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662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662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瑞青这么当然是有根据的,虽然伊拉克、科威特和波斯都是产油大国,但是后世最大的产油国却是沙特阿拉伯,也就是现在的内志王国。此外后世的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埃及、也门等中东产油国都在未来的阿拉伯帝国领土范围内。所以中国只要能将阿拉伯帝国扶植起来,将来就不用担心什么石油安全了。
  同一时间,回到下榻的总统套房内的罗斯福也没有休息。他坐在客厅内的沙发里面,正翻阅着一份情报部门提供的关于中东石油资源的调查报,同时还在脑海里盘算着即将开始的中东战役。
  这份中东石油资源调查报非常详细。而且精确程度也非常高,因为这是美国的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同苏联石油工业部联合勘探中东石油资源后所提交给美国政府的!罗斯福一张一张的翻阅,过去了半个时,依然没有看完整个调查报,这时旁边过来个人,他抬头看了眼,原来是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给罗斯福端来了一被咖啡。然后坐在他对面,低声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离开常瑞青的套房了,从两个人的面部表情分析。他们同常瑞青的会谈非常愉快。”
  “看来他们认定我们在中东的反攻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了!”罗斯福伸手拿起咖啡抿了一口,微微皱起了眉毛:“哈里,我现在也有些担心了,你觉得我们在中东能打赢吗?”
  霍普金斯闻言一笑:“怎么会打不赢?我们和英国一共出动190万大军!其中还有两个英国装甲师和四个美国装甲师。一共有两三千辆坦克、自行火炮。另外还有近两千架飞机和8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助战。所以麦克阿瑟上将和马歇尔上将都认为中东战役必胜疑!”
  “可是德国人和中国人好像认为我们必败!”罗斯福总统摇了摇头,“他们同苏联红军打了2年多,恐怕比我们更了解红军的虚实吧?而且他们还要在东西两线发动进攻以牵制苏军主力。”
  “总统先生,您的意思是?”
  罗斯福的眼中闪着可奈何的神色,他苦笑着:“哈里,你难道还不明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场伟大的胜利是可以轻易得到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伟大国家的崛起可以不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美国也不例外!而中东战役就是对美国的考验。我们必须要用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证明自己愧于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的战后地位,只能用美**队的牺牲和胜利来奠定!而且不能存在任何侥幸……”
  霍普金斯有些明白了。可他随即又皱眉道:“可是中东战役的主力是英国,万一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靠区区30万美军恐怕……”
  罗斯福重重哼了一声:“如果30万不够就派50万,50万不够就派100万!总之,中东战役绝对不能输!”
  ……
  托洛茨基站在德里火车站的贵宾休息室内,望着外面站台上印度红军排队登车的场面,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和刚刚出掌中东方面军的布柳赫尔就站在他的左右两侧。
  站台上的场面,实在的有点混乱,满满的都是蓝灰色军服的官兵,高声吵嚷着,争先恐后互相拥挤着挤进车厢,可能是想抢一个好一点的位置吧?站台上有一些印度红军军官在声嘶力竭地维持着秩序,却没有什么用处。不过当几个人高马大的苏联军事顾问快步走过来,大声训斥了几句后,纷乱的场面就顿时变得稍微有点秩序了。
  “这不是一支具有钢铁般纪律的军队!”图哈切夫斯基的语调中也有些不满,不过一想到这些看上去不怎么像样的印度红军,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击败了强大的中国远征军,他的语调又缓和了一些:“布柳赫尔同志,这支部队是不是刚刚成立的新队伍,所以才这么乱?”
  布柳赫尔一笑,摆了摆手道:“现在登车的是印度红军第38军,是精锐部队,在马德拉斯战役中曾经突破过中国远征军的固守的防线,打垮了有朝鲜之虎美誉的北韩第一军!在加尔各答战役中,还打败过中国国防军第一装甲骑兵师,击毁过一百余辆c型坦克!”
  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闻言都是一愣,看着布柳赫尔的眼光满是犹疑。他们今天算是“微服私访”,来火车站见识一下真正的印度红军是什么模样——过两天印度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看到的一定是精锐中的精锐,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几天搭乘火车去卡拉奇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印军。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在火车站看到这么一支乱哄哄,连最基本的秩序都缺乏的“精兵”。
  “主席同志,总参谋长同志,印度红军是有些散漫,不过并不影响作战。”布柳赫尔笑了笑,解释道:“印度的军队,论是英国人的英印军,还是中国人支持的m斯林联盟军,又或者是我们的红军,其实都是‘弱兵’,而且相对而言,以锡克族为主的英印军和以旁遮普人为主的m斯林军看上去还比我们的红军好一点。”
  “什么?”图哈切夫斯基愣了又愣:“布柳赫尔同志,既然印度红军这么弱,你怎么还敢保证打赢中东战役呢?”(未完待续。。)
  
第 712 人命消耗战
      布柳赫尔淡淡地一笑:“战争打到现在这个地步,能有足够的弱兵用就不错了!”他指了指窗外站台上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你仔细看看,这些都是18到25岁的年青人,虽然性子有些散漫,但是各个吃苦耐劳,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也能够做到不怕牺牲……听我们国内的红军已经在征召女兵、轻度残疾人、老人和孩子了,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难道认为这些士兵会不如我们的老弱妇孺?”
  他这么一,图哈切夫斯基的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了,战争打到现在,苏联红军的损失数字已经远远超过战前的预计了。七八个战场像七八个超级火炉一起消耗苏联的生命,平均下来,每个月要损失60万人!26个月打下来,苏联已经损失了1500多万人口!而且还有2200多万人穿上了军装,两者之合后的数字接近3800万!相当于战前苏联总人口的25%之多!任何一个国家征兵征到这种份上,都不会有什么精兵了,能把人数凑齐就该烧高香了。
  而且更让苏军统帅部头疼的是,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情况,中德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要远远于苏联!德国每个月的损失也就在10万人上下,26个月打下来最多损失了260万,其中阵亡和被俘的数字最多只有100万;中国的损失略大一些,不过也就在12万到15万之间。而且还包括北韩军和拥有中国国籍的哈里发军官兵的伤亡,26个月的战损顶多三百几十万,其中阵亡被俘肯定不会超过150万。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组数字还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所统计的,中德两国实际上的损失肯定还会更一些。
  所以,在这场人命消耗大战中,苏联已经彻底处于下风了!
  图哈切夫斯基的脸色铁青,布柳赫尔却是容色平静,继续侃侃而谈道:“主席同志,总参谋长同志。实话。这一次印度的解放对世界革命来真是太及时了!现在苏联已经动员了3800万人……虽然还有进一步动员的潜力,但终究是有限了。如果在接下去的战斗中,我们依旧维持每月60万的消耗。最多两年,苏联就没有可用之兵了!
  万幸的是,我们总算及时解放了印度,这是一个拥有3。5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相当年轻!全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是20多岁。30岁以下的年青人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印度可以承受的动员比例的上限,要远远高于苏联。我估计,我们可以从印度得到6000万以上的兵员!这些兵员足够我们消耗上100个月,这样就算不能耗死敌人,也总能够打出一个平局来。”
  “好!布柳赫尔同志,你的分析实在是太精辟了!”托洛茨基欣赏地朝布柳赫尔点点头,又扭头问图哈切夫斯基:“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图哈切夫斯基思索了一会儿,好像在心里计算着什么。最后也恍然大悟一般重重点了点头:“主席同志,布柳赫尔同志真不愧是工农红军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分析完全触及到了这场战争的本质——这场战争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和苏维埃国家之间你死我活的大决战!而且交战双方在重工业实力上的差距并不太大,所以最后的战争胜负很可能取决于人命的消耗!”他回头看着托洛茨基:“主席同志,我建议我们苏联红军应该立刻在印度征召士兵。”
  托洛茨基笑着问布柳赫尔:“怎么样,有可能办到吗?”
  布柳赫尔想了想,斟酌道:“问题不大,印度gcd的鲁易主席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心里是没有国家这个概念的,他早就对我过:为了世界革命的胜利,哪怕牺牲一亿印度人也是值得的!”
  托洛茨基一笑:“好!这位鲁易同志果然是亚洲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妄我们费了那么大力气把他扶上印度领导人的位子……布柳赫尔同志,你回头私下和鲁易同志商量一下,最好能由印度gcd自己提出派战士支援世界革命的要求。如果每个月能够派60万士兵支援世界革命就再理想不过了。”
  布柳赫尔点头:“是,我这就去和鲁易同志商量,每个月60万人应该不成问题的,不过中东战场每个月可能就需要补充20万人……”
  托洛茨基点点头:“20万就20万,布柳赫尔同志,只要能取得中东战役的胜利,这些损失是完全值得的。此外,你还可以在中东本地征兵,包括波斯人民军、伊拉克人民军在内的中东当地人民武装也全归你指挥。还有,我在一次性调拨给你250个轻装师的装备和20万吨弹药,今后每个月还会给中东方面军5万吨的武器弹药补给,你看够用了吗?”
  “够了,够了!”
  布柳赫尔满心欢喜地离开了,托洛茨基许诺的装备和弹药已经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对于苏联红军目前的困难,他也是心知肚明的,前一阵子的部队损失太大,接着还要准备西线大战,恐怕自己的装备也不怎么够,现在能挤出200个师的装备给中东方面军,实在是让他喜出望外了。
  看着布柳赫尔离去,托洛茨基又扭头看了眼一脸肉痛的图哈切夫斯基,笑道:“怎么,不舍得那200个轻装师了?”
  图哈切夫斯基苦笑着点点头:“主席同志,现在红军的装备供应很紧张,一下子拿出200个轻装师,恐怕总装备部长同志都要吐血了。”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放心吧。罗森戈利茨同志(红军总装备部长)的身体很好,不会吐血的。”托洛茨基拍了拍图哈切夫斯基的肩膀,笑道:“而且。1935年西线战场形势很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所以红军的装备供应不会那么紧张了。”
  “主席同志,您的意思是?”图哈切夫斯基愣了愣。
  托洛茨基冷冷一笑:“gc国际刚刚给我发来电报,美国很快就要向我们宣战了!”
  “美国要向我们宣战!”图哈切夫斯基的脸色顿时就铁青似黑了,上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不就因为美国的参战而打输的么?而且在美国参战前,同盟国还打败了沙俄,并且在西线处于优势。哪像现在的苏联完全处于中德压制之下!中德的压力已经是苏联难以承受的,如果再加一个美国,这个gc主义的红旗还能打几天?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不用担心,苏联不会步当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后尘。”托洛茨基似乎知道图哈切夫斯基心里的疑问,他淡淡一笑,背着手走了几步:“因为这一次。美国并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救世主。而是来同中德两国争夺战利品的!可是中国和德国已经同我们苦战了两年,付出了数百万人的损失和难以计数的财富,他们又怎么甘心让美国摘走胜利果实成为最后的大赢家?我记得中国有个谚语故事,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我看现在中美德三国就是那三个没水喝的和尚!”
  ……
  “美德中英意五国在这场战争中承担了重大责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理由在战后享有占领苏联和日本领土的利益,因此战后的苏联、日本应该分成五分。由美德中英意分别予以占领,还应该在五国政府的共同监督下。根据民族自决和民主的原则,重新划分苏日两国领土为落干个新国家,并且组成新国家之政府……”
  罗斯福的条件一出口,常瑞青和希特勒的脸色就难看起来了。今天是“第二次柏林会议”(上一次中英德意四国在柏林举行的会议史称第一次柏林会议)的第二天,也是最艰难的一天,因为讨论的内容涉及到战后分赃。原先中德英三国就在柏林达成过一个《柏林协定》,就战后分赃达成了一致意见。可是现在新加入了一个美国,而且罗斯福提出的要求表明,美国根本不认可《柏林协定》,也不打算以该协定为基础进行谈判。
  张伯伦没有表态,神色漠然地吸着雪茄,墨索里尼则表情复杂,眼珠子转了转也不话,罗斯福的目光则在常瑞青和希特勒身上转来转去,不知道是不是想在他们中间找到一个突破口?
  “昨天,希特勒总理和常瑞青总理向我介绍了两年多以来,中德两军在对苏作战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短短两年就有300多万中国和德国官兵伤亡失踪,这样的代价真是太沉重了,不应该由中德两国独自承受,所以美国决定向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派出大批军队,以共同承担消灭苏维埃邪恶政权的责任。”罗斯福接着道。他的语气很慢,边边在揣测常瑞青和希特勒会有什么意见进行反驳,很显然这两个家伙的心里肯定很窝火,毕竟苏联已经快被他们打败了,美国在这个时候插手摆明了就是要摘桃子!
  “此外,美国认为应该区别对待苏维埃邪恶政权和苏联、日本两国人民,他们也是苏维埃邪恶政权的受害者,我们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他们,而不是去奴役他们。否则我们同苏维埃邪恶政权又有什么不同?”罗斯福顿了一会儿,又缓缓往下。这次提出的大概是战后索赔问题,美国人民有的是钱,有没有赔款都所谓,不过中德两国可就……
  “欧洲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