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土豪 >

第139部分

大明土豪-第139部分

小说: 大明土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鹤信,就是白名鹤的信用。”
于谦说完,示意李秉拿起这张纸对着光亮处看。
在逆光下。一只展翅的仙鹤徐徐如生。
“这怕是白名鹤那夫人的手笔,这只鹤是女子所画,倒是极细致的。只是不知道如何能出现在这纸中,曾经有人在捞纸之时在竹帘上加过铁丝编成的图案,会出现印记。却是极明显,这种在逆光之下才可见的,想来白名鹤是有手段!”
李秉读书不少,倒也不骨过于惊讶。
于谦笑笑:“白名鹤是有手段,怎么制作出来白名鹤肯定不会外传。这一张就是十万两,宝钞还有人作假,这个是他白名鹤的信用,一张只能用两次,上面印有的这一串符号,是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文字书写,普通人也看不懂。用过就会销毁。”
于谦不知道,白名鹤为了这张纸下了多大的功夫。
“另外四封也一样,两封用于民生,两封用于赏赐军兵。白名鹤已经说动万岁,要的可不是三城,而是整个河套,接下来怕是陕西、甘肃也会有所行动。”
“白名鹤倒成了你我的上司了。”李秉笑着说道。
于谦摇了摇头:“你在北方,你不知道白名鹤的可怕之处。我的信中是一份产契,年产百万石黄金的金矿。还有一份放在万岁书案上,新年之后北方十三边镇大比,最强的一个镇可得到年产十万石金矿一座。”
“金矿,大明的金矿……,不!”李秉摇了摇头:“这金矿是那里的。”
李秉明白,白名鹤不是一个狂到没边的人,他还不可能把大明的金矿随便用来给人。
“小吕宋,千岛之国。陆地面积是广东的两倍,海域也是广东的两倍。白名鹤在那里,我估计一年……”于谦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年怕是不下千石的黄金呀。而且带给福建、广东两省民间的财富,也不低于一千万两,是一省千万两。”
“这……”李秉不敢相信了。
“你不用怀疑,万岁已经说了。十一月前,会有十万匹细麻布送到大同与宣府来。我现在只怕,怕军士心中只有财货,没有品性!”(未完待续。。)
ps:两连章,发完要好好休息一下,累……

第228节 被逼出来的士兵教育体系
“白名鹤给我讲过三战。一是士兵不得不战,不战就是死罪。二是遇死地,不战亦是死,所以死战。三是为领军之将而战,如古时岳飞,岳家军战力之强,却让朝廷为之忌惮。”于谦讲到了曾经他与白名鹤讨论过的一个话题。
李秉也说道:“在我出京之前,白名鹤告诉我。想让士兵好管,让想士兵忠心知礼,其实方法也不难,让士兵们饱读诗书就好了。”
看着李秉,于谦明白这个可能之前李秉认为是一个笑话。
可现在似乎是应了这个想法。
“那么,这个成本会有多高?”于谦突然有一种感觉,没有银子作什么事都不容易。
倒是李秉没提银子:“白名鹤讲过一个方式,就是秀才无限量,只要达到标准就行。而且,除了秀才之外,再增加一个更低级的考试,叫蒙生。就是完成了蒙学教育,但还没有考秀才的。”
“可行?”于谦反问。
李秉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这一次漠南之战。我与三位总督商定了一件事,识字可自已写军报者,才可升队正。也就是说,正八品之上的,至少会写军报。而达到正七品的,要会写军案。百户至少读过一本兵书,并且可以运用。”
“朝堂之上呢?”于谦心说,这个投入不小呀,光是书本纸张就不知道需要多少。
“胡公与陈公都表示支持,但眼下限定在大同、宣府两地。至于所需的书本纸张,正准备向兵部申请,这不……”李秉抖了抖自己手上的信封:“五十万两银子呀,这笔银子如果只是用于赏赐,军兵们会再往北打出百里来。”
“不。不!”于谦急忙摆手:“拿下三城已经是极佳的战绩,守住!三城互为停靠,再有宣大两地的支援,却是可以守住。”
李秉也跟着说道:“虽然我不懂兵,可却是知道此战大明有数次都是与敌人兵力相当,甚至有两次还少于敌人。却是无一例外的全部大胜而归,损失几乎可以不计,军心可用。”
于谦摆了摆手:“不仅是军心,白名鹤巨额赏赐在先,后有铁、皮、药材等,军械更佳,粮草充足。打仗打的不光是士兵,更多的则是国力。三年前,白名鹤如果在这里堆下这些物资。怕是就没有土木堡之变了。”
“未必,还有王振之样的……”
提到王振,李秉却是咬牙切齿。
“我在这里,只停留两天。奉旨南下,而且胡老会在天津卫等我,一同南下广东。东厂都督兴安人已经到了广东,那里有个案子,万岁没有公布出来细节。只是我与胡公去广东。却是另外的事情。”
于谦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告诉了李秉。
李秉追问之下,于谦实话实说:“刚才提到。白名鹤的金矿来历,事实上比这个还严重。白名鹤不动刀兵,已经控制了那里。甚至还让几个二品三品大叫,降为四品五品的低等官职,去小吕宋作一个小官,可官名小。权势却不低,依然还是布政使与总督之职。白名鹤已经把吕宋当自家的花园了,每天从小吕宋拉回来的物资,一天五万石。”
“五万石!”可是把李秉吓了一跳。
“这还不算米,米单独计算。这是大米之外的物资。”于谦说到这里,无奈的一笑:“说错了,仅福州港一天五万石,广东听说分了三个港,有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白名鹤又在建新港,似乎是认为码头太小了。”
嘶……
李秉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说白名鹤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却是这么大手笔。
“万岁特旨,连首辅都不知道圣旨的内容是什么。这是给白名鹤的御旨,我与陈公、胡公猜测,有可能是授权,白名鹤便宜行事之旨。白名鹤心太野,已经狂妄到要灭了倭国,而万岁给了特旨!”
听于谦这么一说,李秉不解:“倭国是太祖十五不征之国呀。”
“白名鹤更有理,他说倭王自称天皇,没把大明皇帝放在眼里。不征,不代表不教训。当然,如果他们反抗,那么……”于谦苦笑着摇了摇头。
眼下这件事情他阻止不了,因为大明皇帝是铁了心支持白名鹤的。
李秉也明白,于谦与胡濙这两尊大员亲赴广东是为什么了,他们真的怕白名鹤无法无天,谁都管不住了。
于谦又说道:“大同与宣府就交给你们了,白名鹤会不断有物资运过来。”
“不如去校场?”李秉问于谦,于谦点了点头:“正好,去看看也好。”
于谦与李秉到校场的时候,这里大半个校场都如同一个巨大的沙盘,用木头制作了几个城池的样子,上面插有旗,旗上写着城池的名字。杨浚的皮鞭正落在一个四品参将的身上,那参将没躲,硬生生挨了几鞭子。
“再问一句,截击救援快骑,用什么阵。”
那个参将半跪在地上,满头大汗。不是疼,而是急。刚才他认为自己的回答已经很出彩了,却是被杨浚打了几鞭子,这会继续再想,他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你作后队!”杨浚作出了选择,正要点选另一位参将的时候,这位参将大声的喊着:“将粮车推到前面,结成车阵。然后长矛兵守粮车,弓弩手负责射马。等敌军冲到百步之时,火统齐射,先射马。如果敌军冲到近前,冲到近前……”这位参将不是犹豫,而是在下决心,之后大喊:“以火油烧粮车,阻敌。矛兵刺马,刀盾再上前,压住敌军锐之后,骑兵再出。”
杨浚点了点头:“刚才为何不作如此选择。”
“都督,我大同的粮食什么时候够吃过。任谁都知道,车阵阻击敌军比拒马更好,放火烧粮车,纵然他有一万骑兵,我两千人也能一战留下他一半。”
“是呀。都督。马匹不够,谁忍心去刺马,能活捉一匹马,就多一个骑军!”另一个参将说道。
于谦这时上前:“烧粮草是好战术,粮草可以再备,人死不能复生。白名鹤在广东给万岁有奏本。又准备了二百万石大米,正托魏国公南京水师帮着运到京城来。保下命,才能够享受军功。”
于谦真的是很感动,这些是将军,不是小兵。
大明也有一些喝兵血的将军,但却有更多爱兵如子,同甘共苦的好将军。
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粮食是他们必须要保障的。
至于二百万石,纯粹就是于谦自己说的。根本就没有这一份奏本,不过他有信心让白名鹤把这二百万石大米给拿出来,甚至更多。
“于大人!”这位参将一声轻呼,呼啦啦周围的将校们都围了上来。
于谦心中一边是高兴,另一层是无奈,当然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越来越讨厌白名鹤了,因为白名鹤的银弹战术,越来越深入人心。而这个时候,他却不得不用白名鹤的银弹来刺激这些将校们的士气。
一封信交在杨浚手上。上面杨浚两个字还是朱批。
要知道在大明,能用红笔来写的只有大明皇帝,这个叫朱批,其他人不可能用。
杨浚打开看了一眼,真是吃了一惊,然后将这张纸给众将校传阅。没有人怀疑这张纸换不来十万两银子。白名鹤的信物区区十万两算什么,白名鹤的信用值,在这些将校心中,那至少是一百石黄金的级别。
“为什么先打西城?”于谦这时问一个参将。
这里三座城,分别是古受降城。就是大汉朝时公孙傲所建,也叫东城。然后大约在包头的位置,是中城。再往西百里,就是西城。三座城也合称受降城,是大汉朝对匈奴的光辉战绩。
“回大人,先打东城。如果中城出兵来援,我们正好在野外以兵阵阻止,消弱敌军战力。更重要的是,先拿下东城之后,中城最大,他们想逃也难了,一举包围,拿下中城。不是我等贪心,无论是士兵,还是牧民。放他们回去又是瓦刺的战力,留下就消弱了整个瓦刺。今年冬天,怕是他们来不及南下了。”
众将都笑了,他们就是在赶时间。
赶在瓦刺打算南下打劫之前,先拿下这三座城,那么宣大就会有直接面对敌人。
“八月十五前,拿下西城。九月之前结束战斗,十月如果瓦刺南下让他们好看。”许贵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于谦只作了一个动作,同样的一个信封交到了许贵手上。“这笔钱可不全是让你发赏赐了,一部分是白名鹤资助宣大两地,军户子弟读书,考功名。”
钱已经给出了,怎么用就于谦心说他还是能作主的。
又是十万两,校场上已经有吞唾沫的声音了。
于谦又拿出两个信封在空中晃了晃:“拿下三城,本官再给你们向万岁请赏。”
“拿下三城!”校场上欢呼声一片,士气确实达到了极致。
于谦明白,这样的士气,这样的部队。未来一个月时间内瓦刺是无法面对的。如果土木堡之变时有这样的士气,三万骑兵保证一个都回不去。
只怪,无能的贪婪之辈,太监王振之流,一锤打死他太便宜他了。
于谦心中却是暗暗叫苦,只为白名鹤。讨厌白名鹤这种作风,可却不得不用,眼下大战在即,于谦不敢有任何的意外。士气是首先重要的,一但弱了士气如果败了后果不堪设想。好在瓦刺人还想不到大明会主动进攻。
这一战,先收一些土木堡的利息。(未完待续……)
ps:赶紧发了睡觉,天亮之后继续考试。
真的怀疑,自己当初是发疯了。
哈。

第229节 问罪
于谦在大同按计划停了两天,原本他来之前想过许多,可来了之后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至少眼下大战在即,就算有心改变他也不敢轻动。
怕是唯的成果就是敲定了让大军将校先开始读书,低层军官开始识字吧。
于谦来的时候是轻车简从,走的时候却是带着大批的奴隶,以及押运的士兵一起去大宁卫,那里已经开始陆续的有船在运输奴隶往广东去了。
两天,就在于谦出发准备去大宁的时候,白名鹤已经回到了广州城。
是广州城,不是春晖园。
终于到了需要杀人的时候了,兴安穿回了他东厂厂督的衣服,出现在了广州城内。
“你们可知罪!”坐在按察司使的正堂之上,兴安也只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连看都不看两位按察使一眼。手上拿着一只茶杯,只是用杯盖去滑着浮在上面的茶叶。
是辩解,还是认罪。要下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两位按察使汗如雨下,那怕他们是正二品,而兴安只是一个小小的正四品,可在兴安这位东厂都督面前,他们连腰都挺不直。按察司衙门内大小的官员在他们身后跪了一地,大半都和他们一样,汗如雨下。
“有罪,但无错!”右按察使杨善一咬牙,反驳了一句。
“有趣,杂家倒是听一听,你这个无错何解。”兴安笑呵呵的说了一句,他身旁一位档头立即翻开一个本子,大声念道:“杨善,秀才功名。苦熬三十年升为鸿胪寺正卿,土木堡之变随军。战后出使瓦刺,口才了得。”
这位大档头只讲了两个事实,一个是秀才功名,另一个是口才了得。
兴安阴冷的笑着:“那就让杂家听一听,这个口才是如何了得。”
杨善。就是闻名明初的一位极有趣的人物,史称杨大秀才。景泰初年,原本给了他一个都御史之职,可这个官职却如同踩了猫尾巴一样。而且这一踩还是三只。于谦不喜欢说空话,只会玩嘴皮子的人,杨宁讨厌这种没有功名的人,而且还只是一个秀才。高谷更讨厌他,因为他即没有功名,又过于圆滑,可偏偏还是一个有几分正直的人。
所以,他这个都御史的位子,就象座位之下有三排铁刺一样。
一个聪明人,一个以秀才身份为官。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呀。非常懂得取舍,所以自请来了广东,这已经快两年了,在广东也站稳了脚跟。
可让他意外的是。一个白名鹤就象是从石头跳出来,一个举人就把整个广东整得天翻地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没有圣旨,没有钦差之职,没有后台,却真正作到了见官大一级,一句话之间。就抄了胡家。
心中已经思考了对话的内容,杨善准备讲一个故事给兴安听。
说到讲故事的才能,连瓦刺人都被他忽悠了,他相信兴安也一样能被他说服。
啪……,这是扇子展开的声音,一个穿着丝绸青衫的年轻人从后堂走了出来。
让所有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兴安站了起来。这一站。让无论是站着的,还是跪着的都紧张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