,应该是平秤分金的,匪首竟然设立两个密室,那些东西绝对是好东西!这个俘虏竟然知道密室所在,他的身份也肯定不低。“俘虏呢?”我问道。

侍卫神气地转头喊了一嗓子:“咳!把俘虏带上来!”很有威风的样子。

旁边另一个侍卫笑骂着给了他一下。

俘虏全身捆绑动弹不得,被摆放成跪地姿势。斜歪着身子哭泣说他是上个月刚被其他山贼抓到山上来被迫加入的,上有老母下有妻小,求官爷给条生路,他愿意立功赎罪全面揭发,他愿意去开垦荒地防戍边疆。

旁边侍卫给了他一巴掌。

我吃过亏,上过当,对俘虏特别小心,尤其是这种能背后放弩箭的。仔细看了看,果然发觉有问题,就笑着问他这伙山贼的来历。那几百背弩可不是一般山贼所能拥有的,那种同一方向的立体齐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肯定训练了好长时间,还跟宋朝有关系,我很好奇,同时也是稳定俘虏情绪的一个举措。

俘虏还真是有什么说什么,不仅罗嗦,还毫无条理,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大约五十多年前,这里是一个官寨,驻扎着五百官兵,是镇压起义军的一个前哨。

在镇压起义时,发现起义的人里有很多使用宋国背弩。鉴于背弩绝非一般起义所能制造,长官判定其中有大量的宋国奸细,甚至是由宋国官兵假冒来金国捣乱,因此在胜利之后,将背弩搜集并当作证据保存了下来,后来朝廷跟宋国说了此事,宋国推说有流民盗窃了军械库,于是朝廷就不要这些证据了,背弩也就被留在这个官寨了。

起义被镇压之后,受伤的官兵被批准留驻此地屯垦,那些原装的山贼就是官兵的后代,也就得到了这些背弩。

二十多年前,朝廷号召开垦荒地,并鼓励去偏远地区,许多人就走了,只留下一百多户人家,这一百多户官兵后代无力保留周围大片山地,又不想被人平白开垦了去,就把一些山地卖了换钱,那些新来的人逐渐不满足原有山地,渐渐向山中拓展,就有了冲突,最后爆发火并。

官兵后代常年习武,家伙也齐全,远非铁锹锄头可比,可那些新来的人太多,打不过来,还被抄了老家,剩下的人到了县城去喊冤,可那些新来的人有钱,收买了县官,逼得官兵后代当了流窜的山贼,开始了劫掠生涯。

以前的几任县官知道这些官兵后代的事情,对他们很放纵,不认为他们破坏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认为他们是在和朝廷作对,甚至不认为他们是山贼。可现在的这个县官却很可恶,他本身是武官出身,偏偏对官兵后代没有同情,每年都派兵围剿,每次都好几百人,开始的时候打不过,只有流窜,后来就好了,三寨主“劫富济贫”来了。

三寨主不是这里的人,是他自己摸过来要求加盟的,会使背弩。不过由于年头久远,官兵后代保存的背弩大多不堪使用,三首领就到附近抓工匠反复调试修整,之后背弩就装备到每个山贼了,三寨主训练他们如何使用背弩,如何在对抗官兵围剿时打游记,如何劫夺官府物资,如何袭扰附近富户,山贼势力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人(五百多悍匪,五百多家眷)。

前几天,三寨主打听到县官的独子到附近上香,就让二斋主去将一干人等绑了来,不想这次闹得太大,引来了朝廷高手(俘虏以为我们是县官找来帮忙的朝廷高手)。

山贼们每天早晨都训练背弩弓箭,今天更举行了全体演习,却正好被一网打尽,三位寨主同时被打死,全山寨只剩下他这个新来的伙夫,他刚来不到一个月,没杀过人,没抢过东西,就给山贼做了几天饭,他时刻盼望回家去当个好人呵!求我们给他个机会。

周围侍卫们用有些同情与期望的眼神看着我,有人吁气感叹,有人准备给他松绑,甚至有人抹眼泪,看意思都想放了他,说不定还想收编他。

上前两步,好象要亲自给他松绑,却突然点了他的穴道。我得意地笑了:“这就上当了?伙夫?还是上个月刚被抓来的?怎么会知道如此清楚,连密室都知道?不是跟咱们胡说山贼的内幕,就是隐瞒他的身份。被抓来的伙夫?你们仔细看看,他里面还穿着金锦内衣呢,好家伙,金锦呀!是寻常人穿的吗?这脑子也太笨了吧,以后怎么当将官呀?”挥手示意:“杀!”

第三卷。 金国 第六十三章。 梅花袖箭
(更新时间:2006…11…15 8:56:00  本章字数:3027)

我叫唐庆三兄弟率十名侍卫带着小妾等获救人质去交接赎金。
唐庆建议将马匹装备全换成山贼的:“俺们的装备是哪里都没有的,难保不被人看见记住,那以后就谁也别想出山了,肯定嚷嚷得到处都知道”。

很对,那就赶紧换,赶紧走,时间不早,估计交赎金的人快到山脚下的独院了。

剩下的人都在挖掘整理山寨,弄得人人身上都是土,许多人的身上有血迹。我叫普能领二十名侍卫收拾残局,清洗众人的盔甲兵器。

这里只有一眼井,虽然附近有些泉水,可流量太小,清洗盔甲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埋葬死者及搜罗钱财更需要时间,慢慢干,别着急。

在附近仔细转了转,没发现有隐秘的山洞。我回到营地之后把事情简单说了说。

小刀他们对我们的举动没有任何不良看法,觉得很正常。

老僧就不是了,总说当时不应该杀掉山贼的家眷,应该将那些人交给官府。幸亏我没跟他们说自己还派人去冒充山贼取赎金。

按照金国的法律,剿灭土匪山贼之后,愿意归降或没有严重杀孽的应该交由官府处置,如果是匪首,要监视居住,虽然允许匪首家眷参与科考,但要降一级。其他人属于罪民身份。在签订再也不为盗匪的保证书之后,实行赎买政策。

能付出钱财的罪民由官府分给他们一定的分散田产,打乱他们的居住地,让他们与良民混居,以后就是良民了。不能付出钱财的罪民则由官府卖掉,成为奴隶。赎买所得钱财由当地官府分成三份,一部分弥补剿灭罪民的军费,一部分归当地官府,一部分上缴国库。

谁说古代不讲法律的,连老和尚都知道。不过也可能只有他们还讲法律吧,反正我是不讲的。谁让我不知道呢,不知者不怪罪嘛。千万别跟我说法律的事,那样的话,我就是知法犯法了,嘿嘿。我点着头走出他们的说教劝告范围。

虽然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几年,我却依然没有完全深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尤其从那个世界出来之后更是如此,总认为这些人跟我没什么关系,总感到有隔阂,仿佛自己总是在旁观。

发觉远处有人骑马过来,我跳到空中看了一下,原来是唐庆他们回来了。

送赎金的人早就到了,是连夜赶来的。

他们到了之后就交接,送赎金的人都是官兵,赶了辆大车,只有二十多个,没有其他官兵跟随或埋伏,于是他们就直接回来了。

把那些送赎金的官兵唬得一愣一愣的,没发现他们的破绽,都认为他们真的是“难找到”一伙山贼,还威胁说不日将发兵讨伐。唐庆就势把他们骑来的马全扣了,只给他们一辆马车,叫他们走回去。

又得了二十多匹好马,干得不错。那些官兵怎么也要一天时间才能走回县城,官府派兵围剿最快也还要用一天,两天时间,足够我们撤离这里,可是普能那边肯定还没收拾好,如果官兵来一个紧急出动,三天时间足够把他们围在山里。

我离开的时候,他们已经找到不少钱财和粮草物资,再说我们的马车不够多,太多的物资无法装下,想了想,招手让人把现存车辆上的物资重新整理装载,把空余出的车给普能送过去,让他们将战利品全部装车,不搜索零星钱财了,所有侍卫都去帮忙,争取今天傍晚赶回来。

转头见小刀很兴奋,也想去帮忙,就笑着叫他提前煮茶造饭,让侍卫们回来的时候能吃喝到现成的,这样侍卫们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今天够他们累的。

根据地形和方向,如果我们按原定计划朝梁山所在的东北方向走,很可能会碰到县城来的官兵,那就朝西北的大名府方向走。

小刀和燕眉,虎痕和古聪,两男两女正好两对。小刀和燕眉的年纪大了,错过了练功的最好时机,只能习练一些招式。虎痕和古聪的年纪还可以,这几天普能教了他们一些基本功,他们也还知道上进,即便行路的时候,也在马车上修习马步什么的。

小刀总在笑,不是以前那种敷衍公式的笑,是从心底散发出的笑,干什么都很有劲头的样子,对我特忠心,没事就练器械,什么都练,以前的飞刀和鞭子也没放下,普能还教他了龙爪手及点按之术(也就是点穴)。

燕眉喜欢读书,不认识的字很多,总是问,很好学。据说小刀的文化就是她教的,俩人的关系很不一般,总在一起,仿佛以前的铁雄和小红,估计已私定终身了吧。

燕眉挖灶坑,小刀砍柴,虎痕切肉,古聪洗菜,都很能干的样子,我走上前去想帮忙,却被小刀和燕眉当即劝止:有他们就够了,哪里可以让主人亲自动手,这不是嫌他们没用嘛!

山里的泉水虽然流量少,可数量多,只是不知道这里的水是否可以喝,但愿没毒。趁他们不注意,我拿了一个大铁锅去装水,这次出来没带专门装水的桶,只好用做饭的大锅。

泉水从石壁上留出,在下面形成一个方圆只有半米左右的小洼,随后形成一条沿沟壑缓慢流动的小溪,石头上没有古怪颜色,有青苔,应该没有重金属什么的,虽然水里没鱼,但应该是流量太小的缘故。尝了一口,有些甜,应该可以喝。先用皮囊接水,然后放进大锅,装满一锅就举回来。

小刀看见之后急忙跑来要换手,“你继续砍柴,我也不能白看着呀,没事的。”这点分量不算什么,还没我的龙枪重呢。

这个时代没有泡茶,是煮茶,水煮茶叶末。往沸腾的大锅里放一些磨碎的茶叶之后,想到应该给侍卫们补充一下体内失去的盐分和糖,就再放一把盐,嗯,再来一口袋牛奶糖,没想到还不错,咸甜口味的,入口滑润。做三锅,放凉了之后装到水囊里。

叫花鸡是这几天几乎每天都吃的,做法简单嘛。弄八十只叫花鸡给侍卫们当主食,青菜先炒一小部分,再来一大盘炒肉片就行了,我们先吃。四个老僧虽然来自少林,却不吃荤食,只是他们每天只吃中午饭,不吃晚饭和早饭,最多在子时的时候吃些零食点心。我可以不吃饭,但最好也来一点蔬菜和水果,尽量保持寻常人的吃饭习惯。天色已晚,侍卫们还没回来,开始做饭。

虎痕和古聪都是小孩子,需要维生素,不过他们不懂这些,总想吃肉,可能是小孩子的天性吧。不知道以后的维生素是怎么做的,是提炼的吗?只知道好象金鸡纳霜是从树上刮下来的,治疗痢疾,既然药名的最后是霜字,应该是白的吧。

老僧不赞成吃饭的时候说话:千人无声。一千个人在殿堂里用饭,外面听不到声音。

开始的时候,他们没将火铳当火器:发机飞火却没见有火,也没用火去点燃什么药捻引信,自然是绷簧类的机发暗器了。

吃完饭我演示了一下,还让他们看了装填的弹药,结果被要走两把研究,判定为最好的防身火器。

天完全黑的时候,侍卫们回来了。

带回来七辆大车钱财与物资,具体多少不知道,没有清数。

还有两把完好的背弩。

回到湖山,我们也做背弩。

不,我们不做背弩,我们做袖箭。

刚才老僧给我说了少林最厉害的暗器:梅花袖箭。

梅花状分布五孔的绷簧类无毒暗器。

唐朝的时候,有一种枪,叫梨花枪。在枪杆上绑着火药纸筒,对战的时候出奇不意发出夹杂铁屑的火焰。

五代十国的时候,由于火药不方便迅速点燃,点燃后需要准确掐算时间,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太高,不方便应用,梨花枪从火药类逐渐演化成绷簧类,也就是传说中的暴雨梨花针:铁匣侧面有许多小孔,里面压上钢针,钢针后面是底座,底座后面是绷簧。

北宋的时候,暴雨梨花针被少林得到,为体现佛家慈悲,众多小钢针变成袖箭,由一次性全部发射改为可间断的五发,名为梅花袖箭。

我的理解是绷簧类左轮手枪。

第三卷。 金国 第六十四章。 回到湖山
(更新时间:2006…11…16 9:18:00  本章字数:3754)

没什么事就快走。
不一日,平安回到湖山。

一大群人跑出山口迎接,连女人孩子们都出来了,这个时代的女人完全不想以前所想那么封建,不过也可能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