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 >

第717部分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71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险狡诈的国家。我本以为,弘武皇帝已经是世界上最卑鄙无耻的了,没想到塞维鲁更胜一筹。什么出兵大不列颠平叛,什么世代友好,都是假的,假的……。”
群臣低着头颅,擦着脸上的唾沫星子。内心惊慌,一些来自皇帝的震怒,大多数来自于对未来担忧。
“陛下息怒……,是臣无能。”年迈的帝国宰相巴里尔,承担了责任。
年轻的“万王之王”沃洛吉斯五世孤傲,然而他并不非不明事理。他知道,造成如今现状,一半来自于罗马的阴谋,一半则是自身的失误。他没有听从宰相的进言,一意孤行进攻大秦。
他的帝国,因此陷入到被世界另外两大帝国围攻的困境之中。
沃洛吉斯五世并不会因为陷入困境而屈服,他扔掉了华丽的权杖,拔出了锋利的弯刀。他会率领真神的子孙奋起,在充满信仰的土地上,为国而战。
军事会议上,沃洛吉斯五世与王公大臣商议,根据现在的形势,制定新的战略:本土必须稳定,贵霜北部务必巩固。在本土西北,抵抗罗马人的进攻。撤回远征军,放弃与西域接壤的行省,进驻蓝氏城,在东南牵制住大秦的军队。
也就是说,沃洛吉斯五世将会在与大秦贵霜州接壤的蓝氏城布置重兵,如此一来,大秦的印州军团和贵霜州军团,就不敢进攻安息东部本土。而随之而来的,弘武大帝亲帅的军队,也会被挡在蓝氏城。
同一时间,大秦皇帝秦峰,在楼兰召开了军事会议,确立了“攻克蓝氏城,围歼安息远征军,一年之内,攻入安息本土”的作战计划。
公元214年初,大秦大将高顺汇合黄忠部兵马,兵力三十万,发动了对安息蓝氏城最大规模的战役,并一举攻克蓝氏城。这一战,大秦军队攻克了安息帝国在贵霜北部最坚固的城池,也宣告了安息帝国“以蓝氏城为依托,重兵牵制整个大秦兵力”的计划的失败。
在这次大战之中,尽管安息元帅希尔旺艾,派出阿尤布,马立克沙,提多萨辛三位帝国大将火速回援。然而,马超率领的大秦骑军,严重威胁了安息的回援军队。这让安息军队,不敢全力撤退。
另一方面,夏侯惇等人联络西域诸国,派出数不清的小股部队,骚扰,也是大大延缓了安息回援部队的速度。
直至蓝氏城破的时候,阿尤布,马立克沙,提多萨辛率领的二十万骆驼部队,只是来到了西域西部边境线上。
后世对此刻的形势作出了评论:蓝氏城破,安息帝国对其所属贵霜北部领土完全失去了控制力。而弘武大帝,控制了整个中亚北部的花剌子模、大夏等地。随着大秦帝国的兵威日盛,安息帝国剩下的五十万远征军,即将面临被四面包围的危险。
蓝氏城被攻破后,安息帝国在其贵霜北部的领土上,大夏行省,粟特行省,花刺子摸行省诸城之中。那些被安息人称为异教徒,被奴役压迫的原贵霜百姓纷纷起义。这些佛教徒,他们高举起“斗战胜佛”的旗帜。而安息为数不多的统治者,纷纷弃城,逃亡本土。
而秦峰的军事行动,一直在计划之中。他相信高顺一定能够攻克蓝氏城,所以,秦峰并没有在追击的过程中,与安息人决一死战。他在等待,等待安息的远征军被合围。
相信那个时候,他会以最小的代价,全歼安息帝国剩余的五十万远征军。
蓝氏城破!
大秦胜利的消息传来后,全军鼓舞。
大秦西域大宛郡东部边境,秦军大营,中央御帐。
弘武大帝秦峰,松开手,任由战报落在御书案上,他终于露出了笑容,“很好,很好。西域三十六国的国主,同意了加入大秦体系。高顺、黄忠部攻克了蓝氏城,很好,很好……。”
老贾诩捻了捻胡子,走了出来,“启奏皇上,想必此刻,安息人也得到了蓝氏城破的消息,必然是惊慌失措,合围的时机已经来到。”
秦峰闻言微微点头,“安息远征军已经失去了后方,他们已经没有目的地了。只是因此,就不知他们具体的撤退方向。”
老贾诩与郭嘉、庞统对视一眼,军师三人组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战略。
郭嘉微微伸手,示意老贾诩继续说。
庞统摸了摸鼻子,一副你说,你说的模样。
老贾诩便说道:“皇上,臣与郭嘉军师、庞统军师一起得出一个结论,敌人一定不会按照原路线撤退。他们一定会横穿阿赖山,进入我国丝绸之路高原通道。那里地形平坦,道路好走,沿途也有绿洲可以补给。”
这阿赖山,也就是后世的天山山脉,秦峰也就恍然,这丝绸之路高原通道,说的是后世的帕米尔高原。
老贾诩继续说道:“敌人,从高原西部下来后,就会进入到一片河网纵横的盆地。当地人称为昆都士盆地,位于喷赤河左岸支流昆都士河谷之中。瓦赫什河,喷赤河、昆都士河,三河在这里交汇。”
“那河谷盆地,是远古时候巨河湖泊的遗迹,四周高达百丈的峭壁,中央地势平坦广阔,利于大军驻扎。”
“安息人从高原下来后,一定会选择河谷盆地休整。”
年轻的庞统终于忍不住了,眉飞色舞道:“那时候,我军四面合围,将其围困在河谷盆地之中!”
郭嘉不禁点头。
秦峰长身而起,拿起倚天剑伸了出去,“消灭了安息远征军,一鼓作气攻入安息本土。灭亡了这个号称万王之王的帝国,看世界上,还敢有谁,小视我华夏大秦!”
为孟德报仇!他凝视着倚天剑。
灭亡一个帝国!
便是贾诩这样的举世谋臣,典韦这样的无双大将,亦是身躯颤动。便是前朝大汉最强盛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千里追击游牧民族。而我们的大秦,已经拥有了万里之外,灭亡一个帝国的力量。
终有一天,华夏的大秦会站在之巅,俯视整个世界!(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举国之力

大秦西域大宛郡,西部边境。一望无际的戈壁之中,大风裹着黄沙,吹着安息的庞大营盘。
大秦的太阳,愤怒的喷出烈焰,将五十万安息人烤的蔫巴巴的。
帅帐之中,安息元帅希尔旺艾脸色铁青,其余将军脸色难看。
帝国将军马立克沙,直转圈,“完了,完了。我们被包围了!”
帝国将军提多萨辛,跟着说道:“已经深陷大秦腹地……。”
“乱说什么!”希尔旺艾的帝国弯刀砸在了桌子上,大怒而起,喊道:“秦军只是攻破了蓝氏城,我们完全可以横穿马拉坎达、粟特、返回本土……。”
众将一惊。
“报……。”这时,一名安息探马滚滚而来,惊慌失措,大叫道:“大帅,不好了。大秦攻占了大夏、粟特、花剌子模!”
“什么!”希尔旺艾失声。
众将一阵哆嗦。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如此之快?守军都干什么去了?”希尔旺艾惊道。
“大帅,当地贵霜人造反了,打出了“斗战胜佛”的旗号。守将都跑了,守军也散了……。”探马咽下一口唾沫,他有些后悔,心说我也不该回来,趁机跑回去多好。
蓬!希尔旺艾一屁股墩在了帅位上,椅子一阵摇晃。咔嚓,“呜哇!”椅子顿时四分五裂,希尔旺艾摔了个四脚朝天。
“大帅!”众人肝胆俱裂,急忙一起上前,拉起四脚乱蹬的希尔旺艾。
希尔旺艾满面通红。暴怒,“混蛋。一群混蛋。他们背弃了真神,他们是帝国的叛徒!”
众将心说您老别骂别人了。如今,咱们可咋整。
希尔旺艾双目喷火,“我们一定要回去,决不能将大军,葬送在这里!”
这话说到了众将心里,可是,怎么回去呢?
提多萨辛忐忑不安道:“大帅,大秦一定会派出重兵围堵我们!”
“大帅!”马立克沙立刻接口道:“请求陛下支援咱们,东西夹击打出缺口……。”
众人便愣愣看着他。
“看我做什么?”马立克沙惊恐道。
提多萨辛提醒道:“陛下正在西部抵抗罗马人。帝国,已经没有兵马来支援我们了。”
马立克沙刚才是病急乱投医,如今一想也就通透了。帝国制定的计划,是远征军回防,守备帝国东部边境抵抗大秦,那里有多余的兵马来救援他们。
“完了!帝国完了!”众将顿时黯淡了。
“只要我们还活着,帝国就有希望!”希尔旺艾作为元帅,强打起精神,“我们有五十万大军在这里。试问大秦,能够置之不理,进攻帝国本土吗?”
“有道理!”众将这边刚刚松一口气,那边又紧张了起来。
大秦不会置之不理。那么也可以理解成,远征军必死无疑了。
“大帅,咱们怎么办?”
希尔旺艾展开军事地图。琢磨了起来,一挥手。一巴掌拍了下去,掩住了一块地方。“我们向这里撤退,突然南下,横穿阿赖山,急行军摆脱秦军大部队后,立刻进入帕米尔高原。那里有大秦废弃的丝绸之路,道路通畅,又有湖泊补给。”
“这样走虽然远了一些,但可以调动敌人,又能出其不意。走出高原后,顺着卡拉库姆沙漠,回归故乡安息高原!”
安息帝国本土,就是在高原之上,安息将士生在高原,长在高原。如今物资短缺,帝国元帅认为,走熟悉环境的高原,军队一定能够坚持下去。并且,大秦在这里的守备力量薄弱。只需摆脱秦军主力,就能够一路穿过去。
呜呜呜……。
角号声中,疲惫、士气全无的安息士兵踏上了回家的征途。
一日后,秦峰收到了消息。
“好,很好……。”弘武大帝欣喜不已,不吝言辞,高度赞扬了军师三人组的料敌机先。安息、罗马那些人,根本就无法跟朕的这些三国名臣相提并论。
被皇上夸了。老贾诩乐呵呵,小庞统志满满。
中郭嘉出班奏道:“皇上,安息的远征军物资匮乏,突然转道南下进入阿赖山脉,绝不可能走道路艰难又得不到补给的荒凉山路,那是自取灭亡。所以,可以明确,安息人会走帕米尔高原。”
老贾诩和庞统,亦是打开了话匣子。
于是,在这一日,大秦君臣制定了后世著名的一场战役,围歼安息远征军的战役计划,史称“昆都士战役”。
此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歼灭入侵华夏的远征军,消灭安息的有生力量,为进入安息本土做好准备。
此后,秦军斥候四出,传达弘武大帝的调令。大秦的昆都士战役,进入实质部署阶段。
弘武大帝秦峰,命令攻入安息属贵霜北部的高顺方面军、黄忠方面军重新集结,顺阿姆河南下,从瓦赫什河方向,进入昆都士河谷盆地西北外围。
弘武大帝秦峰,命令后方增援的张郃方面军,折道向北,从西北面进入昆都士盆地外围。
弘武大帝秦峰,命令庞德方面军,陈兵安息本土东部边境,威慑安息人,并构建防御工事、积累物资,为大军将来进入安息本土作战,提供有力的后勤基地依托。
而弘武大帝自己,将率领优势兵力,一路追击安息远征军。
若是部署得到全面实施,大秦百万大军,将会三面包围安息远征军与昆都士河谷盆地内。
一场大的战役,除了三军用命,指挥得当,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后勤保障。在这个时代,秦峰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手段为后勤保障,但是,他将人力畜力发挥到了极致。
饱受乱世磨难的华夏百姓,岂能不知是弘武大帝的仁政,让他们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当帝国面临挑战的时候,根本就不用去做任何煽情的宣传,帝国人民便主动站了出来,为国家捐款捐物。
在与安息的帝国战争期间,大秦二十三个州的百姓,全部动员了起来,数千万百姓,用庞大的物力,人力,支援大秦将士在前线的战斗。全国的物资,从不间断,在向边境州汇聚。
而边境的贵霜州,凉州、氐州、临近的雍州、交州、益州。这六个州,共计出动了民夫1023万人。其中,随军民夫50万人,运输队300万人,后方民夫673万人。
担架四十余万副,大小车辆120万辆,手推车200万辆,挑担60万副,牲畜150余万头。筹集粮食20亿斤,运输前线的粮食9亿斤。
大秦百姓支援前线,是帝国战争中,最令人鼓舞的一幕。它昭示着,在弘武大帝的带领下,华夏各民族真正团结在了一起。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得崛起,他们,可以抛弃一切。
后世对此作出了评论:他们一致认为,是弘武大帝的思想教育,才让古代的华夏百姓有了如此高的觉悟。只有民族团结至国家强盛起来,才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不得不佩服,当时弘武大帝对人民的引导。就算是现代,许多国家的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还被敌国煽动颠覆国家,只以为颠覆了能过上好日子,岂不知过的猪狗不如。
后来,当帝国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大秦参战的兵力与支援的民夫比例高达1:20。
这是第三世纪,乃至千年后,都可堪称空前浩大的人力总动员。大秦帝国的人民,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爱国热忱。就算是最“贪婪”的大秦商人,竟然也是中断贸易。将所有的远行的车队,全面投入到运送军事物资上。
例如,民夫支援负担最重的是益州,在这里汇聚了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支前物资。刚正不阿的军机处军师田丰,作为后勤总指挥,亲自来到了这里。益州累计出动支前民夫400万人次,州常备民夫占该州总人口的百分之15以上。
按照战争惯例,国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12。而益州动员了高大人口基数百分之15的民夫,已经大大超出了最高值的界线。七个人中就抽出了一个民夫,除去老弱妇孺,几乎了动员了全部青壮年。
动员起来的人民喊出了口号,“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援前线,哪怕倾家荡产,只为大秦的胜利。”
人们穿越了高原,越过平原,渡过大河,行程万千里,将华夏繁华内地数不清的物资,送到了边境前线。
千里大运输,弘武大帝的高瞻远瞩,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华夏的疆域到达那里,官道就要修到那里。”这一国策,当边境发生战事的时候,大秦的军队能够快速调动兵马。随后,大军后勤物资的运输,也能够快速到达,畅通无阻。而和平时期,通畅的道路,能够繁荣疆域广阔大秦的贸易,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制定的“昆都士战役”,进入到最后阶段。消灭了安息远征军,便能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攻入安息本土。
大秦对安息战争的成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