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食遍天下 >

第69部分

重生之食遍天下-第69部分

小说: 重生之食遍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虽然是相信赵海生的无所不能,不过这1ooo万也确实是多了一点,他都有点想象不出来这么多钱到底有多少了。

    赵海生知道自己一定能参与到这个船队之中,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船队里的人一定会选择让他以个人的名义来贷款再投到船队中来,而心态就正如潮磊所说的那样。

    当然,赵海生是希望自己能加入这船队的,而他也相信如果自己能加入这个船队并占最大的份子的话,他就能控制这支船队,这样就能给这支船队带来更好的展的前景。

    控制着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再加上自己原来的车队和广州的海鲜连锁店,赵海生就能形成一个产、运、卖一体的产业链,这样一来整个效益就能提升一个大大的档次,不管对于他赵海生来说,还是对于整个参与到这个计划之中的人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事情。

    赵海生从来也没有想着占大家的便宜,占大家的便宜可能能得一时之利,但是长久下去是没有好处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正是基于这样对于大家都有利的计划,赵海生会想着以自己的名义贷款1ooo万参与到船队中来。

    资源的整合在任何时候都是能为各方带来巨大的利益的事情。这就是赵海生接下来的计划。

    “在我看来,海生加入船队大家分的钱未必会比现在少,说不定比现在还多。”孙大铁倒是对赵海生充满了信心。

    “会的,一定会的。”赵海生望着面前那辽阔的、望不到边的大海,小声地说。

    他不是对潮磊说,也不是对孙大铁说,他只是对自己说,对这一片大海说。

    海蚯蚓钓鱼,钓的是海里的鱼,而赵海生眼看着就能钓到另外一条大鱼!。

第二卷大发展第五十三章周晴喜欢的牛杂串和酸菜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那风尘仆仆的周晴。赵海生心里不由得生出了一丝怜惜,这个时候从广州到天溪县可是一段很长的距离,而且路也好走,所以这一路下来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自己的事业就在这天溪县、就在海潭镇,至少暂时来说是这样的,所以自从上次两个人基本上确定了关系之后两个人也不过是短暂地见过两面而已。

    这次周晴来,还是“假公济私”的结果,赵海生接下来的计划需要周晴的帮忙希望周晴能为此做一个专题,当然,这并不仅仅是赵海生的想法,也是赖明的想法,xx日报是影响力巨大的报纸,如果海潭镇的事情能在这份报纸上上一个专题的稿子那对于他赖明和整个天溪县和海潭镇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事情。

    所以,此次周晴来这里还是县政府出的邀请函。

    “路上还好吧。”赵海生接过周睛手上的行李袋,轻声地问。

    “还好。”周晴也轻轻地说。

    话虽然很平凡,但是两个人的心中却生出了一股温情来。这个年代的爱情故事也许没有那样的浪漫,但是这种平实质朴之中的脉脉温情却让赵海生更加地珍惜。

    当然,赵海生相信周晴也是这样的感觉。

    “这一路饿坏了吧?我带你去吃好吃的。”赵海生笑着说。

    说到吃的,周晴的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就连被赵海生拖着小手而产生的娇羞也暂时忘记了,说:“我们去吃什么?”

    “牛杂串和酸菜。“赵海生说着拖着周晴捌进了一条小巷子。

    才刚进这条小巷子。周晴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其中夹杂着辣椒的辣味,这两股味道一冲,让周晴感觉到自己的胃一下子就张开了。

    “好香!”周晴不由得小声地叫道。

    “是不错吧?我可告诉你,别看这条小巷子不起眼,但是这小吃可是地道得很,说得上是小吃一条街,主要的小吃就是我跟你说的这个牛杂串和酸菜了。”赵海生一边说一边拉着周晴直奔中间的一个小摊而去。

    赵海生记得这里有一个小摊,直到十几年之后依然在卖着,能卖上这么多年的牛杂串和酸菜肯定有着独特的地方,而这个小摊也是赵海生后来每次回到天溪县时必来的吃的地方,就象狗肉档一般。

    让赵海生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的是,此时这个摊子已经出现了,那个此时年轻的老板正在忙碌着呢。

    这种摊子一般都比较简陋,就是一张大概半米高的木桌,长约两三米,宽大约一米,周围摆着二三十厘米高的小木凳,这就是客人来吃时坐的地方了。

    当然,那个牛杂串就是旁边的一个瓦煲之中,酸菜则是在一个玻璃罐之中。

    “老板,给我们先来两碟酸菜!”赵海生一坐下来就大声说。

    “好的,马上来。”

    后世那个秃了脑门的摊主这个时候还年轻得很,麻利地揭开那个玻璃罐子的盖子,用一双长筷子夹出酸菜来放在两个碟子里就放在了赵海生和周晴的面前。

    “那个盖子为什么用包巾包住?”周晴看了看那个放着酸菜的大玻璃罐的盖子,不由得好奇地问。

    “那是为了密闭用的,因为这种玻璃罐的盖子都是铁皮做的。虽然盖得上,但是密封不好,所以就用毛巾包着,这样盖着的时候就不会有空气跑进去。因为如果空气跑进这个玻璃罐里,这酸菜的味道就会变了。”

    赵海生解释说。

    这个时候的这种三十厘米高,直径十五厘米左右的玻璃身子铁皮盖子的玻璃罐子是人们用来装腌菜之类的好东西。

    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用坛子来装,但是既然是做买卖,那就不能装一个黑不溜秋的坛子里,这种透明的玻璃罐子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可以让人看得到里面的是什么东西,是可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的,卖相好才能卖得好,这种道理人们很自然就能明白。

    所以,人们卖这种酸菜、冰糖之类的东西的时候都会选择这种玻璃罐子作为“展示”之中。

    这个时候如果走进小杂货铺,看到里面有一排的这个的盖子被白毛巾包着的大玻璃罐子,那绝对是这个时候的一大特色。

    赵海生拿过用一个塑料瓶子装着的暗红色的辣椒酱,挤在了装着酸菜的碟子里,又拿过两根竹签,把其中的一根递给了周晴,然后笑着说:“来,这就是酸菜了,试一下!”

    周晴打量着碟子里的酸菜。现是用大头芥菜腌制而成的,色泽金黄,半透明,那肥厚的叶片里面的那“筋”都似乎看得清,而那暗红色的辣椒酱和这金黄色一起形成了一种能钩起人的食欲的颜色!

    周晴用竹手里的签扎起一片酸菜,沾上辣椒酱放进嘴时一咬。

    “扑!”

    周晴先感觉到自己似乎咬在了一块“水”上,肥厚的酸菜随着她轻轻的一咬,有股酸甜的“汁”马上就流进了口腔里,而酸菜上面沾着的辣椒酱也随着这些汁一起刺激着她的舌尖!

    酸、甜、辣,酸不会让人卷舌,甜不会让人感觉到腻,而辣则不会让人皱眉和直冲鼻子。

    一切似乎都刚刚好,刚刚好地刺激着周晴的舌头,刺激着她的胃口!

    “怎么样,是不错吧?”赵海生看到周晴已经飞快地吃完第二块酸菜,笑着问。

    “真看不出来这种酸菜的味道会是这样的,好吃,好开胃!”周晴一时间找不到适合的词语来形容酸菜带给她的感觉。

    “在我们这里,这种菜叫酸菜,还有一种是叫咸菜,这酸菜和咸菜都可以用大头的芥菜来腌,但是不一样的是这咸菜的味道是咸的,但是这个酸菜会放糖,所以味道就是这种酸甜的。”赵海生解释说。

    “原来是这样,这个酸菜的汁可真多啊,而且这个辣椒一点也刺鼻子,似乎带着一点甜?”周晴好奇地问。

    赵海生点了点头,指着一旁的玻璃罐子里的那些泡在水里的酸菜说:“你看,这种酸菜是一直泡在水里的。单从这水来说,腌酸菜和腌咸菜就不一样,腌咸菜的水是很少的,而腌这种酸菜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酸菜都泡在水里,这样一来,汁多就不奇了。”

    然后,赵海生又指着自己碟子上的那暗红的辣椒酱说:“这种辣椒酱是经过酵的,算是半熟的辣椒,所以没有了鲜辣椒的那种强烈的辣味,如果用的是鲜辣椒,那强烈的味道就和这个酸菜的酸甜味道配不上了,吃起来除了辣椒的味道之外就没有别的。”

    “小吃小吃,小小的吃食,但是这门道可大了啊。”周晴感叹着说。

    赵海生同意地点头说:“没错,小小吃食大门道。你想一下,这种小摊子一卖可能就是十来年,如果没有点门道那是不可能撑得下来的。”

    停了一下,赵海生就指着一旁的瓦煲里的牛杂串说:“除了这东西做得好吃,这做买卖的心思也要好。比如说这酸菜能开胃,吃了一碟之后,再来吃点肉正合适,所以这种牛杂串的摊子一般才会配着酸菜在卖!”

    周晴琢磨了一下赵海生的话,现还真的就是这个理。先来一个开胃的。人的胃口开了自然就想吃肉,而这牛杂串正好派得上用场,这样一来生意自然会至少好上一两成。

    胃口开了,吃得也就多。

    “而且,这酸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去油腻,如果你吃牛杂串觉得腻了,那就吃一两片酸菜再接着吃,这样一来,可能就吃得更多了。”赵海生一边说一边扎起一片酸菜放里自己的嘴里。

    “没错,这就是做生意的门道啊。”周晴知道赵海说的是事实。

    “来,我们试一下这个牛杂。”十来年之后。当赵海生回到天溪县和朋友来吃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吃几十串甚至是上百串这样的牛肉串。

    所谓的牛杂串,就是牛肉、牛肠、牛肚、牛肺、牛筋等等切成小块,然后用一个小的竹签串上,然后放到一个瓦煲里煮。

    牛肉、牛肠等都是先煮熟的,不过这个时候并没有加什么调味料,而只是用水煮熟,调味主要就在这个瓦煲的汤之中。

    这一瓦煲的汤的成份很复杂,不过主要是有八角这类的香料,主要的目的是去掉牛杂本来的一些“骚味”,然后增加香味。

    赵海生曾经研究过这个瓦煲里的汤,也曾经试着出钱希望能买到这样的一个配方,不过都失败而回。

    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瓦煲,那可能是小摊主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的心血,是传家宝,是不太可能为了一笔钱而卖掉的,就算是这笔钱的数目不小也不可能。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瓦煲的汤是从来也不会换掉的,一个和后世常见的电饭煲差不多大的瓦煲常年不断地加水加香料,然后煮牛杂串,这些肉香、香料的香都融入一瓦煲的汤之中,想味道不好都不太可能。

    周晴的眉头皱了起来,刚才摊主打开那个瓦煲拿牛肉串的时候,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她看到那一个瓦煲里的那些汤,浓而且稠,虽然冒出的小小的水泡还在证明这是汤,但是那颜色深得看起来就象是一煲污水,她实在想不出这样的汤煮出来的牛杂串有什么好吃的。

    看着周晴那皱起的眉头,赵海生很快就明白她在意的是什么了。这其实也是后世很多华夏的美食不能走向世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那就是很多东西的煮法看起来不卫生!

    华夏人的饮食习惯和世界的主流不太一样,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吃法如大家的筷子都伸到一个锅里夹东西在外国人看来就是很“惊讶”的一件事情。

    还有现在的这个牛杂煲,肯定是通不过所谓的国外的卫生标准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推广得出去的了。

    不过,赵海生对此却没有什么不适应,他笑着说:“你放心吧,难道我还会拿坏的东西给你吃?吃坏你了,我也心疼啊。你试一下。一会小心别把自己的舌头都吞了。”

    “真的这样好吃?”周晴半信半疑地问。

    “当然,我什么时候会推荐错东西的?”赵海生肯定地说。

    周晴对此倒是很认同,如果说赵海生别的东西不懂,那还说得过去,如果说吃的,自己那可是再加几个脑袋也比不上他。

    “可是……这样子看起来不太卫生……”周晴还是犹豫地说。

    摆摇了摇头,赵海生说:“当然不会。这些汤就是这样子的,虽然都是同一煲,但是每天都煮,怎么可能会不卫生?放心吃吧。”

    “好……吧。”周晴犹豫了半天之后,最后还是答应一试。

    赵海生看到周晴那畏畏缩缩的样子,心里也不由得有点好笑,这牛杂串要吃的就是这种看起来不太卫生的才地道,如果是日后那些在大的便利店里做得很卫生的那种,就没有这种地道的味道了。

    而且他也相信,只要周晴吃了第一口,那就不会再考虑这个卫生不卫生的事情了,美味足以秒杀所有的一切!

    牛杂串都是一竹签串在一起的,现在周晴拿起的正是一串牛肉。已经煮熟的牛肉切成薄片,然后串在竹签上,再放进汤里煮上十几二十分钟,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就可以了。配酱还是和酸菜一样的辣椒酱。

    轻轻的、有点畏缩地,周晴咬下了竹签最前面的那一小片牛肉。皱着眉头嚼了一下,感觉到嘴里的牛肉先是韧,似乎怎么样咬都咬不动,但是嚼了十来下之后,这牛肉似乎就开始“松动”而散了开来。

    在嚼的过程之中,一股浓浓的香味一下接一下地渗了出来,同要的辣椒酱此时的感觉完全与吃酸菜的时候不一样,酸菜是酸甜与辣椒酱混在一起,而这里却是肉香、香料香与辣椒酱混到一起,更妙的是之前的酸菜是脆的,而这牛肉却是嚼劲十足,一下接一下的嚼动之间,肉汁、香料的香汁还有辣椒酱在嚼动之间充分地混合到一起。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口感,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味觉的刺激。周晴不由得下意识地再咬了两片牛肉,一起嚼了起来。

    赵海生有点得意地拿起了一串牛肠大口地吃了起来,这些牛杂各有风味,牛内的韧、牛肺的软绵、牛肠的肥、牛筋的滑、牛肚的脆,这就看每一个人的口味怎么样了。

    而赵海生更喜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