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张秋生 >

第772部分

张秋生-第772部分

小说: 张秋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想搭顺风车做广告吧?刘萍心里这样想,嘴里也不说破,笑着摇头:“疯了,都疯了。这个张秋生太会折腾了!吴烟这些丫头也不像话,比男生还要疯!”

    摇着头却看见在孙家村的旗帜下的孙一行,还有孙不武的爷爷,赶紧过去打招呼:“首长好!”孙不武的爷爷可能就在干休所住,他在这儿不稀奇。孙一行也跑来,就让刘萍惊诧莫明了。这个大年底的,八方公司没事吗?你也跑这儿凑热闹!

    雷鸣见到孙老爷子赶紧敬礼:“首长好!”

    孙老爷子笑呵呵地回答:“好,好,都好。你们都是好样的。”其实他不住在干休所。自从退休孙老爷子就就住孙家村。张秋生要拍一部全民抵抗蒙元侵略的电影,孙家村的青壮年都要来。历史上不知孙家村赶没赶上那场战斗,电影嘛,一定要留个名。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战前动员

    孙一行正在做战前动员。武林世家的战前动员不像部队政委,他们很简单很直接:“都给我听好了。明天,哪个小子要是胆敢给我们孙家丢脸,绝对严惩不贷!到时候你哭都不行,没人给你求情!”

    做战前动员的不止孙家,各个门派都在做。欧阳谷氏也将全家族的青壮年都拉来了。白色的旗帜上红色的“欧阳”两个大字,欧阳谷氏就站在大旗下训话:“明天就要正式拍电影。虽然是电影但却如同真的一样。到时谁要贪生怕死,丢了欧阳家的脸面。轻者,打断两腿!重者,从此不准进欧阳家门!”

    这些门派或世家不懂电影?对拍戏的事太过看重,太过夸张了?不是,他们知道,这次的拍电影是真打。而真打也是他们自己要求的,张秋生被迫答应。

    天下的武学及修真门派都在这儿。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也不服谁,借着张秋生拍电影,我们就比试一番。我们不仅要打得真,还要打得好看。至于死伤,我们各自听天由命。学武不怕死,怕死不学武。各门派各世家都在暗暗较劲,到时死伤恐怕很难免,所以各门派世家才做这样的战前动员,真的是战前!

    学武之人,尤其是这些顽固保守的门派世家对脸面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万一真的出人命,张秋生就吃不了兜着走。

    张秋生当然不会由着这些人胡闹。他不制止要的是保留杀气,真正拍戏时却不能由着他们真打。对付这些人方法很简单,他们不懂分镜头,不懂剪辑,不懂蒙太奇。

    大规模作战的戏明天拍,其中的很多单打独斗很多的特写镜头今天下午就开始拍。单打独斗时,旁边还有很多兵马的战斗,还有嘈杂喧啸的杀声,这些后期再合成。

    吴嫣尽最大的努力租来三千匹马。张秋生嫌太少,营造不出来大战役的场面。干休所的首长们知道后,又为剧组借来两万多匹,加起来大概有三万匹马了。张秋生还是嫌不够,特别是全景式镜头,那种气势还嫌不足。

    一般的导演看到这样惊得嘴巴都闭不拢。但张秋生在撒旦之门里看到过真实的古代战场,那种波澜壮阔的场面太令人震撼,使他怎么看现在人员与马匹都嫌不足。

    没办法,只有从撒旦之门还有艾尔斯皮尔给的那些电影资料里借镜头了。关键是要将里面的旗帜与那些欧洲人的面孔给修改掉。张秋生从数十万英尺的资料里找了一些片断,尽量找那些远景,以及只有马腿与人脚的镜头。然后再找吴痕,请他想办法,怎们用电脑修改。另外还有现场声,一定不能有清晰的古拉丁语,最好是模模糊糊的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厮杀声。

    刘萍带着老公,一路上与各种不同的人打着招呼,其中有很多是在干休所疗养的老首长。最后终于找到后勤指挥部,吴烟、李秀英与孙妙因都不在。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九。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回家祭祖。一般人现在对祭祖无所谓,但古老门派世家却很重视。明天上午拍完戏,就开始送他们回家。

    李秀英去省铁路局,半个月前就安排了三十多列火车,现在必须抓紧落实。都是货车皮,春运期间有货车皮就已经很好了。好在都是习武或修真人,这些人不怕苦不怕累。

    孙妙因先去汽运公司。路近的人就用汽车送。去过汽运公司,然后跑运管处,私人运输车辆归他们管。再然后就跑各大单位,找他们借交通班车。还有些门派世家是自己带大巴来的,就不需要指挥部操心了。

    吴烟去了机场,路远的人就乘飞机。都是运输机,还都是小型机种。没办法,麒林的老机场起降不了大型飞机。

    李秋兰去了救护总站。一些散修,比如屈无病这些人都跟在李秋兰后面。愈伤符炼制了上千张,以防万一有重伤需要,还有李秋兰救伤无需用符。

    指挥部里只剩下张秋然在看家。张秋然干脆果断,雷大哥是现役军人,你就去俞参谋长那儿吧。他们表演什么,你也表演什么。这个,雷鸣同意。与俞安成共同参加过真正的战斗,现在共同拍电影嘛也很好。

    单打独斗挑的都是一些门派的掌门或世家的家主,这些人老成持重,功夫老道,打得出去也收得回来。即使是真打,也可以点到既止。

    这些单打独斗还是让其他导演来,张秋生向来是能懒则懒。拍这样的戏,精彩是精彩,导演们却也胆颤心惊。前几天拍戏时,就曾经有人一枪扎进对方的肚子。当时那个鲜血喷涌,将导演都吓晕了。但是还不能喊停,这样真实的镜头绝无仅有,不拍下来简直是犯罪,糟蹋了那些鲜血。此外头破的,血流的,断胳膊断腿的比比皆是。

    今天的单打独斗更加精彩,更加的令人目不睱接,机器从喊开始起直到拍完,导演们都舍不得喊停。

    首长们调来的马匹都是真正的战马,非常剽悍又非常听话。骑手们的战斗,似乎也感染了马匹,它们或飞快的奔跑或灵敏的转身或人立而起。很有些导演拍过战争戏,他们从未有过这么多的战马供其拍戏。

    太阳下山,天渐渐黑了。张秋生站在那指挥台上,他要做最后的总动员:“各位前辈,各位兄弟们。”全场数十个高音喇叭将张秋生的声音传出去。近二十万人鸦雀无声,静静地听着动员令。

    大家知道,明天清晨七点整,我们开始拍最后一场大戏。张秋生说:“为了一次性的拍好这场戏,现在宣布几项纪律。第一,击鼓前进,鸣锣后退;第二,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如有违令者,杀无赦斩立绝!”

    张秋生的话干脆果断,杀气腾腾。赶来凑热闹的导演们却听得咋舌,对待群众演员能这样吗?还杀无赦,斩立决。

    人群中有人说话了。没用话筒,可见起码是个真气能外放的习武者,或者干脆就是金丹以上的修真人。这人大声喊道:“不是说这次战斗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只击鼓,不鸣锣吗?怎么又来个鸣锣后退?”

    电影里表现的当然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当然只击鼓不鸣锣。张秋生回答:“这是要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但是,拍电影时就不能这样了。电影无论怎样拍,总得有个停歇的时候。总不能没完没了地拍,难道让你们一直打到大年三十晚上?你们还回不回家祭祖了?所以,鸣锣必须停止,所有人都必须站在原地不动,听从指挥依序退场。”

    张秋生接着宣布纪律:“明天清晨五点整吹号起床,该练功的练功,该练拳的练拳,总之是活动筋骨。六点十五分吃早饭。六点四十五分集合。七点整正式开始拍戏。

    事先说明,这样大场面的戏必须一次性的拍摄成功。我不想拍第二遍。相信各位前辈与各位兄弟也不想没完没了的拍,不断地停不断地重新开始。所以请你们明天清晨就活动开筋骨,吃饱喝足,以饱满的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来完成这次任务。”

    除了无数的旗帜在晚风中猎猎作响,全场近二十万人静静地听张秋生说话。张秋生的话不多,见没人提反对意见,接着说:“下面我们将那首主题歌再练习几遍,明天一定要唱得响亮。”

    胡虏来犯,

    夺我妻女;

    我以我躯,

    奔赴沙场

    山河已破,

    家国将亡;

    我以我躯,

    护吾田园。

    ——

    让大部队练歌去。张秋生还有很多事要做。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拍火炮。几百门外面是塑料里面是铁皮的最原始式样的火炮,装填了黑色火药、锯屑、氧化镁等等制作爆竹、烟花的材料。

    三万三千多骑兵,火炮就夹在队伍的最前面。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再从正面架了十几台摄影机。张秋生一声令下:“开始!”

    炮口喷射着火焰,炮声震耳欲聋。近二十万人齐声呐喊,战鼓震天,箭矢如雨。一场真正的大战役拉开帷幕。

    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整个拍摄时间只有几十秒。剩下来张秋生还要选择炸点,以及安放烟火喷射装置。张秋生只需指点埋放地点,其它的事由别人去做,军区给剧组派了工兵。

    火炮拍摄完毕,张秋生还要去拍摄另外的镜头。比如拒马桩、阻拦骑兵的壕沟。古代步兵阻挡骑兵,与现代步兵阻挡坦克差不多,都是挖壕沟或者在阵地前面架木桩。

    骑兵发起冲锋,最前面的肯定要掉入壕沟中去将壕沟填满或将拒马桩冲散。这些都是以死亡为代价,后面的部队踏着自己同伴的尸体前进。无论哪个年代,战争都是残酷的。

    拍电影当然不能这样。尤其那些马匹,都是借来的。即使不是借来的,也不能拿马的生命当儿戏。张秋生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是人或是动物。

    现在只是拍摄战前准备,壕沟与拒马桩都是静静地在那儿。真正要的那种人仰马翻的镜头,还是去撒旦之门的资料中去借。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血色八合湖公映

    腊月二十九清早六点四十五分。冬天,此时的太阳还没露头,但《血色八合湖》的拍摄场地上已经是人山人海。除了近二十万的参演人员,麒林城里的大量市民都跑来观看。

    四十二个机位,从天上到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将整个拍摄场地包围起来。这些摄影机是好年华影视公司与大道自然公司分头去借来的,其中包括艾斯皮埃尔在撒旦之门里给麒林分队的每人一部。

    前来参观的导演们羡慕啊。现如今,有哪个剧组能够这样奢侈?一下子动员四十多部摄影机,这得要多少胶片?得花多少钱?哪个投资人愿意这样糟蹋钱?

    天上有两架直升机在盘旋,还有五架无动力三角翼。地下无数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时不时还传来马的嘶鸣声。

    张秋生看着手表,七点整。拿起对讲机,一声命令:“鼓手准备,开始!”四十多面战鼓擂起,鼓声隆隆,激发着演员们的斗志。

    鼓声持续约三十秒,停下,现场突然显得非常安静,静得让人窒息。张秋生又拿起对讲机:“一号,二号,三号机注意,镜头对准南华派掌门。鼓手准备,第二通鼓,开始!”

    南华派掌门站在指挥台上,手持令旗,坚定地望着前方。身旁是一张直径两米的大鼓,四个鼓手站立在四边。随着张秋生的一声开始,鼓手们立即擂鼓,下面的四十面战鼓跟着擂响。

    鼓声未歇,张秋生又命令:“火炮准备,开始!”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烟火准备,开始!”无数的炸点爆出冲天火花,烟火喷射装置喷出滚滚的浓烟。

    第二通鼓罢,场面上是炮声轰鸣,黑烟弥漫。张秋生又拿起对讲机:“准备,准备,各单位准备。南华派掌门准备发令;鼓手准备第三通鼓;全体人员注意,要大声呐喊。预备——,开始!”

    随着南华派掌门的令旗一挥,“杀——”全场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双方军队都在往前冲。骑兵与步兵即将碰撞。张秋生又对着对讲机命令:“音响准备,开始!”散布四周的音响播出战歌:

    胡虏来犯,

    夺我妻女;

    我以我躯,

    奔赴沙场

    ——

    准备了一个多月时间,实际拍摄只有三分多钟。双方人马接触不到一会,张秋生就命令鸣锣收兵。

    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不过瘾,就这么一会?人们围着张秋生讨说法,我可怜昨天一夜都没睡好,你就拍这么一会。张秋生,你也太对不起人了吧?

    不少,不少,张秋生耐心解释:“一部电影统共才一百来分钟。另外呢,电影镜头是要剪辑的。前些天已经将双方人马对打的镜头拍过了,然后呢,再将他们接一起就行。

    这么着好不好?我将电影制作好,你们再看。如果不好,尽管你们骂。我张秋生绝不回嘴。”

    外地人开始回家。张秋生还有最后一组镜头要拍,就不能去送他们了。最后的镜头是站在远处观看这场战役的妇女。

    成千上万的老弱妇孺站在山崖上焦急地看着远处的大战。战斗结束,我们失败了。男人们都死在了战场上。

    芲山如黛,残阳似血。旷野上,数以十万计的男人尸横遍野,到处是断臂残肢,坍塌的指挥台,被打翻在地的蒙元军队的火炮,处处是积洼的鲜血,失去主人的战马悲伤的嘶鸣。

    蒙元军队来了,向着这些老弱妇孺们冲来了。为了不受蒙元军队的侮辱,老弱妇孺们纷纷跳下八合湖。成批成批往下跳,舍生忘死,义无反顾。

    最后的戏分为两部分拍摄。一部分是真的在八合湖附近拍,前几天已经完成。担任群众演员的全是修真人,他们都有避水符。即使没有避水符,这些人也淹不死更不怕冷。

    另外一部分就是现在拍,就在附近的山头。悬崖的下面是两米多厚的海绵,悬崖也不深,大约只有一米多点。在八合湖附近拍的镜头,是连湖水包括人跳下时溅起的水花。现在拍的就只有人的上半身了,但人数比在八合湖时多。两部分镜头剪辑时交叉使用,力求达到最真实的效果。

    随着张秋生一声:“开始!”聚焦在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