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

第247部分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第247部分

小说: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弓箭手,放箭”
  高振宇让盖达文指挥救火,他试图以攻对攻,压制轮船的攻击。
  “后撤二十米保持距离”姚子平一边命令轮船保持距离,一边命盾牌手保护弩手,零星的箭矢噼哩啪啦射在盾牌上或船板上,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射”
  挡过了一波对方弓箭的袭击,姚子平和水手们信心大增,对方的箭矢射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软绵绵的没有什么力道,盾牌手们丝毫不绝对吃力。
  两艘轮船从左右舷交错攻击,虽然八箭弩机只有两台,但神臂弩每艘船上都有十五具,在三波齐射之后,高句丽战船已经是火光冲天,而距离他们最近的战船也有近千米的距离……那些高句丽人竟然将他们的主帅顶到了前面。
  “火枪手准备向敌船靠拢”姚子平意气风发的下令道。
  “这仗是怎么打的?”
  公孙婷觉得不可思义,十余艘战船跑散了不说,主将的战船竟然跑在最前面。
  “一是他们小觑我们,认为商船没有战斗力;二是主将立功心切,想亲自拿下这两艘轮船,第三嘛……”
  小婉嘿嘿一笑:“说不定是这艘船的橹手想表现一下,跑快了。”
  她猜想的与事实却是差不多,无论是高振宇还是盖达文,都从心里小觑了这两艘战船的战斗力,他们也没想到对方的攻击如此犀利,所以吃个哑巴亏也没什么稀奇。
  此时,小婉所在的轮船已经在向高句丽战船接近,航向也改为双船并行。火枪手们都隐藏在盾牌手的后面做好了射击的准备,此时距离得近了,对方的弓箭也渐渐的有了威胁,盾牌手们不得不小心地将自己和火枪手护住,唯恐一失神成千古恨。
  “射击”姚子平声嘶力竭地喊道。
  砰砰砰
  枪声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船舷处冒起一团团的白烟,空气中散发着火药的未道。
  海上战斗,士兵们穿的都是普通的甲具,因为海上战斗不比陆地,穿的太多非常笨拙,而且不安全,就说是落水吧,一个不甚落入水中,连获救的可能都没有。
  一名高句丽战士正在张弓欲射,忽听得对面船上响起雷鸣般的声音,然后冒出一股股的白烟,紧接着便觉得胸口像似被人重重打了一拳似的,他不由自主的退后几步,低头看时,胸口不知怎的,出现了一个血洞,鲜血正汩汩而出……他想开口请人救助,只是所有的力气和声音似乎都被那个创口抽走似的,眼前只剩下一片无尽的黑暗。
  一个个战士跌倒在身边,耳边是砰砰的雷鸣声和熊熊的火焰,高句丽战士们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们扔下弓箭四处逃窜,有的人看看身旁的大火,索性直接跳进了海里。
  “混蛋放箭用箭驱散他们”
  高振宇勃然大怒,在对方的船只改变航向的时候,他便觉得不妙,但已经是无可奈何了,船帆几乎尽毁,他这艘船现在慢得还不如蜗牛,只依靠着几面还未着火的辅帆航行,而那个指挥救火的盖达文已经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他只好跑过来稳定军心。
  火苗舔着干燥的船板,发出噼哩啪啦的爆裂声,加上空气中的火药味和震耳欲聋的枪声,高句丽战士们已经选择了自我麻痹,对于长官的命令充耳不闻。
  噗噗
  高振宇抽出佩剑,将两名从他身旁逃走的战士劈倒,大喝道:“再有逃跑者,格杀勿论”
  数名战士便立即有些迟疑了……突然,砰的一声响,高振宇下意识伯低下头,只见他的左胸绽出了一朵鲜血的血花,这朵血花瞬间凋谢,化成鲜血汩汩而出。
  砰
  高振宇颀长的身体仰面跌倒,手中的宝剑‘呛啷’一声落在甲板上,他觉得全身的力气正在迅速的流逝,眼皮也越来越沉重……好蓝的天空啊,让我再看一眼
  他的嘴唇微微张开,血色也在迅速的褪去……
  “将军”
  “将军死了”
  “高大人死了”
  “盖将军,盖将军在哪里?”
  甲板上立即传来惊恐的喊叫声,而另一位被呼喊的对象盖达文此时正倚在一根桅杆上,嘴巴微微张开,眼睛毫无生气地注视着前方……在他的胸口,一支弩矢透过他的身体将桅杆与他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回禀夫人,其他敌船正在靠近中,我们该怎么办?”姚子平向小婉请示道。
  “撤离”
  小婉挥手吩咐道,她们这一次来草原,目的多已经达到,不仅完成了与粟末靺鞨人的交易,而且与突利和回纥都扯上了关系,而且也试验了新武器和新战术的配合。这些成果已经足以向李承乾和高士廉汇报了,她没必要与高句丽人死磕,否则一旦落入对方的包围圈,那可真是乐极生悲了。
  此时,小婉等人还不知道高句丽人的两位主将已经战死,这件事还是在许久以后才知道的,在两艘轮船已经跑出去了数里之遥,那些高句丽战船才赶到战场,他们只来得及收容那些同袍,船只已经没有抢救的必要了,至于追击……就算是小婉她们的船只以正常速度航行,他们也没有追击的胆量了。
  第一卷 乱世 三百九十八节 贞观二年的雪
  三百九十八节 贞观二年的雪
  贞观二年,腊月。
  长安大雪。
  李世民站在窗口,凝望着笼罩在漫天风雪中的御花园,几个内侍缩手缩脚的在小径上疾走而过,远处隐隐传来琴筝的声音。
  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不用回头他就知道是什么人进来,整个皇宫……不,是整个大唐,能够不用通禀就进这间书房的也只有一人。
  “皇上,小心着凉”长孙皇后温婉的声音响起,脚步在身后停下。
  “皇后,你身体弱,倒是不要在这风雪天走动才是。”
  李世民转身拉起长孙皇后的手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这些玻璃都是加厚的,而且窗缝都是经过处理的,屋里又有暖气,哪里就冻着了?”
  通常这种时候第三者都要知趣的远离,总管李照偷笑着离开了书房。
  “自从宫里使用了暖气之后,宫里的人到了冬天都好过多了,尤其是那些内侍、宫女,脸上都去了冻馁之色,夏大家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呢。”长孙皇后笑道。
  李世民听了这话却轻轻叹息了一声:“虽然如此,普通人家还是难以安装暖气,而且今年冬天较之往年尤冷,不知道那些逃荒的难民安置得如何了。”
  听到他这番话,长孙皇后也沉默起来。
  之前因为草原人频频在边境打谷草,导致大量边民游离失所,虽然朝廷已下令各州县统一进行安置,但具体执行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尤其是今年的冬天又冷得异于往年,所以李世民忧心不已。
  “赈灾粮已经发下去了,各州县也已经督促灾民自己打土坯垒房舍,料想不会有太大问题。”长孙皇后安慰道。
  李世民点点头,指了指桌子:“乾儿已经来消息了,他先令人递了折子,他和舅舅再过个四、五天就到京了。”
  “哦,那夏大家也平安回沧州了?”长孙皇后没有动那本奏折——不是特定的事情,她是绝对谨守后宫不参政的诫条的。
  “是啊,夏小婉也回来了,那个女人将草原折腾了一番之后,又和高句丽在海上大打出手,回来之后还跟乾元、舅舅数落,说是第一次这么狼狈。呵呵……”李世民说道这里,突然笑了起来。
  “皇上为何如此高兴?”
  长孙皇后奇道。
  李世民止住笑声道:“这次她在草原上破坏了突厥截杀回纥王子普那古的阴谋,导致颉利威信下降,而普那古趁机开始堂而皇之地整合回纥,而突利也趁此机会整合了一些与颉利不睦的突厥贵族,大有与颉利分庭抗礼的意思。在回程的时候,新式的轮船不仅甩脱了十余艘高句丽战船的追击,而且还利用新式武器摧毁了他们的帅船,击毙了高句丽水师统领高振宇和副将盖达文,她哪里是狼狈了?分明是在向乾儿和舅舅邀功了。”
  长孙皇后失笑道:“她还需要邀功?”
  李世民摇摇头:“她倒是不需要,这功也是为张陵邀的。”
  他微微一顿道:“王士义老糊涂了,闲着没事与那张陵争什么风头,难道还怕朕遗忘了他这个老臣子吗?”
  长孙皇后是个聪明人,一听便知道是什么意思,她微一沉吟:“王士义年龄大了,偶尔也会办点糊涂事,适当的敲打也是必要的。”
  李世民摇摇头:“算了,朕也懒得敲打他,淮阳王前日又上了一份奏折,向朕要人。”
  “要人?”长孙皇后微一思忖便即恍然:“是要张陵?”
  “是的。”李世民摇摇头:“不过,朕不想将张陵派给他,这个人有大用。”
  “难道皇上是要……”
  李世民点点头:“是,朕要让他去泾州。虽然他的年轻了一些,不过……不如此不足以酬张氏之功,而且有这夫妻俩为朕守住泾州,突厥想再捣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那夏小婉向来是人到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呵呵……”
  长孙皇后也露出会心的微笑。
  贞观二年的冬天,冷得出奇,一入季,那风便刮得跟刀子相仿,那皮肤露在外面,就跟刀割似的,所以等闲也没人愿意在这种天气出门,尤其是这些天还下起了大雪……一连几日的大雪,有些人家的门前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
  张陵这几天几乎不闲着,带了人去检查那些难民的安置情况,在小婉还在上京的时候,他就带人督促那些灾民打了土坯盖房,以备过冬,可这些天冷得厉害,又下了大雪,他担心那些土坯房不禁压,又担心那些难民断了炊,家里变成了他的旅馆,只是早晚饭在家里吃,在家里睡,宝儿一个劲儿地埋怨,说‘前几天娘跑出去不要宝儿了,这些天爹爹也是这样,过两天宝儿也要出去走走,看你们咋办?’
  虽然是孩子话,听得有几分可笑,但也有几分可怜,却不料这童言无忌,还真有几分准头。
  这大雪一下就是五、六日,总算是停了,沧州的百姓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开始清理房前屋后的积雪,尤其是房顶上的雪,若是化起来,那可是不得了的。
  张陵今天早上寅时才睡,巳时起来,睡的还比较不错,吃了一顿不知道算什么餐的饭,又一次来到了难民安置的地方。
  那些正在清理积雪的百姓这些日子早已经跟这位别驾大人混得脸熟,纷纷打着招呼,一个个的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恭敬,最为高兴的还要数那些个小孩子——这位年龄不大的张老爷总会从兜里变出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味道甜美,深受他们的喜爱。
  “老爷,您回去吧,仔细脏了衣服,这里没事了,现在雪停了,只要将那些积雪铲完就好,您还是回衙门吧,这些日子您都在为他们忙活,那边儿也不知道压了多少事情。”
  张松跟在后面,低声说道。雪后泥泞,走在雪地上不仅靴子脏得厉害,连官服的下摆都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泥污。
  “不急。”
  张陵不以为意:“衙门里坐的全是官,可这边的边只有我一个,用不着凑那热闹。”他的目光转到那土坯房上,高兴地道:“你看这么一场大雪,这临时房舍没有一间倒塌,也没有一个人冻着,再过几天,大棚里的菜蔬也可以食用了,再加上朝廷赈济的粮食,坚持到来年春天没有问题。”
  张松撇撇嘴:“他们当然是没问题了,使用的大棚材料都是咱们张府出的钱。”
  “千金散尽还复来”
  张陵笑道:“有舍才有得,我们家的财富虽然不如那些世家雄厚,但只要取用有度,三代之内都不会有问题的,可以传世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为人处世之道。”
  张松默然,说起张府的仁义,首先受益的就是他们这些由张府收养的孤儿,在半年之前,张府由老夫人作主,将所有孤儿的身契都退还给他们而改为了劳动合同,只要是愿意去外面发展,张府都会资助一笔费用,愿意留下或有才能打理张府产业的,也各有安排,酬劳丰厚,将己度人,他实在是无话可说。
  “张松,说起来你是不是也该取房媳妇了,可不能老跟着我跑,把传宗接代的大事给耽搁了。”张陵看他不语,便开起了玩笑。
  张松有些不好意思:“老爷,小的就愿意跟你跑前跑后,不想什么传宗接代的事情。”
  “那怎么行?你要是看好了哪家姑娘,我和夫人为你做主。”张陵低声说道。虽然张松是他的跟班,但现在已经不是奴仆的身份,而且用现在的话说,那是领工资的,他攒下的钱买套院子,再买一些田地,那是绝对没有问题。
  “多谢老爷”张松不知道再说什么好,谢了一声,拧着脖子四处张望,忽然道:“夫人和小郎君来了。”
  雪停了,宝儿闹着要找爹爹堆雪人,小婉自从回来之后就懒得出去产,公孙婷领着萨日娜和张楠学歌舞,她就和宝儿裹着皮裘,鞋底下套着双木屐,将雪踩得‘咯吱、咯吱’响。
  老远看见张陵正和张松说话,宝儿挣脱了小婉的手,欢喜地叫了一声便向张陵跑去。
  “小心,别滑倒”小婉在后面喊道。
  小家伙嗖嗖地跑,倒是没滑倒,只是裤腿上溅了不少泥点子,免不得又要洗衣服了。
  “小心”
  看到儿子跑过来,张陵连忙上前抓住他的手臂,“大冷天跑这么远做什么?”
  “爹爹,你说话不算数”小家伙气哼哼地说道。
  “哦?有这回事?”张陵很是夸张地挑了一下眉毛……不过他还真是忘了,愣是没记起来答应过儿子什么事情。
  宝儿很是鄙视地看了自己老爹一眼:“怪不得娘总说你忘东忘本的,答应宝儿的事情也会忘”
  汗
  张陵瞪了一眼偷笑的小婉,陪着笑脸道:“乖宝儿,提醒爹一声。”
  “堆雪人啊”
  宝儿用手比量着雪人的形状。
  第一卷 乱世 第三百九十九节 又要调整了?
  第三百九十九节 又要调整了?
  这雪人终究是没堆成,一家三口刚将雪人的身子滚好,便有人送来一封京城的书信——信是裴夫人寄来的,先是谢了小婉送去的响水稻,说是程知节和秦琼两个人都很喜欢,比南方的粳米好吃,又扯了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