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元风流 >

第31部分

开元风流-第31部分

小说: 开元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名为李昭道,字希俊,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甘肃天水人。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jīng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

    他的父亲李思训比他还要有名,同样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jīng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sè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sè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只可惜李思训在几年前去世了,要不然王维以新锐画家的身份,还是能够去拜访一下李思训,求一求指点的。

    李昭道虽然也算高官,但却非常清闲,他本人也不想被俗事烦扰,没事时就喜欢去与宫廷画师们讨论绘画技巧。

    李昭道与吴道子差不多年纪,都已经人到中年,两人因画结识,互相欣赏,若硬要区别两人的风格的话,那李昭道是典型的高富帅风格,“画风巧赡jīng致”,善于画各种富丽堂皇的宫殿之类,而吊丝出身的吴道子,画风清新自然,意境飘渺,但基础真的非常扎实,想来是他非常勤奋的缘故。

    王维因为一首《红牡丹》有幸能让吴道子指点他的画技,除了切实的体会到自己水平提高以外(按照九品等级来算,已经从中下品晋升成中中品,次于他此时的诗歌平均水平中上品,高于他的古琴水平中下品),他还认识了不少画中大家,都能给他的画技带来不少帮助,这位李昭道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吴道子此时的地位,还是不如这位李昭道的,除了后者本身就是皇室中人,有高阶官品在身以外,吴道子才刚刚被召入宫中成为供奉,画艺尚未大成,不少名作都没有画出,所以他只能算是刚刚要发达的画家。

    说实在的,王维这样的名门子弟,能够放下身段,求他指点,这可是大大的满足了吴道子的虚荣心,指点起王维来也非常悉心,只要这样想,等王维注定名扬天下后,王维说一句,我曾向吴道子先生学画,那吴道子这个名字,定然也随之响了起来。

    但除了大概知晓历史大势的王维以外,谁能料到,吴道子这个民间画工,说难听点是吊丝画家,rì后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吴道子以前曾在韦家的韦嗣立手下当过小吏,在他贫困时,后来又被推荐去做县尉,使得他暂时脱离了贫困的生活,当时韦嗣立乃是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逍遥公,可以说韦家对吴道子是有恩的。

    而王维又是韦陟的好友,所以吴道子看在韦家的面子上也会对他照拂一番,哪怕昔rì那韦后掌握大权、韦家一门两宰相(韦安石、韦嗣立)的盛况早已不复,但实际上,京兆韦氏只是暂时收缩而已,其人脉与影响力都还在。

    世家大族这样的存在,在古代是很难根除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唐玄宗本人,也没有对韦家赶尽杀绝的意思,除了能够更加彰显他的仁义以外(唐玄宗与他的兄弟姐妹关系都很好,因为他自信这些渣渣翻不了天),还因为韦家这种世家与不少势力盘根错节。

    除了吴道子、李昭道以外,王维还结实了另外两个画家,一个名叫陈闳,擅写真,兼工人物、肖像、鞍马,所画帝王肖像被誉为“冠绝当代”,还有一个叫韦无忝,以画马异兽擅其名。时称韦画四足,无不妙也。曾见貌外国所献狮子,酷似其真。后狮子放归本国,唯画者在图,时因观览。百兽见之皆惧。

    这一个善画人物另一个善画异兽的两位画家,对王维提高自己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取景,王维曾多次跟随这些宫廷画师们,进入这名为芙蓉苑的皇家花园,这一来二去,便与芙蓉苑的守卫们混熟了,所以即便这次他并没有跟着画师们一起去芙蓉苑,但他却有底气带着韦陟进入。

    这就是人情关系的力量了,那些守卫们见那位李昭道宗室高官,每次都与王维谈笑风生的来这芙蓉苑取材,当然会知道这年轻人很得器重,背景肯定很深,谁会去闲得蛋疼质问王维的身份。

    果然,王维与韦陟轻易便进入了皇家园林芙蓉苑,王维心中还是有些得意的,不过见韦陟那依旧一脸高傲的样子,仿佛能进入这里是天经地义一样,王维便觉得有些郁闷,总觉得他辛辛苦苦奋斗得来的东西,在韦陟面前却不值一提。

    想来也是,韦家风光的时候,韦后都要学武则天称帝了,韦陟作为韦氏嫡系,若韦后真的称帝成功,那以后一个亲王的地位肯定跑不了了,能进这芙蓉苑简直天经地义。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眺望远方,有直入云霄的仙山阁楼,明明暗暗,隐隐约约,有种仙气,而近一些的,则是那雄浑古朴高大的外郭城墙,有这样的城墙,总能给人非常大的安全感;近在眼前的,甬路两旁,则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异常美丽雍容。

    再向前走,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已至曲江池岸,渐向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即使已见过多次,王维依旧忍不住为这种美丽的景象赞叹不已,他觉得自己仿佛走在历史的水晶宫中,只可惜,在岁月的流逝中,战火的侵蚀下,这座皇家花园,最终的结果也是走向衰落,哪怕后世重建恢复,却再也不会找到那种原装的感觉了。

    王维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所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觉得自己应该要保护这样的历史美景……

    不过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历史的车轮,总归会滚滚向前,他没必要去cāo这个闲心。

    王维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追名逐利的政客,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努力钻营向上,而其他次要的东西,总要一步步来的。

    =============

    求收藏票票~~~~~~~~
47、恩怨
    ()    王维与韦陟来到的目的地是彩霞亭廊,它在望chūn阁的右前方,这望chūn阁却也算一所行宫,有时会有皇室中人在此住宿,当然,那些能量大的权贵,自然也是有本事住进去的,如王维的这位好友韦陟。

    至于此时的王维,自然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这彩霞亭廊是一排蜿蜒曲折的廊道,廊上有两个形态别致、小巧玲珑的亭子,名为金亭、玉亭。取意“金玉良缘”、“金玉满堂”、“金童玉女”,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站在彩霞亭廊之上,面前是一池chūn水,烟波浩淼,波光粼粼,远处是青山叠翠,绿水红花,让人不由陶醉在这美好的景sè之中。

    由于亭廊中并没有用来供给画家写生的桌子,倒是亭廊边缘可供人坐着休息,一边欣赏曲江池水,一边随意交谈,所以王维与韦陟两人,还是去了转门供给画家写生的亭子,王维带着一些作画的工具,可不能让人觉得是用来装模作样的……虽然它的作用就是装模作样。

    韦陟倒并不介意欣赏王维绘画的过程,他虽然并不擅长绘画,但身为世家子弟,当然还是有所涉猎的。

    不过韦陟也知道,王维邀他此来的目的,肯定不仅仅是画画,他倒要看看,王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王维自然没有直白的说出问题,国人说正事之前,肯定要东拉西扯一番,他先是拿出准备好的酒壶酒杯,然后倒上美酒,互相敬过几杯之后,酒兴一起,这谈兴自然就来了。

    王维向来是把握谈话气氛的好手,两人先是谈到几天前那场教坊的宴会,只听韦陟用一种赞叹的语气说道:“十三郎的诗才,当真是没话说,我见到那群文人们个个品味无穷的模样,当真是为十三郎开心。”

    王维微微得意,却也谦逊道:“殷卿你的那手楷书功力确实不凡,我现在还收藏着呢,什么时候给我签个‘五云体’的名字啊?”

    韦陟一脸坦然的接受了王维的称赞,然后拿过王维带来的画笔,蘸墨之后,用他那极其飘逸的“五云体”写下自己的名字,确实非常潇洒,颇有些后世艺术签名的味道。

    不得不承认,韦陟那种平rì里信笺内容全交给侍女所写,自己只签一个名的做派,当真是有名士之风。

    两人互相真诚的吹捧着,倒也异常开怀,王维却“不经意”说道:“殷卿,还记得上次我们去太学时,恰巧碰到那些下朝的官员吧,不知你与那位三品大员,到底有什么过节?”

    听到王维问到这个问题,韦陟脸上浅浅的笑容顿时收敛了,他的脸上全是冰冷之s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针对王维呢,只是王维却知道,韦陟对那人的恨,还真的非常深。

    若是以前韦陟与王维交情尚未深厚时,他是绝对不会把韦家与姜氏兄弟的恩怨告诉王维的,但此时他将王维认定为自己人后,自然就没什么顾忌了,于是他便把姜皎姜晦两兄弟如何对韦安石下狠手的事迹说了。

    韦陟说得非常平静,但那语气中蕴含的冰寒,让王维都有些发冷,哪怕韦陟知道姜皎姜晦背后站着当今圣上,可他的报复心思从来没有减弱过。

    不过此时姜氏兄弟圣眷正隆,以韦家的势力,也无法动得了他们,可以说,姜氏兄弟是踩着韦家上位的,这在国朝十分正常,一个政治势力被打压,自然就会有政治新贵产生。

    而韦陟对姜皎如何受宠显然十分了解,也对姜皎有这样的地位非常不忿,说是在当今圣上地位尚低时,就与这姜皎相交甚密,等到诛杀窦怀贞等人时,姜皎也参与谋划立有功勋,因此所受到的恩宠礼遇超过群臣,他可以常常出入圣上的卧室,与后妃也可以同席饮酒,所受到的赏赐数不胜数。姜皎的弟弟姜晦,也因姜皎的缘故而得以连续升迁为吏部侍郎。

    “说到底这姜皎能有这么大的恩宠,全是因为他下注下对了而已。”韦陟有些郁闷的下了个结论,实则他也知道,这种从龙之功,当真是让人羡慕的。

    王维听了这段事迹之后,脸上若有所思,仅仅一会,他的脸上便浮现出他那特有的微笑,怎么看怎么yīn险,只听王维压低声音说道:“所谓势大将收,物华反素,盛极而衰,这姜皎一个外臣,却常常进入内宫,实在是臣子的大忌,可将此事告之宋相公,以此弹劾……”

    韦陟一听,不由眼睛一亮,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倒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他只道姜皎圣眷正隆,弹劾定然石沉大海,但若是宋璟出马,那可就不一样了,虽说当今圣上帝王心术玩得异常出sè,但正是倚重宋璟革除积弊之时,对宋璟的支持力度定然是极大的……

    韦陟是宋璟极其欣赏的后辈,曾被宋璟夸为“盛德遗范,尽在是矣”,显然他绝对是有门路联系宋璟的,王维如此建议,只是拍着脑袋想到的,其根本目的,自然是将话题转到宋璟身上。

    而韦陟却越想越觉得王维的建议非常具有可行xìng,只因他很了解宋璟那“刚正严明”的xìng子,身为当今政事堂中的首相,定然是看不惯一些魑魅魍魉之事的,而姜皎乃是正三品的太常卿,一个外臣却常常进入内宫,实在不成体统。

    虽说如此,韦陟还是有些迟疑道:“不过宋相公此时正忙于革除积弊,会不会因为忌惮姜皎的圣眷,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维顺势问道:“不知相公要革除哪些积弊?”

    韦陟对这个倒知道的不多,想了想,大概说道:“无外乎大户藏匿人口,逃避税收,或是整治贪官污吏,嗯……还有好像是坏币驱逐良币,影响市场,似乎有改革币制的想法,当然还有让长安贫困户深受痛苦的配户和市法。”

    王维认真的听着,即便是这些大概的信息,已经让他非常满意了,他又问道:“不知这姜家算不算大户?”

    韦陟一听,愤愤道:“不过是一个下对赌注的暴发户而已,但这姜家在京兆之地确实占的良田颇多,而避税问题更是严重,裴县令对此深恶痛绝,却因姜家势大而力有不逮,姜家后辈中更有嚣张者,名为姜青,与姜皎子姜度姜庆初交好,仗着圣眷,最喜纵马在坊市间的街道与人比赛,越热闹的街道越好,有挡了他的路的人,直接用鞭抽去,甚至还撞死过人,最后却也不了了之。”

    王维一听,心中暗道,这真是什么年代都有飚车的权贵子弟,他们的心理,大概是在速度中放纵的同时,让别人看到他们的豪车名马,那股子优越感便又产生了……至于酒后驾车撞死个人什么的,只要家中掌权者不倒台,多大点事啊。

    不过知道姜家如此不知收敛之后,他便更加放心了,于是便道:“殷卿大可将那姜皎常常进入内宫之事告诉宋相公,以此事弹劾却是极好的,对了,你口中的那位裴县令又是谁?”

    韦陟有些不明白王维为什么会那么有信心,不过他还是回答道:“裴县令自然是裴耀卿了,字焕之,出身闻喜裴氏,现如今为正五品上的职事官长安令,深得宋相公器重,只是受京兆尹源乾曜节制,而源乾曜能有今rì的地位,可全赖姜皎举荐之功。”

    王维再孤陋寡闻,也知道源乾曜曾为宰相,如今宋璟进了政事堂,他就被罢相了,为宋璟让路,而裴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