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

第4部分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第4部分

小说: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的战斗就更为激烈、残酷了。黄杰的第一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却让敌军发现了红军在河滩上的前进阵地。所以,在第二次攻击前,黄杰首先令炮兵集中火力向那里实施了猛烈的炮火袭击。在炮火的轰鸣中,他又命令第六旅和第五旅旅长亲自前出到前沿团指挥所,督促部队重新发起攻击。敌人的炮火加重了河东岸红军的伤亡,浓重的硝烟也妨碍了他们的观察与射击,难以对涉水过河的敌军实施有效的阻击。大批敌军乘此一举涉过河水,与河滩阵地上的红军官兵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
  就在敌军突破河滩阵地的同时,敌军的炮火又继续向红军山腰和山梁阵地延伸射击,意在掩护攻击部队对河滩阵地的突击。与此同时,黄杰又命令第五旅、第六旅后续兵力全部投入战斗,巩固河东岸立足点,向大小雾嘴山山梁展开。
  大小雾嘴山北麓,敌第三师九旅一部也过了河,与红十师前进阵地上的坚守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此时的黄杰显得十分紧张,眼下的战局正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北伐战场上,在中原大战的战场上,他每次都能出奇制胜,今天与黄埔军校的同学徐向前较量,幸运之神也许还能与他同在!
  河东大小雾嘴山的山梁阵地上,徐向前一个人从黎明起就隐在一座简单的掩体后面,透过漫山遍野的硝烟烈火,注视并指挥着山下河边的激战。敌攻击部队已越过倒水河,进至我前进阵地;敌正欲在山下河滩上建立起立足点。然而这一切全在徐向前的意料之中。黄杰的这套战法乃是德军或者日军操典上的规定战法,他对这位老同学在黄埔读书期间学到过什么内容是一清二楚。此时的徐向前很清楚,红军不可能将敌军攻击部队全部消灭在河道中流,因为红军没有这样的火力,再说也不能这样做,那样就会给敌人留下更大规模使用炮兵和飞机等火力优势的机会,红军近战歼敌的优势反而没有机会发挥出来。红军要大量杀伤敌人,靠的仍然是肉搏战,是大刀和枪刺。

徐向前与黄杰:七里坪战斗(5)
于是,他对电话员说:“给我接王树声!”
  送话器里传出第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沙哑的声音:“总指挥,敌人过河了,我想出击!”
  “好!注意,要合理使用兵力,防敌炮击!”徐向前补充道。
  “明白!”王树声回答说。
  紧接着,徐向前的电话又转接到红十师师长王宏坤的指挥所。
  “王宏坤,放敌人过河!准备肉搏战,要一批批把他们消灭在河滩上!”徐向前的声音坚定而自信,压过战场上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传到王宏坤耳朵里。
  “请总指挥放心,该是我们唱拿手好戏的时候了!”王宏坤回答道。
  新任红十师政委的甘济时亲自下到河滩一线前进阵地组织部队的反击战。“同志们,与敌人拼大刀,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一定要以勇猛的气概,坚决将敌人杀回去!”甘济时大声呼喊,挥舞大刀,飞奔着跃下河滩敌我战阵之中。河滩阵地上的官兵们得到支援,士气大增。两军合为一处,态势立即为之改变。
  但过河的敌人采取的是“填油战术”,越来越多,王宏坤也在不停地增加着兵力,以新生力量投入肉搏战。阵地上敌我两军混作一团,两两相对,以命相搏,杀得天昏地暗。双方一直战到中午12时,李仙洲旅的多次攻势被击退,扔下了1000余具尸体在河滩上,红三十团也有伤亡,尤其是团长壮烈牺牲,师政委甘济时多处负伤,清澈的倒水河,此时已成为一条滚滚涌流的血河。
  而此时在大小雾嘴山,红七十三师的阵地前,肉搏战仍在激烈进行。整个上午,对徐向前将敌人放近了打的战术还没有认识到不利的黄杰,一直为自己的部队冲过河去与红军展开肉搏这一点所激奋。战斗开始时他最担心的就是横在面前的倒水河,徐向前若令人死守这条河,他的部队虽众,装备虽好,但也不见得能顺利突过河去,突不过河去,在他看来无疑就是失败。现在他的担心不存在了,他的部队过了河,正在河那边与红军激烈厮杀!但这种欢乐心情到中午时分却慢慢消失了,过了河的攻击部队,相继被杀退,那些在阳光下寒光闪闪的大刀和枪刺,挡住了他的部队;使他们不能向高地顶上推进一步!这时他才感到自己原来根本就没有看懂对面高地上那位指挥红军战斗的黄埔军校同窗所采用的是什么战法!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是战争,没有进攻和防御,也没有攻击和退却,完全是最原始的人与人的厮杀,而他的部队,而在这种纯粹的厮杀中,原有的火力优势则变得毫无用武之地,反而完全处于劣势,并被一批批地消灭掉了!此时的黄杰看出了徐向前战术的高明之处。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取胜,只好继续展开攻击。
  下午2时,他干脆命令第六旅和第五旅背后的第四旅两个团也投入战斗,过河与红军厮杀。第四旅的加入使大小雾嘴山脚下的战局再次对敌军有利。一股敌人拼光正面阻击他们的红军后,开始扑向红七十三师的山腰阵地。坚守山腰的部队投入反击战:徐向前要求部队不准立即开火,要等敌人靠近,再猛然冲出去,与其拼大刀,使敌方的飞机、大炮及自动火器无法发挥作用。同时纵深的部队也派出援兵,杀下山去,支援山腰部队稳住河滩阵地,截住蜂拥而上的敌人。大小雾嘴山上下,红七十三师的三个团和敌三个旅展开了更大规模的肉搏战。徐向前战术的优势就是肉搏战。平时在红四方面军的战斗训练中,拼大刀和拼刺刀是基本功课。这种功课是敌军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战斗精神所不具备的。战斗此刻已完全变成红军的大刀和刺刀的杀敌表演。敌第二师第四旅的两个团在河边和山腰上与红军勉强相持了一小时,终于在大批伤亡后被这种大刀战吓得胆寒心裂,全线崩溃。所谓兵败如山倒,第四旅的溃败带动了第五旅和第六旅,敌三个旅上万人没有听到任何命令,齐声发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喊,山崩水泻一般向后退去。倒水河畔的敌我态势,就从这一刻起,开始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最好的txt下载网

徐向前与黄杰:七里坪战斗(6)
战斗的空前残酷让身在指挥所里的徐向前也看呆了。他的内心随着战场上敌我态势的变化急剧地变化着,方才他还为红七十三师能否顶住敌人的进攻而忧心,此刻却被山下的胜利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早上战斗打响后他就在等待敌攻势渐竭的时刻。这个时刻到了!徐向前拿起电话听筒,让电话员同时给他接通所有五个师的指挥所。
  “我是徐向前,现在我命令,各师立即开始反击!”徐向前果断地发出了反击的命令。
  短短几分钟时间,出击的命令便迅速传达到红军每一个指战员。不仅徐向前在等待大反击时刻的到来,全军每一个指战员也都在等待这一时刻。他们相信徐向前的判断力,知道反击的命令下达之时,便是我军大胜的开始。南到古风岭,北到酒醉山,整个倒水河东岸的红军阵地都活跃起来。追击、侧击、穿插、迂回、搏斗、厮杀,各种战斗动作混于一域,溃逃的敌军部队完全乱套、溃不成军了。
  徐向前的老同学黄杰完全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全线崩溃了。三个旅一下子从倒水河东岸败退下来。黄杰自黄埔毕业后可谓无年不战,身历百阵,这样的惨败还是第一次碰到。他发觉甚至败军逃命时发出的呼喊也成了一种真实的震慑人心的恐怖,让他内心深处打颤。黄杰的第一个反应是急调最后的预备队第四旅第八团和第六旅第十一团向倒水河西岸前出,堵住败军,阻击过河向败军追来的红军,又令第三师第九旅(李仙洲旅)的预备队第十七团由北朝南攻击红军反击部队的侧翼,策应第二师预备队稳定河西阵地,控制颓势,挽救败局。
  黄杰最后顽抗的命令被执行了,刚退却的第四旅两个团被堵在倒水河西岸一块狭窄的山地里,正好被三面冲杀过来的红十、红七十三、红十一师和黄安独一师分割包围。各路红军随即向敌第二师预备队的阻击阵地发起突击。持续了一天的肉搏战重新展开,不过它已不在红军的阵地前沿,而是在敌军的阵地前沿。日落时分,红十师首先突破敌阵地,与红十二师反击部队配合,将李仙洲旅第十七团打得稀里哗啦。敌预备队阵地再次崩溃,第四旅第八团和第六旅第十一团大部被歼,余众仓皇逃命。黄杰这时在左右两翼发现了新情况:红十二师和黄安独一师及少共国际团正向其纵深猛插。黄杰顿时大惊,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正陷入徐向前一个更大的战役企图中,如果撤得慢,极有可能像岳维峻、厉式鼎那样做徐向前的俘虏。
  想到此,不容犹豫,黄杰立即下令:“撤!快撤!”
  随着撤退命令的下达,整个第二师,万余残兵像一张开满的弓,急急向西退逃。而红军的五个师,在徐向前“勇猛追杀,尽歼逃敌”的命令下,在后面紧紧追来,两翼在前,中部在后,大有将整个第二师一口吞掉之势。暮色苍茫时,战斗已经变成了一场追击与逃亡的竞赛,敌我两军,在倒水河以西的广大地域内,展开了一场气势浩大的越野赛跑。

徐向前与黄杰:七里坪战斗(7)
经一个多小时的拼命后撤,黄杰已退至倒水河以西###里的白马嘶河。这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原是陈继承的指挥所,听到第二师大败的消息,陈继承又惊又怕,急忙向西后退至灯笼山,同时派人传令黄杰:停止退却,就地收拢部队,建立防御阵地,阻击红军追击部队!陈继承又令李思塑的第八十师在灯笼山一线组织防御,令李玉堂的第三师主力迅速向白马嘶河靠拢,支援第二师。
  黄杰惊魂未定,在白马嘶河重新展开指挥所,收罗败军。尚未就绪,红十师就从村东、村北追杀进来,红七十三师一个营也从村南围杀而来。黄杰听到枪声激烈,再次西逃,越过灯笼山,逃进山后陈继承的指挥所。红十、红七十三师占领了白马嘶河村,捣毁了敌第二师刚开设的指挥所,前锋抵近灯笼山与敌第八十师相遇。红七十三师的两个团立即发起攻击。陈继承此时已六神无主,下令李思塑“坚决顶住”,而他自己却匆匆做起了后逃的准备。
  战役至此到了一个微妙时刻:如果陈继承后逃,敌第二纵队必全军大乱,红四方面军乘势追击,歼灭敌一路的战役意图就有可能实现。但像几天前在冯寿二地区一样,这次帮助黄杰挽回败局的又是卫立煌。15日,闻知红军主力与陈继承大战于七里坪,卫立煌急率第六纵队北进,天黑时将自己的指挥所与陈继承的指挥所合为一处。卫立煌见陈继承要退,坚决反对。
  “红军激战了一天,攻击力已成强弩之末。我军退却则大败,不退或可小胜。”卫立煌对陈继承说。
  卫立煌的分析让陈继承清醒过来,下令第八十师和退至灯笼山的第二师残部就地顽强“顶住”。卫立煌则命令第六纵队的三个师快速向七里坪移动,威胁纵深攻击的红军南翼;陈继承又连夜大声呼叫北线进展迟缓的张钫纵队,催其“急速南下”,威胁红军的北翼。事实上,这时已是卫立煌而不是陈继承在指挥七里坪之战了。
  灯笼山下,红四方面军的五个师对临时占领阵地的敌人多次攻击受挫。天快亮时,徐向前考虑到手中没有纵深突击力量,又担心会被南线之敌抄了后路,只好通知部队撤回倒水河东。红军的大胜,与敌军的大败一样,都至此而止。
  七里坪大血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大战。红军以牺牲2000余人的代价毙敌8000余人。但终因敌过于庞大,红军虽拼尽全力,仍没能达到歼敌一路的目的。就战斗本身而论,红军取得一次大胜,但从战略上看,红军的胜利却很有限。战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围剿”并没有从这里被打破,相反苏区和红军的危急局势更加严重了。
  此时,张钫纵队正由北向南推进,虽然缓慢,却对根据地首府新集形成了直接威胁;在红军的南翼,是越来越靠近的卫立煌第六纵队的蒋伏生第八十三师;在红军的正面,陈继承纵队在蒋介石的严厉催促下重新行动起来,一部在灯笼山一线固守,一部北上宣化店,配合张钫的三个师威逼新集。此时红四方面军进则不能,久留则有被敌包围的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由于张国焘的错误决策,又使红四方面军于七里坪血战后再次失去了摆脱强敌的良机,战后三天,全军向新集方向转移。刚刚经历了冯寿二、七里坪两场血战的红四方面军,又将面对即将开始的第三场血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徐向前与胡宗南:漫川关战役(1)
面对第四次“围剿”的严峻形势,张国焘主张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徐向前坚决反对,遂决定经鄂豫边的漫川关夺路突围入汉中,由此与黄埔同学胡宗南在漫川关展开了一场惊险血战!
  人物简介
  胡宗南:字寿山,别号琴斋。浙江孝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党上将军衔。号称蒋介石“十三太保”之一,深受蒋介石的宠爱,是黄埔系中,第一个晋衔陆军上将和战区司令长官的。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四队。同年11月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东征及平定刘杨叛乱,因功升任副连长、连长。1925年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第一军第一师二团二营营长。黄埔军校国民党右派学生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成立后,胡宗南是骨干分子之一。1926年9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曾参加攻打武昌、南昌等战斗。后转至江浙战场,隶属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曾在上饶、杭州、上海等地同北洋军阀毕庶澄等部作战。1927年4月,进驻上海南京路、新龙华一带,参加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8月,胡宗南任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时,参加了著名的龙潭战役。同月底,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时,胡宗南和朱绍良(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