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还珠之时光回溯全 >

第110部分

还珠之时光回溯全-第110部分

小说: 还珠之时光回溯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薇点点头,犹豫了下,还是说道:“我叫夏紫薇,你可以叫我紫薇,什么格格的就不要称呼了。”

    “紫薇格紫薇,我刚才就想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什么意思?我汉语不太精通,书读的也不多。”海兰察耳根通红,微黑的面孔仿佛又涂了一层色彩,眼神也有些尴尬。

    紫薇笑的眯了眯眼睛,这个日后的一等超勇公,竟然会有这样的一面,看着就让人心里柔软,紫薇忍着笑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在汉语里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和指责,在汉学中,大家比较喜欢用中庸之道为人处世。”

    “中庸之道?”海兰察眉头又皱了皱。

    紫薇没有注意到,她一见海兰察皱眉,就明白他为什么烦恼,海兰察一反问,紫薇给他解释道:“是儒家思想里面的一种思想境界,即人们常说的君子之道,着重道德、精神修养”

    海兰察听的很认真,也许紫薇命里注定要做一次老师,只不过海兰察这个学生,比小燕子勤敏好学多了,让紫薇很有成就感,自那一日后,紫薇总在晴儿休息,或是陪老佛爷上香时,抽空来见海兰察,为他讲解不懂的汉学问题,而海兰察只是没学过而已,待紫薇讲过两三次,就能够理解的很明白。

    一个教的投入,一个学的认真,一教一学中,两个人的相处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不自知,紫薇以为自己把海兰察当成学生和朋友,毕竟她有未来那么多记忆,总是自以为她跟海兰察是以年长者的身份在相处着,她以为自己是用未来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少年,而忽略自己只有十八岁的事实。

    而海兰察即使被乾隆加官近爵,午夜梦回中,常常出现在记忆里的还是那个为打到猎物而沾沾自喜的少年,他知道自己心里对紫薇有好感,却以为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只能看着她幸福,也许被她当成朋友,就是一种幸运了,学习中的海兰察总用这句话约束自己。

    看似平静,甚至可以说来往密切的二人,如果没有外来的变化,谁也不可能有更近一步的想法,却没想到,京城里正为二人忙碌着,时间很快到了十月,礼部、钦天监总算敲定了良辰吉日,拟好封号任乾隆选好之后,连册封到而人指婚的圣旨一起发往五台山。

    海兰察以为只是正式册封他超勇候的圣旨,却没有想到还有意外惊喜,可是他却高兴不起来,看着两份圣旨,能够娶紫薇,是他心里不敢奢望的事情,而且他直觉感应到,这份指婚,不可能让紫薇高兴,更可能把他们如今的关系推的更远。

    而紫薇没想到,她看似荒唐的行为,不但没有任何训斥,还给了一份特殊的奖励,未来记忆中,她心中一直隐约的遗憾,是她只能随母姓,而不能随父亲的姓,而现在她竟然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姓爱新觉罗了,娘知道了,肯定会很开心吧?

    而且皇阿玛还把未来最疼的的那个十格格的封号给了她,和硕和孝格格,长公主的封号是和敬,而她也终于能有和字辈的封号了吗?紫薇叹了口气,后面的圣旨让她开心不起来,晴儿的恭喜只会让她心情更复杂,即使皇阿玛特赐她用和硕公主的嫁仪,她也不能高兴。

    她根本不想要指婚,也不想要嫁人,有着福尔康那段恶心,甚至肮脏的记忆后,紫薇根本就没有想过,再嫁一次,她只想弥补未来记忆中她所犯的错而已,紫薇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细嫩的皮肤,年少的样子,谁知道里面的肮脏和丑陋。

    她憎恨着福家,何尝不憎恨自己,记忆中的她手上一点也不干净,十八的年华,却有一颗苍老的内心,而且这个秘密是谁也不能说,只能自己保守一辈子的,而海兰察他一生辉煌,年少的他也心地光明,侍母至孝、战无败绩,他就像一座神坛上光明的神像。

    她这个有着不堪记忆的人跟他站到一起,紫薇心里想想那种滋味,就难过不已心中百转千回,明旨以下,难道她还要重复未来记忆中抗旨另皇阿玛难堪的命运吗?如果她拒绝这份圣旨,太后会不会变回未来记忆中对待她的态度。

    又想到自己为了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去反抗,甚至不为海兰察想一想,又觉得自己很卑略,紫薇从没有觉得这样痛苦过,每日闷在房里,谁也不见,一日过一日,却想不出自己该怎么办?抗旨?还要回到未来那样的境地吗?

    为人—妻、为人—母,紫薇没有信心,因为心里那些过去,她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现在她连面对海兰察的勇气都没有,如果没有自己,海兰察他会很幸福吧?紫薇忍不住这么想,她的出现改了海兰察的命运。

    虽然没有留意海兰察未来的妻子是谁,可是海兰察是当时唯一一个没有三妻四妾,父慈子孝,家中和睦的一等公却是公认的,而她的出现算什么?海兰察未来的妻子怎么办?能够独守着那一个人,海兰察想必很爱那个人。

    也许海兰察现在就有了心上人,却都被她给破坏了,海兰察未来的妻子、儿女都因为她而不存在了,紫薇一想到这点,就觉得自己真的很坏,如果海兰察真的娶了她,也许会生出东儿那样的孩子,也许海兰察没能娶到所爱,一切就都改变了。

    她是不是该还海兰察正常的人生,不能只想着自己,不能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也许她不存在了,就不用抗旨、不用皇阿玛、太后厌恶,也不会影响海兰察正常的人生了,可是死亡,紫薇一想到烈火燃烧着肌肤、痛的不能呼吸、浓烟自口鼻吸入、却呼不出来的滋味。

    紫薇混身打了个冷颤,那太痛苦了,她根本想不到自己还有在来一次的勇气,如果她反抗,如果她反抗?以皇阿玛对她的疼爱,会收回旨意吗?在屋子里闷了不知道多少天,紫薇甚至差点又萌生出死志。

    左思右想,想了无数个如果会如何,自己处在纠结之中,到最后终于给自己的软弱寻了个借口,想知道海兰察的想法后,再决定怎么做,她这么告诉自己,反正她都想着一辈子清灯古佛的过一辈子,大不了、大不了,让他们做个挂名夫妻吧!

    也许会委屈了海兰察的心上人,也许会委屈了那位未来的一等公夫人,她会弥补的,她决不会破坏他们两人的情分,也不会涉足他们之间,这也许是唯一两全齐美的办法,这么想着的紫薇却没有勇气,踏出房门去见海兰察,她又不敢去问。

    她自不知道,自圣旨来到那一天后,海兰察就在那个假山前等待着,等着紫薇去见他,海兰察不是那么安心的,他没想到会成这个样子,担心紫薇误会他在冀州做了什么,又觉得他的出身低微,紫薇会觉得这个指婚,是对她身份的污点

    日子就这么一日过一日,紫薇前所未有的安静,用晴儿的话来说,就好象她不在似的,到了天渐冷,京城里送来了新鲜、上好的皮毛,而且乾隆还把秋闱时亲手猎到的皮毛敬给太后,及赏赐给紫薇、晴儿,这在当时真是人人羡慕的荣耀。

    没过几天,又到了太后寿诞之日,太后这次过的很简朴,紫薇、晴儿送上了用心准备的礼物,京城里也把各处寿礼入库,只把乾隆、那拉皇后送的代表性的礼物运来,伴随的还有乾隆手书的贺寿词,并赞颂太后的恩德,其余的都是拿礼单给太后过目。

    寿诞当日也只在园子里,小摆了场戏乐和乐和,没有让别人进皇城,没几天又来信,称五阿哥娶了个包衣旗的女子当侧福晋,让太后道了声荒唐,也没在意,毕竟不是嫡福晋,而紫薇烦恼自己的问题都来不及呢,更何况这个未来记忆中不知道是恨、还是怨的五哥,当然没在意。

    太后寿诞过后,晴儿倒比紫薇还忙,用她的话说,虽然格格不用自己绣嫁妆,但是嫁衣等近身物件还是自己来的好,每日拉着紫薇,说要给她准备嫁妆,让紫薇感动又不知道如何拒绝,这个婚姻许多人期待,可是只有两个当事人不这么想吧!

    到了十二月跟前,那拉皇后来信道了乾隆给三个生育的妃嫔进位份的事情,舒妃进舒贵妃、忻嫔进忻妃,林贵人进恭嫔,称封印前办赐金册典礼,请太后回宫观礼,太后能够想到这是乾隆和那拉皇后,请她回宫过年的借口。

    也知道三人进位时会有多忙碌,嘱咐那拉皇后和乾隆不要太劳累了,对回宫过年的提议自然拒绝了,在太后想来,她来五台山斋戒的这一年,但有所求,佛祖必有应验,连得两个阿哥、一个格格,又让乾隆化危为安,凑成孙女姻缘,件件都是好事,她许的是一年斋戒、敬奉香火,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

    虽然如此,乾隆怎么可能置太后不顾,年节时一应礼仪可以省略,对太后的孝敬却不能少,福字更是早早的送来皇城,并传旨当地官员,恭敬服侍,孝敬,并带太后捐给菩萨顶不少香火钱,而太后对当地官员家眷只见了几个。

    太后命当地官员布衣赠食,给当地各安乐堂定下分例,又在各庙前,搭建起戏台,务求与百姓同乐,并在年节前后,不准饿死冷伤一人,这道懿旨到了府衙,自另官员们忙的鸡飞狗跳,不得不荷包大出雪,在太后面前卖好。

    而太后却到了过年当日,一个官员家眷也不见,带着晴儿、紫薇,乐和的过了个素年,看了几场颂佛的大戏,又早早的去菩萨顶进香,即使简单的忙碌,也都让老人家很辛苦,到了初三,快马送到了今年的素饺子给太后,原来是乾隆和那拉皇后想到太后为大清也为他祈福,而斋戒一年,连过年都不回,心中感触,定下了今年过年吃素饺子。

    太后嘴上不说,心中也是高兴的,没想到刚到元宵节,先是乾隆报喜信到了,原来年节时前后忙碌不堪,乾隆尽管分担不少,那拉皇后在过完年后,刚松口气就晕倒了,经太医诊断,竟然是有了近一个半月的身孕。

    因为年前忙碌,省了一次看脉,而没有早早发觉,过年时这一阵子折腾,加上那拉皇后人已中年,脉息不稳,需要好好将养,尽管如此,乾隆也乐的很,嫡出子女,乾隆即怕又期待就是这个,刚知道消息,就忙命人给太后送信来了。

    这一道天雷把众人都吓了一跳,太后自是谢天、谢地,谢佛祖,不顾自身劳累,当即又要去拜菩萨,紫薇更想不到会有这个意外,难道是因为未来记忆中她跟小燕子让皇阿玛跟那拉皇后坏了情份,才没有这个孩子,而如今她纠正了这个错误,才有这个意外,就跟先前两个小阿哥似的。

    这份喜悦即使在皇城也让三人高兴了几天,太后对佛简直是深信不疑了,深深认为都是她够虔诚,佛祖才给她这个惊喜,对斋戒一年更坚定,却没有想到命运是那么无常,他总在人想象不到的地方伸出头来。

    这原本是件好事,却因为无常又带给那拉皇后一些难过,刚出正月,京城又来了消息,这次却是那拉皇后独自来信的,信中先说了自己很好,又说乾隆对她也体贴不少,并命她安心修养,其后才措辞隐晦的说,去年冬天,宫里有不少事情发生。

    先是乾隆竟然起意让六阿哥出继,那拉皇后想到太医所说,身体虚弱,再不能动气的纯贵妃,以一个当母亲的心想,自己的儿子被过继出去,该是何等悲凉,心中有些兔死狐悲,反对了此事,并列举了此事后果,又指慎郡王二十三年毙。

    从慎郡王的身份,到六阿哥的感受,还有日后几个阿哥的安排,最不济也是个王爷吧!最后说出太医说纯贵妃时日无多的事,怎么能这么伤孩子的心,慎郡王无嗣,可以另在宗室内择选嫡出,优秀的孩子,一个郡王位,袭下来又降一等。

    乾隆阿哥本就少,虽然今年刚添两个一番话让乾隆不由后悔自己轻率,只小家子气的不愿意郡王位落到别人身上,却忘记他的孩子比一个郡王爵高贵多了,而且永溶这孩子是他孩子中除永琪外最出色的,单论言行举止,应对常仪,比老三强了不知道多少。

    乾隆听了那拉皇后劝荐逐收回此想,准备另择一个,这事刚按下,年前乾隆又有意让令妃跟舒贵妃一起进位,她觉得自圣祖康熙定下的一后一皇贵妃、二贵妃的规制不能违反,舒妃出身不错,又得了阿哥,进位是理所应当,若在进令妃,就成了一宫三贵妃。

    那是大清未开之先例,其实那拉皇后说的好听,她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宁可便宜别人也不能让令妃如意,而且六阿哥的事,也是她新安排的人手探听到的,自五阿哥在西藏土司面前另乾隆丢了面子,纳了侧福晋又纵容她在景阳宫胡闹,乾隆对待五阿哥就冷淡了几分。

    常常召见几个阿哥到跟前应对,小十二也在此列,也许是少有机会能有机会跟乾隆亲近,几个孩子都表现不错,尤其六阿哥,正当十七岁朝气蓬勃的年纪,几次应对连连得到乾隆夸奖,没想到在延僖宫宿了两日,竟然忽然在朝上说出让六阿哥出继之事。

    朝中赞成跟反对,还有中立的成三派,那拉皇后是个固执到有些黝劲的人,她敌视的人想做什么,她就反对什么,对此事虽然心中有些犹豫,毕竟对十二阿哥也有例,但是对令妃的憎恶,让那拉皇后选择了反对,又一次跑去乾清宫劝荐。

    讲出身、讲地位、讲三阿哥、六阿哥、四格格的感受、又讲纯贵妃的身体状况,终于让乾隆回心转意,乾隆也更觉得那拉皇后并不是如他一直认为的,嫉妒、狠毒,六阿哥出继之事,他想着都觉得对十二阿哥有利。

    而那拉皇后却不顾自己的利益,为了几个孩子和身体虚弱的纯贵妃,坚决反对此事,却不知道这件事情源自一个女子的倔强,和对敌视令妃的坚持,感情用事的那拉事根本没有乾隆想的那么伟大,而这件事情也以纯贵妃亲自带着四个孩子去给那拉氏叩头而结束。

    后宫诸人也对那拉氏刮目相看,那拉氏因此也品位到,一种有别与争斗、胜利或失败之外的滋味,被人真诚感谢的滋味,而自那日后,除了五阿哥,几个阿哥去给那拉皇后请安时,态度也诚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