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 >

第475部分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47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献帝望了望下面,这满朝文武都姓秦了,你说怎样就怎样。挥手道:“丞相所言甚是,照准。”
如此,秦峰制定下了发展方向,提高俸禄清明吏治,发展农业生产,扶持工商业发展。又重视军人,文武并重。
于是乎,秦峰治下九州之地,官员清廉,农业兴盛,市场繁荣,军队精武,社会稳定发展不在话下。
同年六月,秦峰前往邺都英雄烈士陵园,祭拜阵亡的秦军将士。
百姓也自发的组织了起来,前来祭奠自己阵亡的亲人。他们哀伤,但不悲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没有白死。正是这些烈士为国捐躯,才换来了如今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若是能够再选择一次,他们依旧会欢送自己的儿子、丈夫出征。
英雄纪念堂前,秦峰抛去文官服饰,全副军装披挂,庄重而立。四周是秦军十万到来的精锐勇士,而远处,是随行一起来祭奠的百姓。
“天下凌乱,民生凋零……,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我大秦忠魂,真乃兵之大着,为国为民……。”
秦峰祭文念罢,秦军十万将士一起高呼,“兵之大者,为国为民。追随主公,开创盛世!”
“丞相万岁!”
“丞相万岁!”百姓也跟着一起高呼。
秦峰治下的百姓,耕者有其田,赋税轻,没有徭役只有募工。过了数百年苦日子的百姓们,用生命来守护如今得来不易的生活。同时他们也会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为自己带来这一切的君王。
秦峰是在乱世中打天下,乱世中的士族各自选择投靠对象,选择错必然凋零。而秦峰势力起来后,并没有去扶持新士族的取代,而是将这些大族的财产分给了百姓。所以才有了如今秦氏特色的社会形态,士族少了一些,百姓富裕了,这对秦峰的帝王统治并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反而因为士族的凋零,少了很多成规模的掣肘。
在这有特色的,秦氏封建王权统治下,秦峰的威望是空前的。他在这东汉,拥有着后世领袖一般无二的威望。这人心汇聚的威望,让他无所畏惧。
仿佛后世建军节敬献花圈,秦峰在军队和民间的威望因此又一次得到了提高。
时夜,他住在了陵园内的厢房中,因为他要为自己牺牲的勇士们守灵。他的职责让他无法长久的在这里守下去,但是这一夜,秦峰无眠,他也不在厢房中,他来到了纪念堂,亲手擦拭着勇士的灵位,并为他们上香添油。
除了守边的将领,所有上将全部到齐了。徐庶等军事,华歆等朝廷三公和九卿也全部跟着。
消息传出去后,陵园内外的秦军将士也不再睡觉,他们手持着蜡烛,仰望高处灯火通明的纪念堂,默默祷告,与自己的主公一起,为牺牲的勇士们守夜。
没有离开的烈士家属们,得知消息后,也是举起了蜡烛,望着山顶的纪念堂,感恩中又流下了眼泪。为这样仁厚的君王希望,死得其所!他们如此想到。
猛然间,半山腰闪过一道光华,但只是一瞬间,又漆黑一片了。
值守的虎卫将典韦,急忙派出精锐士兵包围了这片地方。
但是没有发现敌人,倒是土地中挖出来一样东西。(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一章 铜雀台武

半夜陵园出现光华闪耀,卫队戒备。
秦峰不以为意,只是继续擦拭着秦军烈士的灵牌。
文武大臣们,静静跟随着。
然而不一会后,脚步声响起。
“主公,主公,您快看啊,好大一个铜雀!”典韦的大嗓门传来。
秦峰停了下来,众人回首望去,只见典韦噔噔噔跑了进来。怀了抱着三尺多高的铜雀,脸上乐开了花。因为是他挖出来的。抱在怀里,还用衣袖不断擦拭着。
原来偶尔出现的光华,不是有人搞破坏,也不是什么神秘事件。而是风吹日晒,土地里出现一个宝物。宝物反射月光,偶尔一次角度好,被大多数人看到了。
铜雀被典韦擦的锃光瓦亮,在灯火下散发着宝贝的光晕。
“主公!”典韦献宝道。
秦峰凝视,微微皱眉,面庞沉静,低声斥责道:“典韦,你想要惊动我秦军烈士的英灵吗?”
“呀!”典韦低呼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急忙跪下,可怜兮兮磕头中便将铜雀轻轻放在了地板上。
秦峰添完最后一盏灯油,走过去的时候,众人退开在远处站成一圈。
“铜雀!”
秦峰是从后世来的,自然知道铜雀。正因为曹操挖出了铜雀,这才有了铜雀台。他急忙近前仔细查看,便见这铜雀展翅欲飞之状,打造极其形象,羽毛根根可数。眼睛更是徐徐有神。不论你在哪个角度,这铜雀都仿佛在盯着你看。
麾下文武。也是忍不住围着看。
只有典韦依然跪着,暗骂自己鲁莽。心说这次回去,少不得又被媳妇拒之门外了。
荀攸灵光一闪,心有所得,道:“昔日,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这才生下大舜。今丞相祭奠英烈,天降铜雀至此,亦是吉祥之兆也!”
秦峰在东汉呆久了,也难免沾染古人的迷信。闻言大喜,便对铜雀爱不释手,说道:“本相意欲以这铜雀为基,在漳河畔建铜雀台,汝等以为如何?”
古时候,伟大的君王建设宏伟的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功德,是必须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汇聚人心。
华歆首先说道:“丞相南征北战,有大功德在社稷。当以这吉祥铜雀,建设铜雀台,示天下以吉祥。显我主定四海之功!”
秦峰闻言连连摆手,道:“只是代表四海之安定,至于本相的功劳。不说也罢!”
众人一起说道:“丞相之功,岂能轻易抹去。”
荀攸见秦峰欣喜。这才说道:“主公,铜雀是典韦将军挖出来的。也是有功劳的。”
“哦?”秦峰这才注意到典韦还跪着。典韦是个憨实的脾气,并不是有意大呼小叫,既然已经稍事惩戒,秦峰也就说道:“起来吧!”
典韦这才敢站起来,挠了挠头,一脸尴尬。
后世记载,建安十年,公元201年7月,秦公祭于烈士陵园,夜晚亲手打扫纪念堂。突然天象毫光,降下铜雀。军师荀攸说大舜之事,秦公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这工程浩大,建设不易。但秦公拥天下九州之地,励精图治多年,国富民强。所以,次年4月,铜雀台成。
时值九州丰收,各地又有贤才来投。于是,秦公在铜雀台,大会新旧文武。各守边文武重臣,也都来述职庆贺。
四月初二,铜雀宫成。
这铜雀宫正对漳河,中央建筑便是铜雀台,高十五丈。左边有一座玉龙台,右边有一座金凤台,各有十丈高大。三台之间有两座玉桥贯通,台后千门万户,金碧辉煌。
这一日,秦峰头戴宝石金冠,身穿玄黑罗袍,束玉带踏珠履,台上高坐。而文武百官,坐于台下。
“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与东南兮,休矣美亦!”
秦峰观这铜雀台宏伟,心生感慨。因为在他心底里,似这等能够传世的辉煌建筑,也只有古代伟人才能够督造。
他又见麾下文武气象,顿时更生豪迈,便传令宴会开始。
似赵云这等大将,皆在右席。似徐庶这等文臣,皆在左席。文臣武将百余位,皆是一时之才俊。可见秦公势力之盛,非同一般。
君臣把盏,酒过三巡。文武相熟者,互相敬酒交流,话题不离秦公的大业。
秦峰来到这东汉许多年了,回想初来的时候,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可别死在这个乱世,从来没有想到过真的有这样一天。他望着台下自己这些个忠心的名臣良将,不输于后世三国任何一位枭雄,这心里面真是美滋滋的。
“主公,请!”
“主公……。”
秦峰推杯换盏,酒意正隆时,豪气顿生,便欲观麾下武将之气象。这边放下酒杯,就在铜雀台上站了起来。
文武诸人见状,急忙停下交流,静待主公训话。
秦峰便说道:“近日有西川锦绣战袍一领,当为彩头……。就让本相一观,诸人之技艺,胜者可得。”
于是,就有侍从取来大红锦绣战袍,悬挂在杨树枝上。树下又立下一个箭靶,百步为界,取百步穿杨之意。
众武将见主公兴致极高,于是乎骑马列队,佩弓,皆摩拳擦掌,个个都要争先。
“有射中靶心者,可得锦袍。若是射不中的,罚酒一杯!”侍从大声喊出秦峰的号令。
秦峰便重新安坐,观麾下龙虎斗。
号令刚下,只见武将队中一员黑塔大将骤马而出。众人急忙看去,乃是禁卫将典韦也。
只见典韦策马靶场前来回奔驰三次,便弯弓搭箭,流星射去正中靶心。
顿时,有小校擂起金鼓助威。
秦峰在铜雀台上看到后,大喜,笑道:“此吾之恶来也!”
台下徐庶等一众文臣尽皆喝彩,道:“典韦将军世之虎将。”
演武场中的典韦大笑,就要去取战袍。
只见武将队中,一骑飞出,呼道:“丞相战袍,应该吾等外臣先取,汝乃是近卫将,不应出手!”
秦峰微笑看去,乃是镇守江夏的文聘。
众文官说道:“且看荆州名将的箭法。”
就见文聘举弓纵马,来到靶前一箭射去,也是正中靶心。众人喝彩中,小校擂鼓助威。
文聘面露喜色,只是大呼道:“丞相所赐战袍乃是本将的了,还不快快取来!”
话音未落,武将队中一人忿忿不平,策马急出,高声道:“文仲业休要得意,看某的手段!”只见来将策马中拉满弓,飞火赶月一箭射去,也是正中靶心。
众人皆被飞箭吸引,这才看来人,正是大将魏延。
魏延正说去取战袍,只见武将队中又有一人策马而出,扬弓喊道:“你三人的箭法,不足为奇,看我的手段!”
秦峰看过去的时候,见是张郃。
只见张郃策马来到百步界线外,骤然而过。众人惊讶的时候,就见其突然满弓,翻身背射一箭,也是正中靶心。
就此四支弓箭,围成一圈全在靶心当中。
“张将军背射,好箭法!”金鼓齐鸣中,众人喝彩道。
张郃威武扬弓,道:“丞相赐袍,须是我的!”
话音刚落,只见一员白袍将策马而出,呼道:“你翻身背射,也不足为奇。看我独射你们四箭之中!”
众人看过去时,乃是大将赵云。只见他骑夜照玉狮子,疾驰百步界限之外,也是策马而过,回身背射之时,一箭流星火雨,正中四箭中央,成梅花五瓣之状。
赵云按弓勒马,呼道:“我这一箭,可夺得战袍呼?”
秦峰在台上抚须而笑,心说不愧是子龙,好箭法。
怎奈依然有人不服,只见武将队中一员老将策马而出,叫道:“老夫在此,何人敢去取战袍!”
众人看过去的时候,乃是老将黄忠。
赵云惊讶道:“老将军有什么射法,夺我的战袍?”
黄忠抚须笑道:“赵将军背射又独中箭心,也是不足为奇。看我的手段!”
只见黄忠策马来到界线前,弯弓搭箭,平射中高举,遥望杨树上的战袍。一箭如圆月弯刀,直奔悬挂锦袍的树枝而去。
咔嚓一声响,树枝折断,战袍因此落地。
黄忠急忙策马取了战袍,披在了身上,来到铜雀台前,马上行礼道:“谢丞相赐袍!”
秦峰长身而起,大笑道:“将军老当益壮,真乃吾等楷模。”他就此欣喜不已,心说吾有这些无双猛将,何愁席卷天下!
众人无不羡慕。
能够得到战袍,黄忠高兴坏了,这边回马就走。
然这战袍在众位秦军大将眼中,无异于御赐的至宝。
猛然间,武将队中出现一人,呼道:“老将军拿战袍那里去,还不给我留下!”
众人看过去的时候,乃是西凉锦马超。
黄忠喊道:“战袍已有归属,你难道强夺不成!”
谁知马超也不回答,只是策马来夺。两人并马之时,打在了一起。
这时,徐晃、张辽、高顺、纪灵等大将,也是策马而出,一箭箭正中靶心后,便也来争夺。
秦峰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一件战袍,竟然让众将争斗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二章 文武盛世

秦军众将个个武勇,主公多有赏赐,但这次比武决胜,意义又有不同。所以个个争先,为了能够得到主公的战袍,争斗了起来。
秦峰岂能坐视不理,急忙命令住手的时候,那战袍已经被扯的粉碎。
他便让众将全部上台,众将上台之时,皆是怒目而视,互相各有相斗之意。
秦峰环视众将,笑道:“本相只是想要看到诸位的武勇,怎么会可惜一件战袍!”他便命令侍从取来上来的锦缎,众将皆有相同的赏赐。
“多谢主公!”众将拜谢。
大将们见到各人赏赐是一样的,也就意味着自己在主公心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心里美滋滋的下去喝酒去了。
于是,宴会在歌舞奏乐声中,继续进行。
铜雀台前的漳河中,更是有十几艘画舫缓缓驶来,画舫上各有佳丽翩翩起舞。起舞中画舫又不停,进退有序交错游走在河中。众人视之,仿佛天河而来的仙船仙女一般。
这时文臣首席徐庶,起身敬酒道:“主公有赵云等诸位将军这样的大将,大业可成!”
秦峰在铜雀台上举杯回应,笑道:“元直此言差异,文不成则武不就。”他又对荀彧等文官道:“众位将军刚才用以骑射,足以彰显武勇。公等皆是饱学之士,今日登此高台,若能作以佳章,必然是一时之盛事也!”
“愿从钧命!”众文官拜道。
于是,有孔融、华歆、杨彪三公,王朗、刘繇、王粲、陈琳、伊籍等。依次登铜雀台,进献诗章。
诗词中无一例外的。称颂秦峰功德巍巍于天下,合当受天命之意。
秦峰逐一阅览完毕后。这心里面自然是美滋滋的,然而这些受天命的诗章若是传了出去,对名声也不太好。并且还需陈述一番,言明并无夺位之意。于是思索后,平静道:“吾有一言,诸位静听。”
众人见主公要讲话,立刻沉静了下来。
只听秦峰说道:“诸位的佳作,过誉了。本相少时愚钝,初在洛阳讨生活。稍有些起色的时候。又逢天下大乱。于是,这才在洛阳外筑精舍义勇庄。想要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保一方太平。”
“不想朝廷征本相为骑郎将,既国家有用我的地方,此生当为国家讨贼平叛,也便立下些许功劳,能够在死后有些赞誉,平身所愿足以。”
秦峰说到此处。有些感叹道:“后来,讨董卓、灭袁绍、破公孙、除袁术、逐吕布,才有了今日。此身为宰相,已经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