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591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591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清楚,由于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些不利影响还在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的大部分人民都不愿卷入欧洲的纠纷……为此我们的国会还通过了一个《中立法案》,这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法案,但是身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必须遵守这个法案。所以他只能在不违反《中立法案》的情况下,为德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您能个谅解。”
  “我当然明白罗斯福先生的处境,每一个民选的国家领导人都必须对议会的选民负责,我也不例外。”话间。希特勒就接过霍普金斯递过来的件,一页页仔细翻看起来。件是用英德两种语言书写的,希特勒不怎么懂英语,所以就直接看起了德版,没看几页,脸上就闪过狂喜的表情,接着又拧起了眉毛。露出了一丝犹疑:“霍普金斯先生,您给我的这份清单上面列出的所有物资,包括石油、废铁、有色金属、商船和轻型舰艇。都是德国维持战争所急需的,特别是3000万吨石油,有了这些石油,德国足以在被完全封锁的情况下维持6年之久……可是你们所要求的东西。除了一些技术图纸和机器设备。绝大部分都是德国所没有的。比如丝绸、乌砂、柚木、天然橡胶、大豆、茶叶、桐油、猪鬃……这些东西好像是中国的特产,霍普金斯先生,您确定这份易货贸易合同是给德国的?”
  霍普金斯微笑着点了点头,笑道:“当然了,我还没有糊涂到这个份上,把和中国的易货贸易合同和同德国的合同搞混了。”他指了指希特勒手中的件:“不过您应该注意到了,这份易货贸易合同所涉及的金额非常巨大,根据《中立法案》我们不能为你们提供卖方信贷。而且德国所生产的大部分工业品在美国也没有多少市场,远远不如中国人的那些大宗商品容易变现。
  好在。中国人很需要德国的产品和技术,战争爆发以来,你们向中国提供的许多技术和武器还没有结帐吧?战前你们在中国也投资建设了许多工厂,很多德国公司在中国也有大笔存款,我想你们在中国筹集价值10亿美元的大宗商品不会太困难吧?而且太平洋航线现在非常通畅,从中国直接装船运往美国几乎没有一点风险。”
  希特勒思索了一会儿,有些困惑,他不明白美国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丝绸、茶叶、柚木还有猪鬃?不过他并没有多想这个问题,而是非常愉快地耸了耸肩:“好吧,我会想办法做出安排的,明天我就让沙赫特先生去中国……”他看看霍普金斯,对方似乎没有要起身辞的意思,于是又客气地问道:“霍普金斯先生,我还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哦,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只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请问吧。”
  霍普金斯看着希特勒,点点头道:“您能诉我,你们和中国、英国联合进行的u工程到底是做什么的吗?”
  ……
  常瑞青的新任副官长贺衷寒轻轻的敲响了总理办公室的门,就听到常瑞青道:“请进。”他推门进去,就看见刚刚回到南京的常瑞青坐在办公桌后面,正在和一个挺着个傲人胸脯,长着张迷死人不偿命的妖娆脸庞的金发美女在聊着什么事情。贺衷寒低声道:“总理,商务部曾部长求见,现在正在走廊外面坐等。”
  常瑞青一愣,和对面那个金发美女,也就是国家情报局科学部部长兼总理府顾问娜塔丽。列辛斯卡娅对视了一眼。常瑞青道:“现在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曾部长了是什么事情么?”
  “是和德国美国进行易货贸易的事情,金额极大而且交货日期很紧……”
  “哦,那就请他进来吧。”常瑞青话的时候,坐在他对面的列辛斯卡娅站起来,准备退出的样子。
  “娜塔丽,你留下来一起听听吧,慕韩会大晚上的过来,事情一定非比寻常。”
  着常瑞青站起身想去门口迎接,就看见贺衷寒拉开办公室的房门,曾琦抱着个件夹急匆匆就走了进来,朝常瑞青和列辛斯卡娅点点头就道:“总理,德国人和美国人可能达成了一个数额巨大的易货贸易合同,而且还牵扯到了我们。”
  “怎么回事?”常瑞青抬手示意曾琦坐下话,又亲自动手给对方倒了杯茶。曾琦将件夹打开以后摊开在办公桌上,里面是一份黄色的抄报纸,他指着抄报纸道:“这是我们驻柏林的贸易代表发来的电报。德国方面向他提出要求,要我们在年底之前筹集价值10亿美元的丝绸、乌砂、柚木、天然橡胶、大豆、茶叶、桐油、猪鬃等商品运往美国。以抵偿因为中德易货贸易而产生的欠款,不足部分德国将用武器装备和现金支付。”
  “10亿美元!?”常瑞青抽了口气,拿起电报纸细细看了一遍。又递给列辛斯卡娅道:“娜塔丽,你怎么看?是不是美德之间达成了什么交易?”
  列辛斯卡娅大概是中国国内最了解欧洲事务的高级官员了(她本来就是欧洲人,而且还有许多流亡法国的波兰亲戚),她很快看完了一共也没有多少字的电报,秀眉微微蹙了起来,露出少有的凝重表情:“总理,我想罗斯福又走了一步好棋!”
  “怎么来着?”常瑞青眼中波光一闪。好像也想到了什么。
  “罗斯福想通过这个中美德三国间的易货贸易大力支援德国,让他们摆脱对英法原材料和后勤运输的依赖!”列辛斯卡娅的玉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思索着道:“这些年。英法一直有意限制德国在石油、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输入量,以限制德国的战争潜力。
  比如石油,德国人的储备只有1200万吨,其中的1000万吨还是我们在过去几年里提供的科威特石油。根据国家情报局的估计。德国如果遭到全面封锁。他们的石油最多维持两年。锰砂、锌矿、铜矿、铝土矿、钼矿、铬铁矿等重要有色金属也只能维持两到三年。铁矿石储备只能维持一年,之后德国的钢铁产量很可能会大幅下降。所以在重要原材料上都受制于英法的德国,是不敢公开同英法翻脸的。可是德国和英法在战后利益划分上的矛盾,又难以调和,一旦德国在波兰会战中大获全胜,恐怕……”
  常瑞青微微摇头,靠在椅子上面,沉吟良久。才苦苦一笑道:“罗斯福的确走了步妙棋,他和希特勒之间的易货贸易总金额肯定要超过10亿美元……这笔钱如果都用来购买石油。差不多能买到1亿多吨了!足够德国人的军队敞开了使用十几二十年的……这样大的贸易想必是瞒不住英法的,可是英法又能怎么样?美国和德国的交易,哦,还把我们也拖下了水,英法怎么干涉得了?被罗斯福这么一搅和,英德中三国同盟看来是维持不了多久了。”
  听常瑞青在那里得有些沮丧,曾琦摇摇头道:“总理,不如我们拒绝德国人的要求?年底之前筹集那么多东西本来就很困难,推脱掉的话,希特勒也不能什么吧?”
  “推脱?”常瑞青苦笑着摇头:“能推掉多少?10亿美元的物资拿不出来,8亿美元、7亿美元的东西总有吧?而且德国人也不白拿咱们的东西,他们是用技术和武器装备来交换的。比如我们一直想得到的雷达技术、最新的特种合金技术还有人工合成青霉素技术以及最新的发动机技术……都是好东西啊,美国人不需要,咱们可是绞尽脑汁都想得到的!”到这里,他的脸色忽然就铁青起来了。“不好!核裂变炸弹!希特勒一定会把u工程的秘密诉美国人的!”
  。。。。。。
  “劳伦斯先生,您见过爱因斯坦了?他们给你看了多少资料?那个什么u工程到底是干什么的?”
  常瑞青猜得不错,这个时候,霍普金斯正在美国驻柏林大使馆内和陪同他来德国访问的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谈话,后者在希特勒的允许下参观了慕尼黑附近一座正在建设的同位素分离工厂,还和u工程计划的总负责人爱因斯坦进行了一番长谈。
  劳伦斯坐在一张桌子前面,正在整理一堆德国人提供的资料,听到霍普金斯的问题,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德国人没有透露太多的东西,不过也足够证实u工程计划是用来研究一种超级炸弹的。而且德国人英国人还有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跑在我们前面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在工业方面提纯铀…235的方法!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
  霍普金斯紧闭着嘴,身体紧张的前倾,仔细听着这位科学家的每一句话,等到劳伦斯完,他才郑重地点头:“我明白了,美国必须拥有这种超级炸弹,最好抢在中英德三国之前。”
  劳伦斯摇摇头:“恕我直言,这种事情不大可能出现。第一,中英德三国已经秘密研究分离铀的同位素许多年了,早就掌握了一个非常高效的分离方法……我参观了德国人的达豪工厂,也见到了正在安装的机器设备,不过却完全看不明白那些是做什么?第二,他们现在是战时状态,u工程计划拥有最高的优先权,中英德三国或许已经在这上面花了10亿美元,而且还能花更多的钱。可我们呢?国会正吵闹着要削减开支,他们正在千方百计想办法否决总统提出的海军扩建法案。”
  霍普金斯挠了挠下巴,叹了口气:“教授,你得很对,我们不可能赶在他们之前造出这种超级炸弹,而且还有可能会落后许多年,除非我们可以及时进入战时状态!(未完待续。。)
  
第 641 迷失方向的世界大战 三
      公元1933年5月22日,凌晨。
  大队大队的戴着做工低劣的苏制钢盔,穿着黄绿色军服的波兰士兵跳下了军用列车,拥挤在灯火通明的波兹南火车站上面。正西方向传来的震耳欲聋的炮声诉每一个波兰红军的官兵,他们现在已经身处战场了。波兹南的火车站建在瓦尔塔河以西,面积大得出奇,并列铺设的十几条铁轨上已经满是军列。站台上面也挤满了刚刚下车的部队,在军官的呼喝声、口令声中整队离开,好腾出站台给别的部队使用。这些官兵身上都佩戴着波兰红军第21集团军的红色识别符号。大多数人都是满脸紧张和担忧的神色,只有当戴着蓝帽子的特科人员阴冷的目光扫过来时,才努力装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死固然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落在全波肃反委员会手里面!那可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十之**要搭上全家老和一堆亲朋好友以后才能去劳改营里面活活累死,而且还会被永远钉在反党反人民的耻辱柱上……
  拥有这样的心态,自然不配成为波兰红军的精锐部队了。这个波兰红军第21集团军不过是波军中的三线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世界革命爆发后才入伍的中年大叔。和那些长在红旗下,听着缅任斯基同志的英雄事迹长大的新一代波兰青年当然是完全不一样的人。波兹南会战开始的时候,这个集团军还在波罗的海沿岸驻防。日子过得还算悠哉。可是随着会战的持续,波军一二线部队的伤亡数字直线上升,于是第21集团军就接到了波兰伟大领袖缅任斯基直接下达的最严厉的命令。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波兹南。向拉舍维奇同志领导的波兹南战役集群司令部报到。
  但是第21集团军所属的炮兵和辎重部队却不在调动之列,他们将留在波罗的海沿岸,划归新组建的第31集团军。看来波兹南前线并不缺少大炮,拉舍维奇真正需要的只不过是炮灰而已!这位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并不太出名的托派大将,现在就站在波兹南四号要塞的一个瞭望塔楼的平台上。冷冷地看着月光下,不计其数的波军官兵从那个超大号的车站里面走出来,走向屠场一样的战场!心里面总有点不是滋味。好像自己是一个双手沾满波兰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一样!
  图哈切夫斯基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拉舍维奇同志,是波军第21集团军到了么?”
  “是的,他们正在下火车。”
  “很好。这下我们又能继续维持攻势了!”图哈切夫斯基披着一件军大衣走了过来,他显得非常憔悴,但是两眼中仍然释放着如电一样的眼神。他已经在波兹南前线盯了快半个月了,这场伤亡极为惨重的进攻战役。如果不是他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红军总参谋长在亲自督促。大概早就进行不下去了。
  此刻,瓦尔塔河西岸的天空都被双方的大炮打得通红。新的一天是随着新一轮的炮击来临的。双方的炮弹在空中你来我往,此起彼伏的在两军阵前爆炸着。照明弹惨淡的白光下面,昨天透入战场的几个波兰师的三万个gc主义战士,大多已经被数以十万计的炮弹轰成了革命烈士,幸存下来的不过区区几千人。当然这样的牺牲并不是没有收获的,波兹南突出部的德军每天都在后退,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最多再有半个月,这个突出部就能重新回到苏波联军手中了。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这是昨天的伤亡统计报……”拉舍维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递了过去。图哈切夫斯基没有伸手去接,只是冷冷道:“苏台德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方向的德军有没有什么异动?”
  “没有这方面的报。”拉舍维奇微微摇头:“德国海军和英国本土舰队主力也呆在他们的母港里面没有出动,看起来我们之前的担心是有些多余了。”
  “多余?”图哈切夫斯基冷冷道:“他们明明可以做到的,但是却沉住气按兵不动,这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正话间,一个波兰方面军的参谋跑到图哈切夫斯基身边,行了军礼,又递上一张电报抄件:“总参谋长同志,统帅部来电。”
  图哈切夫斯基接过电报抄件扫了一眼,微微蹙眉:“托洛茨基同志要我立即返回莫斯科开会……拉舍维奇同志,波兹南突出部这里就交给你负责了,希望能在6月初解决战斗。”
  ……
  “苏波军队的进攻又开始了,司令部希望你们做好转移的准备。”一个德军联络官脸色阴沉地走进了科希强城北的一所废弃的集体农庄的旧仓库,,这位名会中的德国陆军上尉军官名叫叫威廉。冯。扎特维茨,也许是刚刚去过南面的战场,他的身上全都是硝烟的味道。
  听到他的话,几个围地图在低声议论的中**官同时抬头向他望去,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