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清心游 完结 >

第157部分

清心游 完结-第157部分

小说: 清心游 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芝弘英一点一点钻到大人怀里,睡着了,他们今儿都累了,弘普看看自己怀里的弘英,看看额娘怀里的弘芝,对于他们今儿的表现很满意,决定背着额娘进行的教育可以继续。

    额娘说他们四人的智商比别的孩子高很多,让他们要珍惜自己的能力。弘普最初是不懂额娘说的智商是什么的,后来,常与同龄的堂兄弟、表兄弟们来往,他才知道,原来,别的同龄的孩子们,然大多还没开始读习字,而他,在一岁时听额娘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两岁时常听的是《说文解字》,第三年记下了四五经,能拿笔后,他开始把自己听过的,一本一本找出来对着字儿写……对于自己和妹妹过目不忘的本领,额娘再三声明不许他们泄漏出去,跟他们讲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道理。

    出头的檐子先烂,弘普决定接下来要把这个道理和两个弟弟说清楚。

    玉儿对于雅尔哈齐只抱女儿不抱儿子的行为早已无感了,“普儿,手累不累?”

    弘普看看睡得很香的弟弟:“额娘,儿子不累,儿子的手劲儿比晖堂兄还大呢。”

    玉儿看看大儿子:“儿子,你晖堂兄知道了?”

    弘普想了想:“应该知道一点儿吧,上次他来我们家做,我们在花园儿里玩儿,他差点儿滑倒的时候,儿子扶了他一下。”

    玉儿放心了:“那没事儿,只要你别把自己异于常人的力量表现出来,就没事儿。”

    对于儿子的怪力,玉儿很淡定,只要能收发自如,怪力也不影响过日子,当年,她三哥为了自己的怪力可辛苦了好一段儿时间才适应的。

    看看丈夫怀里的女儿,玉儿觉得人体很神奇,一胞双胎,女儿在体力上完全没有优势,女儿更多的是像自己,肢体灵巧上更胜一筹,孕育的时候,原来这男性与女性就有了差别了!看着女儿小小的手搭在她阿玛的胳膊上,玉儿忍不住笑,当年,她也是这样坐在阿玛怀里的。如今,她的女儿都已长到这样大了!

    玉儿想了想,窘了一下,她还没到二十,已经有四个孩子啦!

    看着妻子若有所思的神情,雅尔哈齐问:“媳妇儿,你想什么呢?”

    玉儿看儿女们:“咱等等再生吧,等他们长大一些。”

    在慈宁宫里,皇帝训雅尔哈齐时可说了:儿子多点儿有什么不好。

    雅尔哈齐点头:“至少要长到普儿惠儿能照顾弟妹们的年纪再生。

    弘普对于自己阿玛欺负额娘的行为很不齿。他和妹妹现在就能照顾弟弟了,这一点,阿玛很清楚。

    玉儿对于丈夫这样快就同意自己的意见很意外,也很高兴,笑眯了眼:“嗯,孩子们年龄隔开一些也好,这样,我们就不会忽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

    玉儿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出现渴爱的情况。她的孩子,可以辛苦、可以劳累、可以早熟、可以早慧,唯独不能缺爱。有着父母健全的爱的孩子,如同扎根大地的树,爱多,则根深,根深,自然叶茂。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的爱是很重要的。

    本来想取巧的雅尔哈齐看着妻子认真的神情,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算了,反正现在已经有四个儿女了,不急!

    一家子回到府里,开始不紧不慢准备物品。

    雅尔哈齐与八阿哥讨价还价,争取到好些福利,与玉儿所想的完全不同。她本来想着他们一家子会和这个时代所有的百姓一样呢。可是,雅尔哈齐有一个带着户部官员考察、实践农桑的名头,八阿哥不得不让步。

    玉儿开始陆续往空间里收东西,贝勒府很大,拥有的库藏很丰富。这个时代,每一个豪门巨富都有屯积的习惯,作为生活必需品,只要能长久贮存的,人们都习惯于大量屯积。有着孩子们做掩护,她的动作一点儿没惊动别人。衣食住行,但凡能用上的,她在各个仓库都去转了一圈儿。把各仓库的薄子都拿出来改了改。她亲自动笔,下面人自然没什么疑虑。

    好在,之前第一次与郭络罗氏在太后面前定赌后,她已经屯了不少,这次的动作不大。便是连雅尔哈齐也没注意到。之后,便是忙着给老太爷准备过寿的事儿。

    老太爷今年七十九了,老夫人比他小一岁。男做九,女做十,老太爷今年的寿,要大办。

    老太爷的徒弟故旧有多少?玉儿回家帮忙时看家里拟的礼单,这才有了一个切实的概念。不算京外的,便是京城内,也得上百家。

    三个嫂嫂看小姑子掰着手指头算,都捂嘴笑:“妹妹想想,这么些年,老太爷哪年不收一个两个子弟的?这些个子弟,哪个又不是沾亲带故的?”

    玉儿想了想,忍不住笑,再怎么着,玛法也不能去教导对手的子弟的,这沾亲带故还真是免不了的。至于教导后叛到对手一边的这种情况,基本没有。

    这个时代讲的是忠孝节义,对于教导过自己的师傅,那都是以父礼相待的。也因此才有一日为师,终于为父之说。

    天地君亲师,是为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师道尊严,就连皇帝也是老师教育过的,何况阿尔济老太爷教的可都是保命的本事。

    子弟们来了伊拉哩府,伊拉哩府把他们当子侄一般对待,供吃食穿用。平日,子弟们在伊拉哩家,也如在自己家里一般不见外,该吃吃,该拿拿。学成后,子弟们年年有礼送至,礼物贵重与否没人在意,这心意,却是一定要到的。有那家境不好的,老太爷也不吝银两,如自己家孩子一样年年操心接济;子弟们也都习惯了,一时拮据了,收到老太爷寄去的银两就花,一时手头丰裕了,就往老太爷这儿大肆送东西。有那在家里处境不好的庶子,待伊拉哩一家比自家人还亲。

    玉儿靠在玛法身上看着场上翻滚的少年们,“玛法,这各家族嫡出子弟你收得越来越多了?”

    老太爷拈着胡须点头:“庶强嫡弱,在哪个家族都是大忌,若非实在没有办法,谁家都是希望嫡系更强的。玛法先前教导的庶出子弟们表现太出头,有些压着家里的嫡系了。”

    玉儿问:“那嫡出的,受得了苦?”

    老太爷冷哼道:“来前儿,玛法可早打过招呼的,要想学成本事,这不吃苦是别想的,若是在家里娇养惯了,没骨气的,就让他们别来,来了,就准备着流血流汗。”

    玉儿蹭蹭玛法的胳膊。

    老太爷舒适地眯眯眼儿:“玛法也不准备再教了,以前都是庶出,便是有了出息,也不会继承家业,影响不会很大,可如果嫡出的都从玛法手里出去的,这可就不一样了,那都是一个家族的主心骨儿。”

    玉儿有些无奈,玛法的顾虑是很必要的,如果许多家族的嫡出了弟皆成自玛法之后,自己一家的影响力就太大了,那可未必是为臣之福。

    “玛法,那你平日不是不是空出来很多功夫?”老人,自然不能累着的,可太闲了,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那长年忙碌习惯了的。猛不丁闲下来,他们会觉得生活一下没了重心,日子过得没了奔头,没了趣味。

    老太爷摸摸孙女儿的脑袋:“你那群侄儿就够玛法忙的啦。”

    玉儿忍不住乐,随着家里人口基数越来越大,第五代的子孙,只会更多。不过,人一多,矛盾也会越多吧!

    玉儿陪了玛法一个时辰,带着忧虑回到太太的正房。

    老夫人上了年纪,可因为玉儿的丹药却眼不花耳不聋,此时看到宝贝孙女儿少有的愁样子,担心地问她是怎么啦?

    玉儿想了想:“太太,家里子孙越来越多了,总有照顾不到的。”

    老夫人拍拍孙女儿的手:“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平日处事时做到不偏不倚,下面的儿孙自然会过得舒心,就怕上面心偏了,下面的孩子们才会觉得委屈。”

    玉儿想了想,“太太,这人都有喜好,真能做到不偏不倚吗?”

    老夫人道:“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便是有喜好,也淡了。”

    “那孩子们有嘴巧的,有嘴笨的,怎么办?”

    老夫人道:“嘴巧的多陪着我说说话,嘴笨的平日让他们多跟着你玛法。”

    想了想玛法的性子,玉儿忍不住乐。玛法是个只看其行的人。这样,嘴巧的讨好太太,讷于言敏于行的有玛法看重,也不错。




206起始

    “太太,你和玛法肯定是能活过百岁的,可为了家族的长久计,是不是得让哥哥们想想法子?”

    老夫人笑眯了眼,百岁老人,这整个大清,有几个?何况她可是与老头子一起迎百岁呢!孙子儿说他们能到百岁,那自是不会有差的。

    老夫人搂着孙女儿:“太太的宝贝儿还是这样招人疼。放心,放心,你那几个哥哥都不癞,又是一母同胞,七十年内,家族是不会出什么毛病的。至于以后,你不是常劝太太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这些老人能做的都做了,至于儿孙,就看他们各自的造化了。”

    玉儿想了想,也释然了,这世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盛极必衰,这是不变的定律。自己怎么倒一下执著起来了……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把自己能做的做了,至于最后会怎样,却也不必太强求,只无悔、无愧,便也就行了。

    放开胸怀的玉儿开始帮着嫂嫂们做各种杂事儿,嫂嫂们也不见外,能让她做的,全推给了她,因为有些东西,还真得玉儿现在的身份才有法子办到。比如,这采购的渠道,其中有好些都是皇室专用的。皇室也吃米面,但吃的米面总是最好的,各类出产少但不限于皇室专用的,玉儿是可以帮忙的。

    违制的东西是不会出现的,伊拉哩一家都是务实的性子,那些个虚名儿素来不太看重。

    玉儿每天回娘家帮半天忙,有事儿做就做,没事儿就陪太太玛法,另半天在府里理家带孩子。知道女儿智商比自己高,玉儿一点儿没气,自打女儿学会了看帐本儿,就把好些事儿丢给了她。惠容也不觉得累,反觉得好玩儿,这个早慧的孩子,不玩儿布娃娃过家家,玩儿上了贝勒府的帐务家事。

    不过,这事儿也就贴身的丫头嬷嬷们知道,夫人说了,要敢传出去,她就要下狠手了。贝勒府里的差事多省心呀,主子就这么几个,个个脾气都不坏,又没别的府里那些栽赃陷害一类的龌龊事儿,只要尽职尽责,日子就会过得安宁平和。这月钱都是按例,可这赏钱却一直颇丰,谁会傻得嘴欠惹出夫人少见的狠劲儿呢。玉儿对于贴身人的性情心知肚明,警告一番也就罢了。

    十月三十,伊拉哩家忙翻了天,俗话说,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常走动的亲戚才亲不是。平日伊拉哩家行事低调,好不容易在这次大撒请贴,那但凡接着帖子的,就没几个不来的。那没接着帖子的,但凡沾点儿亲带点儿故,也都趁机上门儿走动。

    被迎进来的各个宾看见坐在正中身着吉服、手握着拐杖的老太爷,赶紧趋身上去行礼、问安,老太爷幸存的几个老伙计们被儿孙扶着也来了,看着老太爷仍然青黑的发丝,再看看自己没剩几根儿的头发,一时笑骂的、赞叹的、互相拍肩嘘吁感叹的喧闹得不成样子。好在,都是有身份的人,大家的言行还算颇有节制。

    到了开宴的时辰,成群的下人排着队把厨房里做的各种珍馐送上了桌。前面男人们开了六十桌,后院女眷也是六十桌。好在伊拉哩家还算大,倒是都放下了。看着满满一桌各类菜品,有见识的自然发现许多少见新奇的,不过想想老太爷珍爱的孙女儿嫁的是庄亲王唯一的儿子,便也都释然了,有了这样的关系,什么好东西上了桌都不稀奇,没见便服的雅贝勒爷正帮着招呼宾?

    这是一个人均寿命才三十五岁的时代。老太爷这样活到八十仍然精神健旺的,可谓稀有,来的众多宾看到他红润的双颊惊叹不已,这精神,看着比好些五六十的大臣都好呀,再想想,他老人家平日还亲自下场教导子弟学武骑射……

    老天爷真是厚爱伊拉哩家啊。

    家里的儿孙们一起跪在地上给老太爷磕头祝寿,老太爷教过的子弟不论身份地位也一起给他下跪祝寿。到宴的看到这热闹劲儿,没一个不羡慕的。

    “这老太爷这一辈子,真是值了!”

    “可不是,自己功成名就,儿孙也个个成材呀。”

    “这般高寿,结发之妻也一直陪着。这福气。这可就一点都不寂寞了。”

    “是呀,两个老人这相伴也有六十多年了吧,真让人羡慕呀。这便是里常说的白头偕老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伊拉哩家的后辈真是好命呀!”

    “人家平日侍候老人多尽心,人家该的!”

    …… ……

    阿山与瓜尔佳氏本要回京的,被老太爷一封信骂住了,老太爷说:老子还有几十年好活呢,着什么急,有你们厌烦的时候。

    阿山与瓜尔佳氏只能在江宁府的总督府内磕头遥祝父母安泰康健。不过想着有小女儿在,夫妻俩相视而笑,有小女儿照顾,家里的老人自然少病康泰的。

    办完老太爷的大寿,玉儿回去接着准备来年会用到的东西。雅尔哈齐着人在怀柔建了一处不大的庄子,与八阿哥协议来年正月十五后才起程。雅尔哈齐的身份,决定了他很多场合是必须到的,比如新年给皇帝、皇太后行礼、大宴,比如,太后的圣寿,比如皇帝的万寿节……

    上元节大宴后,雅尔哈齐一家子按约起程去往顺天府所辖二十二县之一的怀柔。

    看着身后一车车的物资,玉儿满头黑线,这和她想的轻车简从差得太多了。当初,她还想着就他们一家六口跟现代人一样住在小房子里过日子呢,结果雅尔哈齐然还带了侍卫并粗使的婆子。

    这还赌什么?老八脑子傻了?

    玉儿忘了,皇室阿哥打一落地,那侍候的人就有多少!雅尔哈齐便是再苦,那该有的定例,也没人敢明着短了他的。在八阿哥想来,玉儿能服侍一家五口过一个月就是很有本事的了,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