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

第2部分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第2部分

小说: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蒋介石的总体作战意图,卫立煌确定的进攻部署是:第一步,攻战七里坪南翼苏区重镇河口,立定脚跟,然后待机与陈继承、张钫两纵队会师七里坪。卫立煌这样部署的真正意图是:他认为对红军的“围剿”,其目的应该以消灭红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在于攻取一城一地。而根据这样的作战目的,只要留下黄安不取,就有可能吸引红军主力前来。与其到处寻找红军主力,不如以黄安为诱饵,吸引徐向前主动来攻,这样就可以造成各路纵队与红军主力决战的态势。卫立煌深知蒋介石存有忌妒下属之心,于是并不将此意图表明。但蒋介石的幕僚们苦思冥想之后,竟看出了卫立煌兵出河口的真正意图。蒋介石“复电照准”卫立煌进军河口的作战计划。7月下旬,卫立煌令李默庵的第十师为前锋,出花园镇向东攻击,步步为营地占领了苏区西缘的蔡店、夏店、长岭轩等地。

徐向前与李默庵:冯寿二遭遇战(2)
陈继承、卫立煌两纵队的行动带动了潢、光地区的张钫第一纵队和武胜关前的马鸿逵第三纵队。7月下旬,敌人的四个纵队分别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向七里坪中心区谨慎地开始了攻击行动。
  面对各纵队敌人的大举进犯,战况从各个方向传到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徐向前审时度势,再次向张国焘提议应立即撤麻城之围,收缩红军主力,待机歼敌。此时的张国焘却仍未看到战场态势的严重性,还在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红军打下麻城,歼灭了南线之敌,便可回过头来歼灭敌另一路,从而彻底打破蒋介石的又一次“围剿”。张国焘根据自己的决策对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作出了新的部署:他命令沈泽民领导的鄂豫皖省委组织各县地方武装,对各路敌军进行“最顽强的抵抗”,迟滞其推进速度,掩护麻城的攻城作战;发布中央分局作战通告,要求苏区所有武装力量奋起反击敌军“围剿”。另外,根据徐向前的一再建议,张国焘不得不调曾中生的黄安独一师西归,在黄安城西南构成防御线,“警戒东犯之敌”。张国焘满以为这样部署完全可以实现确保攻取麻城,再及其余的意图,但是他唯独没有作出最应当作出的部署,那就是将麻城这个包袱甩掉,恢复红四方面军的主动地位。
  由于攻取麻城的这个包袱束缚住了徐向前的手脚,在敌大兵压境的危急情况下,不能不加紧围城,争取早一天结束麻城之战,回头对付来自苏区南、西、北三个方向的严重威胁。8月3日,方面军总部以红十师掩护南翼,集中红十一师、红十二师、红七十三师,向麻城外围再次发起突击,重新控制霸王山、麻姑洞,歼敌一个团。
  徐向前的作战行动,反倒让陈继承和卫立煌更加迷惑不解,越发看不懂了。陈继承纵队占领罗山,徐向前对此置之不理;陈继承部在罗山停下来,等候徐向前回兵反击,可徐向前仍没有挥师相顾,相反却举兵南下,打了仓子埠,闹得武汉虚惊一场。对此,陈继承和卫立煌二人认为,徐向前此举对于解整个鄂豫皖苏区之围毫无作用。大战在即,徐向前为什么会如此用兵,他们对这个黄埔一期出身的红色将帅真正的作战意图实在琢磨不透。陈继承、卫立煌在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观望、分析、判断之后,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第一,徐向前可能真要打麻城,并没有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的计划;第二,徐向前也许不想如此行动,是别人要他如此行动,这样,徐向前就仍有可能真的在打麻城!
  麻城之战战至8月初,徐向前的红军主力仍没能按作战计划打下麻城。可就在此时,卫立煌和陈继承却突然地发现了一个可以长驱直入苏区腹地的良机。8月7日,同样看出“破敌良机”的蒋介石再次电令中路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放弃战前定下的“步步为营、并列推进”的战术,以苏区要地七里坪为中心,发起“总攻”。蒋介石特别下令给拥有四个主力师的陈继承纵队,要他务必于14日占领七里坪;下令给夏斗寅的第十三师,加入卫立煌的第六纵队;又从总预备队中抽出汤恩伯的第八十九师,加强给卫立煌,投入黄安以南战场。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徐向前与李默庵:冯寿二遭遇战(3)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陈继承立即指挥纵队前锋黄杰的第二师直出罗山,李玉堂的第三师紧随其后,一路东南,直指七里坪;卫立煌纵队前锋李默庵的第十师出蔡店、夏店,朱怀冰率领夏斗寅的第十三师紧随其后,快速向###击河口镇。在鄂豫皖苏区的西线,一时间战云密布。
  西线敌情的急剧变化,给张国焘带来了强烈惊颤和恐慌,他的如意计划被打破了。麻城没有打下来,敌八个师的重兵集团却正向苏区中心齐头并进,一两天内便可攻占七里坪和黄安。麻城与七里坪和黄安相比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此时的张国焘不得不撤收麻城之围,命令徐向前回师黄安以西,“保卫根据地”。
  徐向前对于这个迟到的命令来不及多想谁是谁非,眼下最为重要的是他必须迅速将这一命令变成红军主力部队的行动。于是,徐向前一刻也没敢拖延,当夜就命令围城部队依序撤出阵地,准备西行。10日凌晨,陈赓率红十二师最先出发。
  麻城到黄安,地图上量取的距离是四十五公里,但实地距离却有六十余公里。陈赓率部拂晓出发,一路急行,120多里的山路,先头团的先头部队竟于次日清晨6时赶到,在黄安城西南的冯寿二地区休息待命。徐向前率总部机关也随后赶到,并接到了最新的敌情通报:昨天,李默庵的第十师已经以优势兵力占领河口;今天拂晓,该师又以一个旅由河口出发,向东攻击前进。卫立煌这样做的意图有“一箭双雕”之意。一方面要在河口东侧构筑阵地,以掩护第十师的侧翼安全;另一方面是要留下黄安城吸引红军主力。卫立煌的作战意图可谓高明。为此,徐向前立即命令先头部队红三十六团沿冯寿二方向展开,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为后续部队到达赢得更多的时间!
  红三十六团奉命出发。这个团的前卫营尖刀连立即组织强行军,迅速赶至冯寿二村南,此时敌人的先头搜索分队正好也进到村内。尖刀连指挥员大吼一声,率领全连向村里扑去。乘敌立足未稳,迅速展开突击,使敌慌忙向后逃走。尖刀连抓紧时间先敌抢占了冯寿二村西的几座小山包,迅速构筑工事,准备抗击敌人更大规模的冲击。就在此时,发现了由西而东正向冯寿二开来的大批敌军,便组织部队就地向敌人展开猛烈射击。尖刀连的阻击行动,迟滞了敌人的前进速度,为全团展开赢得了时间。
  被尖刀连阻击在冯寿二以西的是李默庵第十师的一个加强团,2000多人,全副德式装备,战斗力很强。当前面的部队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后,李默庵觉得不辨虚实,没敢让部队继续前进,反让他们后退一段距离,就地挖掘工事,把团属的六门迫击炮架起来,向尖刀连阵地猛烈轰击了一阵子,才命令部队发起冲击。此时红三十六团三营赶到,立即调整了部署,加强了力量,并同冲上来的敌人展开了对战。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徐向前与李默庵:冯寿二遭遇战(4)
冯寿二方向激烈的枪炮声就像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徐向前指挥后续部队加快了向冯寿二战场开进的速度,并命令部队先到先展开,谁到谁加入战斗。红三十六团的第二营赶来,立即加入了战斗。在冯寿二东面的路口,徐向前指挥临时赶到的部队向不同的方向增援。来一个营投入一个营,来一个团投入一个团。敌人也在不断增兵。徐向前考虑到,目前我军投入战斗的兵力还是有限,一旦冯寿二阻击阵地失守,让李默庵的第十师长驱东进,那样不仅黄安不保,就连正处在开进途中的我军也会被打乱,无法收拢,那样可就被置于完全被动地位,仗就难打了。
  而此时的李默庵见先头团受到红军的顽强阻击,便命令后续的两个团向两翼展开。红军新到的部队与敌人两翼部队又在冯寿二以西红三十六团阵地两侧的稻田水网间遭遇,展开激战。冯寿二遭遇战,战线越拉越长,战场越打越大,兵力越投入越多,正由一场遭遇战演变成一场真正的攻坚战。而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仍是红三十六团坚守的主阵地。从早上到中午,坚守阵地的官兵与敌反复争夺,打得十分顽强。李默庵见两侧迂回受阻,又重新把攻击的主要方向放在我军防线中央,在炮火掩护下,将一个梯队又一个梯队投向红军的主阵地。坚守部队的子弹打光了,便一次次跃出堑壕,用大刀和刺刀,拼死将敌杀退。再后来许多人大刀也砍钝了,刺刀捅弯了,坚守部队的百余人只剩下60余人。中午12时,敌人又冲上来了,坚守部队再次跃出掩体,扑向敌群,展开肉搏。这是最后的搏斗,战士们用石头砸,用牙咬,与敌人滚在一起。血战之中,有的指挥员已多处负伤,仍率领大家,与敌人拼杀,终于将冲上来的敌人再次击退。战斗过后,阵地上只剩下二十几个血人,阵地却仍然控制在我军手中!
  下午1时,战斗规模进一步扩大。李默庵对先头团屡攻不克的战况十分不满,便亲率第十师另外两个旅出河口,向东攻击。随后,卫立煌也带一个特务连赶至第十师的前沿指挥所,与李默庵共同组织攻击。为支援一线梯队的攻击,卫立煌向武汉请求飞机增援。2时,敌机4架飞临冯寿二我军阵地上空,俯冲投弹。顿时弹片横飞,烟火滚滚。看到有飞机掩护,敌攻击梯队再次发起攻击。此时红军坚守部队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指挥员让大家趴在掩体内不出声,单等敌人上来,与其同归于尽。攻击之敌见我军阵地上没有动静,胆子大起来,嗷嗷叫着往上冲。指挥员突然高呼一声:“同志们,跟敌人拼了!”随后一跃而起,一刀砍翻了冲在最前面的敌人。十几名红军战士从死尸堆里爬起,与敌展开最后的拼杀。一名只有16岁的小战士率先跃进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攻上阵地来的敌人被吓懵了,鬼哭狼嚎地逃下山去。坚守部队又一次守住了阵地。
  下午4时,红十一师赶到。徐向前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立即命令该师向敌左翼迂回,与正面阻击的红十二师配合,向敌发起大反击,河口独立团没有得到命令,也主动向敌侧后发起了突击。李默庵见攻击部队的左翼和侧后同时响起枪声,担心后路被抄,立即下令停止攻击,向后收缩。当敌一线攻击部队听到前后左右响起枪声,以为已被红军包围,接到后退的命令,全军动摇,阵势大乱。这时天已黑透,红军越战越勇,败退的敌军官兵只顾逃命,混战中一个加强团2000多人全部被歼,余部仓皇向河口方向逃遁。来到一线指挥部队的卫立煌,在特务连拼死冲杀的掩护下,才得以与李默庵一起冲出红军包围,退至河口以东高地。此时李默庵的第十师兵败如山倒,一直向河口镇方向撤退。狼狈不堪的李默庵喘息未定,要求卫立煌同意他率残部向河口以西撤退。
  而卫立煌这时显示出了他的不同凡俗之处:他命令李默庵收拢各部,就地阻击,不得后退;命令已经赶来增援的第六纵队蒋伏生的第八十三师加入战斗,并在第十师南翼展开,掘地自守而后待机转入反击;命令汤恩伯的第八十九师加快速度,向红军南翼发起攻击。卫立煌的紧急措置,很快稳住了敌第六纵队的阵脚,将正在发展胜利的红十一、红十二师部队阻挡在河口以东高地一线。由于后续部队没有赶到,徐向前欲图借冯寿二一战灭敌一路的作战意图没能实现。
  相关链接
   。 想看书来

蒋介石嫌徐向前“没出息”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作为一校之长,蒋介石早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的发家资本了。
  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之后,就拼命装出一副很革命的样子。那时,他常常到军校训话,张口就是“本校长”如何,高唱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自居。甚至故作姿态地说:“本校长向来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们就一枪把我打死!”
  早有控制军队大权野心的蒋介石,除了自我标榜革命之外,还经常以谈话的方式极力拉拢与学生的关系,培养自己的政治亲信和发展军事势力。有一次蒋介石召集黄埔学生训话,面对满堂学生,他先回顾了一下自己当年去日本的时候,母亲如何想念他的,接着就说:“本校长对你们就是慈母般的感情,也就像我妈妈对我一样。”顿时使在场的学生备感亲切。
  除了训话外,蒋介石还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最初几期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与蒋介石见过面、谈过话。
  谈话时,蒋介石坐在办公室,要学生们站在他的门外,一个个叫进去问话,边问边盯着学生看,并且故作姿态,时而很注意听回答,时而又漫不经心,摆出一副有学问的派头。当时的大部分学生多是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当然弄不懂蒋校长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许多人对蒋校长亲自找自己去谈话,都觉得很荣幸、很紧张。但跟青年学生说上几句知心的话,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蒋介石通过这种手段的确认识和拉拢了不少学生,以后他的嫡系将领大多出于黄埔军校。
  一天,轮到徐向前受蒋介石接见了。
  徐向前一进门,就见蒋介石端坐在椅子上,戎装佩剑,严肃认真,架子十足,使得五台山沟里长大的老老实实的徐向前有点不知所措。谈话一开始,蒋介石就用满口的浙江腔慢条斯理地问:“你就是徐向前吗?”
  “是的,校长”。徐向前用一口五台山话回答。
  语言不通,蒋介石不免皱了皱眉头。接着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啦?”
  “山西人。”徐向前答道。
  “在家都干过什么?”
  “当过教员。”
  蒋介石问一句,徐向前答一句。校长没有听到学生的吹捧和颂扬,学生也没受到校长的勉慰。一席谈话淡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