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大汉封疆 >

第70部分

大汉封疆-第70部分

小说: 大汉封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李陵转身跑去的背影,霍光心中也很矛盾,其实他就是李蔡倒台的始作俑者,可是李陵并不知道这背后的事情,也不知道李陵知道真相会如何看待霍光?霍光心中也没底,同时也对自己有些鄙视,不过身在官场霍光也很无奈,有些时候心慈手软不一定能让别人感恩戴德,可稍有不慎反而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最好你一辈子也别知道,没有我霍光还会有其他人,你二叔或许做到丞相位置那天就注定了今日的结局!”霍光在心中叹道,确实没有他霍光不代表李蔡就能安安稳稳的做他的丞相,同样只要汉武帝不想李蔡死,就是谁也扳不倒他。

    待期门军结束戒严后,长安城街头聚集了许多的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此刻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长安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霍光这样的能耐,能从期门军口中问出事情的缘由。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待戒严结束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长安城都已经传遍了丞相被抓的消息,甚至一些消息灵通之人,已经知道李蔡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的了,其罪名正是侵占皇陵土地。

    “兄长确定是武强侯庄青翟上书陛下揭发李蔡侵占皇陵之事?”冠军侯府中霍光正询问着霍去病关于李蔡的后续情况。

    “这事错不来的,我是亲耳听陛下说的。说来也奇怪,武强侯一直不问朝政,怎么突然就做出如此大的动作,不过这不错,他扳倒李蔡老匹夫,也算出了为兄心中一口恶气。”霍去病有些高兴的说道,他可不像霍光那么因为李陵而对李蔡也心存愧疚,霍去病只恨李蔡扳倒了高不识,现在李蔡也落得如此下场,霍去病倒是很高兴的。

    “李蔡这次想来是凶多极少,不连累族人就算万幸了,不知谁会来接替丞相之位?兄长觉得御史大夫会不会直接上位?”霍光问出了几乎所有人的疑问,其实相对于李蔡的下场,现在人们更多的还是关心谁来接任丞相之位。

    不得不说这也是古往今来所有官员的悲哀,只要你一旦失势就没人管你落到何等下场,人们更关心的是你空出来的位子会归谁,尤其是丞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更是引人注目了。

    “这个还真不好说,按理说最有希望的就是张汤,不过看陛下好像又没有让张汤接任丞相的打算。张汤此人太过强势,做御史大夫合适,可是不一定适合丞相这个位置,说不好这次可能出乎所有的预料。”霍去病也一脸沉思的说道,从霍去病的角度来说他是否认了张汤的可能,不过此刻大多人都以为张汤这次能顺利上位了。

    御史府,张汤刚审问了李蔡,他没想到李蔡这块骨头如此难啃,任他怎么问李蔡就是不开口,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可汉武帝还没有明确旨意,张汤虽然强势,但目前还不敢贸然对李蔡用刑。

    此刻张汤的内心和其他人也都差不多,他同样关心谁来接任李蔡的丞相之位,这个时候张汤也很想跑到汉武帝面前去探探口风,张汤虽然廉洁,可是不代表能挡住丞相之位的诱惑。别说张汤,估计大汉不想做丞相的还真找不出几人来。即便现在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做汉武帝的丞相下场往往都不好,可那毕竟是丞相之位啊!

    “管他的,先进宫再说,哪怕汇报下这边的情况也行!”张汤在屋檐下来回踱步,最后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去见汉武帝。

    未央宫的道路上,张汤心中忐忑,李蔡他可以慢慢审问,可也要让他知道丞相之位是谁接任他才能安心。正在思索着见了汉武帝该如何回答,张汤突然听到一个无比熟悉的声音从身旁不远处传来。

    “御史大夫请留步!”张汤之所以觉得这声音无比熟悉,因为发出声音的就是他的儿子张安世。

    “安世,你这是搞什么?”张汤疑惑的停下脚步望向张安世,他不明白自己这儿子不叫自己父亲,怎么反而称呼起官职了。

    “御史大夫请见谅,下官正在当值,御史大夫可以称呼我尚书令。”张安世走到张汤身前拱手说道,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得不说这张安世不愧是未来麒麟阁排在第二的功臣,其谨慎程度比之排名第一的霍光也不逞多让。

    “不知尚书令有何指教?”张汤随即也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式说道,他忽然想到自己儿子是陛下的近臣,许多自己不知道的消息张安世或许就知道,他这个时候叫住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

    “下官只是想告诉御史大夫一声,陛下正在等着大人审理安乐侯的结果,如果不是要紧的事,下官建议大人还是审出了结果再见陛下!”张安世躬身说道,这话说不出有什么特别,倒只像是一般同僚的善意提醒。

    张汤搞不明白自己儿子究竟在搞什么,不过出于信任张汤还是说道:“那多谢尚书令提醒,我这就回去继续审问安乐侯。”如果此刻有外人在这,估计看到也会觉得这父子俩够古怪的,明明是父子偏偏弄得好像同僚一般。

    张汤转身往回走,他与张安世正好擦身而过。就在这时,张安世突然低声的说道:“丞相人选已有定论。”

    张安世说话的时候正好与张汤平行,加上他声音又小,如果不是从正面根本看不出张安世这个时候还说话了。不过这句话落在张汤耳中,心里却是一凉,因为这意味着丞相位子已经和他没关系了,张安世提醒他就是要他不要去自找没趣。

    心情多少有些失落的张汤还没见到汉武帝就又出了未央宫,不过刚出门的时候就看到一个急匆匆的人影向自己跑来,这人一靠近张汤,口中就小声疾呼着:“大人,不好了。安乐侯在狱中自杀了!”

    “李蔡自杀了?他可有什么遗言?”张汤一听到消息,又立刻返身回了未央宫。这时候他还真是不得不见汉武帝了,而同样的疑问也从汉武帝口中问出。

    “回陛下,安乐侯并未留下遗言,同样他也还没有认罪!”张汤如实答道,按理说李蔡这样的罪犯在狱中自杀,张汤是有责任的,不过从汉武帝的反应来看,张汤知道汉武帝还巴不得这样的结果。

    “把尸体交还他的家人,安乐侯的爵位废除,此事就这样吧!”果然汉武帝沉默了片刻最终拍板,看似波涛汹涌的局势,在李蔡自杀后一切突然归于平静。

    今年这个年关注定是多事的时节,先是九卿之一的颜异以腹谤罪被处死,接着丞相李蔡因侵占先帝陵寝土地在狱中自杀,等李蔡这场风波渐渐平息,距离年关也不过只有三四天时间了。

    或许是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稳定人心,终于在年关到来的前两天,汉武帝一连下了几道旨意。这其中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就是确定了新的丞相,而这个新丞相果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竟然是已经被汉武帝冷落二十余年的武强侯庄青翟。

    庄青翟继李蔡为相,自然成为整个大汉最大的新闻。不过相对于这个消息,霍光更在乎的却是第二条。这一道旨意有些为了增添新年气氛的嫌疑,因为这是一道封赏的诏书,汉武帝一下封了四个爵位出去,虽然爵位的等级都不高,只是左庶长的爵位,不过霍光注意到这四个人,其中三人正是孔仅、东郭咸阳和桑弘羊,而最后一人是一个霍光并不了解的人,此人名叫卜式。

    赐桑弘羊三人左庶长爵位,可以看出汉武帝下一年的重头戏肯定是经济治理,当然这对霍光来说最直接的信号就是桑弘羊得势了,算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倒是那个名为卜式的人在这个时候被赐爵,弄得霍光一头雾水。同时霍光也有些失落,那就是自己弄出那么多功劳,居然汉武帝连个最低等的爵位都舍不得给,反倒让桑弘羊捷足先登,心里不平衡也是人之常情!

    第三道诏书几乎被所有人忽略了,同样霍光也忽略了这个年关前颁布的诏书。那就是汉武帝下旨,改河内郡朝歌县为安阳县。皇帝下旨更改地名,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很自然的被人们忽略。

    看到这个诏书的时候,霍光也不在意,只是觉得这朝歌县名字有些熟悉,到是旁边杜延年连忙解释道:“这朝歌县只是个小县,人口不过四千余户,其县长是最低的三百石县长。不过这地方历史到挺悠久的,朝歌县就是殷商故都。”

    “河南安阳?”听杜延年这么一解释,霍光顿时心中了然,而后脑海中不由的就浮现出一个青铜大鼎和无数的龟甲。在后世河南安阳这个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出土了国宝司母戊鼎和殷墟甲骨文。
正文 第一零三章 修成君的邀请
    其实每年的年关临近,也是长安城人是最多的时候,原因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大朝会,这一天各路诸侯都要来长安,不过因为这个时期交通不便,所以从半月前起长安的人口就日益增多了。

    汉武帝现在还没有改历法,这所谓的正月初一,其实就是十月初一,当然十月在这个时期应该叫亥月。

    正月初一这一天,整个长安都围绕着未央宫在转,从半夜开始就有马车驶向未央宫,因为人实在是太多,而这整整上万人参加的朝会根本不可能让所有马车都停在宫外,一些官职不高的官员就不得不提前到场,然后让车架返回,而能够晚到一点将车架停在宫外的就只有少数重臣了。

    当然这其中有两类人不再此列,一类就是诸侯王,这些人不是汉武帝的叔伯子侄,就是兄弟辈。还有一类就是那些向大汉称臣纳贡的藩国使节,他们都是住在鸿胪寺的,也有专人负责,这些人最后也不用急着去大殿,到了规定的时候就有内侍引领他们。

    相对于整个长安城的热闹和忙碌,霍光就要清闲许多,因为他连大朝会都不用去。不过这次不去参加大朝会不是因为霍光级别不够了,而是因为职责所在。大朝会其实要求在京四百石以上官员都要参加,不过霍光是长安令,这一天需要他维护整个长安的稳定,所以当朝会还没开始的时候,霍光已经亲自走上街头开始巡查了。

    这一天是个很关键的日子,霍光必须保证长安城中安稳平静,整个县衙连同内史府都倾巢出动了,不过内史府的义纵不用亲自上街,他是必须列席大朝会的人,就由内史丞带领内史府的衙役。

    霍光长安县衙的巡逻区域就是未央宫以北,今日东西两市都休市了,其实百姓也知道今天要举行大朝会,一般街上也没什么人。霍光骑着马就在甲第附近转悠着,大朝会从早晨开始,一直要到正午才结束,而整个过程也类似后世两会时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人,吕术求见。”霍光正坐在马背上东张西望的时候,一个衙役突然跑来禀报。

    “我去巷子里等他,带他来见我。”霍光对着衙役说道,人就骑马进到了旁边的小巷子。

    自从吕术弄出了适合书写的纸张后,霍光又给吕术下了新的命令,他估计吕术这个时候来见自己,应该是事情已经完成了。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什么春节假期,只要霍光给钱,造纸作坊那些工人可不管什么过不过年的,一个个干得都很卖力。

    霍光进了巷子后就下马等着吕术,很快吕术就提着一个包袱走了过来。他见到霍光就连忙施礼说道:“属下拜见大人,大人交待的东西已经做出来了,请大人过目。”

    吕术说着就打开包袱,露出来的竟然是一个在后世十分常见,不过西汉时期还没出现的灯笼。这灯笼正是霍光要吕术做的,其竹编的框架外糊纸张,和后世影视作品中的灯笼一模一样,唯一缺少的也只是手提的灯笼把。

    “没错就是这东西,记得按我的吩咐,涂上不同的颜色,至少也要一千盏。”霍光拿着灯笼左右翻转着看看,吕术拿来的这个和霍光想象中的灯笼还真没什么区别。

    “大人,还有个难题属下不得不请示大人。”吕术有些为难的说道,好像做一千盏灯笼吕术很难办到。

    “什么事?”霍光疑惑的看向吕术,在霍光心中吕术还是一个很让人放心的属下,而且这灯笼做起来并不难,按理说吕术不可能遇到什么难题。

    “大人,这灯笼制作并不难,可是要让灯笼亮起来,其中的烛太过珍贵,一来其价值极高,二来即便有钱属下也买不到。”吕术一脸无奈的说道,原来他只能造出灯笼的外型,其中最重要的烛在这个时代还是极其奢侈的东西,别说价值极高,就算有钱普通人也买不到。

    烛的出现时期其实很早,不过中国早期的烛并不是蜡烛,而是一种以动物油脂和蜂蜜混合成的类似蜡烛的东西。西汉时期只有皇室能使用烛,就连霍去病的冠军侯府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汉武帝赏赐下来的烛。而这种东西也只在寒食节这天由皇帝赏赐给列侯重臣,是属于真正的御用之物,所以吕术为此很为难。

    “这个我来想办法,你还是抓紧在十天之内弄出一千盏灯笼。”霍光也觉得有些为难,灯笼说起来简单,就是外面罩纸,里面挂着一个蜡烛。可是这东西放在西汉就不那么简单了,一时间霍光也难以想到很好的替代品,不过他要弄一千盏灯笼可不是为了卖钱的,这个难题他还必须解决。

    “大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一千盏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吕术还有些不解的问道,霍光没说灯笼的用途,吕术就以为这些灯笼是拿来卖的,加上要用到珍贵的烛,吕术就并不看好这生意了。

    “呵呵,谁说这灯笼是拿来卖的了?你只管照我吩咐去办就行了,这做灯笼的钱将由长安县衙来出,你去核算一下每一盏灯笼的价值,到时候算个数目出来。”霍光闻言呵呵一笑,他倒是胸有成竹,还扬言购买灯笼的钱会由长安县衙出。

    吕术这下更是不解了,虽说霍光是长安令,但也不可能做出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