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古武少年 >

第91部分

古武少年-第91部分

小说: 古武少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可有捐赠之银?”待听到三皇子李继民的话之后,这皇帝李贽黑着脸问道。

    “禀父皇,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人捐出银两。”三皇子在皇帝李贽的逼问之下,也只得实话实说。

    “哼!一群只知道往自己手里捞钱的蠢货,要知道平乱不济,国则无安稳之时,民则无安居之日,朕这大燊朝也将岌岌可危,到时候就拿着钱去棺材里花吧。”在听到三皇子之言,现在离自己交待开始运作之事已经过去了近有月余,竟然没有收到一份捐银,一时这让自己很难接受,心情也开始变的更加阴沉起来。

    霎时间,谁也不再言语,整个朝堂的氛围变得很是肃杀,压抑的在场之人都是大气不敢出,心也是怦怦直跳,就连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是好。

    “儿臣要捐银一万两,先于捐银之事开个好头儿,为父皇分忧。”这时,一向爱出风头的太子李玉站了出来,俯身拜道。

    “噢!玉儿,你真是一鸣惊人啊,看来你也不愧对你这当朝太子的名号,也不枉朕对你的殷切期望,真是如你所言,开了个好头儿啊!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当听到李玉突然的说出要捐出一万两银子,这皇帝李贽阴沉发黑的面孔,开始有点血色,也不似开始那般难看。

    太子李玉此言一出,可就是把朝堂上的一帮众臣逼的无路可走,你想啊,人家太子都捐钱了,你作为大燊朝的百官一员,总不能意思都不意思吧。

    于是众人都纷纷上言,这个说要捐两千两,那个要说捐一千两,有的多,有的少,但当着众位臣工同僚的面,尤其是此时可是大向陛下献媚的好时机,众官岂会错过,一时间,在三皇子的记录下,竟然捐赠之银已经达到了三万四千八百余两纹银,虽距陛下当初定下八百万两的差距很是巨大,但毕竟也是有了个好的开始,已经有钱进账了,三皇子的踌躇的面容上,也有了一丝勉强的笑容,连连拱手感谢百官的对自己所司职之事的支持。

    可底下心里却在想,四弟李玉此番作为虽然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与那父皇要求的可是差之甚远,况且四弟为了解决自己的烦忧,这一下就拿出了如此一大笔银子,心里很是不安,觉得因为自己之事而连累了皇弟,心中苦涩滋味可想而知。

    “玉儿虽然平日里行事乖张,但关键时刻我们还是看出了作为一个太子应有的气量,朕今日对太子之为,大受感动,朝中百官都应效仿玉儿为我整个大燊朝的江山社稷而着想,朕本应对玉儿此为给予重重嘉赏,可眼下正是困难时期,朕也不能说些口头上的奖励,弄那些虚的来敷衍于你,等度过了这段危难阶段,国库充盈了,朕定当予以重宝加以赏赐,以奖玉儿今日之为国为民之举。”虽然皇帝李贽对李玉的捐银没有实质性的奖励,可听到此言,也是让朝堂众人看出,皇帝李贽对李玉的此番作为甚为欣慰。

    三皇子却很是纳闷,在联想到李玉当日到母亲别院的谈话口气,好像四弟成了大臣口中所说的,谁捐银谁就是傻子之说,看得这太子李玉明明就是一副从不吃亏的样子,莫不是今日为了自己而改变了往日的秉性。

    可这也不大可能啊,三皇子本来还是脑子里全是捐银之事,可李玉来了这么一出儿,反而满脑子开始想到李玉此番作为的意图,但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一个比较合乎常理的结果来。

    这时的李玉表面上很是风光,可心里比吃了黄连还要愁苦。心想,你们以为我他妈愿意这样傻。B啊,可联想到自己目前这种状况,确实惊险万分,虽然也有一丝豪赌的意思在里面,尤其是面对当前第三方势力的蠢蠢欲动,这皇帝老儿肯定不会撕破脸的进行打压自己,再怎么也要顾及一下外公的江湖势力吧。虽然自己很是笃定皇帝老儿也不能、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但也挡不住人在一定情形之下发疯发狂,若是对自己昨日胆大妄为的行径,真的发了癫狂,动用那皇家军灭自己,就算自己再如何逆天,对方还不是老虎吃豆芽,自己还够不上人家的一道大餐呢。

    正好眼前有这一档子事,算是自己给皇帝老儿的一个台阶下吧,这样以来,自己既对昨日之事做出了示好之意,又能帮三哥解一时之忧,两全其美,就是心疼自己白花花的银子啊,想到日后自己肯定要摆脱宫廷,另立山门,到时候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银两呢,想到此时,又是一阵蛋疼!
第三卷 崭露头角宫廷斗 第四十二章 作茧自缚事难缠
    这皇帝李贽,刚说完了李玉,马上就转过念来,对之三皇子李继民说道:“继民啊,身为皇家子嗣,一定要担负起护国为民的重任来,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总是要做出一番业绩来,原本是想给你这个大好的历练机会,可谁知还是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啊。”看得出这皇帝好像对三子继民大为失望,这也是三皇子李继民上朝之前担忧的事情。

    “父皇,儿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想到自己曾豪言壮语帮助三皇子的李玉,面对皇帝对三皇子的斥责,不由的站出身来。

    “玉儿有话即可道来。”见到李玉出来,似有话说,但皇帝李贽还是担心这李玉询问昨夜之事,心下一沉,顿时脸色不太好看起来。

    “父皇,这关于筹措银钱之事不是户部的司职吗?为什么要强压在三哥的身上,他一无大权,二无可用之人,三无朝中势力支持,父皇让三哥一个空有治国方略,但手中毫无用人之权的人,去办如此棘手之事,不会有所不妥吧。”李玉开始为那三皇子鸣起了心中的不平。

    “哦,那玉儿你来替父皇决断一下,看此时交与了谁最合适,要是有好的捐银良策的话,朕允你全权处理此事。”这皇帝心想,你都自身难保了,还帮别人出头,既然你要出头,那就直接押给你得了。

    “父皇,儿臣认为当下国库银钱贫乏,继续想办法进行充盈,但不只一捐银之路,若要仅靠捐银之法,恐会弄的天怒人怨,在此有人叛乱之际,捐银之举乃是下下之策。”

    “玉儿难道还有上策,那你还不快快讲来?”皇帝李贽的眼里略有神采。

    “充盈国库,有三大策略,让溧阳的百官捐出一些银钱,到也能解决一时的不时之需,但从根本上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充盈国库有三策,下下之策说的就是父皇为之的捐银之为,虽然可以通过溧阳城的富商、官宦、公侯、王爷那里收取一些银钱,但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大量索取银钱之良策,难道你让父皇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刻,去昭告天下,增加赋税,让更多的百姓民不聊生,整个大燊朝动荡不安,以至于山河破碎吗?”皇帝李贽反问李玉。

    “那样的话更是不可为,儿臣的意思是可以让银庄、酒楼、赌场和妓院等这些富商们主动送钱过来,此事只需由陛下亲自发一公告,许诺大燊朝内所有的钱庄、当铺和富商们一些优惠的待遇,比如可以封赏这些人捐赠一定银钱或者是粮食之后,可封官进爵,莽带加身,让他们在大燊朝之内,不管是行商买卖,还是威望地位都能感到皇家对他们的优待,都有一点皇家给予的豁免权,这样一来,就会提高这些富足之人的报国之心,充盈国库之事的难度也会变得小一些,这乃是中策之为。”

    “陛下,时才殿下所言略有不妥。想那行商贩卖之徒,乃是卑劣之人,陛下岂能为了一点银钱,让这些贱等小民也能为官入朝,与我等尊贵之身平起平坐,世俗常理不容,纲常伦理大乱,以后还有何我等的容身之处啊,要知道纲理伦常,乃是治国之基石,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入得朝堂,也不是给俩钱儿就能莽带加身、加官进爵,如殿下所言,这大燊朝岂不大乱,毫无贫贱之分,毫无阶层之分,毫无尊卑之分,这还是什么陛下的家国,人人都可以来朝堂上指手划脚,乱说一气,我大燊朝岂不危急。”这时季丞相站了出来向皇帝李贽禀请。

    本来皇帝李贽是赞成李玉所谏言的捐银奉官之说,听上去很是新鲜,想到城中好多有钱人的富商,为了能让自己或是子嗣有人能入朝或是为官,那将是多么光宗耀祖之事,对于富足的他们来说,少些银钱又算得了什么,正要出声赞赏,可中档子这季丞相又出来拦阻,而且还上纲上线,拿起了纲常伦理这道大旗来镇压,看来事情虽好,要想筹办起来,肯定阻止之人也不少,这如何是好?皇帝李贽还在暗暗的发愁。

    “呵呵,季丞相所言也是啊,想你尊贵的身份肯定是不能与那些走卒商贩相提并论,但你高贵,你尊崇,你优雅,但现在陛下要的是银子,把你的高贵、尊崇和优雅拿出来,去骗些银子也好、去求些也罢,先解决了时下国库亏空之危急再说。”李玉冷笑道。

    “这”李玉的两句话说的季宗元,半天也吐露不出一个字来,脸色极为的难堪,但饶是自己满腹经纶,满是治国之道和为民之策,但说到此时去如何凑钱充盈国库,那是一丁点的办法也没有,只能干瞪眼,干着急,还要受得太子的羞辱,也无反驳之言。

    这时,户部的尚书钱赢锭出列而站,躬身言道:“陛下,若是让那些走卒商贩与我等一样入朝为官,岂不动摇了国之基本,毫不把圣人纲常伦理当作一回事,这不就是乱套了吗?”

    “我的钱大人啊,你可是亏了你的名和姓,钱赢锭,银锭、银锭不就是银子吗,看来你的名字也可买个好价钱啊,你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财权司职,不尽心尽力去凑措银钱,每日里光想如何将己之过推脱的干净,好像国库空虚与己毫无干系,还好意思去容禀父皇谏言让三哥去主持此事,你却是站在其后,看皇兄的笑话,没有一点罪责之感,你这个户部的尚书做的好清闲,好自在,好惬意啊,要是换作本殿下,到也乐意兼职一番,反正有了好处肯定少不了自己,有了困难有陛下、太子和皇子这些人顶着,你还好意思舔着个脸说什么纲常伦理,圣人之言?”

    李玉此话一出,这户部的钱赢锭,立马就慌乱了起来,满脸的委屈,装作愁苦之色言道:“殿下何处此言,这不是生生的污蔑老臣吗,想我为了筹措充盈国库之银,不说寝食难安,可也是月余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何来自在惬意之言?臣下,自知朝中官员,户部最为难管,上要满足皇家宗亲奢华御用,中要精打细算予之百官之需,下要体恤民情,开展救灾放粮之急,殿下如此而言,不是污蔑本官是什么,若是殿下觉得臣下做事确有差矣之时,还请陛下免去臣子户部尚书之职,好找一鼎立之人,省的如殿下之说,自己失职事小,延误了治国大略事大,那微臣就怕是成了千古罪人不说,更重要的是九泉之下也无颜相见我钱家的列祖列宗。”

    说完之后,便跪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毫不在意威仪,大肆痛哭起来,声嘶力竭,这时就连皇帝李贽都看到了也无可奈何,只得好言相劝。

    “钱尚书,朕知道你为国操劳,就不必在此感伤了,还是多想想与皇儿继民如何筹集银两,度过这一万难时刻,这才是当下急需要做的,你哭哭啼啼的像什么话,玉儿也是一时因为当前危急,说话不讲分寸,你还是不要太在意了,赶紧起身吧。”

    谁知这钱赢锭好不知趣,还言之灼灼,有些相逼李玉的意思。“陛下还是免了微臣的尚书之职,微臣驽钝,有负圣恩,这事微臣以为还是交与殿下办理才好,还望陛下应允。”

    我靠,这个老家伙,想脱包袱,轻装走人,把这个招人嫌、万人骂的差事甩给自己?真是一帮老狐狸,到了关键有事的时候,精滑的比水里的泥鳅还难弄。

    本来有事就说上两句的丞相季宗元,这时也开始装聋作哑了,站在一旁,呆呆的入神,不知是想什么入了神儿还是故意做作装样,反正该说话的时候,可是一句也不说了,估计心里也是得意不行。

    李玉这时头可大了,妈的,看来是抢打出头鸟,出头儿的椽子先烂掉啊,自己一时的冲动,竟然中枪了。下一步,要不自己把这事担起来,有始有终的做好,要不就是欲求这精滑的钱赢锭,让他继续半死不活的统揽此事。

    首先要是自己担下这事的话,可心里也不是没有想过,可能阻力要比三皇子李继民做的还要大,不说自己在朝中已有大皇子、芑贵妃一族,二皇子、云贵妃一族,两大巅峰势力都与自己不对路,而且那云贵妃对上次一百万两银子之事肯定耿耿于怀,不睚眦报复自己,就是人家海纳百川的宽容肚量了,岂会支持于自己,再说朝中大臣,百官之首那就是丞相季宗元了,那个家伙恨不得在自己落井的时候,再扔上几个大石头,砸的越死越解气,想想自己的处境可谓是处处是敌,四面楚歌啊。

    若要欲求那钱赢锭继续绸缪此事,不是自己还没做,就已经向这货认输了吗?可对于眼前之事可谓是左右危难,上不是,下不是,这真是作茧自缚,苦酒自尝
第三卷 崭露头角宫廷斗 第四十三章 发行国债之举措
    “钱大人何必为难与我,你若是觉得此事确实不通,只可道来原委,不要因为本殿下说了你几句,就一哭、二叫、三上吊,跟那小妇人一般作为,哪有一个一品大员的风仪,不是让满堂朝臣耻笑与你吗,我也知道你为捐银之事确实操劳,操劳的都操劳到烟雨楼去了,我就是想不通,在此之前,你频频初入那溧阳城最大的烟花之地烟雨楼,难不成是为了到妓院索要银两来充盈国库,不知现在钱大人在烟雨楼索要了多少银两来充盈国库啊。”

    李玉此一言,一下使得这户部钱赢锭哭泣之声突然而止。心中更是惊恐万分,还有的就是愤恨不已,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