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你在高原 >

第133部分

你在高原-第133部分

小说: 你在高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人的杂志(69)

    一切似乎都是淳于黎丽引起的,一切又似乎有着更深的动因。我想这最终也还是血脉的召唤。不过淳于黎丽的确连接着整个淳于家族,连接着我们的神奇的历史;我终于明白了如今的思琳城既通向藏徐镇,又通向昨天的游牧民族。长长的源流,长长的历史。我一次次被先人的业绩所感动,被淳于云嘉和淳于黎丽的先人淳于髡、淳于越的壮举所震撼;还有远涉重洋的徐巿——他那杳无音信的三千童男童女……说不尽的悲惨故事,一场场争斗、耸人听闻的跋涉、在历次战争中所付出的鲜血。这一切都由不能更改的命运所决定,由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的血脉所决定。

    在古代,氏族内部是绝对禁止通婚的,所以每个部落都必须包括两个胞族以上;而随着部落的增加,每个胞族又可以割裂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样,几个胞族又会组成一个新的部落。部落的名称多半是偶然发生的,而不可能全是有意选择的。亲属部落间的联盟,常常因为短时间的需要而结成;出于种种复杂的关系,各种各样的姓氏也就产生了……

    总之对东部莱夷民族的探寻、对这一个又一个谜的破解,已经构成了我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我长途跋涉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的先人在近代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我知道后来也正是莱夷族的后裔开发了整个大东北。他们具有开拓和迁徙的秉性,不断地寻找。他们坚强不屈,在强暴之下也永不屈服。

    我渴望的就是这种家族神采。但愿我的不安和寻找、那种难以遏制的奔走的渴念,正是由这个遥远的、与我有着血缘关系的部族所赐予的。我将在这场追赶中确立自己的修行。

    热城

    1

    入夜后,仍然是喧闹和燥热围拢着我们。而在那片平原上的这个时刻,任何一片绿草都会是湿漉漉的。仰脸看看星空,星星模模糊糊,疏淡而遥远,好像随时都会彻底隐去。这就是这个城市特有的夜色:月亮也总是挂着很大的晕影,像躲在一层毛玻璃后面;空气中永远有一股烧焦的胶皮味……满城灯火会让人联想到一座熊熊燃烧的高炉,好像每一座楼房都在燃烧,从窗户里冒出暗淡的火苗,火苗上方又是滚动的烟雾……是的,整个城区的确笼罩在一股浓浓的烟气里。

    这样的长夜我一次次打开那本秘籍。梅子叫它“天书”。她伏在桌前,神色专注,“你从来没说这上面写了什么。”“这得有些耐心才行,也许有一天会豁然洞开。”“你就等着这一天?”“我会想想办法。也许我能把它搞个明白,因为这是我们祖先的历史。从血脉上讲,我和你可能是源于不同的种族……”

    “我们都是汉族!”

    “是啊,可是汉族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期,这里边也有征服和被征服的故事,有十分顽强和激烈的反抗……很复杂呢。你知道吗?我的祖先是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源头在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有多少分支?有多少氏族和胞族?多少兄弟姊妹?他们如今流落到了哪里?这本秘籍就是记录这些的……”

    梅子一脸好奇的神色。她还没有从万磊的事情上解脱出来,有时会盯着挂过画的那个位置出神。白天阳子来过,他们没有几句话就仍然要扯到那件事情上。时间过了这么久,大家仍然被万磊的事情牵着神经。好像少了他,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态已经失衡、文化圈的生物链遭到了严重破坏,正呈现出呆滞和凌乱状态,要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实际上一个异常活跃的怪物、一个天才的流氓,说没就没了,无论如何都会留下一个空洞。阳子说:“无论怎样讲、无论这家伙怎样别扭,总还算是一个天才吧。”他瞥瞥我和梅子:“公安局一直在加紧侦破万磊的案子。看来是没希望了。他们找了很多万磊的生前好友,也找过我。”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人的杂志(70)

    “你怎么说?”

    “我不同意那些人的意见。吕擎说在我们周边,‘大约一百年也出不来这样一个色鬼’。我对那些人讲:‘万磊是有这方面的恶习,但肯定不是情杀’……我早就听说了,从南边来了一拨人,他们专杀青年画家。”

    “去你的吧,这毫无道理。人家为什么要杀北方的青年画家?为什么就不杀青年诗人?青年模特儿?青年干部?”

    “那是一种变态心理,在今天什么事情不会发生?发生什么你都不要吃惊。比如说刚刚杀死万磊的这拨人,既是一伙杀人狂,也是一拨艺术家——就因为自己的艺术失败了,然后就北上杀人,杀那些名手,把他们一个一个除掉——满足自己邪恶的欲望。”说到这儿阳子把声音压低,“你不知道,如今最可怕的就是‘后后后现代派’……”

    “怎么呢?”

    “怎么?那些前边加了三个‘后’的,你就得小心了,再可爱也得小心……你听说了吧,有人在展厅里,站到自己的作品前边端量一会儿,然后就麻利地解了裤子撒上一泡尿;还有人好不容易画了一幅画,在众目睽睽之下挂起来,然后回手就是一刀——豁成了两半儿……据说从他作画那一刻起,再到最后豁成两半这会儿,整个的过程才算一件作品——按这个推论,万磊的死也很可能是‘后后后’们刚完成的一个‘作品’……”

    我无言以对。天哪,如果真的这样也太可怕了,我还能说什么?不过我平静了一下还是说:“收拾起你那套高论吧,这样只会把水搅浑。他大概不会是‘后后后’的‘作品’,你放心好啦!”

    阳子有些恼:“可你又怎么解释呢?他的那些……”

    梅子大惊失色地听我们讨论,一句话都插不上。

    2

    杂志的事情终于让吕擎关切起来,他问我:“这事儿既然要找‘百足虫’,那为什么不早一点求你岳父呢?”

    非得如此吗?也许这是绕不过去的。可是我已经很久没到那个有橡树的院落中去了。在这座热城里,那棵大橡树会有多大的一片阴凉。想想看,什么人家才能拥有这样的一棵大橡树!它多么可爱,但这院里的男主人让我敬而远之……

    岳父离休后的大部分时间就呆在这个院落里。他现在正专心做一个“书法家”,每天都要习字,闲下来就在那个会客室的藤椅上沉思默想。面对下一代,他会讲到过去的战斗、战友——“那是个什么年代啊!英雄辈出的年代啊!”“是的,那是伟大的年代,也是灾难深重的年代……在东部山区和平原就有八个土匪司令,几支队伍像拉网一样打来打去,老百姓水深火热……”我斗胆打断他的话。

    岳父发灰的眼睛锐利地看我一下,起来踱步:“那是浴血奋战。我还有个战友,刚要张嘴讲话,一颗子弹从嘴里打进去,从脖子后面穿出来……”

    我一声不吭,等待下文。

    “他倒在那儿,当时都以为死了,谁知后来还爬回了驻地,竟然活下来了。解放后他成了一位大学问家。”

    接下去的一段时间他伏案疾书。岳母就站在一旁。岳父穿了一件浅黄色的上衣,一条松松软软的裤子,手里是一枝很大的笔,运笔时手腕上的筋都暴起来了。他的笔刚刚揉过的那个地方,就像一个人受了伤的腿关节似的,有点浮肿——他揉动一下,然后用力拖笔,一个大字完成了。他把笔扔到一边去,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人的杂志(71)

    这可能是一个寿字或福字,我不认识。我心里盘算的是怎样让岳父去找一下牟澜。我终于说:

    “‘百足虫’,跟爸爸是老朋友了……”

    “什么虫?”他大声问道。

    我慌慌更正:“我是说——牟澜……”

    “哦!他……嗯。”

    岳母说:“那个人啊,没有多少文化,不过人蛮正派。他非常尊重你爸,跟你爸在一块儿下棋,他输了。我们刚认识他的时候……”

    后面的话我没听进去,只把创办一份杂志的事从头说了一遍。

    岳父没有回答我,等于一次婉拒。可是岳母私下对我说:你就自己去看看那个“百足虫”,他又不吃人!

    我于是就打着岳母的旗号接通了他的秘书,然后直奔而去。奇怪的是没费什么周折——据说许多像模像样的人约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见不到这人。这家伙办公的地方占据了一幢漂亮的三层楼,这楼是当年德国人盖的,在这座城市里十分出眼……

    我在一个有些阴暗的然而是特别讲究的大套间里见到了他。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秃顶,干瘦干瘦,泪囊很大。我还从来没见过有这么大泪囊的人。耳朵也大,耳垂特别大。他的样子乍一看极严厉,嘴紧紧地闭着,主要是两个嘴角往里扣住。在我眼里,那些握有重权的人才有这么一副神气。

    “牟老……”

    “你是谁?”

    我作了自我介绍。他还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但我赶在他下逐客令之前说出了岳父和岳母的名字——他立刻就亲切起来:“噢,知道了知道了……坐坐,你啊,有什么事啊?”

    我说没什么大事儿,我在外地工作,顺路来看望牟老——老一辈说得多了,我们下一代人就仰慕起来了……

    牟澜高兴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让我在一个大沙发上坐,又在对面坐下来。他用手指敲了敲茶几,一个深棕色的小旁门开了。出来一个十*岁的姑娘,笑着点点头,把一杯茶放在跟前,接着又拿来一个绿色茶缸,放在牟澜的面前。姑娘走路的姿势像舞蹈演员似的。一会儿,里屋传来噼噼啪啪的打字声。

    那种噼噼啪啪的声音老要干扰我们的谈话。

    牟澜说:“噢,你在哪里工作?噢,那里!原来在那个地方。我很熟悉那个地方的。我以前去过那里。不过也很久没去了……”

    “希望牟老到我们那里做客。”

    “很好嘛,那个地方很好嘛。”

    我一直在暗暗打量这个人,心里希望能找到一个答案,即他为什么会有那样一个外号。我知道所有的外号往往都是有迹可寻的。看不出。一般来说外号大半都可以从生理特征上找到依据,再不就是根据其他原因取的,比如性格之类,那就难说了。我接上他的话茬说:

    “那里什么都好,就是缺一份杂志,那个海滨小城连一份刊物都没有!”

    “小地方嘛,嗯,文化生活原本就……”

    我不失时机地说道:“如果他们着手创办一份呢?”

    “噢,这不可能的。不太可能的。”

    “为什么……”

    牟澜只顾自己讲下去:“那是一个好地方,我很久没有去过了。很好嘛,那个地方的水果和海产品在全国都极有名喔……”

    接下去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不往心里去了。这就是我鼓起勇气去见牟澜的全过程。那一天多热啊,记得下楼时身上的衬衣大半都湿透了,除此而外毫无收获。

    3

    从牟澜那儿回来,我开始想到退而求其次,即打一下雨子的主意。我与雨子接触多了,对这个人的尊敬有增无减。我觉得他很像一位老大哥,温厚而成熟。还有他的滨,也像他一样宽厚热情。他们夫妇对我就像一位老朋友。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人的杂志(72)

    有一天我正在雨子家里谈着,院门敞着,没有敲门就进来一位颤巍巍的老人。雨子忙起而迎接。原来是个老画家,跟雨子一家熟得很,是这里的常客。老人有七八十岁,身体不太好,胡子很长,多么热的天啊,他竟然戴了一顶像梁先生那样的绠线帽。老人一进门就直瞪瞪地问:“滨在不?”雨子说:“她一会儿就回来。”“噢,那我等一等吧。”

    老者拄着拐杖坐在桌旁,不太搭理我们。雨子转脸和他谈话,老人热情不高,说得很少。不过他说出每一句话,雨子都深深地点一下头。我却听不出有多少奥妙——老者说“懒有懒的好处”,再不就说“那个人个子高啊……”,还有“手太重”、“这人粗心大意”、“老来狂”等等。它们好像与绘画艺术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不过他们的话题的确是围绕了绘画。老人坐了一会儿站起来,在那张宋画跟前看了很久,伸出又小又黄的手指,说着什么,不停地咳嗽。他捂着胸口,腰使劲弓着。雨子把里屋一把藤椅搬出让他坐了。一会儿门响了,老者的神情立刻一振:

    “滨回了?”

    雨子抬头从窗户往外望着:“不,是风。”

    老者又坐在藤椅上,抄着手。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滨真的回来了。她手提一个竹篮,竹篮里是一些鸡蛋、西红柿等。老者立刻站起来,微笑的两眼闪着光泽。滨把东西放下,连连喊着“聂老”。聂老笑着,呵气似的说:“快过来坐,快过来坐,让我看看你、看看你。”

    滨听话得很,搬一个高马扎,乖乖地坐到他一旁。聂老扭过身子,手捋胡须,一动不动地迎着看她。老头子很高兴,看了一会儿又扯过滨的手,抚摸着:“孩子,这几天过得可好?”“很好。聂老身体好吗?”“好啊,孩子……”聂老又抚摸滨的头发,手颤颤抖抖。我看见晶莹的泪花在他眼眶里旋转。我还发现老人的嘴巴颤抖着,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后来他转过脸对我说:“你看,滨长得多么好啊!她多么美,多么美,太美了……”

    老人把拐杖往怀里揽了揽,另一只手还紧紧握着滨的手。滨一直微笑着看聂老。这样大约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老人总算松了她的手。他在屋里走了一圈,又转过脸来,离开几步端量着滨。他重新去看那张宋画,在宋画旁又一次转过脸打量滨,说:“孩子,有时间到我那儿玩。我得走了。”

    “您老走好。”滨和雨子并不挽留。

    他们搀扶着他,一直把他送到门外很远的地方。滨和老人站在远处又说了一会儿,雨子先一步回来了。

    我问:“这个聂老是很有名的画家吗?”

    “他现在不怎么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