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天才收藏家 >

第254部分

天才收藏家-第254部分

小说: 天才收藏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心思被郑柏给拆穿了,但是方明却是脸不红心不跳,点了点头,说:“可是我这里的环境比较舒服嘛,你来或者是朋友来,那也有一个地方好聚对不对?”
周雅芳这个时候也笑着说:“方明说得对,郑老,我这个地方可是相当的不错的,我还会准备好茶。”
“哈哈哈!郑老,我捡漏的本事可是非常高的,你想一下,古轩斋可是不断地会出现一些好东西的。”
“得得得!你们两个不要唱双簧了,我来,我来,这个地方我能够不来嘛。”
这个地方舒服就不说了,光是方明所说的古轩斋不时会出现好的古董就足够把郑柏给吸引过来了。其实对于此时的郑柏来说,钱这玩意的吸引力实在是不太大了,最吸引他的当然就是古董,和别的古董店不一样的是因为方明捡漏的本事极高,所以店里不时会出现让人惊叹的古董,他想不来也不可能。
方明和周雅芳笑了起来,他们之前当然是故意作弄郑柏的。
“好了,玩笑不开了,郑老,你这一次找我到底是什么事情?什么样的古董要我看一下?”
郑柏点了点头,说:“前一个月吧,我得到了一幅书法,经过仔细地鉴定之后我觉得应该是真的,但问题是别的地方已经出现一幅,这让我实在是很头疼。”
方明皱了一下眉头,说:“郑老,你的意思是说你手上的这一幅字和另外一幅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另外一幅已经是经过确认是真的?”
“没有错,就是这个意思。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你曾经给万华鉴定过一次画,所以就想来找你看看,但你又不在,所以才想着找周雅芳看看,不过既然现在你回来了,那自然是要让你来看看了。”
郑柏说的是方明之前给郑柏鉴定的那一幅浮玉山居图的事情,其实方明并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情虽然很隐秘,但最后还是传出来了。
“这个……我看看当然可以,但是对于书画我还真的是了解不多,帮不上忙可别怪我。”
方明可不敢大包大揽,书画的鉴定绝对也是件博大精深的事情,这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书画一直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心,是万千文人整天折腾的事情,历朝历瓦有名的书画家就不说了,就算是那些不太出名的事实上也是有着很深的功底、到了今天也就有了很高的价值。
更加重要的是在书画之中存在着大量的“作伪”的情形,而且很多参与作伪的就人本身就是青史留名的大书画家,这就更加增加了鉴定的难度,对于这一点方明是极为清楚的,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个我明白,你这小子客气什么,赶紧给我掌一下眼。”
郑柏狠狠地瞪了方明一眼。
方明摊了一下手,说:“我说郑老,你让我掌眼,那也得把东西给我拿出来吧?”
郑柏在自己的脑袋上拍了一下,说:“这个……我……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这都是你这小子闹我的。“
郑柏说着把自己一起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包解了下来,然后从里面拿出一个筒子来,轻轻地拧开盖子,从里面抽出一个卷起来的纸,然后更加小心翼翼地摊在了桌面上。
周雅芳打开了桌子上的灯,雪白得仿佛是雪一样的灯光打在了字上,方明一看就叫了出来。
“唐寅的?”
唐寅南直隶苏州吴县人,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等,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传说他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所以叫唐寅,他生平玩世不恭但却又才气横溢,书诗画都是一绝,更加是和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三个人一起被称之为“江南四大才子。
当然,如果有说唐寅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胜的话,那说唐伯虎就没有人不认识了,至少周星驰的那一部“唐伯虎点秋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唐伯虎是历史上的大才子,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留下来的东西特别是书画等等都是收藏界的珍品,这主要是因为他留下来的书画不多,相反,假的却是很多,而真的那些则大多在国家的博物馆之中收藏着,所以说他的书画一旦出现,往往就能够拍卖出天价。他的书画拍卖很多都是千万级的。
“是的,没有错,这一幅确实是他的字,
“花前人是去年人,去年身比今年老……”
念着念着,方明自己吓了一跳,说:“这个……这是唐寅的《自书诗》?这由字不是拍卖过的么?好像是4700多万?2011年的事情?”
方明的记忆力很强大,看过的资料绝对不会忘记,唐寅的名气很大,他的这一幅作品更加是因为拍出高价而让他印象深刻。
郑柏点了点头,说:“是的,你说得一点也没有错。事实上,这一幅作品是有着明确的传承的。
民国年间,作品收藏者是汉军正蓝旗赵尔莘先生,文~革期间此卷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80年代的时候相关部门曾经组织过谢稚柳、启功、刘久庵、徐邦达、杨仁恺等五位专家一致鉴定认可为真迹。后来,这一幅作品退回原来的主人。最后出现在拍卖场的时候确实是2011年,拍卖出近5000万的天价,事实上那个时候我就在现场,拍卖非常热闹,争相出价。当然,我是属于没有钱的那一个,所以只能是过过眼瘾,看看热闹的了。”
想起当年的事情,郑柏不胜唏嘘,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反而让他对自己得到的这一幅字感觉到震惊莫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拍卖掉的那一幅字画传承清晰,而且经过真正的专家鉴定,绝对不会出错,可是这样一来自己手上的这一幅又应该怎么样解释呢?
如果说是假的——事实上唐伯虎的传世书画特别是流落在外的多是的假的,那一切就反而正常了。但是,不管是郑柏自己的研究又或者是说找了别的专家,他们都觉得眼前的这一幅字是真的!

第453章 真真假假
这件事情已经困扰郑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很长时间了,因为这完全不合理,他都已经快要把自己的脑袋都想破了,还是想不出来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
所以到了最后,郑柏也只能继续把自己手上的这一幅字拿给不同的人,看看别人到底是怎么样看的,但是,更加让他不敢相信的是那些鉴定了字的人都说这应该就是唐伯虎的真迹,但是这样一来,已经进行拍卖的那一幅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问题就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让郑柏都差一点想把自己的脑袋都砍下来。
历史上一直都认为唐伯虎的书法比不上绘画。但是,这只是和他的绘画和诗文相比较罢了。事实上,他在书法上的天分极高。他的书法有大书法家赵孟畹挠白印M跏勒暝凇稄m州山人稿》中曾经这样说过:“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
除此之外,唐伯虎还吸收了别的书法家的精华,比如说李邕、颜真卿、米芾等人的,从而融合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总的来说就是潇洒而有力,仿佛是高流瀑布般大气磅礴,但是在书体之间又夹杂着老辣与天真相混的气质,所以往往就形成了有时沉重,有时又轻松地一笔带过,随意而生姿,这其实是与唐伯虎这个人的性情是紧密相关的。
“唐伯虎其人的书法有四个不同的分期,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唐伯虎居住在家乡苏州,和文征明关系,所以受到文征明的影响,这个时候的书法是学赵孟睿崽宥苏憷觯史ㄔ踩螅坏诙逼谑30岁至36岁,唐伯虎科场被黜,妻子离异,以卖诗文、书画谋生,而在这个时候他的书法追求的是规范,研究的是颜真卿的楷书,因此用笔凝练而重,圆硕多肉,结体稍长,而且吸收了隶收的笔法,特别是横笔的时候用‘蚕头’收尾,而捺笔的时候则有‘燕尾’;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伯虎正值壮年,居住在传说之中的世外桃源的桃花庵,这个时候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得已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鼎盛的时期。在书法上他再一次回到了赵孟畹木裉氐闵希一刮仗拼铉叩奶氐悖鼐托纬闪俗约旱摹⒍沂潜冉铣墒斓奶氐恪=崽蹇∶乐屑Φ溃帽柿髯屑坏谒氖逼谠蚴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伯虎的晚年。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唐伯虎看透了世事,思想比较消沉,行为更加颓废,因为是借书而达意,所以这个时候的书法比较直率,用笔上极之有力,八面出锋而追求的是力量,这个时候真正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界。”
“眼前这的一幅书卷是唐伯虎晚年也就是第四时期所书,从风格上来说绝对是他所写。”
郑柏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说:“方明,你觉得这是唐伯虎的真迹?”
“嗯。是的,你看这上面的印章,‘逃禅仙吏’说的是他从南昌宁王处脱身回到家乡的事情,这和具体的这诗所写的时间是对得上的。”
“还有,这一方‘南京解元’也是如此,这两方印我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所编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的‘唐寅’有收藏,我想一下,应该是在第58和63印。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真的。”
方明说着,慢慢地收回自己之前轻轻地按在书卷上的右手,然后看着出现在右手手背上的貔貅慢慢地消失,他就更加心中有数了,眼前的这副书卷当然是真的!当然,在别人的眼里,方明的这个动作只是在鉴定书卷,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之前拍卖的那一副呢?总不能那是假的吧?”
方明犹豫了一下,说:“这个……我没有看到过那一幅书卷,所以不能够判断,但是我想应该不会是假的。”
价值几千万的东西,而且是拍卖过的,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是真的,但必然是经过了无数的大师鉴定过的,这样一来是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不会是假的那就是真的了,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两副一样的字传世?这件事情在历代都没有记载,所以这是不可能是事情!”
郑柏在自己的脑门上狠狠地拍了一下,他现自己再一次陷入了怪圈之中,那就是方明鉴定的结果也是真的,但都拍卖掉的东西怎么还出现一份在自己的手上?他其实也已经通过一些关系打听过了,拍卖的那一幅字还是在原来的人手上,并没有出现丢失之类的事情。
这样一来,他就更加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周雅芳放下手里的放大镜,眉头也拧得紧紧的,说:“我觉得方明说得没有错,这确实是唐伯虎的真迹。”
“唉!”
郑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你们的鉴定结果不出意料,都说是真的,但是眼前的这一幅字分明也不是象之前方明你鉴定过的那幅《浮玉山居图》一般是拼成的,所以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一回事?
郑柏当然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他却想不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找不到答案差一点让他疯了。
方明犹豫了一下,他倒是想起了一些可能性。
“郑老,其实历史上书画重出的现象并不少见。”
郑柏是玩老了古董的人了,一听就知道方明的意思:“是的,确实是如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照书画依靠或者是描钞。在我国的历史上,如果是很有名的书画,一般来说都是有记述的,所以喜欢书画的人虽然说不一定能够看到真迹,但是根据记载是可以大约推知书画本来的面目或者是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做假的人不会凭空捏造、‘制作’出一幅假的书画来。比如说,魏晋的书贴在现在能够看到的很多都是用双钩的办法临摹而来,与真迹几近相同,画的方面虽然不能用双钩之法,但是也是可以描的。其中的高手照着原作描绘,然后再用一些办法来作旧。这个时候有真迹的人去卖画的时候第一次用的是真迹,但是因为价格极高,所以看一次之后就会拿回来,然后就是谈价格。接下来再想看画的时候就不会拿真迹了,而把描出来的那一幅拿去,如此一来另外准备的一幅假的就同时在作旧等等,等到价格谈好的时候,假的那一幅也完成了:因为之前看一直重复多次看的那一幅也是描的,看得多了,脑中自然而然地就认为真的就是如此,再拿出一幅假的作旧过的,自然不会起太多的疑心了。真正交易的时候再说干什么这画来历不明之类,让买的人不要时常拿出来给别人看,自己收藏就好,如此一来也就尽可能地减少了出问题的机会。”
“这些我也知道,之前我也仔细地研究过了,眼前的这一幅书卷,不存在着作旧的痕迹,而且也不是用双钩之法描成的。”
“其实,对于唐伯虎来说,他的书画上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他还没有出名的时候是师从一个叫周东村的人的,所以就有了周东村的风格。等到唐伯虎出名之后,就出现了由周东村捉笔的书画,这样一来,因为唐伯虎的书画本来就有周东村的风格,而且时期上也对得上,因此他们两个人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唐伯虎早年的时候其实是很相似,一旦面临着这样的书画,就算是真正的鉴定高手也是很难鉴定出来的。但问题是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是唐伯虎晚年所作,风格等等都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与周东村的风格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也可能是周东村的捉笔之作。”
方明一听就知道郑柏确实是把这些东西都研究到了一个很深的程度,周东村的事情其实是一般的人是不太清楚的。
名人找人“代笔”的事情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以前也是有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唐伯虎出名之后,有人请周东村甚至是周东村自己以唐伯虎的名义写过一些书贴或者是绘画之类,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上有过记载,但是真实情形这么多年过去之后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很难说了,但是一个结果就是一旦面对着这个时期的唐伯虎的书画,那就要小心一点。
当然,也仅限于唐伯虎初学书画的时期,别的时期的要想学得七八分的神韵,还是不太容易的。
总之一句话,在历史上有很多种原因会导致名人的书画出现“重出”的情况,这其实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难点。
“郑老,你说的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我想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可能,说不定是可以解释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个问题的。”

第454章 宣纸的奥妙
“啊?还有一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