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大汉封疆 >

第19部分

大汉封疆-第19部分

小说: 大汉封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当霍光将目光落到汉武帝面孔时,却被那冕冠前垂下的‘冕旒’给遮住了。他只能感觉出汉武帝年近四十,而具体的相貌却看不真切!

    “拜见陛下,吾皇万岁!”汉武帝一走下马车,众大臣和数万将士竟然不约而同的齐呼万岁。而汉武帝依旧摆出威严的仪态,在几名内侍的搀扶下,向着太庙大门而去。

    汉武帝走起路来四平八稳,一路过去目光也没有看向两侧任何一人。而随着汉武帝的到来,那太庙大门也被打开了。当汉武帝及其依仗走入太庙是,霍去病才转身跟在了皇帝依仗后面。而后自然是漠北之战的将领,最后朝中大臣也才鱼贯而入,不过进入太庙的人虽然很多,却一点也不杂乱,甚至这么多人竟然还安静异常,就连太庙大树上的鸟叫都清晰可闻!

    “可惜啊,这么近的距离居然没看到汉武帝长什么样。要是有个手机什么的就碉堡了,拍张照再发个**啥的,估计会火到爆吧?”此时霍光反倒没有开始那么紧张了,还在心中默默的开起了玩笑。

    整个祭祀过程非常得长,首先就是汉武帝念了一篇长长的祭文,不过祭文具体是什么霍光是真的没听到。一来那祭祀文章实在让人难懂,二来他们这些人虽然距离太庙正殿已经很近了,可是还是相距汉武帝十多米,就算汉武帝声音很大,落到这些人耳中也听不出是什么了。

    好在西汉时期还不兴动不动就下跪,整个祭祀过程虽然很长,却不用这些大臣一直跪着,基本上他们这些大臣就是站在后面陪汉武帝的。

    一番繁缛的仪式之后,终于到了这次的重头戏,就是为六位新封侯的将领授印。在封建社会,最能代表身份的就是印信,而封侯的过程也就是皇帝授予列侯印金印。而在西汉列侯印信则是享受最高级别的金印紫绶,所谓金印紫绶就是指真正的黄金印信和紫色的系印绶带。

    册封一开始,霍光就看到有六名内侍各自捧着一个托盘走到了文武百官前面,而后汉武帝又说了长长的一段话,这次霍光大概听明白了汉武帝话中的意思。基本上就是说被封侯的这六人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大汉建立了多大的功绩,而后按照高祖定制,封这六人为侯。

    在然后汉武帝一一叫出这六人的名字,六人依次上前,从汉武帝手中郑重的接过金印。不过其中有个细节让霍光很意外,在霍光的潜意识中,他以为这些受封侯爵的人要像电视上那样跪在汉武帝面前,而后将金印举过头顶对汉武帝跪拜。但其实上并没有这么复杂,而且受封者和皇帝之间地位表现也极其平等。

    比如陆博德上前受封,先是汉武帝将印信托在掌中,陆博德走到汉武帝面前却并没有跪下,而是在五尺之外,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手礼对着汉武帝深深一恭。而后汉武帝便将印信交付给了陆博德,最后连汉武帝也交手对着陆博德行了一礼,这一点可是与后世人们印象中大有出入。

    “这……好像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很像啊,看来自己也进了一个误区,在西汉时许多礼仪制度其实与春秋战国时期还很接近。”霍光发现这封侯的过程简直和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君主‘拜上卿,封大将’时如出一辙。也就是说在西汉时,君权还没有像后世那样被神话。

    六人封侯到没有用多长时间,封侯之后就是对全军将士的集体封赏。这个时候就不是汉武帝主持了,而是出来一位六十余岁的官员,霍光估计此人在朝中地位肯定不低,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李敢的叔父丞相李蔡。

    “他就是安乐侯”就在霍光猜测的时候,霍去病在前面小声的说了一句,声音的大小霍去病把握的相当好,刚好只能霍光听到。这就完全证实了霍光的猜测,李蔡的封号正是安乐侯。

    这一次李蔡拿出了几卷竹简,竟然是开始从第一卷读了起来。而其中的内容则是至李敢一下军中军官的封赏,因为人数实在太多,李蔡根本不可能记住,自然只有照本宣科了。在一百多军官之后就是笼统的说明,斩敌多少级进爵几等。

    霍光细细听完李蔡的名单,果然没有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名字。按理说霍光的位置也应该排在军官的中间,可从头到尾真的对他只字未提。这样霍光也就成了唯一进入太庙,参加了漠北之战却又没有得到封赏的人。

    李蔡这番宣读下来就接近一个小时,那些年迈的官员有些已经晕乎乎的了。不过百官都知道这肯定还不算完,因为此次作战的两位主帅卫青和霍去病还没有封赏。这里顺带提一句,卫青军团虽然基本没什么封赏,但其中也有几人按军官要得到封赏,所有今天这几人连同卫青也都来到了太庙,不过他们与霍去病军团一比,基本上就等于不存在了!

    “朕思虑良久,大将军与骠骑将军为我大汉立下赫赫战功,自此再加封大将军食邑五千户,骠骑将军加封食邑五千八百户……”汉武帝突然对着台阶下百官说道。这一语说出百官无不倒吸一口凉气,面露震惊之色。

    要知道一般初封列侯最多也就两千余户,这一次加封两人的就直接是五千多户,五千多户其实就等于是一个小县了。而这一加封后,卫青的食邑已经高达一万六千七百户了,霍去病比卫青要少些,但却也只少了仅仅六百户,多达一万六千一百户。这即便放在大汉立国之初的功臣中也是没有的!

    “然,此仍不足彰显其功,故朕决定再加封大将军与骠骑将军大司马一职。为我大汉开疆拓土,永镇国邦!”一波未平汉武帝还不等众人反应,却又抛出一个更加重磅的炸弹,这一下是真的彻底把百官都给震懵了!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帝都长安
    “臣谢陛下隆恩,定不负陛下所望!”还没等百官反应过来,卫青和霍去病已经双双出列,朗声说道。

    “厉害呀厉害……这君臣三人真乃最佳组合,看这行事默契,难怪能开创汉武盛世!”霍光看着汉武帝君臣三人不知不觉间,三言两语的就将事情敲定下来,心中也是佩服不已,此刻霍光也特别注意了一下李蔡的脸上,果然这老头看上去气色有些不太好。

    封赏一完汉武帝就再次登上御驾返回未央宫,而各位朝臣也自有马车载着自己返回长安府邸。至于霍去病与霍光此刻也可以返回冠军侯府了,因为大军封赏已毕,这些士卒军官都有一个不短的假期,而且霍去病这次带去漠北的大军,其中七层也都是从其他各军抽调的,这些人最后自然还是返回各自原本军中,至于升职调迁那都是随后的事情。

    “这位就是阿光吧?很不错,我已经听你兄长讲了你许多事情。过几日与你兄长一道来我府上,你也好与你几位表兄认识一下。”待朝中百官差不多都离开的时候,卫青故意没有走,而是走近了霍去病与霍光。也是这个时候霍光才认真仔细的看了下这位与霍去病其名的大将军。

    “阿光拜见舅父。”霍光连忙退后两步,双膝跪在地上对着卫青叩拜。如今霍光也算真的融入了自己这个角色,并且将自己看做了卫霍外戚的一员,对于卫青他也很是接受,再说有这样一个便宜舅父是多少人想也想不来的。所以霍光第一次见卫青时用上了跪拜的大礼,倒也算合乎情理。

    “快快请起,你这孩子可比你兄长小时候懂事多了!”卫青连忙上前扶起霍光,虽然他也是第一次见霍光,不过通过霍去病的信件,卫青也没少了解霍光,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外甥,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毫无关系的人,卫青也是极为欣赏的。

    “兄长时常告诫阿光,舅父对兄长恩比生父,兄长待您如父,阿光自然也要待您如父。”霍光知道历史上卫青比霍去病活的还要久,如果自己不能改变霍去病早亡的命运,那么将来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卫青。

    “好孩子!你们的心意舅父都知道!这里不是咱们说话的地方,外面将士可还等着你们的,三日后我在府上等你们。记得把嬗儿也带上。”卫青如一位长辈般慈祥的看着两人,如今卫青其实也才三十七岁,不过多年朝堂斗争与战场厮杀,让他无形中又多了几分沧桑,加上留着三缕长髯,很符合长辈的形象。

    “也好,那我与阿光三日后再来拜访舅父。”这里确实不是他们一家人说话的地方,一来这是太庙,二来霍去病麾下将士大多要各奔东西,但临行之前肯定还是要与霍去病这位主帅告别的。

    看着卫青登上马车,在长平侯府卫队的护卫下缓缓离开,这时候霍去病与霍光才再次回到大军之中。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平阳侯曹襄的生母平阳公主还没有改嫁给卫青,不过上任平阳侯,曹襄的父亲曹寿已经死了很多年,现在的平阳公主还是嫁给的汝阴侯夏侯颇的。至于卫青刚才提到的霍光三个表兄,则是卫青原配所生,如今也都十来岁了,与平阳公主没有半点关系。

    太庙外近五万大军依旧整齐排列,而最前面的则是赵破奴、高不识等将领。这次五万大军虽然有近七层都要离开,不过其中那不用离开的都是霍去病的老班底,这些人和一部分军队依旧会留在长安及附近,这其中就有霍去病的本部嫡系八百多人一直驻扎在长安外的一处田庄,而平时管理这支部队的正是赵破奴。

    这样的部队当然不是任何列侯都有的,只有像霍去病卫青这样常年征战的大将才会被汉武帝特准拥有,毕竟像他们这样的人不可能每次出征都是一群临时拼凑的大军,再怎么也必须要有一支嫡系部队随行左右。当然这支部队不算是侯府卫队,因为侯府卫队是列侯自己花钱养的,而长安城外的驻军却是国家给钱养。

    另外像高不识、李敢这样的人本来就是南北两军的卫尉与校尉,这漠北之战一结束他们又要返回两军任职。而这南北两军正是西汉的中央军,南军卫尉负责包围皇家各宫室,北军校尉主要负责各方城门,是一支拱卫长安的重要武装。

    “侯爷,下官还要带将士返回右北平,就此告辞。它日若有差遣侯爷尽管吩咐!”路博德首先对霍去病抱拳说道,这一次他的封赏不小,被封为了符离侯。对于霍去病他是真心拜服,这番话也算是正式作出表态。

    “符离侯一路珍重,日后我们长安再聚。”霍去病没有多说什么,不过他一句日后长安再聚却也说明了不少。毕竟路博德这次功劳不小,又新晋符离侯,那么他右北平太守恐怕也做的差不多了,很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调进朝中。

    “侯爷,末将也告辞了。我卫山此生都唯侯爷之命马首是瞻。”第二位告辞的就是北地都尉卫山,他的话就比陆博德还露骨了。

    “呵呵,益阳侯严重了,北地郡也时有匈奴袭扰,益阳侯的重任可不小啊!”霍去病没有正面回答卫山,而这些人虽然也都位列侯爵,不过也还是习惯性的称呼霍去病侯爷。

    “侯爷末将等也告辞了!”随后十余位军中校尉级别的军官也同时向霍去病告辞,这些人多是带着数百人不等的郡兵,这战事一完自然又要返回各自的郡所。

    看着这些军士离去的背影,数万骑兵扬起了厚厚的尘沙,霍光知道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自此以后霍去病将再也没有上过战场了。等这些要离开的都走了之后,太庙外只留下不到一万骑兵,霍去病也有些失落的看着这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轻轻摆了摆手说道:“都各自回营吧!”。

    这再一走后,太庙外就只有百人不到了。此刻不仅是霍去病失落,就连霍光也不免心中升起一丝失落。

    “走,咱们也回府了。希望能过几年清静日子吧!”霍去病调转马头,对着众人说道,现在留下来的都是属于霍去病的私兵,这其中自然包括十二卫。

    霍光骑马走在霍去病身旁,他不知道兄长为什么最后会说那样的话?不过霍光觉得,到了霍去病这样的地位,即便不上战场了也不可能真有清静日子,他的战场只不过从金戈铁马的塞外转到了明争暗斗的朝堂。

    很快霍去病一行人就看到了巍峨的长安城,这也是霍光第一次见到大汉长安城。那高大的城楼,和延伸到视野尽头的城墙,让看惯了后世所谓高楼大厦的霍光也不禁赞叹不已。

    西汉时期的长安城虽然还比不上几百年后的唐代长安,不过此时也已经极具规模。其城周长约六十多里,占地面积也已经达到三十六平方公里。不过整个长安城其实有近一半都是皇室宫殿,而主要的就是东南的长乐宫和西南的未央宫两大宫殿群。

    当然这还只是元狩五年时的情况,再过十多年,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还会在长安城的东北角建造明光宫,而长安城外还会修建号称‘千门万户’的建章宫。那个时候的长安城才算是西汉正在的长安!

    至于长安百姓主要就住在个城门大街的两旁和长安城的西北部,这里同时也有东西两市。霍去病的府邸算是一个例外,他长安的冠军侯府却是位于未央宫的北阙前,这里只有不到十位朝中重臣的府邸。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的特殊和居住之人的地位显赫,便在百姓中流传着“北阙甲第”的说法。

    不过除了未央北阙外,还有一个大量权贵聚居的地方,就是宣平里。这个里在西汉全称叫闾里,也就是街巷的意思。宣平里几乎都是朝中大臣的府邸,这里也有一个称呼,叫作“宣平贵里”。而卫青的长平侯府和当今丞相李蔡的安乐侯府就在宣平里。其余长安城中还有一百六十余个闾里,却皆是住的普通百姓了。

    “阿光,这就是驰道,以后行走长安城中,万万不可踏上驰道。这里只有陛下的御驾能通过,就算太子也不能在上面行走。”霍去病指着宽阔大街中央,一条光华石板单独铺成的道路。霍光一看,在这条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