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

第50部分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第50部分

小说: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微微点头,长孙无忌拱手道:“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未见斯人,已闻斯言!张管家,请带我们一观。”
  张仁没听明白那句文绉绉的话是什么意思,却知道对方是在赞叹,心里也自欢喜,他目光看了一眼二人身后那些护卫,“两位先生,你们自然可以参观,但这些随从恐怕不宜随行。”
  “大胆!”李勇上前一步,喝斥道。
  “李勇,这既然是规矩,我们也不能破坏。”李世民喝退李勇,对张仁道:“张管家,参观的人就你们俩,你看可行?”
  “当然,请二位先生跟我来。”张仁心里也松了一口气,那些随从显然是二人的护卫,如果坚持要同行,他还真的有些没法下台了。不过以二人的气度来看,似乎也不可能做出那种下作的事情。
  “这里是养鸡场,山坡上草籽多,只要将鸡散放在坡上,四周使人守住就行了,而且鸡粪可以当作肥料,这项工作女子也能做,现在除了药王坪外,其他村子也有人过来做工,每个月所获颇丰。”
  “那这些鸡挤在一起,难道就不担心它们互斗或者得病吗?”长孙无忌问道。
  “你们跟我过来就知道了。”张仁领他们来到鸡舍。
  鸡舍是一趟趟大棚,棚子里是一趟趟鸡舍,而且这里面空气也比较流通,通常鸡舍里的那股怪味很少,长孙无忌皱着鼻子嗅了嗅道:“这是什么味?有些呛人。”
  李世民使劲嗅了嗅,果然有一股子怪味,二人便四处寻找。
  张仁笑道:“不用找了,是石灰。”他指了指地面。
  长孙无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一下,点点头:“果然是石灰,不知道在这里洒石灰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消毒。”
  张仁指着鸡舍道:“鸡多了,最担心的就是闹鸡瘟,除了鸡舍要用石灰消毒之外,还要保持通风。而且每天都要定点放鸡,然后清理鸡舍的粪便,只要通风状态良好,保持洁净,就可以避免鸡瘟的产生了。”
  二人相顾一眼,长孙无忌问道:“这么说,这个办法也可以应用到其它方面了?”
  “当然。我们家小姐说了,等我们到了长安后,就可以……咳!”张仁觉得自己说多了,干咳一声便要往外走。
  虽然很想知道那位婉小姐想在长安做什么,但对方明显是不想再说了,长孙无忌问道:“这养鸡厂只卖蛋吗?”
  “除了卖蛋,也卖鸡,小鸡和下了蛋的老鸡,我们都卖。”张仁说着,领二人来到一个院子里,“这就是我们的繁殖基地。”
  在这个所谓的繁殖基地前面已经有不少人,见张仁过来,都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让出路来。张仁领着他们进了院子,耳响顿时响起一片小鸡的叫声,只见满地鸡崽,各种颜色,煞是可爱,其中还有不少雏鸭,蹒跚学步,甚是可爱。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有些疑虑……卖鸡崽当然可以赚钱,可孵鸡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们上哪儿找这么多的鸡崽供应?
  看着二人满脸疑问的样子,张仁微感得意,许多人在看到这一幕后,都觉得奇怪,但这也是养鸡场的秘密,当然不可以让外人知道。小婉为了这个人工孵化的办法,和家里那些仆妇们趴在小黑屋里捂汗,人都足足瘦了一圈,才摸索出经验,掌握好温度,那是谁也不能告诉的。
  “二位先生,我家小姐这一举措,可是造福一方。”张仁自豪地说道。
  “这是怎么说?”李世民问道。
  “由我家提供鸡源,在附近五个村子里,都建起不同规划的养鸡场,给不少家庭提高了收入,而且经此一来,鸡蛋的价格大幅下降,吃鸡蛋的人也多了,便是这些鸡下完蛋之后卖掉,也比普通的鸡肉便宜,很多人都吃得起。”
  李世民目光一凝,道:“那你们一定有稳定提供鸡源的办法是吗?”
  张仁笑而不答:“二位先生,我们去木械加工厂。”
  长孙无忌突然冷笑,道:“张管家,贵小姐既然有意造福一方,为什么不把这个方法公布出来?”
  这话就有些质问的意思了。
  张仁倒没有生气,摇摇头道:“我们是有这个方法,但这个方法有很大的危险,我们也是经过不断的摸索才获得的,一般的平民就算是有了这个办法,恐怕也难以做到,就凭他们的财力,不等成功,就会破产。而我们张家提供鸡源,指导饲养,比传授如何孵化小鸡更有实际意义。”
  “可这样获利的只有你们山阳县附近的人。”长孙无忌说道。
  “没错。但人总是难免自私的。我们小姐说了,先让山阳县的人富起来,她会寻找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官员,由官府负责提供鸡苗,然后指导百姓饲养。否则,这个办法只是平白让那些大家族愈来愈富,对于百姓却没什么好处。”张仁坦然答道。
  二人这才无语,不可否认,大多数的财富集中在门阀世家手中,这就是隋唐时期的现状,而朝廷也离不开这些世家门阀的支持。
  一行人默默无言地离开养鸡场,来到另一间工厂,在外面就听到里面传来的乒乒乓乓的声音,进去一看,果然是一群木工在做活。
  “这就是我们的木械厂,目前加工的只是水车和鸡笼、鸭舍之类的东西,等我们小姐回来之后,会设计一些家具,那时候二位先生如果有暇过来,一人送你们一套家具。”张仁笑道:“这水车可是没办法送的,而且你们家里恐怕也没地方摆这个大东西。”
  李世民突然正色道:“张管家,你们可想到这东西对于民计民生的重要?”
  “想到了。”
  张仁微微一笑:“我们已经将水车的设计图纸转交给县丞大人,转交给能够让这些图纸发挥作用的人。”
  李世民微微一笑:“难道这个你们就不想获利了吗?”
  张仁笑道:“当然不是,山阳县的水车都是由我们提供的。”
  “你们提供?山阳县需要的水车数量可不少吧?你们能够提供过来吗?”长孙无忌有些不信。
  “是啊,如果耽误农时,便是有水车也无济于事了吧?”李世民严肃地问道。
  “二位先生,水车你们可能都看过,你们认为一天可以生产多少部水车?”张仁反问道。
  注: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选自《论语》。原意是说为政的道理,但意思就是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通过实践的,不谈那些虚无高深的理论,说得到一定做得到,而且很容易平实的做到。
  第一卷 乱世 第九十六节 参观(二)
  第九十六节 参观(二)
  李世民将来虽然是一代名君,可并不代表着他什么都懂,目光不由得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打量了一下现场那些人,心中便开始核计,张仁并没有催促答案,而是边行边继续介绍,“这里是下料区,那里是加工区……”
  “等一下。”
  来到组装区的时候,长孙无忌停了下来,去看组装工作台——那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台案,而是由用油浸过的木制滚筒构成的,产品放在上面,伸手一拽或一推,就可以滑到指定位位置,长孙无忌亲自上去试了一下,连连感叹道:“高明,高明。”
  李世民看了一看,有些不解,轻声问道:“无……高明在何处?”
  长孙无忌指着组装台道:“二掌柜请看,这种工作台首先是方便移动,节省了搬运时间,其次是这些组装的工人,他们只负责将自己负责的部件安装上去,不用考虑其它,效率自然快了。”
  他抬头看向张仁问道:“张管家,你们一天能够组装多少水车。”
  张仁微微一笑道:“只要原料供应充足,一天大约可以组装出三十部水车。”
  其实在组装工人的熟练度达到一定程度,有充裕的部件提供的话,每天至少级组装五十部水车,这在现在来看,不值一哂,可在当然,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饶是如此,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是非常赞叹了。
  接下来的是去煤矿参观,目前的开采还停留在表面,在山阳县,大多数商户和富户开始使用这种经济而热量充足的燃烧物,只是目前是夏季,需求量不是很大,而且煤矿特别脏,三个人只是远远地看了看,便跟着张仁去参观学堂。
  他们来到学堂的时候,正有一队学生在上体育课,体育课的主要课程,就是单双杠之类体育器械的使用……小婉很想弄一个足球队玩玩,可一方面是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却是没时间,她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认识其中的大部分器械,貌似程知节就曾经进过这些器械的图纸,军中照图打制了一匹,很受下层军官和士兵的欢迎,连秦王都在自家的院子里安装了一套,而且还给父皇的宫中也来了一套,一生戎马的李渊对此赞不绝口……没想到在这里,不过是一群乡童的上课工具。
  “他们不会耽误学习吗?”长孙无忌问道。
  张仁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怎么会耽误学习?他们又不是去考秀才。”
  ……
  因为这一段时间天气太热,连县学里的教喻们都放假纳凉了,张陵为了准备考试,在家里学了半天,这傍晚晌的时候,才带了下人骑马去药王坪。自从小婉走后,虽然那些管事的都很得力,但他好歹是主子,虽然年龄是小了些,但自家的生意总要多照看些,母亲的身体虽然大好了,但这种天气也不宜往返折腾。
  一路行来,那些安装了新式水车,打了井的地方,庄稼几乎没受什么影响,现在正开始汲水浇地,但那些还没有安装水车的田地,就要差上几分,田里的庄稼就跟霜打了似的,垂头蔫脑的,没一丝精气神。
  太阳还留了一半在山颠,满天残红,看上去到是非常漂亮,只是这天气……张陵摇了摇头,恐怕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安水车的庄户,要吃一番苦头了。
  忽然,远处传来一片急促地马蹄声,前面扬起一片尘头,张陵连忙将马带过一边,后面跟随的两名健仆也急忙让开……片刻之后,十数骑战马扬长而过,张陵没看到为首之人是什么样子,却是看到那些随从腰间的佩刀,竟然都是制式的军械。
  他有些紧张,告诉那两名健仆道:“你们且慢行,我要快点赶往田庄。”
  “那怎么行?!”两名健仆抓着马缰不肯松手,“大少爷,您全当是可怜可怜我们,万一出了点儿搂子,我们怎么跟夫人交待?”
  张陵皱眉道:“刚才那些人不似普通人,又恰巧从田庄的方向过来,我去也是想看看有没有出事。”
  “大少爷,这里距离田庄也不远,走去和跑去区别不大,您就别让小的为难了,真要出什么事情,早就有人进城通知了!”一名健仆说道。
  这话……倒也有理,张陵没奈何,也只得应了,一行人稍微加快了点儿速度,向田庄赶去。
  到了田庄之后,倒是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张陵去房间洗了一把脸,便命人将张仁招唤过来,询问今天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有两件。”
  张仁顿了一顿,答道:“不出公子所料,那郑家果然使人来闹……”他便将上午那个商人的事情说了一遍。
  张陵听了,点点头道:“郑家的伎俩应该不止这些,且看他们下一步准备如何。”
  “大少爷,现在担心的不是这些小打小闹,郑家在朝堂上颇有势力,万一他们走了官府的路子来压榨我们,那可怎么边?”张仁担心地道。
  “万事抬不出一理字,如果是经官,反倒好办了,我的义父可是秦王殿下的大将,卢国公,婉姐现在正在治疗平阳公主,公主殿下是当今陛下的爱女,想从官面上动我们,还真要考虑一下。倒郑家累世积淀,如果利用别的手段,倒是有几分为难。”张陵说道。
  张仁听完后,细一思索,果然是如此,看着张陵的目光便有了几分敬佩……有时候他们几个管家都是赞叹不已,虽然张将军早亡,但他留下的这一子和一媳,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张氏家业昌盛,指日可待。
  “还有什么事情?”看张仁发愣,张陵只好提醒了一声。
  “哦,今天还来了一批奇怪的访客。”张仁醒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又讲自己的判断说了。
  这么说,那些人就是自己在路上遇见的那十几骑,张陵是知道山阳县外有大军经过的事,而且也知道主帅是什么人……李敏、孙无?
  “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
  张陵脱口而出,旋即吓得自己一把捂住了嘴巴……这长孙无忌的名字说说也就罢了,直呼秦王殿下的名字,那可是大不敬的罪过。
  好在屋子里只有他们二人,而且张仁也被张陵的猜测吓住了,“大少爷,真的是秦王殿下和长孙大人?”
  张陵点点头:“八九不离十,秦王大军正驻扎在山阳县城之外,依你所说,除了秦王千岁,还能有何人?”
  “那……我……”张仁虽然想到对方可能是朝廷的高官或者宗室子弟,却未曾想到过太子或秦王身上,这两个人都是风头正劲的皇子,等闲人看都难看一眼,自己竟然陪了他们几乎一天,却不知道陪的是什么人。
  “放心,据你所说,他们对我张家并无恶感,应该是路过这里,一时兴起,前来看一看罢了。”张陵宽慰道。
  接下来两个人谈了一下近一段时间生意上的事情,虽然张杨氏和小婉都不希望张陵过多地掺和生意上的事情,可小婉不在家,张陵心疼母亲,许多事情都是由他和张仁等人谈下来的,就是瞒着张杨氏,到时候将结果报上就可以。
  忽然,外头传来一阵叫骂声,张陵的眉头便是一皱,张家是有家规的,任何时候不得吵闹,现在怎么回事,竟然有人在外头喝骂?
  张仁的脸色有些不好看,田庄的事情都是由他来打点的,那些人不顾体面在外边吵骂,就等于是在大少爷的面前搧自己的脸一样,“我去看看!”他说了一声,便匆匆地走了出去。
  吵闹声很快平息,过了一会儿,张仁满脸快异地走了进来。
  “出什么事了?”张陵好奇地问道。
  “鸡场那边抓了个贼。”张仁脸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