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 >

第482部分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第482部分

小说: 清朝求生记完结+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四阿哥和围绕在他周边的一些人,却过的很是轻松惬意,除了办好自己份内的差事之外,他们每天不是自己找乐子,就是凑在一起吃吃喝喝,今儿个赏个花,明儿个观个景,后儿再去钓个鱼,总之是怎么闲在、怎么舒适、怎么轻松就怎么来,有时也会把自己这此人写的一些诗啊词啊甚至一些随发的感想,选个康熙心情好的时候与他共享,倒是让君臣、父子之间相得了一番。
  不过云锦心下明白,这种表面上闲适的情景,必然是一个假象,就象是火种被掩埋在了冰山的下面,又好象是世界大战前的平和与宁静,只等到一个契机就会全面的爆发开来,云锦也相信,虽然四阿哥表面上好象不问世事、与世无争、只追求田园之乐的样子,其实暗地里他必然也是在做着一些准备,只是这种准备他隐藏的很深,不会轻易让人察觉就是了,云锦当然也不会去问,她只管享受着这个平静的生活就好,管它是真相还是假相,高高兴兴的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除了办差和与兄弟们同乐以外,四阿哥对家庭生活也空前的重视起来,尤其是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现在他已经有三个儿子在宫中上学了,元寿和天申虽然上学比弘时晚,但却表现的很是不错,元寿自不必说了,那是康熙亲自教的,就算是学的不好,师傅都得说好,更何况他学的本来也就不错,虽然在云锦的耳提面命,或许还有康熙和四阿哥的叮嘱之下,他表现的并不是最拔尖的,但东西却是学的很扎实,就连天申,虽然还是一副不那么勤奋的样子,可在被师傅考较的时候…也是有问必答,而且答的居然还挺是那么回事儿的。
  一个如此,两个也是如此,师傅就不免有些怀疑了,结果就有人在无意间发现了元寿和天申所看的画本,就是云锦将他们所要学习的书本上写的道理,用深入潜出的方式画成的连环画,并在上面配了拼音,只要学过这些字母的孩子,都能看懂,在明白道理的情况下,再去背那些个书,比先背下来,再去明白道理,要容易的多了。
  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要不要推广和使用,师傅和师傅之间也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这样寓教于乐,对皇子皇孙们的学习会更有帮助,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派则认为,把这样严肃的学习教林以这种近乎于儿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实在是有辱斯文,是对圣人心血结晶的严重不尊重。
  两个派别之间互相辩论,互不相让,最后把官司都打到康熙那儿去了,这个画本,元寿早就在用了,康熙自然也是见过的,现在听了两派的意见之后,也没直接下达旨意,只说可以先试验一段,让师傅们自由选择,用不用这画本全凭自愿,那些个皇子皇孙们也是一样,喜欢用画本就用,只要不影响上学时听讲,师傅们也不要干涉,这样实施一段时间下来,再看效果,哪个好就用哪个。
  其实康熙提出的这种实验方式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这种方式本来就很不公平,要知道孩子们都是贪玩的,有了这么个可以当故事书看的画本,那还有个不爱看的,皇子皇孙们都选择了去看画本,那师傅们再坚持不用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师傅不用,而徒弟用了,那最后出来的成绩是好是坏,又要算在哪个方式的头上呢?
  不过康熙的口谕一下,不管是师傅还是徒弟,都不会再提出异议了,于是除了个别的几个人以外,皇子皇孙们大部分全都配上了这个深得他们喜爱的启蒙教材,而这些个别人当中就有雍亲王的三阿哥,也就是他现在的长子弘时。他不只是挑头不用,而且对这个画本也是极度的看不起。
  画本是从雍亲王府里流出来的,却也是雍亲王府里的人挑头不用,这不禁让一些人在四阿哥面前有了说嘴的机会,四阿哥倒未见得理会那些个无聊之人的闲话,但对弘时的做法却很是不高兴,弘时的学习一直都不是很出类拔萃,四阿哥看天申用了画本之后,学习进步的很快,也曾经动过让弘时也采用这种方法的心思,可在李氏说弘时比元寿天申大的多,再用这种小孩子的玩意怕不适合之后,也没有再勉强。
  现在四阿哥也不是因为弘时不想用这个画本而不高兴,他是因为弘时表现出来的对这个画本的蔑视和抵制而生气,这个画本是云锦弄出来的,是元寿和天申开始用的,弘时不用也就罢了,可是他的这种态度,却是明摆着告诉人们,他与自己父亲的另一个侧福晋不合,与自己的兄弟也不合,都说四阿哥治府严谨,可是弘时的这种做法,却使得这种严谨成了一个笑话了,这四阿哥还有个不恼的?
  沉着脸回到府中之后,四阿哥走进了久违的李氏的院子,关起门来与她说了些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但是从那以后,李氏就老实了许多,连带着弘时也安分了许多,虽然还是没用那个画本,但也不再说它的坏话了。
  事实上象弘时这般的快成年的大孩子,虽然对这个画本也很感兴趣,却也只是在私下里看看,都不太好意思在课堂之上拿出来,所以四阿哥倒也不坚持弘时一定要用,如果他要是真说出画本有什么实质的具体的缺点来,皿阿哥也未见得会这么生气,只是他这种为反对而反对、明显针对云锦和元寿天申而去的心态就让四阿哥很是不能容忍了。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一章 阿玛有教过乐之
  对弘时抵制画本的事件。云锦却一点儿也没有没生气。扒联也不是为他弄的,所以他喜不喜欢,云锦根本就不在意,云锦弄出这个来,只是为了让元寿学习能轻松一些,这清朝皇子们上学的时间确实是太不人性,和他们比起来,现代的小孩实在是掉进了蜜罐里,再加上康熙那左一个一百二十遍,右一个一百二十遍,实在是让人听了就头大,云锦可不想元寿被这繁重无趣的学业磨成了小老头,他现在已经够稳重了,偶尔也应该有些孩子的天性才对,可不能被那些个死记硬背弄僵了脑子。
  所以,除了这个。连环画以外,云锦还打算以后陆陆续续的再教给元寿一些东西,这并不是说云锦瞧不起这些师傅们,实际上云锦是很佩服他们的,能让康熙选来给皇子皇孙们讲课的,那必然都是饱学之士,都是这个时代尖端上的文人,元寿能跟着他们学习,并得到他们的赞许和认同,在这个朝代和这个皇宫里都是很重要的,云锦只是想让元寿更具备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罢了。
  毕竟在历史上元寿可是要管理着这个殃殃大国的人,所以他不只是要学习很多东西,心胸和眼界也要足够宽、足够远,绝不是一个不败家就可以胜任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云锦还打算让元寿能走出国门去看看呢,尝到了从沙俄那边取经回来的甜头,十三阿哥又跟康熙请旨,接连分别向几个欧洲国家派出了好几拨人,估计近两年也该回来了,到那时候,各种各样新型的科技应该多少会给一直闭关自守的大清朝一些冲击吧。
  本来云锦还想再建议造船的,这样再出去的人就不用搭乘外国的船了。也可以用来打开海外的市场,多交流才能多进步,看到的多了,也就会产生危机意识,不会那么固步自封了,可是看到康熙严厉禁海的态度,云锦最终还是忍下了这个建议没说出来,决定等到雍正登位之后再看情况,反正天津港在那边又跑不了。
  云锦想的都是如何培养元寿的问题,又怎么会去在意弘时的态度呢?虽然她跟四阿哥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她与雍亲王府也是荣辱与共,虽然她也可能照顾好四阿哥其他的女人和孩子,象天申,他跟元寿差不多大,所以除了特定的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之外,凡元寿有的,天申都会有一份,当然这也跟耿氏和天申一直与自己这边亲近有关。
  象弘时,虽然也是四阿哥的儿子,但他的额娘一直跟自己不对付,前前后后也给自己惹下了不少麻烦,而他本人对自己这个当家主母,也是成见多多,根本就没有一个尊重的态度,云锦虽然不是什么恶毒的后母,但也犯不着端着自己的热脸贴上去,所以除了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不会苛待他,该有的绝对不会少了他的以外,其他额外的东西云锦自然也不必那么去费心,理由李氏都已经给找好了,弘时比元寿和天申大那么多,他们能用的东西,弘时未必能看的上、用的着。云锦对弘时这种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的态度,也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对的,虽然现在掌管雍亲王府内务的是云锦,但她的位份却只是侧福晋,也就是说,她并不是弘时的嫡母,其实就算是乌喇那拉氏,对弘时也不是那么亲近的,毕竟他还有亲生额娘在,如果太亲近了李氏也会有意见的。
  何况云锦又不是自己没孩子,不只是有,而且还不少,亲的养的加一起,都够凑成一席了,自然也犯不着在别人儿子身上下功夫。
  元寿和乐之是被养在康熙和太后那里,按说云锦就不用太操什么心了,可是一个做母亲的,又哪能说不操心的就不操心了呢?更何况那不是单纯的被养在长辈那里,那是在宫里,什么阴谋诡计都有的宫里,虽说养育他们是宫中最有权威的人,但连他们自己都有人敢算计了,更何况是两个孩子,所以对元寿和乐之,云锦不只是要操心,还要担心。
  除了宫里的两个孩子以外,云锦身边的也不少,也正是因为如此,十三阿哥的女儿书琴虽然名义挂着由云锦抚养,但真正送到云锦这儿来的时候却是不多,而十六阿哥看到云锦这么忙,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时常会来把巧曼接回府去住一段时候,只是巧曼在云锦这里住惯了,回家反倒不适应,没住多少时候,就又闹着要回来,云锦看到她每次回府之后,就瘦上一圈的样子,也很是心疼,几次折腾下来,十六阿哥干脆也不接人了,又恢复了以往想孩子就直接上门,顺便再蹭上些好饭好菜。
  至于云锦的另一个养女以晴,她的阿玛和额娘都被圈着呢,她自然是回不了府的,虽说外面还有个已经成了人的哥哥,但弘暂为自己的事儿还忙不过来呢,除了有事儿要求四阿哥以外,也根本不把这个妹妹放在心上。而以晴对这个哥哥也从来没指望过,现在的她与刚到雍亲王府时的样子,可是判若两人,这应该也算是在挫折中迅速
  云锦对以晴的心思还是有些把不准,但除了小心些不让她太靠近孩子以外,对她到也是能照顾到的都尽量照顾了,不只是带着她学管家之道,而且还时常让她跟自己一起出门,除了见见世面以外,也学习些应对之道,到底是皇家的孩子,慢慢的气质也开始一点点的大气起来了,一些有适龄男孩的家里也开始侧面着打听了起来,只是碍于她阿玛的身份,来打听的都是些官小职微的,好在以晴年纪还倒也不急于这一时,先落下个好名声再说。
  而安之和默之这两个小家伙,虽然一个爱淘,一个爱讲,但相比起来,却是最不让云锦操心的了,安之现在慢慢的大了,虽然闹腾依旧,但已经知道些人情世故了,知道哪些场合得收着些,哪些场合可以敞开了玩,象是四阿哥这个小团体聚会的时候,那就是他可以撒欢儿的地方,反正有那么多的叔叔护着,四阿哥的冷脸他也可以当没看见了。
  而默之,越大越证实了云锦对他的猜测,他确实是一个话痨。每天都要跟人依依呀呀的说上半天,也不管人家有听没有懂,反正他自己是说的很开心,而这个愿望是太容易满足不过的了,更何况他对说话的对象也不是那么挑剔,所以这个孩子带起来也就格外的轻松。
  云锦在过着自己安乐的小日子的时候,四阿哥他们在尽力低调恬淡的时候,十四阿哥也在继续享受着康熙的荣宠,先是给他的长女指了婚,说是长女,其实这个,女儿并不是十四阿哥的第一个女儿,只是因为前面的女儿早天了,她才被称为长女的,康熙给她指婚这没什么,关键是将她破格提为了县主,这县主也就是多罗格格,是郡王的女儿才能得封的,而十四阿哥才是一个固山贝子,康熙把他的女儿封为县主。自然是在表示对十四阿哥的宠爱之情了。
  紧接着又是十四阿哥的长子弘春娶亲,康熙除了对宴席、衣物、首饰等物俱都进行了封赏,而且赏的三所邸宅,也全都整修一新。要说之前女儿的破格封位大家还没觉得太怎么样的话,这儿子的婚事可就让好多人心下里思量了。要知道康熙这次的赏赐可是照着弘暂娶亲时的例来的,弘暂成亲时是什么身份啊,那是太子的长子,康熙照着这个例来封赏十四阿哥的长子,自然是要让很多人浮想联翩了。
  别人爱怎么想怎么想,爱怎么猜怎么猜。四阿哥和云锦都顾不上了,现在他们有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准备,那就是康熙的万寿又要到了,还没容他们想出什么礼物来呢,太后就宣召云锦进宫了,目的无外乎是见见孩子,结果与贵妃娘娘一起说着说着,就说如何操办康熙的万寿上来了。
  “要不,准备些好听的歌舞?”贵始娘娘一边逗着放在身边小车里的默之,一边提议着,“眼见着太后和皇上的圣体越来越康健,也该好生的庆祝庆祝。”“也好”太后搂着乐之笑眯眯的点头,“不过,宫里原有那些个东西听着都已经不新鲜了。”
  “那怕什么的”贵妃娘娘笑看着云锦,“有云锦在这儿,还怕没新鲜的曲儿吗?”
  “我也是指着她呢”太后也看着云锦笑,“我上次听云锦的曲儿,还是在她给我侍疾那会儿了,是唱来给我解闷的,这说话也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回皇帝万寿的曲儿就交给你了,你只管写出来,排由他们自己去排,我们就只管看新鲜的就走了。”
  “承蒙太后和娘娘这么看的起云锦”云锦笑着看向他们,“云锦要是推托的话,那就是矫情了,行,这个曲儿云锦就是想破了头,也给弄出来就走了。”
  “太后,您听听”贵妃娘娘用手点着云锦,笑对着太后说道,“这还说不矫情呢,瞧她说的这可怜见的,要不是咱们知道她写个曲儿是信手指来的事儿,只凭她这副样子,还以为是如何难为着她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