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

第174部分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第174部分

小说: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李道玄最欣赏他的一点。
  老农指点的地方并不远,二人顺着田埂前行,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便来到一群正在田亩间和泥、起墙的农人跟前。
  “老乡,你们干什么?”长孙珏上前问道。
  “砌隔温墙。”一个汉子瓮声瓮气地说道。
  “这面土墙能够隔温吗?”李道玄又道。
  “当然可以,不过土墙里还有其它一些保温的办法。”汉子答道。
  “什么办法?”
  “新东家在里面安装了一套土暖气,天冷的时候就可以烧土暖气。”汉子答道。
  朋友旧作,已完本
  《狐狸传奇》:一名感情受到挫折的商界女强人一时想不开,跳海轻生,却神奇的在异大陆借体重生,还成为一名福克斯祭祀,而且她的种族异能也已经觉醒,她该如此面对新的人生?
  富国强兵,创办学校,走实业救国的路子,让荒瘠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让贫困的比蒙帝国屹立在大陆之巅.
  美丽的孔雀少女\强壮的熊猫武士\绚丽的魔法\嘹亮的战歌……一起抒写狐族少女的传奇故事
  第一卷 乱世 第二百八十七节喜事
  第二百八十七节喜事
  “虎头哥哥”
  一声欢喜的轻叫,张楠(囡囡)直接领着她的丫环小月,推门进了张府的书房,看到张麒正在刻苦用功地读书,张楠的小脸上的喜色立即就收敛起来……她向小月做了个止步的手势,安安静静地来到张麒的身边,有些责怪似的向张麒说道:“虎头哥哥,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读书是要用功,可也不能耽搁吃饭误了身体”
  不知不觉的,昔日蹒跚学步的小女童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十二、三岁的身体,挺拔的像是十五、六岁的孩子,面容姣好,看得出是个美人胚子。
  “哦,原来是囡囡。”
  张麒无奈地将书放下,现在张楠快成了张杨氏的耳报神和千里眼,每天的任务只有一具,就是监督他正常饮食和休息。伸了个懒腰,张麒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嘿嘿一笑:“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吗?嗯,时间过得真快,才一恍的功夫,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你是一晃眼,除了看书,就是等着别人叫,我可是晃了好几回眼……”
  张楠颇学了几分唐僧的本事,话匣子一开就有滔滔不绝之势,吓得张麒急忙将她的话头打断:“说得对,囡囡,你说得太对了还别说,经你这么一提醒,我还真的是饿了,快去吃饭”
  “哼就知道你这样,算了,我帮你节省一些时间。”
  张楠气呼呼地瞪了张麒一眼,转头向外面招呼一声,一个小厮提着一个红漆食盒走了进来。
  “放桌上,你先下去,半个时辰之后回来收拾。”张楠吩咐道。
  “是。”那小厮连忙躬身退下。
  张楠打开食盒,一阵诱人的清香顿时在整个书房里弥散,最上面是一个大海碗,她小心地端出来,道:“虎头哥哥,这是我亲自吩咐厨房给你炖的游龙戏凤,听李婶说,像你这样读书最伤身子,这道菜既补气又补血,你必须都喝了。”
  张麒皱着眉:“囡囡,这么一整只鸡,我哪能吃得下?”
  “不吃也得吃”
  张楠将碗放在他面前,叉着腰作凶恶状:“娘给我的任务就是要你保质保量的吃饭休息,如果你不听话,我就跟娘说,不让你这么读书了,看你怎么办”
  “好,好。”
  张麒无奈投降:“囡囡,你得跟大嫂学习,要学会做一个淑女,这么凶巴巴的,以后如何嫁出去?”
  张楠脸一红,张牙舞爪像头小老虎似的扑向张麒:“你这个坏哥哥,等大嫂回来,我一定告诉她你天天欺负我。”
  “别”
  张麒连忙抓住她的手腕子,免得被那长指甲划着,“好囡囡,哥哥再不敢欺负你了,不要跟大嫂乱说如何?”
  不知道是为什么,张家这几兄弟都有些惧怕小婉,这要是被小婉知道了,一定会大呼冤枉,她一向对小叔子、小姑子们极好,甚至比对张陵还好,从不言色相向,怎么到后来却是‘怕’。
  其实准确地说,这三兄妹对小婉的态度敬而畏之,长嫂如母,张杨氏一向管理内宅,外面多由小婉负责,长时间下来,却是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威望。不仅府中的下人敬畏,连张氏兄妹也是同样,隐隐将她当作家长。所以张麒一定张楠要告状,立即萎了。
  张楠十分得意,琼鼻哼了一声:“告不告状那得取决于你的表现”小姑娘很会利用目前的形势,颇得了几分小婉的真传。
  “好吧,我吃光它。”
  张麒皱着眉,苦着脸,明明是美味,感觉上却是在吃苦笑,他大大的喝了一口汤:“忒腻了些”
  张楠嘿嘿笑了起来:“虎头哥哥,我知道喝汤会腻的,这还有好东西,一定要全部吃下喔”
  说着,她将第二层食盒打开,里面是六个一盘的银丝卷和两碟清爽的小菜。
  “咳……”
  正在喝第二口汤的张麒被呛得咳嗽起来,好一会儿才缓过气道:“囡囡,你想用饭来谋杀我?”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肚腹……”张楠背着手,学着学堂中教书先生的模样,仰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噗”
  在听到‘劳其肚腹’的时候,张麒终于喷了,幸好他及时转头,喷到了地上,他一手指着张楠,一手揉着肚子,“你、囡囡,这是跟谁学的?连圣人的文章也敢篡改”
  旁边的小丫环更是苦忍着笑,一张小脸憋得通红。
  张楠吐了吐舌头,嘿嘿笑道:“是以前听嫂子念的,我听说好玩儿,就记下了。”
  “嫂子……”
  张麒咂巴咂巴嘴,有些无语。
  那个小丫环连忙过去打扫,张楠皱眉道:“虎头哥哥,吃饭也不好好吃,看来我在跟前你是吃不好了,那我等会儿再过来检查。”说着,带着小丫环娉娉婷婷地走出书房,张麒咬着牙向那碗游龙戏凤发起猛攻。
  “娘!”
  张楠从门外走进来,脆生生地喊了一声。
  “你二哥吃了?”张杨氏关切地问道。
  “有我出马,哪有不成的。”张楠嘻嘻笑道。
  “还是小姐有办法。”李婶笑道。
  “以前家里光景不好,全家都安安稳稳地坐在桌子旁吃饭,哪像现在……吃得好了,人却到不齐了。老大和老大媳妇远在千里之外,老2快把书房当卧房了,老三更过分,整天在秦公爷那里,和一群少爷们舞枪弄棒,若是伤着了人家,那可怎么是好?”张杨氏脸色看起来虽然有些不愉,但语气中听起来却更像是炫耀自己的儿子。
  李婶也是会听话的人物,闻言笑道:“老夫人,二郎君喜欢读书,转年一定能够成为状元郎,三郎君性好习武,也是子承父业,从今以后,咱们张家也是文武双全。”
  张杨氏听得眉开眼笑:“他李婶子真是会说话,什么‘文武双全’,根本一个是书呆子,另一个就是惹祸的霸王”
  “口不应心。”张楠小声嘀咕了一句。
  “你说什么?”张杨氏没听清楚,问了一句。
  “我是说又有好消息了。”张楠赶忙改口,笑嘻嘻地道:“娘,我听哲威哥哥说,皇上对大哥在沧州推行了那套治理方法深为喜欢,龙颜大悦,还仅下令褒奖大哥和王大人,还下了圣旨,让淮阳王负责督促,先在河北将那套方法推广开来呢。”
  “是吗?”
  张杨氏喜上眉稍,“你大哥推行的是什么方法?皇上真的要褒奖阿陵吗?”
  “当然了”
  张楠接着说道:“听哲威大哥讲,礼部这两天一直都在忙着这件事情,大概旨意过不久就要发下去了。不仅如此,听说圣旨上虽然没有升大哥的官,却给他了一个巡查御史的临时职位,让他负责河北各地,检查各地的执行情况,听哲威大哥说,那可是相当于钦差大臣的身份。”小丫头很得意地扬着脖子,似乎她自己成了钦差大臣。
  “恭喜老夫人,看来皇上对大郎君真的很重视,想来高升也是指日可待了”李婶连忙恭喜道。
  “呵呵,那孩子还年轻,这一下子擢升到从四品的别驾,已经是殊荣了,哪会再提升?估计也是因为那套治理方法是由他第一个实行的,让他去各地指导一番罢了。”张杨氏笑道。
  别看张杨氏是一个女的,猜测之言却是差不多符合事情的真相。
  在皇上的寝宫中,长孙皇后吩咐宫女们将膳食撤下,然后来到凭窗而望的李世民身旁,轻声问道:“皇上,如此聚精会神,可是又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
  李世民摇摇头,伸手指着夜空道:“我在看那颗最亮的星星。”
  “天狼星?”
  长孙皇后抬头看过去:“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皇上,可是为突厥之事烦恼?”
  “是啊,天下方平,百事待举,国库空虚,此时不可轻动刀兵,但突厥频频犯境,边塞居民不胜其扰啊”李世民叹息道。
  “臣妾听闻沧州别驾张陵有一套方法,能够兴商治地,府库之中也渐有进项,如果在大唐境内广为推广,国库自当日渐充盈。”长孙皇后也不是耳目闭塞,她只是不想干涉朝政罢了。此时听得李世民叹息,便开解道。
  “此法虽然有效,但需要的时日甚久,而且其中漏洞甚多,万一被不屑之徒觑机而行,反倒是个麻烦,我已经下旨张陵,在河北各地监察,以便督促。”
  “以他的品级和年龄,恐怕难以服众啊”长孙皇后道。
  “无妨,他是奉旨的钦差,奉旨巡察,谅那些人也难阳奉阴违。”李世民笑道,他微微一顿,又笑着说道;“王士义在奏折里还说了一件趣事。”
  “什么趣事?”长孙皇后问道。
  “那个夏小婉又在沧州动作了,好像是租了上百亩的土地,要建什么玻璃大棚种植蔬菜。”
  “是冬季种蔬菜?”长孙皇后问道。
  “是啊,她总能够想出一个个的鬼点子。”李世民叹息道。
  长孙皇后自是知道李世民的纠结,目光一闪,突然笑道:“皇上,臣妾倒有一个筹集军资的办法,只是这个方法可能有失忠厚。”
  “哦?没关系,你且说来听听。”李世民大喜,连忙追问。
  第一卷 乱世 第二百八十八节 皇上与太子之间的研讨
  第二百八十八节 皇上与太子之间的研讨
  “父皇”
  李承乾走进御书房,见李世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炼心瘦金体书法,便轻轻地唤了一声。
  “回来了?那里有个折子,你先看一看。”李世民没有抬头,只是用目光描了一眼桌角那摞折子的最上面。
  李承乾入主东宫之后,自有一班人马,有些政务其实也是交给他处置,一方面是为皇上分忧,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太子处理政事的能力。前几天李承乾奉旨去了一趟洛阳,这次也是回来缴旨,李世民虽然是让他处理一些政务,但又岂会真的放手不理?所谓的缴旨也只是形式上的事情,而且李世民案头上的东西,李承乾也未必不知。
  “是,父皇。”李承乾答应一声,来到书桌旁边,将最上面的那本奏折拿过来,坐在一旁翻看……看着看着,眉宇间渐渐地漏出激动的神色,不过李世民正在泼墨,他却不好打扰,只能凝神思索其中所带来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放下笔,很是自我陶醉地欣赏了一遍自己的笔墨,问道:“可曾见过你的母后?”
  李承乾连忙起身:“是的,儿臣这次回来,半路上购了数筐上好的莱阳梨,通肺止咳,正合母后食用,”顿了一顿,又道:“父皇,还有几筐我已经交给李总管着人安排了。”
  李世民点点头:“能够想着你母后的身体,还不枉你母后牵挂一回。”他停了一下,看了一眼那本奏折:“这本奏折是淮阳王呈上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轻轻地将奏折放回原处,然后坐了一半儿屁股在椅子上,恭声答道:“儿臣以为,这关于玻璃大棚一事,王守拙没有上报,必定有其原因。原因有二:其一,不知道这种种植方式是否能够成功;其二,这可能要关系到成本之事。”
  “哦,继续说。”李世民的神色之间闪过一丝赞赏,但他还想多听到一些。
  “夏先生做这件事,敛财是真,为民也是真,没有索取就没有奉献,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李承乾缓缓说道:“不过先生也是在试验当中,除了不确定种植能否成功之外,也在琢磨这种方式能否给百姓获得利益。”
  “这是怎么说?我还以为她完全钻进钱眼中去了呢。”李世民笑问。
  李承乾注意了一下李世民脸上的神色,知道这位大唐至尊不过是开个玩笑,心里松了口气,略为思索后说道:“先生将所有的风险都是有自己承担的,土地是租来的,玻璃大棚的材料费和人工费也是自己出,雇用原有的乡农种植,种子的费用和种植的方法都是由她提供的,虽然她享受了最后看似利益最大的收获,但同样了承担了失败的风险,而且那些乡农如果学会了这种种植方法,完全可以自己做。而且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种使用方法,就是将土地的租借费用入股,等收获的时候分成,无论如何,那些乡农都是最先得到实惠的。”
  “你觉得这个玻璃大棚能够成功吗?”李世民问道。
  “能成功”李承乾肯定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会如此肯定?”李世民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承乾迟疑了一下,苦笑道:“其实是儿臣疏忽了,先生在长安的府上其实就有这么一个大棚,只不过是面积较小,我有次去向先生请教的时候见过。这一次先生恐怕也是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培植,所以才信心不足,同时也担心劳民伤财。不过,儿臣倒由此想起了一个推广的办法。”
  “说来听听。”李世民微微点头。他方才已经让人传大司农陈叔达过来,就是要讨论这个玻璃大棚的事情,只是见李承乾回来,想考考他,没想到会是如此一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大出李世民的意料之外。
  “玻璃大棚肯定能够成功。但是,真正有能力大规模搞玻璃大棚的人只有那些有钱人,普通百姓依旧没有这个能力。儿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