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

第8部分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8部分

小说: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氏也压低了声音道:“回来了。”汪大清小声道:“你让我去打听沈大姑娘来王府住的原因,我可不是去找人打听事情了。”
  赵氏就扑哧一笑,指了汪大清的醉脸道:“你这醉样,能打听到什么?”
  汪大清大大咧咧躺到了床上去,指了指跷在床沿的脚道:“王府里的事情,你当是隔壁钱大家吵架,这么容易打听。”
  赵氏也不与他计较了,走过来为他脱鞋,一面悄笑道:“我可打听出来了。若南这丫头啊,是个机灵鬼。”
  汪大清一翻身坐了起来,险些把正为他脱另一只鞋的赵氏弄倒,赵氏骂了一句。汪大清则笑两声,悄道:“是什么原因,没有出阁的姑娘就住到了未来的姑爷家里?”
  赵氏有意卖关子,继续为汪大清脱另一只鞋,笑道:“若南啊,说沈大姑娘走得匆忙,几天前还去沈家看过她,隔了五,七天再去就说走了。所以她留了心思就问了一问。”
  看到两只鞋都脱完,汪大清把脚缩到了床上,一说话一股子酒气,笑道:“你这个赖婆娘,吊我胃口。”
  夫妻两个玩笑开完,赵氏才悄声道:“说是京里老王妃娘娘要接的沈家大姑娘。”汪大清转动了眼珠道:“不对吧,怎么接到这里来了?”
  赵氏也在床沿上坐下来道:“怎么不对,沈家的那几个姨娘都不是个省油灯,我回一次娘家,就听一次她们的笑话。王府里又不缺吃少穿的,疼自己的媳妇哪里不对,你当是你家的那两个老的呢。再说听说过年要送到京里去呢。”
  汪大清哎了一声道:“儿子不是在老的面前带着。说别人家又扯到自己身上作什么。”然后又与赵氏商议:“既然都弄清楚了,侄女儿回去前,我们也去王府给沈大姑娘请个安,只会有好处的。”
  “这才说了一句正经话。”赵氏把若南带回来的东西拿来给汪大清看,笑道:“你看,大姑娘给的。老头子,就依你刚才说的。明天我来和若南说。”
  第二天是端午节,一早邢妈妈乐呵呵站在檐下,看了丫头们洒扫院子。一边喊春暖:“这天都大亮了,请姑娘起来吧。今天是节日,看一会儿王爷一早就来了怎么办?”
  春暖答应了又道:“王爷昨天对姑娘说了,今天节日要在军营里和士兵们过,大管家前几天就把节下吃的用的都送过去了。”
  邢妈妈就没再说什么。早就醒了的玉妙不情不愿的起来,夏波早过来为她臂上系了五彩丝,又看了她手上凤仙花染就的蔻丹,笑道:“姑娘醒了。”
  小丫头们进来了五,六个侍候。玉妙一手扶了春暖,一手扶了夏波,笑道:“这天气睡觉真舒服。”又笑道:“中午咱们怎么吃?”
  祝妈妈等也进来,笑道:“大厨房里准备了雄黄酒,王爷中午不在,姑娘领了我们过节吧。”
  梳上头的时候,易姨娘与石姨娘一前一后走进来,听妈妈们在讨论中午摆在哪一处,也跟着商议。
  最后定在了红染阁上,石姨娘只是笑:“那里有株碗口粗的老石榴树,一开花就一树红。而且也凉快。”
  易姨娘只是笑,自从秋巧被赶出了府,她说话行事就退缩了许多。
  玉妙就留了易姨娘与石姨娘吃早饭,这么早来应该还没有吃。
  石姨娘又是笑:“一早打听了王爷今天不在家,所以特特与易姨娘早早的来姑娘这里趁饭吃,中午还要姑娘带着我们一起过节才好。”
  早饭后,管事的来了几个,问中午这顿饭摆在哪里,说王爷交待了,今天是节日,姑娘爱摆在哪里就在哪里。
  管事的领了地方就出去了。
  红染阁外不仅那棵老石榴树开得火红,另外尚有数十棵石榴树,都开得恣意。
  没有了朱宣在,饭就吃得笑声不断。
  易姨娘看了跟石姨娘的夜梅也上去敬酒,想起了秋巧不无感伤。
  桌上琼浆佳肴,耳边欢声笑语,姑娘是个怜下宽厚的人,跟来了的妈妈们有坐不说,小丫头和粗使的老妈子也赏了席面在一旁,听唤了再来。
  我这也是苦中作乐吧。易姨娘这样想着,到底是年青妇人,地位不尴不尬,守空房的时候居多,到了热闹场景处心里是留连的。
  看了席面笑容开朗的玉妙,一个想法突然涌进了易姨娘的心中,姑娘不象是刻薄的人,这一次为什么对自己严究。
  “妈妈,吃酒。”杜妈妈对邢妈妈举起杯来。邢妈妈笑容满面地拿起酒杯来,心中不无得意却还是保持警惕之心。
  来了没有两个月,妙姐儿被王爷宠了个舒心畅意。高兴归高兴,可也是要悠着点。象今天这种热闹,也只能节日里偶然玩一次罢了。
  这王府里上上下下就有一,两百口人,哪一点都不会是好惹的。出了错可就笑话大了,王爷也丢脸。
  邢妈妈一边管自己喝,还要敬别人,又分一大半的心盯了玉妙不要吃凉的,少喝酒。倒成了红染阁里的第一个大忙人。
  “姨娘,”顶了秋巧窝的秋红回到了易姨娘身边,易姨娘就笑着抚了她的手,笑道:“脸都喝红了,你倒是坐会儿吧。”
  坐在阁里也可以欣赏到外面的景致,沿河一溜是一条小小的石子路,朱喜快步走过来。
  “姑娘,您看。”眼尖的是不怎么说话的水兰。
  朱喜果然是往这里来的,阁上的人住了笑语,眼光都盯在了朱喜的身上。倒弄得朱喜有些局拘不安。施了礼道:“王爷已经上马往回赶,命小的快马先回来,看姑娘这里吃什么玩什么,王爷说了园子里可以过节。果然姑娘在这里过节呢。姑娘也赏我杯酒吃。”
  石姨娘站起来笑道:“姑娘赏他酒吧,让他击鼓咱们传花玩。”玉妙也觉得有趣,还没有这样玩过。叫过春暖倒酒给朱喜,朱喜一饮而尽,脸就有些发红。
  脚快的小丫头们早端了凳子摘了一枝石榴花来,又取了鼓来,把朱喜眼睛蒙了让他击鼓。
  正文 第十八章,游玩(上)
  嘻笑了一阵也就散了。石姨娘送了玉妙回房就与易姨娘一起出来。
  石姨娘看了易姨娘道:“园子也不是天天能来转的,多吃了杯酒,我与姐姐散散心如何?”
  易姨娘婉拒了,笑道:“我多吃了酒是要困的,妹妹玩一会儿,我先回去了。”明知道自己不会与她一起走还假意儿殷勤。
  笑嘻嘻看了易姨娘离开,石姨娘带了夜梅捡荫凉处走一回,酒意上来,只觉得两颊发烧,自知道一定红了脸,却偏了脸看了夜梅只是笑。
  夜梅就用手在自己脸上摸几下,笑道:“姨娘只是看我,您象搽了胭脂一样,真是上好的胭脂也没有这样的水色。”
  前面有一个小小的亭子在高处,石姨娘就唤了夜梅扶了自己一步一步登高,坐下来才喘口气笑道:“这可凉快了,多日不吃酒了,这几杯就不行了。”
  想起来自己做闺女时,在家里过节,也有别样热闹。
  夜梅站在风口吹了一会儿,又眺望着。石姨娘取笑道:“你看什么呢?半大的丫头动了春心了。”
  “姨娘,你又取笑我。我是为姨娘看王爷的,刚巧儿这儿能看到园门入口的那条路。”夜梅不依道。
  手里本来就拿了团扇,石姨娘自在扇了,笑道:“王爷这个时候怎么进园子。”这才午时过三刻。
  夜梅不解地回过头来:“朱喜才刚讨酒吃,说了王爷已经在路上了。端午节都是中午过节,能不进来看看姑娘。”
  对了夜梅的认真,石姨娘轻笑了一声,道:“姑娘一向午休,王爷只是让朱喜回来说一声罢了,既然说了让姑娘园里过节,又定了几处预备着。王爷过来了可乐不成了。”
  若有所思地想了,夜梅点头道:“是啊,今天这样的热闹,可是很少的。王爷偶然带姨娘们玩一次,也是中规中矩的,让人都不敢说笑儿。”
  再看了石姨娘绯红的面庞儿,杏子一样的眼睛,笑道:“姨娘今天倒是开心,说了那么话。”
  觉得热,石姨娘换了位置坐到有风的地方,道:“傻丫头,易姨娘没有话了,我再不说话,姑娘也会闷的。难得跟了姑娘玩一次,总要尽心才是。”
  想想易姨娘最近突然的腼腆,夜梅走到了石姨娘身边,看了周围无人,才笑道:“姑娘倒象是个性格宽容的,姨娘也可以放下点子心了吧。”
  猛然提起了这个,石姨娘不由得也一一回想玉妙的言谈举止。现在还只是表亲,哪里能看得出来。
  夜梅又自惊自怪的了,道:“现在也看不出来,只是赶走了秋巧,总让人心惊。”
  石姨娘大惊失色,叱道:“该死的丫头,秋巧是王爷撵的。你可不能胡说八道。”这个心地实在的傻丫头,不时有一句惊人之语让自己提半天心。
  总是觉得我不懂,夜梅暗地里撇了嘴,答应了一声。心里不服气,王爷撵了秋巧,还不是因为她胡说八道,说看到人往姑娘院子去。
  这样一想,夜梅又高兴起来,我就算胡说八道也还比秋巧要谨慎的吧。那个丫头傲气着呢,还不是被撵走了。
  石姨娘好笑地看了夜梅嘟了嘴,一会又笑,用扇子拍了她的手道:“我歇累了,咱们回去吧。”
  晚上朱宣在正厅里摆了酒,带了玉妙与府里的人过节。易姨娘安分坐着,石姨娘也没了话。玉妙看到朱宣倒是不以为意,看来有朱宣在家宴一直都是这样的。
  虽然宴席丰盛,但是吃得很快。朱宣如平日一样送了玉妙回来,小坐了只一会儿,看外面星月清朗,朱宣就带了微笑道:“妙姐儿,换了衣服,我带你去街上玩。”
  “真的!。。。。。。。”玉妙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忽然就连声答应了:“表哥等我。”虽然稳住自己,步子还是要比平时快三分进了内房。
  再出来时换了水红色衣衫,天青色裙子,头发挽起来只简单插了几支钗环,耳朵上原来是一对猫眼石的耳坠,也换成了一对小小的珍珠。
  朱宣看她,她也看朱宣。朱宣晚饭时就穿了深色府绸袍子,脚下是一双布鞋,看上去象个公子哥儿。原来早就准备好了。
  丫头们眼巴巴地看了玉妙,都想跟着去。朱宣道:“跟一个去就行了。”
  春暖就先笑道:“我就不去了。”邢妈妈就微点了头,玉妙就带了夏波去。夏波欢天喜地换了衣服跟去了。
  邢妈妈才对春暖赞许地道:“丫头越来越有眼色了。”
  春暖一边收拾玉妙的床铺,一边笑道:“姑娘回来,茶水也要齐备的,出门在家,还不都是侍候姑娘。”又揭开多宝阁上的八宝香盒,取了百合香放到汉玉兽面炉里燃着。
  在二门内,夏波为玉妙放了面纱下来,两乘小轿抬了两人,朱宣只带了朱喜骑了马跟着。
  在最热闹的一条街前下了轿,朱宣一手挽了玉妙在街上自在的逛着,并不怕被人认出来。
  “晚上还这么热闹的。”玉妙看了两边热腾腾的小吃摊,中间还夹杂着卖泥人儿的,摆字画的。挎了篮子卖炒花生,咸瓜子的大多是半大的孩子,在人群里叫卖着。
  朱宣意味悠然,道:“是啊,这一条街是刺史府衙所在地,也是最宽阔的一条街,又位于中心,人流最多的。原来他们都撵了这些生意人,还是我说的,有税收,他们晚上也多了进益,总比偷鸡摸狗的好吧。你看现在,就这一条街,一个晚上几百两银子的税呢。”
  有这么多,玉妙就打量了摊子上的招牌:凉粉,五钱一碗;这边又写着湖州粽子,两钱一个。
  “哈哈,”朱宣就笑了道:“小脸儿往哪看呢,看前面的古董铺子,雅座酒楼,里面还有说书的,说古记儿的,你又饿了吧?”
  中午众人都敬,喝得多了,晚饭的确没有好生吃。鼻子闻到花椒,葱香气味,玉妙忽然有了胃口。
  “走,咱们吃小摊儿去。”朱宣就拉了玉妙过去坐下来,要了煎饼,羊头肉,酒酿鸡蛋,摆了满满一桌子,看了夏波与朱喜站在身后,道:“都坐下来吧。”
  朱喜跟了他时间久了,答应一声坐在他对侧,夏波战战战兢兢地不能一个人站着,也坐了下来,取了筷子用帕子擦子,又问老板要热水。
  朱宣自取了一双竹筷子,道:“你这么折腾,到明天早上再吃好了。”玉妙就伸手问夏波拿了丝帕擦过的筷子,先挟了一块煎饼吃起来。
  正文 第十九章,游玩(下)
  见玉妙吃得香甜,朱宣象是很高兴,出来后他兴致就很高。
  桌上东西虽然一桌子,却都是小吃,四个人一会儿就扫光了。会了账重新在街上闲逛,玉妙眼神发亮,就是夏波也不再拘束。
  站在吹糖人儿的摊子前玉妙就不肯走,眼睛亮晶晶地看了朱宣。全然不管身边买糖人儿的都是比她小的七,八岁孩子。
  再离开时,夏波手里就拿了两个糖人儿,玉妙右手则拿了一个金鸡的糖人,左手牵在朱宣手上,欢天喜地的走着。
  边走边说:“表哥,端午节要游百病的,可惜现在天晚了,采不到药草回去洗浴。”当地还有着游百病的风俗,在郊外采来药草沐浴,也称之为沐兰汤。
  朱宣看了她眉眼儿盈盈的,弯弯的眼睛里象存了无限的星光。弯下腰来笑道:“后悔了下午没有出来?谁叫你睡午觉睡了那么久来着。”
  玉妙仍是四处看了,突然指了直直的看了前方。前面冒着热气的围了一圈人,不知道又是什么吃的。
  朱宣讶然失笑,道:“吃多了不会肚子疼吧。”妙姐儿这会儿的饭量抵得上平时的二顿饭。
  玉妙没有回答,只是拉了朱宣的手往冒热气的地方走,走近了才听到一声惊呼:“沈姑娘。”
  摊前当垆的是赵若南,后面帮活的是一位中年妇人,穿了宽大的蓝布旧衣,手里还包着粽子。
  玉妙冲着看了自己的朱宣笑道:“表哥,这位就是昨天来看我的赵姑娘。”
  一声表哥叫出来,赵若南惊奇的瞪了朱宣看,身后的赵氏也惊呆了,两个人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买粽子的人就不高兴了:“做不做生意了,钱都给了。”
  朱宣就拉了玉妙退了几步,站到街边,冲她扬了扬眉,玉妙笑嘻嘻解释道:“那是她的姑姑。她走亲戚,看她姑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