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805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805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特瑙的话一出口,罗斯福和丘吉尔便知道没有指望让德国、中国负担苏联的赔款义务了,以中德两国在战场上的顺风顺水,他们根本不会让英美来分润一点对苏战争的胜利果实。而且,德国人一口回绝负担苏联赔款义务的行为,也可能会让中国人拒绝负担日本人赔款义务。在这几天的会议当中,常瑞青并没有再提及任何日本赔款的问题……
  罗斯福皱着眉头没有吱声,丘吉尔也不肯当这个同德国为难的出头鸟,神色漠然的吸着雪茄烟,常瑞青则若其事地有一口没一口的品着咖啡,会议室里面出现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未完待续。。)
  
第 859 和会、货币、贸易 十四
      “现在,敌的德国国防军装甲集群已经突破了苏联红军的防线,正在向斯摩棱斯克挺进,最多一个月,我们的大军就会攻到莫斯科城下!苏联这个全世界最邪恶的红色帝国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了!”拉特瑙的语气有些傲慢,他边边在猜想罗斯福和丘吉尔到底想要什么,很显然当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要求中德为被即将被他们瓜分的苏联负担赔款时,他们就应该能想到中德是绝不会同意的,不过这的确是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货币和国际自由贸易规则的谈判大概是有点作用的。
  “关于苏联赔款的问题,德国政府觉得已经没有必要进行讨论了,因为苏联这个国家很快就要不存在了。”拉特瑙决定在这个问题上不做任何让步,这样英美手中可打得牌就又少了一张。
  “可是美国和大英帝国却负担了接受苏联难民的义务。”罗斯福狡诘地一笑,“难道我们就该白白承担这样的义务吗?谁都知道,义务和权利是对等的。”
  常瑞青在心里面点了点头,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谈判技巧和政治手腕还是非常高明的,安置苏联难民的问题本来是由澳大利亚危机引发出来的,英美先拉着中国用分散安置苏联难民的办法化解了澳大利亚的危机,而现在又用安置苏联难民为由头想要德国承认有负担苏联赔款的义务,接下来可能再用放弃苏联赔款来换取德国在自由贸易和世界货币这两方面做出让步。
  “义务和权利的确是对等的。英美帮助我们安排苏联难民的行动应该得到合理的回报。”常瑞青选择了绕开赔款问题,他斟酌着用词:“毫疑问,英美的确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同贸易问题的谈判一起考虑。”
  罗斯福闻言给了常瑞青一个善意的微笑,可是拉特瑙却依然不为所动:“总理先生,德国不打算在自由贸易和世界货币体系的谈判上做出新的让步了。对于自由贸易我国是一贯支持的,但是在投资自由化的问题上,希特勒总统认为欧洲的经济命脉不能被来自其他大陆的公司所掌控,欧洲的命运必须要掌握在欧洲人手中!
  至于世界货币体系,德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用领土加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计算方法来确定初始世界货币的发行和分配,而在增量发行和分配的问题上面,应该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依据。
  另外。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多少也不能由各国自己了算,而是需要由各国共同设立的世界银行进行独立、透明和公正的统计。”
  这个世界毕竟是强者为尊的,德国在战争中表现的力量,以及他们统治欧洲大陆后拥有的经济军事实力。虽然不足以让德国独霸世界。但是列强领头羊的地位还是非德国莫属。现在拉特瑙的语气似乎不是在同中美英三国领袖商量,而更像是在诉他们德国的决定。
  此外,德国想要阻止美国公司去收购欧洲(不包括英国)企业的做法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现在的欧洲大陆大概就是德国最有钱,还控制着欧洲的能源供应,而且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战后肯定会有一个萧条期——他们可没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新领土需要建设。所以如果没有美国资本的进入,德国资本就能用低价收购到一大批欧洲公司,从而完全控制欧洲大陆的经济了。
  而且常瑞青也明白德国人是想借着柏林和会“确立”他们领导世界的地位,做为综合国力世界第三的大中华联邦的总理。他并不打算去和希特勒争这个领导权,所以便微微一笑道:“外长先生。我国对于德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没有意见,并且也支持德国提出的世界货币体系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
  罗斯福皱起眉头,他想了想,依然摇摇头道:“外长先生,我们现在要实行的还是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吗?如果德国可以不让美国资本进入欧洲市场,那美国能在美洲采取同样的政策吗?如果德国同意美国这么做,那我们就接受德国的条件。”
  丘吉尔吐出一口浓烟:“我们大英帝国的市场是完全开放的,论是投资还是贸易都一律欢迎,所以罗斯福先生所的美洲是不包括加拿大的。”
  罗斯福稍稍愣了下,他没有想到丘吉尔会出面反驳自己,他迅速更正道:“丘吉尔先生的对,如果美国和拉丁美洲有权拒绝欧洲的资本,那我们就接受德国的条件!”
  这里都快成菜市场了,常瑞青心中暗笑,美国人想保住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基本盘,德国人想控制欧洲大陆,英国人两头不敢得罪,而自己这个中国领袖是时候出来做个和事佬了。想到这里,他轻轻咳嗽一声,笑道:“罗斯福先生,拉特瑙先生,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将贸易自由和投资自由这两个问题分开来,贸易自由可以立即实行,而投资自由可以在3年以后才开始实行。在这期间,欧洲资本不进入拉丁美洲,而美国资本不进欧洲大陆,至于我们大中华联邦的投资市场则是大部分开放,只限制外资投资金融、汽车、农业等少数产业。”
  这一世与前世最大的区别是,前世,资本主义世界是美国独大,唯一可以同美国对抗的大国苏联又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资本主义世界的游戏规则都是由美国一家制定的。而这一世不同,中美德三国都非常强大,国力差距不远,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在制定未来世界游戏规则的时候,就只能互相妥协了。
  常瑞青认为自己提出的折中方案显然是美德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但是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远远不如德国对欧洲大陆的控制,所谓的欧洲资本不能进入拉美的约定最后极有可能沦为一纸空。
  “常总理,您对欧美的情况不了解。欧美不是你的大东亚,那里有许多独立的国家!”罗斯福的语气显得有些冷淡:“我们美国不能代表拉丁美洲拒绝欧洲资本,同样的德国也权代表欧洲其他国家拒绝美国的资本!”
  罗斯福的态度非常坚决,常瑞青耸了耸肩,并没有反驳他的话,可是拉特瑙却仍然寸步不让:“总统先生,德意志帝国是欧洲大陆的保护者。论是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还是其他欧洲国家,都会团结在德意志帝国的周围!而且一个团结的欧洲符合所以欧洲人的利益!”
  会议再度陷入沉默,德国人的态度如此强硬。而罗斯福也不肯轻易退让。常瑞青和丘吉尔则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英国首相将雪茄拿在手上,望着罗斯福和拉特瑙道:“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的投资市场是否应该开放的问题,同大英帝国和大中华联邦恐怕没有多少关系。是不是可以由美德两国单独谈判?”
  “罗斯福先生。拉特瑙先生,我建议成立一个世界贸易组织专门负责协调各国在贸易和投资上面的立场,同时组织相关谈判。”常瑞青:“美德两国在贸易和投资上面的分歧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通过谈判解决,不需要在柏林和会上面讨论,因为柏林和会召开的时间非常短暂,只能讨论一些大的原则性的东西。”
  “这个主意不错,未来有联合国管理各国冲突和防止核武器扩散,有世界银行发行世界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的清算工具。再有一个世界贸易组织来管投资和贸易也不错。”
  丘吉尔点了点胖脑袋支持了常瑞青的提议,拉特瑙思索了一会儿。觉得把美德在投资上面的分歧拿到一个什么世贸组织里面去慢慢谈判,对德国是很有好处的,毕竟德国的资本并不是非常宽裕,不可能去南美洲大量投资。他点了点头道:“德国也支持成立世贸组织,并且同意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和美国展开谈判。”
  三比一!美国现在又处在下风了。罗斯福知道美国公司已经错过进入欧洲市场大肆收购的最佳时机了。就算日后能够同德国谈出个投资自由化的结果,也是几年之后了,到时候欧洲肯定已经走出战后萧条,就不会有什么白菜价的资产等着美国公司去购买了。不过他也知道,现在美国根本没有办法压服德国,特别是在中英都不支持美国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和德国对抗很有可能造成柏林和会谈崩,这样对美国就更为不利了。想到这里,他便点头表示同意。这样柏林和会上面最困难的几个问题,就算是基本达成了一致。
  接下去十几天的会议波澜不惊,大的原则性问题都已经谈妥,剩下的细枝末节自有专业人士去粗略商议一下,等到得出个初步的结果以后就正式草拟几分和约条约由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在此期间,柏林和会似乎就变成了德意志帝国展示赫赫武功的舞台,隔三差五就能从希特勒或是拉特瑙口中听到“敌的德国国防军”又取得了什么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歼灭了数字惊人的苏联红军,抓到了数以十万计的俘虏,还击毁了数以千计的坦克、强击火炮,甚至还有消息德军装甲部队在奥尔沙一带同苏联坦克部队的决战中,击毙了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怎么听着都像是希特勒在自吹自擂。
  可是与会的各国首脑却通过他们各自的情报系统证实了德国人提供的大部分捷报。在5月中上旬的这段时间里面,苦战僵持了数年之久的苏德战场终于到了决出胜负的时候了。在连续6天向鲍里索夫南北两侧的苏军投放核裂变炸弹之后,整个白俄罗斯平原上面的苏联红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动摇,至于德军主攻方向鲍里索夫一带的苏军,更是处于精神崩溃之中了。迎接德军装甲突击集群的不再是漫天的弹雨和视死如归的gc主义战士,而是一群完全丧失斗志的可怜虫,驻守在坚固阵地里面的苏军在草草抵抗一番之后,就成建制地向进攻的德军投降,往往只要第一辆德国坦克冲过苏联人的反坦克壕,冲进他们的堑壕地带或环形工事,就会有整条堑壕或是整个环形工事内所有的苏军投降!甚至连gcd军官和政工干部,都毫不犹豫地举起双手交出武器。不过等待他们的通常是一顿往死里揍的拳脚,不是来自万恶的德国侵略者,而是那些同样放下武器投降的苏军士兵,如果不是被这种场面弄得一头雾水的德军佬出面解救,恐怕大部分投降的gcd人和政工干部都不可能活着到达战俘营。
  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精心策划的奥尔沙反击战自然也是徒劳的,他们集中了二十几个坦克军和十八个集团军的庞大兵力,在白俄罗斯奥尔沙地区的平原上面被入侵的德军装甲集群打得一败涂地。双方的坦克大决战从5月9日凌晨开始,一直苦战到5月11日下午,苏军出动了包括su…76、su…85还有最新型的t…28/1936型坦克在内的4000多辆坦克强击火炮。而他们的对手则动用了最新式的黑豹坦克和猎豹式坦克歼击车,还有大量老式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和c型坦克,总数多达5000多辆!另外,德国空军在这三天当中还出动了一万两千架次的各种战机助战。当5月11日下午,惨败的苏军借助夜幕的掩护撤出战场的时候,奥尔沙周围的大平原上布满了熊熊燃烧或者已经变成一团扭曲的废铁的坦克残骸,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苏制坦克!其中就有一辆是图哈切夫斯基亲自驾驶的t…28/1936型坦克——这位红军元帅带队发起了苏联坦克部队的最后一次冲击,并且将生命留在了奥尔沙的平原之上!(未完待续。。)
  
第 860 印度半岛核危机的由来 一求月票
      “德意志通讯社消息,今天,德意志帝国国防部发表战情通报,宣布白俄罗斯——立陶宛会战胜利结束,此战共歼灭苏联红军西方面军所部共二百二十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二人,其中击毙苏军共六十一万八千余人,俘虏一百六十万一千余人,并且击毙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苏联gcd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以下苏军将帅级军官三十一人,俘虏七十二人,缴获坦克、强击火炮一千二百余辆,大炮三千余门,卡车两千余台,缴获枪支弹药不计其数。此战,系世界反苏维埃战争以来的空前之未有胜利!”
  “德意志通讯社消息,截至1936年6月11日,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全境已经完全获得自由,处于德意志帝国的保护之下。德军b集团军群先头部队已经攻占斯摩棱斯克、亚尔采沃、萨福诺夫、罗斯拉夫尔等地,彻底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
  “德意志通讯社乌克兰消息,继德国b集团军群发起白俄罗斯——立陶宛会战之后,德国c集团军群也于1936年5月15日发起了乌克兰会战,并且在b集团军群装甲集群的配合之下,在5月21日完成了对乌克兰首都托洛茨基格勒(基辅)的包围,据悉,目前被包围在托洛茨基格勒城中的是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人数多达100万!希特勒总统阁下已经对该部敌军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在6月13日下午5点之前不缴械投降,德国空军将向托洛茨基格勒投掷核裂变炸弹!”
  “中国中央通讯社南京消息,联邦政府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在向记者证实。5月2日至5月18日期间,中、德、美、英、法、意、瑞、比、荷、阿、以、罗、南、保、匈等十五国领导人在德国柏林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局势以及苏联、日本、印度等三大苏维埃国家的战后处置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日本、南洋联邦战后托管决议》、《关于苏联战后托管决议》、《关于印度问题决议》、《关于成立联合国的决议》、《关于世界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