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 >

第120部分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第120部分

小说: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将仙人掌送过来,只是为了以防万一,至于说用不用的,还请康熙和太医们斟酌。
  康熙接了信和东西也是犹豫不决,为此专门去找十公主问过,十公主一口咬定是那个女子告诉她的,说是应该可以治愈小十八的病,不过鉴于她也没有事实依据,康熙还是不敢轻信,十三阿哥接到四阿哥的信中也告诉他对康熙说话要慎重,再加上他对十格格说的话也不敢全然相信,自然也是不敢为她的说法打保票。
  康熙也问过太医,太医都说没听过仙人掌还有这等功效,用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他们也不敢保证,最后还是一个太医说,跟着十八阿哥的一个哈哈珠子也得了这个病,先给他用用这个仙人掌,如果有效了,再给十八阿哥用也无妨。
  康熙为了安全起见,也同意了这个法子,可是到后来,小十八病得越来越重,康熙急坏了,就想着要给他用这个仙人掌试试,可是有一个太医却坚持不同意,他说不能让皇子阿哥随便用药,他另有一个方子能救十八阿哥,康熙见他说的如此肯定,也就同意了,于是这个太医就给十八阿哥用上了自己的方子,康熙对小十八也是真的很疼爱,每天都要把他抱在怀中,不分昼夜的亲自照料。
  你还别说,这么治下来,十八阿哥的病情真的有了好转,康熙也松了一口气,高兴异常,为了让三阿哥和四阿哥等在京城的皇子尽早的知道这个好消息,康熙连给他们的手谕都没有加封,在封皮上写着“这是喜信!若像平常一样封固,你们拆阅起来太耽搁时间,所以就没有封上”,而里面的内容则写着:“十八阿哥现今已有好转,想是断无大妨了。你们也可放宽心。朕一年迈之人,也仿佛获得新生一般”。
  四阿哥接到这个手谕之后,在为小十八病情的好转而高兴的同时,也为没用那个仙人掌而有一丝丝地惋惜,但更多的则是庆幸,万一用了没效果或者是有什么反效果,小十八有个什么不测,那可就说不清楚了。
  可是当云锦从乌喇那拉氏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她的记忆中,小十八的病情也是在中间有了好转,然后又恶化了,最终还是夭折了地,可是这话她又不能跟眼前一脸喜悦和庆幸的乌喇那拉氏说。
  “福晋,”云锦想了想小十八那可爱的脸庞,决定还是要做些个努力,于是就提醒乌喇那拉氏,“十八爷能够好转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可是也不能大意了,四爷是不是应该提醒皇上,要小心病情有所反复呢?”
  “云锦,”乌喇那拉氏看着云锦,笑着说道,“我相信那个仙人掌是可以治好十八弟的,但用别地方子治好他也是一桩喜事啊。”
  “福晋,云锦不是这个意思,”云锦见乌喇那拉氏误会了,赶忙解释,“不管是用谁的方子,能治好十八爷的病是最重要的,再说这个方子也不是云锦的,而是十公主的。”
  “好好好。不是就好。”乌喇那拉氏笑着拍拍云锦地手。“现在皇阿玛正高兴着呢。你让四爷去说这个话。不是找他老人家不痛快吗?”
  “可是。”云锦还想再说什么。
  “好了。相信皇阿玛那边会注意这些地。”乌喇那拉氏笑着打断她。“毕竟那边也有太医地。不是吗?”
  云锦心中暗叹。小十八。我已经尽力了。但愿十公主在那边能够使上劲。让你能够免于早夭地命运。
  想是这么想。但云锦也知道这个愿望还是有些不太可能实现。现在十公主说地话。别说康熙和太医们不信了。连她地亲哥哥十三阿哥都不信。而她说地这个方子又没有人用过。当然更是无法取信于人了。如果十八阿哥地病情一直不好也就罢了。或许康熙他们还能死马当做活马医。用她地方子来试试。可现在小十八却是病情有所好转了。这样一来。十公主地方子就更是不可能被采用了。但要等到小十八地病情再度恶化之时。则非常有可能就是并发症了。那时再用她这个方子也许就太晚了。
  现在云锦只能祈祷小十八只是病情反复。而不是有什么并发症。最起码十公主地方子界时还是能起到作用地。
  可惜云锦的祈祷并没有生效,小十八最后还是死了。
  因为十八阿哥还没有完全康复,康熙决定停止这次巡幸,带领着大队人马返回京城,而且就象乌喇那拉氏说地,他其实也考虑到了小十八病情会有病情反复的问题,还特意命令队伍要缓缓而行,一天的路程不得超过二十里。
  可就是这么的小心翼翼,最后十八阿哥的病情却还是不幸再度恶化,而且这次发病比之前更要凶猛,持续地高烧不退,滴水不进,那些大夫们一个个的也是束手无策、回天乏力,最后看小十八实在不行了,才想着要用十公主地方子来试试,而那个原来坚决反对的太医,到头来也迫于压力,只能同意了。可是太晚了,刚刚才在这次巡幸塞外地途中度过生日的十八阿哥胤,最终还是如历史记载一般地不幸夭折在回京的路上。
  当康熙他们正在为了小十八之死而哀痛之时,十公主却带着一个健健康康的小男孩来祭拜十八阿哥,他就是那个与十八阿哥得了一样病的哈哈珠子,大家本来是用他来给十八阿哥试药的,可当十八阿哥有所好转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小十八身上,也就没什么人理他了,但是十公主却是一直在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来给这个小男孩治病,她用这个实际的病例证明了自己的方子是有效的,只是这个教训对喜爱十八阿哥的人而言却是非常惨痛的。
  看着眼前这个鲜活的生命,再看看自己夭折地儿子,康熙心中的悲痛和愤怒可想而知,首当其冲承受康熙怒火的就是那个坚持不用十公主方子的太医,直接就被处死了,其实这个太医虽有些想立功地心思,但他就这么死了也是有些个冤枉,毕竟他并不知道十公主那个方子真的能治十八阿哥的命,而他自己的
  么说也是起了些作用的。
  十公主虽然证明了自己地方子是有效的,但她这种表现形式却也是让康熙很恼怒的,她这种举动,在康熙看来,就是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她分明就是在提醒自己,正是自己的错误决定直接导致了十八阿哥的死亡,这自然是捅了他的心窝子了,于是他又对十公主大加训斥,因为康熙觉得,如果十公主确信这个方子绝对有效,就应该坚持到底,而不该听任那些个太医的说法,或者是她完全可以不等那个哈哈珠子康复,在他有所好转的时候就来告诉自己,那样也许自己会同意也让十八阿哥用这个仙人掌,那样也许十八阿哥就不会死了。
  而十三阿哥做为十公主一母同胞的兄长,自然也跟着遭到了康熙地不满,但是最让康熙不满的却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害云锦隐居的太子爷,他在小十八生病前后这段时间的表现,让康熙大为恼火,最终导致其失去了君之位的后果。
  要说太子的肆意妄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康熙虽然心里面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出于种种考虑一直都忍了下来,可是这次太子却是做得太过分了,犯了老康的大忌。
  在小十八生病之时,太子就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地,而当十八阿哥病逝后,他也是完全的无动于衷,一点也看不出来他有哪怕是一丝的伤心之情,他的这种表现不禁让一向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大失所望,自己辛苦教育出来地儿子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但这时康熙并没有想到要废太子,他还是想着要教育好他,可是当康熙训斥太子“毫无兄弟之谊”之后,他不但不思反省,反而“忿然发怒”,跑出去辱随行的侍从和大臣出气。
  这下可是让康熙气得不轻,不过他还是忍下来了,没有马上发作,但他却是万万没想到,这太子居然还有后着,在被他骂过之后,太子可能是心中也有些个忐忑不安,竟然每天晚上都跑到康熙地帐前,偷偷摸摸的扒开帏幄地缝隙,窥视里面的动静,结果一个不小心被大阿哥看见了,遂向康熙告了密,这就是著名地“帐殿夜警”事件了。
  康熙听了大阿哥的话不光是震怒,也有些害怕,他不知道太子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是不是有了什么不臣之心,于是就让大阿哥和十三阿哥来随身保护他的安全,一直到他来到了鹫和洛行宫。
  到了行宫之后,康熙自觉安全有了保障,这才召集来了所有随从的皇子、大臣和武将,并下令将太子胤拘来,让他跪在地上,康熙当众垂泪宣谕。
  康熙先是说自己如何“兢兢业业、轸恤臣工、惠养百姓”,然后又说太子如何不听他的训诫,“肆恶虐众、暴戾**,难出诸口”,自己“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将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任意凌虐,:行捶挞”,并列举了被太子殴打的人员“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公普”等。
  由此可见太子之前是如何的猖狂,连平郡王都能上手就打,而康熙这个一向对臣子讲仁爱的人,却是明知不管,一再的放任,这也是造成太子做事越来越过分的主要原因。
  康熙又说自己“巡幸陕西、江南、浙江等处,或驻庐舍、或御舟航,未尝)步妄出,未尝一事扰民”,而太子则是与其“属下人等恣行乖戾,无所不至,令朕赧于启齿”,又指责他“遣使邀截外藩入贡之人,将进御马匹任意攘取,以至蒙古俱不心服”,说他“种种恶端,不可枚举”。
  看看,能令康熙都“赧于启齿”的地方,能是什么好地方,怪道南巡之时,太子多数时间都不在行宫,想来都是去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地方了,堂堂一国之君,不能行止有度,也确实是让人憎厌。
  康熙还说到自己“尚冀其悔过自新,故隐忍优容至于今日”,知道太子“赋性奢侈”,就任命他的“乳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俾伊便于取用”,没想到这“凌普更为贪婪,致使包衣下人无不怨恨”,自己自太子幼时就“谆谆教训”,说“凡所用物、皆系庶民脂膏、应从节俭”,可是他却“不遵朕言,穷奢极欲,逞其凶恶”。
  这事老康做的就有些矛盾了,既是教导太子节俭,如何又为了他便于取用,而让他的乳母之夫做了内务府总管呢,你倒是让他省还是让他花啊?
  康熙接着就说到十八阿哥患病之事,说“众皆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虑”,而太子“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因朕加责让伊反忿然发怒,更可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康熙认为这是太子因为“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一事,想要“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说太子此举令他“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康熙然后又说到太子“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说他自己“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而太子“所用一切远过于朕,伊犹以为不足,恣取国帑、干预政事、必致败坏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说如“以此不孝不仁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
  一旦决定要废太子了,这太子就什么都不是了,康熙以前为了他的生母可以容忍他的一切不是,现在却要说他“克母”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太子的失望和愤恨有多深。
  康熙说完这些话之后,就痛哭不已,不能自持的仆倒在地上,待大臣们将他扶起之后,他才将最终判决说了出来,“太祖太宗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俟回京昭告于天地、宗庙、将胤废斥”,对太子的党羽,“凡系畏威附合者皆从宽不究外”,但是却命令将“索额图之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同党史暨二格、苏尔特、哈什大、萨尔邦阿俱立行正法”,“杜默臣、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着充发盛京。”,而对太子则是“即行拘执”,并命令由大阿哥一路监视太子回京师。
  当了三十多年太子的二阿哥就这样被废掉了。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又添了个彩儿
  八阿哥夭折的消息也是乌喇那拉氏来告诉云锦的,还没有被废呢。她在说这个的时候也是带着满脸的遗憾和伤痛,云锦知道她也想起了自己夭折的儿子弘晖,他和十八阿哥一样,也是八岁的时候去世的。
  云锦没见过弘晖,虽然为四阿哥惋惜,但心中却是并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可是十八阿哥就不同了,她在宫中与十八阿哥也接触过不少次了,为了要给他短暂的生命多一些欢乐,云锦跟小十六、小十七做什么好玩的事儿都尽量的带他一起,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给他准备一份,虽然云锦在心中也是一再提醒自己,不能在小十八身上放太多感情,这样在他走的时候也不至于太过伤感。
  可人的感情哪是能那么随便控制的,尤其十八阿哥又是一个非常非常乖巧、非常非常讨人喜欢的小孩,每次看到他那可爱的小脸,云锦的心中都会不自觉的涌起一种酸楚。这次康熙巡幸塞外,云锦明知十八阿哥死期将至,可因为十公主也在随行之列,再加上她又说了那个方子,所以心中也就自然的有所期待,希望着十八阿哥能够因此改变命运存活下来。只可惜历史的轨迹在小十八这儿却还是没有转向,他依然没有摆脱早夭的命运,
  云锦心中虽有准备,但当真的听说小十八已经离开人世的消息时,心里还是隐隐做痛,小十八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也一直不断的在她眼前浮现,裹馄饨时沾满面粉的小脸,跟着十三阿哥他们表演时连唱带跳地认真劲儿,回抱自己时腼腆的小模样,一切的一切,虽然过了好几年,却还是历历在目。
  “福晋,十八爷去的时候是否安详?”云锦轻声问乌喇那拉氏。
  “十八弟的灵柩已经送回京城了,”乌喇那拉氏的声音也不大,其中带着一丝伤感,“我们爷为他安排后事时,也看过了,说是面容很平静。”
  “云锦在宫中之时,十八爷对云锦也是不错的,他走时云锦没能前去相送,很对不起他,就在这儿给他唱首曲儿吧。”云锦看着乌喇那拉氏,心中酸楚难当。
  “嗯,”乌喇那拉氏点点头,“相信十八弟在天上会听到地。”
  云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