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

第74部分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第74部分

小说: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宗罗本来想反驳,但处于这种形势之下,也是有苦难言,不足为外人道,心里也自懊悔,有些操之过急了。
  不多时,那个出去找车的保镖已经回报‘车已找好’,银子也已经装好,小婉也不客气,就掐着秦宗罗出了房间,一直来到贵宾厅外才松手。
  “秦老板,配合一下,咱们也算是好聚好散,再聚不难。”小婉松手手,秦宗罗哼了一声却没有再发作。
  一则他距离小婉距离太近,怕再度受到攻击;二者却是因为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行事,会坏了正如赌坊的名声,甚至惊动官府……不怕是一回事,惊动可是另一回事。
  一行人不尴不尬地穿过人群,倒也吸引了不少目光……最吸引人的还是两只装银子的箱子,都在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唐初还没有钱庄这种买卖,做生意只好有现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一卷 乱世 第一百三十一节 筹备
  第一百三十一节 筹备
  好在那些保镖虽然派人在后面跟踪,却没有距离太近,也没有像警察叔叔那样,派自己人假扮车夫,所以马车在驶过一个街口之后,小婉便下与那两位老板告别,带着银子上了另外一辆马车。
  等跟踪的人发现时,一切都晚了,小婉早就悄没声地回到家,卸下妆将银子入库,然后在书房召见孙义。
  “孙义,经过这件事,山阳县城你是不能待了,而且我也不能再用一个有过污点的人。不过,念你这次的悔改表现不错,我就送你一百两银子的盘缠,你还是去做个小买卖吧。”
  “谢小姐”
  孙义知道小婉主意已定,只得领了银子谢恩。
  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小婉突然又说道:“孙义,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戒赌,就切莫再犯,踏踏实实的和家人过日子,总比提心吊胆的好。秦宗罗很快就会想通,你必须立即离开山阳。”
  “是,谢小姐教诲小的明白。”孙义身形顿了一下,走出了房间。
  小婉不是心狠之人,但她确实不知道如何安排孙义。人,有的错误是不能犯的,就算小婉肯重新用她,会给家里的其他家人和伙计带来何种影响?而且能够背叛一次,自然就会有两次、三镒的可能。
  另外一点是,孙义恐怕已经上了秦宗罗的黑名单,如果不趁秦宗罗现在还没有想通逃走,等秦宗罗回过味来,他恐怕就没那么自在了。
  小婉坐在屋子里闷闷的想了一下,又让雪雁将张忠找过来,这件事的原委张忠也自晓得,却不知道小婉去了正如赌坊,闻听之后笑道:“那些家伙的不义之财,正是该宰不过,那个秦宗罗却是个无赖,府上的安全也要多多防范。”
  “正是,我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要安排两个妥当的人手保护大公子他们。”小婉说道。
  “小姐,你不准备将这件事告诉大公吗?”张忠问道。
  “这个……他考试在即,恐怕会防碍他。”小婉有些犹豫。
  “恕小的直言,如果不告诉大公子,才会引起他的猜疑,大公子将来是一家之主,如果这点小事就能够影响他的心境,那可不好,现在告诉他,反倒是个磨练。”张忠肃然道。
  小婉沉吟了片刻,点点头道:“大管家,人说的有理,这件事还是我来跟他说吧,但安全的事情你要经心,田庄那边你也使人通知一声。”
  “是,小姐。”张忠应答道。
  家里这件大事,张杨氏自是知道的,不过小婉去赌坊的事情,小婉却是先斩后奏。张杨氏在得知了事情有原委之后,第一次拿出了家长的手段,训斥了她一番……什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啊’,一大堆,总之是为她捏了一把冷汗,生怕小婉出什么意外。
  有人关心可真好,即便是挨训也是蛮舒服的,小婉觉得自己怎么有些喜欢‘受虐’的倾向?
  最后,张杨氏的一句感慨把她倒给雷着了,“哎已经十来年没去赌场了,也不知道现在的赌场跟过去比怎么样”
  “……”小婉很是有一种无语的感觉,敢情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不安分的主儿?
  “娘,这件事情要不要跟阿陵说一声?”小婉将自己的安排告诉张杨氏之后,又征求她的意思。
  “说,当然要说,如果这点儿事就将他吓着的话,这书不念也罢”张杨氏更坚决,倒是出乎小婉的意料之外。
  “娘,那银子怎么办?”小婉问道。
  “义学还要办下去,霍先生和秦先生一向辛苦,赏他们一些银两,其余的就用到义学里吧,不义之财化做有义之事”张杨氏说道。
  “是,娘。”小婉答应道,这与她心里所想正契合。
  傍晚,张陵兄弟三人从县学回来,收拾一番之后,便开始用晚膳。家里有读书人,讲究的是食不言,寝不语,小婉也不打扰他们学习,命人收了桌面,又去也厨房一趟,这一天也是快结束了。
  “紫鹃,大公子还在温书吗?”小婉问道。
  紫鹃探头向外面张望了一下,回道:“大公子的房间还亮着灯,还没睡呢。”
  看小婉起身出去,紫鹃问道:“小姐,上哪儿?”
  “不用你陪,收拾一下准备休息去吧。”小婉匆匆地出去。
  先到厨房,她在吃完晚膳的时候就煲了一锅银耳燕窝,现在正是时候。盛了两碗,先给张杨氏端着送去。
  张杨氏一向睡得晚,见小婉巴巴地端着一个托盘过来,诧异道:“小婉,又有什么好东西了?”她以为是小婉新琢磨出来的点心之类的。
  “给阿陵炖了一锅银耳燕窝,温度正好,您吃了再睡。”小婉将托盘放在桌上,揭开盖子,一股甜香扑鼻而来。
  张杨氏深吸了一口气,笑道:“炖得不错,你和阿陵吃吧,你们小孩子正该多滋补一下。”
  “娘,阿陵的已经留下来了,银耳燕窝汤滋补养颜,您以后要多吃,才能越来越年轻”小婉笑道,将碗和汤匙递到张杨氏手中。
  “越来越年轻?”张杨氏失笑道:“那不是成了老妖精?”
  小婉笑道:“娘,您老人家行善积德,只能成为仙女”
  “这孩子,上了长安一趟,倒学会油嘴滑舌了”张杨氏佯嗔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房间里传来张陵的读书声,虽然他已经刻意压低,但在房外听起来还是很清楚……而且很悦耳,这让小婉想起了自己在前世读书的时候……真的是相隔的太久远了——足足有千年之久。
  她在门外轻轻敲了两下门,里面传来张陵的声音:“请进”
  小婉走进去,将托盘放在桌上,看了看张陵放在桌面的书,笑道:“还在读《论语》?”
  “是。扰先生所说,历次县试,多半会从《论语》出题。”张陵答道。
  “虽然如此,其余经书也不可忽视,读书不是赌博,不可存侥幸之心。”小婉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白天的事情,不禁有些感慨。
  “知道了,婉姐。”张陵不知道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却明白这是忠言,老老实实地应了。
  “这种刚炖好的银耳燕窝,快喝了,有件事情要告诉你。”小婉指着盖碗说道。
  “谢谢婉姐。”
  张陵端起来,呼噜呼噜的几口就吃完,放下碗刚要用衣袖擦嘴,被小婉一把拽住,“多大的人了,还有袖子擦嘴?”说着,她掏出一块帕子,帮他将唇角的汤渍拭去。
  “婉姐,是什么事情?”张陵急匆匆地问道。
  “阿陵,有一件事情……”
  既然决定了,小婉就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起来,将秦宗罗的出身和目的,以及所采取的手段说了一遍。
  “我易妆整了他一遍,虽然他不一定会想到是我,但也有可能将这笔帐记到我张家头上,别人也还罢了你们兄弟三个一定要小心,我已经告诉张忠派人保护你们,最近一段时间一定要小心。”
  “婉姐,不要当我是小孩,我能保护自己。”张陵抗议道。
  小婉问道:“对,你不是小孩,虎头他们还小,你能保护他们吗?”
  “我……”张陵顿时张口结舌,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像一般小孩子那样倔强地逞能。
  “这就对了,总之最近一段时间要小心从事,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耽误功课”小婉说道。
  “知道了。”张陵有些沮丧地回答。
  小婉又忍不住揪揪他的脸,小小调戏了一把,道:“不要这个样子,年龄和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你快点儿长大,这个家将来可都要靠你来支撑呢。”
  “嗯。”张陵用力点头,眉宇间又恢复了活力。
  “好了,早些睡吧。”
  小婉起身将托盘空碗拿起,走出房门后又捏了捏手指……这手感还真是不错。
  张陵马上就要县试了,这是大事,而且在张陵县试之后,就准备着手搬家去长安,这件事情也是迫在眉睫,需要提前准备。最少要对县城里的店铺和田庄有个安排,而且小婉也考虑了,李渊所赐下的那个庄子的周围还有不少的空地,她也使人打听过了,并不是很贵,完全可以买下来,至于做什么……还在规划之中,只要有地皮,一切都可以从容处置。
  所以,秦宗罗的事情在观察了几天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意外,她便将这件事情暂时挂起,又将张忠和霍郁文找过来。
  一则,张忠是大管家,去了长安之后,光有张孝一个可忙不过来,张忠是要去了,山阳这边主要是交给张仁打理,这样田庄那边又要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霍郁文,那是商量新义学的事情,小婉已经使人又中原和南方又买回来一批孤儿,准备在长安那里也办起一所义学……教自家的僮朴不算‘义’,主要还是针对无书可念的乡童。
  秦桐在药王坪已经娶妻,来年连孩子都有了,所以不想再动,这样就只能是让霍郁文来准备这件事情了。
  “霍先生,你先做个规划。另外,新义学的教师不够,你从义学里挑几个中用的僮仆,带着他们一起筹备,有什么需要的,就跟大管家打声招呼。”小婉说道。
  “是,小姐。”霍郁文答道。
  第一卷 乱世 第一百三十二节 县试,中了!(泣泪求收!!)
  第一百三十二节 县试,中了!(泣泪求收!!)
  科举考试,始于随而盛于唐。唐朝建国以后,李世民君臣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只有‘任官惟贤才、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基于上数种种考虑,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并使这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高祖五年开始的选举诏令,正式开始科举制度。
  唐代考生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出身的曰‘生徒’;二是通过州县地方 选 拔考试而选送的‘乡贡’;三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制举’。实际上考生的主要来源只有二个,即生徒和乡贡。
  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明法,有明书,有明算,有一 史,有三史,有开元礼 ,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穷一经,有三礼,有三传 ,有史科。
  其中常设的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这些科又称常科。
  县试的日子说说也就将近了,如今的县学可不是李冀一个人支撑,用他的话说,鬼魅魍魉,小鬼齐全,可见文人的口齿着实厉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将好功,文人好名,虽然李冀无意苦争自己的名气,却也不愿意自己的学生名落孙山。因而,他将张陵等几个学生来了考前培训,而且将出了不少题目让他们……命题作文。
  其实考试的范围大家都清楚,《论语》,这些学生说起来,都将论语背了个烂熟,但对经义的理解那就大不相同……说穿了,跟现代的学生作文差不多,只不过要加上各人的理解和发挥,在小婉看来,还就真的没有什么难度,尤其是在既定了从《论语》出题之后,那结果更是简单了。
  用李冀的话说,他不敢保证自己的学生个个是状元(废话,状元难道是元宵,可以论斤称?),但个个是秀才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个牛是不是吹的,那得看结果,但绝对是大言,古代的考试也是要讲究运气的,运气好的一次通过,运气不好的,这一辈子可能就要蹉跎在这一关上了,在考场上,连祖孙同考的都大有人在,实在是没什么可稀奇的。
  在张家,为了让张陵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张杨氏立下规矩,张陵书房外面四米之内,没事不准打扰,小婉更是亲自为张陵操持一日三餐加上夜宵,一个多星期下来,脸蛋竟然圆润了许多,这倒是意外之喜。
  这期间,正如赌坊居然没有来找张氏糖坊的麻烦,这也是让小婉百思不得其解,她绝对不相信那个秦宗罗是个善男信女,会就此罢手。不过,为了避免麻烦,她还是在田庄里虚造了一个‘许先生’的人物,田庄上上下下都是张府的人,而一般的工人更是不知道什么,便是有人打听,也不知究竟。
  为了确保无恙,她还特意派人跟踪了孙义一家,直到他们全家上了客船,直奔中原,小婉派出的人才回头……基本上,从孙义那里获得答案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现在正是夏末秋初的时节,读书作文确实是一件苦事,和张陵一般大的几个学生叫苦连天,而张陵却能够静下心来用心学习,这让李冀也啧啧稀奇,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县试是童子试的第一关,也不想考举人、考进士那么多的讲究,按照贯例,阅卷和录取都是由当地的父母官——县丞来进行阅卷和录取,监考的考官也是由县丞负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将县丞打点好了,本人才学方面也过得去,通过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张家来说,这是张陵的第一次,也是张家的第一次,从上到下都极为注重,为了不耽搁张陵考试,全家都早早的起来,厨房也开始忙碌起来,小婉还特地给张陵准备了新衣服和一套全新的文房四宝……也就是图个吉利的意思。
  张家本来就在县城,不像其他乡村的学生,需要大清早的赶路,但是这次有些例外,怎么回事呢?
  原因就在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