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 >

第248部分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24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学家可是活宝贝,尤其是发明家,秦峰脑袋里有许多后世事物的模型,然而苦无吐诉之人。这马钧就不一样了,是行里的人,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就能举一反三。
当秦峰将后世弩箭,舰船,车辆的图纸大致画出来后,马钧一见就惊为天人,马上就宣誓效忠秦峰,发誓一定要将主公的这些奇思妙想化为现实。
于是秦峰就令他先制造龙骨舰船,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初始与唐代,到了宋代初具规模,到了明代发展到巅峰,据闻那时候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比后世航空母舰的体积,可见一斑。
欧洲船只于十九世纪初才开始采用这种龙骨结构,从此开始了从海上争霸世界。然而比咱们晚了数百年,当宋代的大舰行进在太平洋印度洋的时候,欧洲的小舰船只不过是一坨屎而已。
可惜,那时候的皇帝都是圣人,只彰显财富武备,不好意思去殖民别人。只要大呼皇帝天威,天可汗,皇帝反而会拿出好多财务给与各州土着。闹得土着们,每一年都会些破铜烂铁,或是土豆等土特产啥的入天朝,高呼万岁后,就回带着举世无双的瓷器,丝绸,金银玉器回家去享受了。
据说当年乾隆被西洋人送了一口钟,竟然回送了两大船瓷器丝绸,令西洋人大喜过望,回国后逢人就说这皇帝是沙比。当时也没有人对皇帝说送终送终的寓意问题,这让屡次文字狱的大清朝情何以堪。
战船制造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能够带动整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提高。当然,造飞机更能提高工业水平,但不现实。综合体高工业水平,这才是秦峰要让马钧最先发明龙骨战舰的原因。
巨型战舰,通过大海进入长江,长江水战就算有四个周郎,又有何惧。远洋世界,贸易为辅,殖民为主。“嘿嘿……。”秦峰不禁流下了口水。
至于郑浑,通过从马钧处得到的了解,此人是东汉名儒郑众的曾孙,系出名门,但独辟蹊径,善于冶铁、种田,新修水利,有“神匠”之称,所以不被家族待见,独自在外行走。
这人对秦峰来说,绝对也是难得一遇的大才。秦峰便将后世兴修水库,通过水利工程改变不利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的概念大致一说。
郑浑立刻敬服,立誓追随主公,为民出力。
秦峰便全权让郑浑负责黄河等水系的治理,与水利工程灌溉。并指示周山,要全力在钱粮上支援他们,以便为后世争霸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郑浑,马钧就此从建造皇宫的工程中脱身,小心翼翼带着主公给的图纸,奔赴自己应该去的地方。郑浑先期去黄河沿岸考察地形地貌,马钧则是去后世的塘沽,建设大型船只制造中心。
秦峰有钱有粮,两处发展不在话下。
两人保证能够圆满完成主公的任务,秦峰龙颜大悦,就任命马钧,郑浑为工部侍郎,一千五百石的俸禄。
秦峰利用手中的权利,和汉献帝的“配合”,安插了大量自己的亲信官员,比如董昭,陈群,辛毗,大舅子伏德等人,出任要职。这让百官嗅到了一丝不好的气息。
如今又见秦峰大力提拔工匠这种泥腿子为官,百官就此十分不满。在他们看来,自己家族中一批批成长起来的英年才俊丞相不用,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在后一日的朝会上,三公联名提出了一个建议。
临时小宫内,汉献帝在只有一米的龙台上静坐,眼神飘忽,从来不敢注视到堂下秦峰身上。
“陛下……。”国舅董承走了出来,道:“如今朝廷稳定,然有先前奸妄贼人迫害,令百官多有空缺。此时皇宫建造,一月可就。当令州郡举孝廉,补职位。待得陛下入主皇宫,百官齐聚,则彰显汉室兴盛之威仪。”
汉献帝不置可否,他惧怕秦峰,急忙望过去征求秦峰的意见。
这时秦峰正在琢磨,他作为丞相数月,恶补东汉朝廷知识,对着举孝廉的制度也算熟悉。
孝廉为岁举,即州郡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荐人才,并有人数的限定。以二十万为基数举一人,多则多举,少则少举。北地有千万人口,五十人之数。
被举孝廉之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其实说白了,都是士族子弟,是门阀士族代代相传掌握权柄统治百姓的途径。四世三公的袁家,四位三公都是前辈推荐孝廉出身,可见一斑。
北地经历黄巾之乱后又有连年的战乱,士族数量锐减,秦峰可不想让士族重新在自己的治下崛起。琢磨一番后,道出一言,立刻在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一章 开科取士

百官要举孝廉,好让自家士族子弟走上前台,继承权柄统治万民。
所为士族,就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其世代的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沉重一点来说,就算是个白痴,只要家族有力量,就能当高官。
事实已经证明,士族掌握权柄的政治制度,走到现在已经对华夏民族的大发展形成了阻碍。正是由于士族的存在,造成了五胡乱华,乃至于盛唐也有外族血统。
秦峰绝对不会让士族在自己的地盘崛起,就此说道:“举孝廉,太过局限性,应该给与更多人机会,应该运用科举制度,选拔贤才为朝廷所用。”
“何为科举制度?”司空马日磾说道。
“科举制度嘛……。”秦峰想了想,感到全面采用目前也不现实,最好先适应一段时间,几年后再精细分科取士。于是他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后,道:“总的来说,就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才华,在经学,文学,政治趋向等方面,取其中有建树者为孝廉。”
百官一时呆若木鸡,马上就炸开了锅。
“不可不可,岂能任人参加考试!”
“是呀,若是百姓庶族也来,吾等士人的脸面往哪里放。”
“朝廷一定混乱,绝对不能如此作为。”
秦峰才不会去搭理这些百官,如今他对汉献帝控制之严密。几乎玩物,后世曹操望尘莫及。他冷冷一笑。便转首向龙台望去,微微点头。
汉献帝犹如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急忙起身呼道:“别吵吵了,就如丞相所言,开科取士,谁有能力谁为孝廉。”
面向所有人考试,士族必定被拥有更多人的庶族所排挤,这已经触及到了士族统治的底线。就算是天子开口,百官也不住嘴,个个情绪激动,犹如打了鸡血一样挥臂反对。
朝堂之上。顿时混乱。
秦峰恼怒,看着一个个丑陋的嘴脸,几乎到了忍耐的底线。但他能够隐秘控制住汉献帝,无法全盘控制住百官。若是将百官全部推到对立面,这些在天下拥有乱七八糟关系的官员,就会心向其他诸侯了。
到那个时候,秦峰就成了众矢之的,没准天下诸侯会组成联盟,来个六诸侯伐秦什么的。
然而秦峰后世而来。经验多,很快就有了主意,于是就走上皇台两个台阶,喝道:“闭嘴。咆哮朝堂者,杀无赦!”
咔咔,咔咔。御林军马上进入朝堂,手持利器。刀剑出鞘,只待秦峰一声令下。就此无情杀戮。
百官吃了一惊,心惊胆战急忙住口不言。
但是马日磾说道:“丞相,万万不可,自我大汉高祖开始,四百余年,从未有这样的事情。丞相,您也是我大汉的士族名门,将来子孙千秋万代,万万不可做这般自断根基之事啊!”
百官一起称是,都说秦峰也是士族,岂能让庶族有出头的机会。
秦峰对此嗤之以鼻,他这个士族的身份,是当初为了能够得到势,从而成大业的一种手段。另外,自古没有一个皇帝称自己是士族,所以拥有远大理想的秦峰对士族不感冒。他对马日磾还是尊重的,就此温声道:“司空大人,本相也知晓其中的难处,但目前天下大乱,各地诸侯不奉皇令。我们应当尽可能的招募人才,为朝廷、为天子出力。”
汉献帝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怒火中烧,心底嘶喊道:“秦子进,汝就是天下最恶毒的诸侯,国贼,大奸臣!你还有脸说别的诸侯,那一个诸侯都要比你强。我好后悔,当初应该跟曹将军去许昌就对了。就算曹将军好人妻,也比你秦子进强百倍!”
然而百官不知道秦峰已经从身心上控制住了汉献帝,见他说是为了大汉,沉默了一会,但马上就开始反驳。
太尉杨彪就此说道;“若是庶族入朝,则伦常乱,不是兴盛的正道。”
百官一起称善,齐说是取乱之道。
汉献帝见百官还是反对,心中十分恐慌,心说你们反对,若是无法通过,晚上朕就要倒霉了。他想起大光头的胡车儿,就全身发颤。
好在秦峰有了主意,令汉献帝今夜能够安睡。他就此说道;“诸位同僚,大家都说应该以士族为重,对不对?”
“是啊,丞相所言甚是!”百官齐道。
于是秦峰微微一笑,道:“那么公平期间,应该让士族之人投票表决,若是多人支持科举,就行科举,广开门路开科取士,若是无人响应,自然作罢,何如?”
以董承,杨彪,马日磾为首的百官,顿时沉默中思量了起来。
董承最先明白,马上说道:“丞相所言甚是。”
百官也明白了过来,让我们士族投票,岂会有一人赞同。于是,他们就一起欣然同意了。
汉献帝因此松了口气,不过他被秦峰迫害日久了,就此思量秦峰一定暗藏什么奸诈的企图。他本说提醒一下百官,但想起黑衣卫侩子手的可怕,尾巴骨一凉,也就此散朝了。
于是,在散朝后,秦峰就在自己丞相府前,建立了投票点,所有在籍的士族都必须来投票。
为了防止秦峰作弊,马日磾,杨彪,董承三公,齐齐坐镇监督。
秦峰立刻就传令情报卫,在士族中散布言论。称举孝廉只有三五十人而已,何年何月才能轮到自己的头上。若是广泛开科取士,凭借自身才学,马上就能鱼跃龙门。
士族是自命不凡的,闻言就琢磨了起来。弟弟琢磨兄长。旁支琢磨嫡出。
弟弟们认为,兄长之后。何时才能轮到自己,旁支认为。除了嫡出自己万万没有机会。世家大族,往往一户就是数百口,弟弟比兄长多,旁支比嫡出多。家族支持的就是那么几个人。
于是多数人认为,若是推荐自己万万没有了机会,若是广泛应试,自己绝对比其他人强。
于是,这些自命不凡的来投票的士子们,大多都投了赞成票。这令三公大惊失色。连连追问何故。投票之人就此说道:“若是推举我,就投反对票。”
孝廉名额只有五十而已,其够分的。谁敢应允所有人,兑现不了岂不是要窝里反了!
各家家主得知大吃一惊,就说要发动老一辈来弹压,可是为时已晚,秦峰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票数。
……
丞相府议事厅,百官齐聚,眼望堂上高坐的秦峰。宛若一个小朝廷一般。
蓬~,秦峰将票箱扔在案几上,笑道:“汝等还有何话说!”
“忤逆!”
“不孝!”
“败家子!”百官大骂各自家中的子弟无耻,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将家族都出卖了。
“无知,无知呀!他们以为,参加考试。他们就有希望了吗!无知……。”马日磾颤声道。
士族被秦峰算计了一把,虽然他们隐约觉察出其中有阴谋的气息。但苦无证据。秦峰势力又大,百官只能妥协。他们就此急急忙忙返回家中。先将一个个投了赞成票的子弟,拖出去毒打一番,但是留下真心有才嘱咐百倍千倍好好学习。
就此将有才的子弟聚集到一起,临阵磨枪苦读诗书,头悬梁锥刺股,说什么也要将五十个名额全部拿下。
然而秦峰琢磨的并不是这五十个名额,就算举孝廉后,任职方面: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一路做到九卿就需要十几年。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州牧,几十年都做不到头。
秦峰琢磨的是天下的真英才之士,若是有顶级的谋士大才前来迎考,哪怕只有一个,秦峰也就发达了。
所以,在诸位士族家主教训子弟忤逆的时候,秦峰已经将天下会试的诏书檄文大汉各地郡县。秦峰深知凡事都要有抢眼的噱头,这才能够吸引人们的主意。于是,他就请命汉献帝,将这一次的会试命名为“天下第一文举大会”。
自古文无第一,然而有朝廷的认可,天下第一文举大会的状元,就是第一!这名头实在是响亮,天下各地有才能的马上就被吸引住了,发誓一定要参加这天下第一的文举大会,就可一考成名,光宗耀祖。
当然,这其中有极个别的,秦峰做梦也想不到的大才之士,抱着心中的理想,整理行装,迈上了北进的征途。
“北上,去邺都!”成了时下文人的口号,于是三五成群,或是独行,天下文人开始向邺都汇聚。
诸侯闻知此事后,肝胆俱裂,他们从其中发现了一个,秦峰当时都没想起来的歹毒的计谋。
“秦峰这是要借助朝廷的名头,挖空天下有才的学子聚到他的帐下,今后还有何人为诸侯治理政务!”曹操疾呼道。
然而诸侯们的根基,建立在士族辅佐之上,他们无法用强硬的手段阻止士子的北上,只能眼睁睁看着治下文人流失。但是诸侯也有自己的计划,并且惊人的相似,就是派出密探带着大量的票子,前往邺城,寻机拉拢人才为自己所用。
建安二年,五月,天下文人墨客汇聚邺都,摩拳擦掌,准备争夺天下第一的称号。老一辈的不好意思出面,所以几乎全是年轻人。
秦峰就此布告,五日后初试,十日后会试,二十日后将在新建成的未央宫宣德殿,殿试。选出状元,探花,榜眼,并四十七名进士。
在皇宫考试,天下文人激动不已。
但其中有三人,深知大汉已经走到了尽头,来日新主必定君临天下,他们要一展抱负,真正的鱼跃龙门。然而,他们也不会贸贸然自荐,显然一个天下第一的头衔,一定会得到新主重视的。(未完待续。。)
ps:  感谢:他不懂、面具下的幽灵两位兄弟的月票。


第四百二十二章 初试偶遇

邺城成为了东汉新的都城,趁着这次文人大考的机会,各地世族名家纷纷会聚到这座都城。让邺都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完成了最后的脱变,真正成为东汉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世家大族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