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步步生莲-月关 >

第407部分

步步生莲-月关-第407部分

小说: 步步生莲-月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然隆隆的宣誓声中,忽有一个不协调的哭声幽幽切切地传来,赵光义眉头微微一皱,他闪目看去,见是永庆公主掩面哭泣,便强抑不快,扮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柔声说道:“永庆,莫要伤心了,你父皇虽已龙驭殡天,以后叔父却会像你的爹爹一样妥善照料你的。”
    “谢官家。”
    永庆公主向他福礼,垂泪道:“叔父形容酷肖爹爹,今日上殿,见叔父着龙袍,戴通天冠,龙行虎步,气宇轩昂,俨然便是爹爹模样,永庆见叔父而思爹爹,想起以前少不更事,常惹爹爹生气,如今想来,好生悔恨。”,
    赵光义听了,霁颜说道:“永庆,不要内疚了,你能明白这些道理,你父皇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宽慰的。“
    永庆抽抽噎噎地道:“永庆还记得,见到爹爹的最后一面,是在那日经筵上,那天,爹爹宣卢相公和几位位大学士进宫为永庆讲礼……”,
    卢多逊听她提起先皇,忙向天拱一拱手,叹息道:“是啊,臣记得很清楚,那一日先皇特意提了一个礼字让臣等为公主讲解,先皇乃天下共主,有多少国事需要操劳啊,还如此为公主的终身大事操劳挂念,先帝真去……用心良苦啊。”
    永庆泣声道:“可是永庆却不知珍惜,竟尔偷偷小睡。记得卢相公等离去后,张泊大人又来,参劾大鸿驴杨浩,咆哮殿堂,永庆这才惊醒……”
    赵光义十分的不耐,可是现在不只是一个女儿在缅怀她的慈父,她说的可是先帝,于是只能像百官一样,双手微拱,肃立一旁,静静地聆听。
    永庆公主幽幽叹息一声,道:“唉……,那是永庆最后一次与父亲说话呢……,永庆还记得,父皇听了张泊大人的诉告非常不悦,扣罚了大鸿驴半年的俸禄,永庆当时还插嘴说处罚的重了些。
    可父皇却对永庆说,杨浩大人虽有行事鲁莽,却是忠心耿耿、做事勤勉的一位朝廷栋梁,他迁民于西北,实有开疆拓土之功;此后出使唐国,为我朝平定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出使契丹,又为我朝平定汉国制造了一个大好机会。哪一桩差使,都走出生入死,实有汗马功劳。
    如今西北军政靡烂,正缺一位能臣戍边,杨浩大人虽腿脚有所不便,却是最佳人选,国家用人之际,不拘一格,爹爹过两日就要加封杨浩为横山节度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判芦州府事。
    如此年轻,承此重任,为免他年少气盛,有刚极易折之虞,如今略做小惩,削削他的锐气,也是磨砺的一务苦心。爹爹无论是待臣下还是待家人,少有责骂玉斥,常以苦心谆谆善诱。说罢这番话,就教训永庆,不学礼就不知礼,不知礼就是无礼,罚永庆背诵《女诫》,永庆偷懒,便有意避着爹爹,谁想……这竟是见爹爹的最后一面,今日竭见叔父龙颜,想起爹爹音容笑貌,怎不伤心欲绝,呜呜呜呜……”
    永庆说罢掩面哭泣不止,满朝文武却是一片哗然,赵光人……赵光义脸都黑了。
    先皇要加封杨浩为横山节度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判芦州府事?那……那不是纵虎归山,把这个心腹大患又送回西北去了?
    可是他刚刚才向满朝文武宣布,帝王之治以敬天法祖为务,信誓旦旦地保证他要谨遵先帝的一切遗政遗志,不负先皇所托。
    永庆公主是先帝的女儿,她在文武百官面前说出这番话来,这就等于说了一道先帝的遗诏,他遵是不遵?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形象,削除百官心丰的猜疑,赵光义下了好大的血本,连开封府尹都让给三弟做了,要是对永庆口述的这道先皇遗命置若罔闻,那今天这出戏不是都白做了?
    杨浩也吓呆了,他脸色白地看向永庆公主,心中只道:“我的上帝真主玛丽亚啊,我只是想讨回芦州知府的差使,堂堂正正地回到西北,让他找不到理由为难我芦州罢了,怎么怎么……什么横山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判芦州府事?我没教你啊!凡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府州事者,谓之使相。你想让我以宰相的身份返回芦州?你这不是帮倒忙嘛,他能答应么?”
    说起来,永庆在杨浩教给她的词儿上又擅作主张加了这么一条,却也走出于一番苦心。在她想来,杨浩是个可以绮靠的忠臣,大哥要起兵除逆,如果身边有个宰相级的人物压阵,份量会更重一些,于是便在“赵匡胤”的遗言上又加了这么一条。
    文武百官全都有点牙疼似的唰着嘴,看向这位口口声声要敬天法祖,谨遵先帝一切遗命的官家,看他到底是答不答应。如果他答应,那除了战国时期那位十二岁就被秦昭王拜为宰相的甘罗,杨浩就算是古往今来天下间最年轻的宰相了。
    赵光义也像牙疼似的,他咧了咧嘴,转向杨浩,一副似笑非笑的神气,他还没说话,杨浩已一个箭步跳了出来,真难为了他一条瘸腿,还做得出如此高难度的动作。杨浩激动莫名地仆地高呼道:“臣惶恐、臣不敢,臣顽劣粗鄙,不堪大用,先帝却如此器重,臣感激涕零,可如此优遇,臣实实的不敢当,不敢当哇……“
    赵光义气得牙根痒痒,直想一脚把他踢出去,他要是不跑出来,赵光义还有蒙混过关的心思,他跑出来这么一说,赵光义想装着没听明白都不成了。
    他的眼皮突突地跳了几下,咬着牙根儿冲杨浩笑:“先帝慧眼识人,不会看错的。杨卿出身联的潜邸,能得先帝如此赏识器重,联也与有荣焉。先皇既有遗命,腿又岂敢违逆,说起来,平唐国、伐汉国,开疆拓土,杨卿往复奔波,虽不曾统兵,所立功勋实不弱于十万大军之力,如此国之干才,理应重用。联……便依先帝遗命,加封杨卿为横山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判芦州府事,待联登基大典事了,杨卿便赴芦州任事吧力
    杨浩刚刚还臣惶恐、臣不敢呢,赵光义这句话还没落地,他就马上接过来道:“陛下如此器重,臣一定肝脑涂地,以报君恩之万一!”
    他俯拜在赵光义脚下,赵光义看着他的后颈,眸中寒光一闪:“就封你个王又能怎样?你能并着回到芦州吗?”
    杨浩诚惶诚恐跪在地上,嘴角也悄然逸出一丝冷笑:“我就是相信母猪能上树,也不会相信你赵老二,但是这个名份让我拿到手,看你狗咬刺猥,还如何对我下手!”

VIP章节目录 第040章 离京

    天气炎热,一天工作下来码字效率很受影响,所以总是早上早点起来码字。可是这两天身体不适,早上闹钟响了,困得只想多睡五分钟。就只五分钟,结待挣扎起来时,时间却不多了,就算匆匆码好。也来不及修改错误。所以,从今天起,更新时间改为晚上,这样可以从容一些。望诸友周知。
    另:第三不保,蛤蟆坐莲了。悲哉。要是个娇媚的美人儿,俺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可是蛤蟆嗫。已经月末了,兄弟们还有月票的请不要留了,都投下来吧,最后的时刻。请多多支持。
    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
    杨浩再集了。
    他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先去觐见了皇帝,聆听了官家一番教诲,然后便去先帝灵前做最后的拜祭。来到灵堂,趋礼参拜,仍在灵前守候的宋皇后、永庆公主和刚刚得授节度使的赵德芳并不方便与他说话,杨浩也是目不斜视,行礼如仪,直至拜别先帝,起身告辞的时候,才抽暇瞥了她们母子三人一眼。
    该说的早已悄悄说过了,杨浩只是望了她们一眼,似在无声中向她们做出了最后一次承诺,然后便神情自若,不生一点波澜地转身离去。灵堂一角,王继恩阴鹫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的身影,直到他完全消失在灵堂门口。
    赵光义安排护送杨浩的宣旨使一文一武,共有两人。
    武的是大宋禁军日本直将虞候王宝财。
    直,是大宋禁军的一个武装单位,大宋禁军中有几支特别的队伍,是由一些投靠大宋的少数民族士兵组成的,规模比较庞大的有“归明渤海直吐浑直契丹直”等。
    渤海直是由被契丹消灭后散逃中原的渤海国士兵组成,吐浑直则是由鲜卑人和羌人为主,契丹直自然就是契丹族人了,由于契丹族人相对较多,还分为契丹一直、契丹二直等。这些以少数民族为主组成的部队大多是马军,骑**湛,骁勇善战,甚受朝廷倚重。
    而日本直则不太有名,因为日本直的构成主要是一些日本浪人和高丽武士,他们飘洋过海来到中原后落魄不名,最后只有凭仗一身武艺投入军队吃饷当兵,他们人数相对较少,也不擅长配合作战,所以一向名声不显,不过这一直的人马擅长个人技击,也算是一个长处。
    护送杨浩西行的武将是日本直的统领,官职是将虞候。这位将虞候是今日本人,本名叫佐佐木则夫。是一个破落武士,流落中原后本打算弃武经商的,所以取了个。讨彩的名字王宝财。不料他到中原的时候。中原也正处于战乱之中,佐佐木经商无着,最后还是加入了军队。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自然更不该以名相,这位将虞候虽然名字俗气些,但是刚才四旬左右年纪,正是体力、智力达至巅峰的时候,身材不高却很结实,披挂起来威风凛凛。腰间垮着一柄太刀,一脸的杀气。
    文的是礼部员外郎公孙庆,公孙庆也是四旬左右,身材颀长,白面微须,一看就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不过言谈举止间倒也没有多少酸腐之气,答对行止十分汪落。
    除了他们携带的人马,就是杨浩的家人了。当日程德玄去杨浩府上时,杨浩府上只剩下几个看家护院的家仆。主人全都不见了。次日杨浩秘密见过永庆公主后,立即变更了自己的计划,于是继嗣堂马上动了手脚,神不知鬼不觉地撤换了他府中的人,做好了第二手准备。
    这一手果然用上了,杨浩如今以封疆大吏的身份赶回芦州,自然不能再按继嗣堂最初安排好的逃亡方式和逃亡路线离开,于是这些刚刚上任的丫环使女、院子门子,一窝蜂地便都跟着他上路了。
    对于这些细微处的举动,赵光义全无察觉,他注意的只是杨浩和他的家眷,怎会注意杨家有多少下人。门子是谁、厨子是谁、使唤丫头姓甚名谁呢。他只想要杨浩死,杨浩必须得死,其他的并不重要。
    对于将死的人,赵光义一向是很客气的,他亲自把杨浩送到了宣德楼前,又由三位宰相将这位使相送到了御街尽头,可谓风风光光,极尽荣耀,然后便由其自僚和下属接手,将杨浩送出城去。
    把杨浩送到宣德楼后,赵光义便折返到了一处偏殿,此处正有十几位将军在此恭候。这些人是赵光义点名召见的,曹彬、李汉琼、田钦稽、丁德裕,”俱都是昔日随赵光义伐唐的有功之臣。
    因为先帝居丧期间不能歌舞、不能有大型饮宴,所以赵光义只简单地准备了些菜肴、美酒,宴请这些将领。这些将领都是伐唐的有功之臣。都是在他赵光义统率之下立过军功的将领,搞赏他们,既是对他们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同时也可以使这些和自己关系比较亲近的禁军将领们与他关系再密切一些。
    出征在外的吴王赵德昭是否肯乖乖回京,随之出征的将领们虽然被他加官晋爵,又控制了他们的家人,但是他们会不会再来一出黄袍加身。赵光义现在还没有十分的把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军权稳住留守东京的禁军,虽说他安插了许多人,控制了留守禁军的许多要害职位,但是对这些军中重要将领,必须要大力倚重。
    所以赵光义没有丝毫皇帝架子。他换了便服,撤去席,与众将坐在一起把酒叙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重温了与诸将一同南征的那段战争岁月之后,赵光义忽然眼含泪光,感伤地说道:“当日联与诸位将军跨天堑,战江南,有袍泽之情。今日虽份属君臣,联与诸个将军同座,依稀却是往日场面,只是,联与众位爱卿把酒言欢,席上独缺一人。想起来不免令人喘嘘啊。”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道他说的是差了哪个,莫非还有谁敢奉诏不来?可是左右看看,主要将领济济一堂。似乎并未缺了什么重要人物,众人不禁四顾茫然。
    赵光义说道:“缺席的这位。就是曹翰曹大将军。曹大将军战功赫赫,本可为朝廷继续效力,再创丰功,可恰,,却为奸人所害,英年早逝。今日见到诸位将军,联不免想起曹将军来,岂不感伤?”
    他抚膝嗟叹一番,扬眉道:“王继恩,传旨,自内库中拨三十万钱赏赐曹家。曹翰遗孀封为诏命,曹翰的儿子今已十二岁了,便加封他为迪功郎,给他一个出身前程。以慰曹将军在
    王继恩连忙接旨,在座诸将听了皆不禁动容。曹翰遇刺后,赵匡胤已经把曹翰官升一级,隆重安葬。并对其家眷进行了妥善安置。而赵光义再次加恩,对这位遇刺的将军如此恩遇,众将感同身受,谁不感激?
    赵光义此举,就连一直宠辱不惊、神情平淡的枢密使曹彬也不禁大为感激,新帝登基,多少大事要做。这个关头还能记着这些追随他伐唐的将领,单独赐宴接见,已是无上荣光。而曹翰遇刺已经有了一些时日了,赵光义不但仍记得他。而且加恩赏赐,不忘旧情,这对他们这些戎马生涯的将军们来说,正是最大的安慰。
    曹翰本是曹彬的直属部下,官家如此关爱,曹彬身为曹翰的老上司。此时自然要出头为他拜谢。曹彬眼含泪光,斟满一杯酒,走到赵光义面前肃然跪下,以大礼参拜,代曹翰向官家谢恩。
    赵光义加恩于曹翰,固然有示惠于众将的意思,可是这个时候他特意提到朝廷大员遇刺身亡,实也另有一番用意,只是其中缘由,却不足为外人道了。如今见一直有些若即若离的曹彬终于被他打动,屈膝席前敬酒,赵光义不禁大悦。
    他赶紧起身,扶起曹彬,举杯道:“诸位爱卿皆是朝中栋梁,联继承大统,今后还须依赖诸位将军辅佐。今因国丧,暂休战事,来日讨伐汉国、出兵幽燕,联必御驾亲征。与诸位将军如往日征江南一般,并肩作战。诸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