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

第43部分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43部分

小说: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九章  再见了川北家乡(8)
陈川有些羞涩地立正,向许为新敬礼。这些礼节在李正荣的训练下,他已经很熟悉了。许为新却微笑着盯着他,半天都没说话。终于许为新开口轻声问道:“你是峨眉派弟子吧?”陈川有些惊异:“首长一语道破渊源,难道也是武林同道吗?”许为新摆摆手:“我家祖上是武举,对武林传承有些了解。可惜我自幼就出来上学当兵,功夫没学好。不过多少还是知道一点,你刚才用了峨眉枪法中的淩波步,平地后退一米,身形却没有变化。”陈川说:“我的启蒙师傅是峨眉派的传人。我家算是武林世家,家传的武艺主要是陕西红拳。另外,也有些武林前辈,单独教过我一点南少林门派的功法。但我学得都不太入门,又年纪轻少见识,因此就算会一点,也都是零碎的招式,功力都太浅。”许为新说:“我家家传的武功应该是少林的底子,但搬到四川后,也学了些峨眉派的武功,有机会我们交流交流。峨眉派与少林派、武当派的同属历史悠久的门派,有一首诗说:

  无欲则刚少林宗,专致气柔武当功。

  三足鼎立平秋色,沉脆刚柔峨眉风。

  说的就是我们峨眉派可以与少林武当并列。但我对峨眉武术其实知道的不多,虽然见过峨眉枪术,却从没有练过。”

  陈川说:“我也了解不多。师傅告诉我:峨眉枪法为峨眉山普恩禅师所传,至明末时已传四代,少林僧洪记也曾学得这一枪法。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吴殳是普恩禅师的第四代传人。吴殳是一代武林高手,尤精枪法。他曾汇集各种枪法五百余种,推峨眉枪法为第一。但我只跟师傅学了些皮毛,也用不太好。”

  许为新又问道:“你读过书?”陈川惭愧道:“当红军前在剑阁中学上学,学校停办了,我也没能毕业。”许为新赞许地拍了拍陈川的肩膀:“看来你是文武双全,我们红军就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他转向指了一下李正荣:“李正荣他们都是放猪娃出身,能吃苦,你要多向他们学。但他们不喜欢读书学习,这是他们不对,你可不要跟他们学这些。你要好好练习军事技能,要继续练武,还要教大家和你一起练。”许为新对李正荣说:“你要组织大家跟陈川学学武功,锻练身体。你们也要学些文化,别只知道拼命。要读些书,至少要先能看懂命令,否则怎么当领导呀!现在有的团长连名字都不会签,只会画圈。”许为新对已经围上来的战士们说:“你们记住了,要是不会签名,以后就是班长也不会让你们当!”学文化是这些苦孩子的软肋,大家都有些难为情地笑了。许为新挥挥手跟大家告辞了。

第二十章 离开根据地的日子(1)
李正荣和战士们拥簇着陈川得意地向回走,李正荣不无嫉妒地说:“陈川,许师长今天说我们放猪的都不如你,还是你行啊!”陈川淡淡地笑道:“许师长不是这么说的! 他说你们能吃苦耐劳,让我向你们学!”小战士们却在一边蹦着说:“许师长让你教我们!”陈川说:“只要领导同意,那没问题!”李正荣故做严肃地说:“哪有那么随便! 要学的先报名,统一安排!”小战士们欢呼起来。

  李正荣突然看到许多女兵在旁边的路上背着一些物资,疲惫地列队前行,他立即想起了苏凤,随即在队伍中开始寻找,却先看到了一位带队的女干部正是邓小梅。她也看到了李正荣,上前与他打了招呼。原来,邓小梅现在也是一位排长了。她带领女兵们运送军工厂的物资从根据地撤出,正好到达了这里。李正荣向她打听苏凤大姐,她说:“苏团长就在后面,马上会过来!”因为她要随队前行,又急着问李正荣邓小牛的情况,李正荣让她别急,先向前走,立即让身边的鲜炳文去将邓小牛找来追上去。邓小梅告别他向前走了。

  苏凤果然从后面上来了,她见到李正荣很高兴,上前问长问短。李正荣说:“我已经听说了你当了团长!”苏凤告诉李正荣:根据地参加工作的女同志都编到了妇女独立师,撤退时的工作非常劳累。苏凤埋怨道:“有时我真想和你们一样只管打仗,不象现在尽是些琐碎的事情。”李正荣看到苏凤的神情非常疲惫,知道她一定是累坏了!就说:“撤出来了就好!我们都在担心根据地的同志,怕有什么危险!”苏凤说:“现在让我们牵挂的是留在根据地的同志和那些乡亲们,他们一定会非常困难和危险。”提到根据地的乡亲,李正荣心里很难过,他低下头默不作声。一会儿他又问道:“苏凤大姐,你的身体还好吗?”苏凤有些惊异地笑道:“正荣你还真是长大了一些,知道关心人了!我还好,只是离开根据地,困难成千上万地压上来,真是太难了!难怪老话说:在家千日好!根据地真是太重要了。”李正荣说:“我们会建立新的根据地!那时你们就不用这样辛苦了!”苏凤点了点头,她告诉李正荣,她们可能会在前面不远处停下来休整一下。苏凤与李正荣挥手告别,要继续跟着部队前行。突然,她回过身来,招呼李正荣过去。然后小声对李正荣说:“兄弟,有件事托你办一下。你要是路过集镇,一定帮我们搞到些草纸,越多越好!”李正荣一怔:“要那么多草纸干嘛?”苏凤脸色有些绯红:“傻兄弟,难道你不知道女人来了月经要用草纸垫着吗?离开了根据地,就连草纸都供应不上,我们很多女同志来了月经只能让血顺着腿流。又难受,又害羞,真苦了我们了!”李正荣有些恍然,还是在家乡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些关于女人月经的知识。这几年在部队,都是男人们在一起,根本就将这些事忘了。他赶紧对苏凤说:“大姐,你放心。我们马上就要出发去肃清附近的小城镇,我找到草纸会尽快给你们送去。”苏凤告别而去。

  李正荣还在看着这支负重前行的女红军队伍,他心里沉甸甸的。想到这些女红军的艰难和苦痛,他不禁想到了自己日益操劳的母亲。母亲现在一定在思念着他,在家乡,那里现在又是军阀和地主恶霸的天下了。母亲和乡亲们,会遭受到什么样的困苦呢?

  鲜炳文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报告排长,我已经找到了邓小牛,他追上去了!”李正荣点点头,转身要带着人回去。鲜炳文却突然瞪大眼睛对李正荣说:“你看哪排长,那个女的腿上怎么都流出那么多血呀?”李正荣一回头,看到那个女红军听到鲜炳文的喊叫羞涩地跑到队伍另一边,将队伍都冲乱了,但从她身后也能看到军裤的外面有血迹。李正荣一下子明白了,他恼怒地回过身,对着还在那喊叫的鲜炳文脸上就扇了一巴掌,厉声喊道:“滚!别在这丢人现眼。”鲜炳文被打愣了,泪汪汪地不敢哭。旁边的李芳武赶紧将鲜炳文拉开向回走,一边走一边训他:“你怎么什么地方都要看,看了还要说。我看你就是一个老和尚的木鱼,天生就是挨揍的货!排长这些年从没打过谁,怎么第一个就让你摊上了!”

  回到驻地,孙德龙来找李正荣,一见面就生气地说:“李排长,你是怎么回事,怎么打一个小孩子?”李正荣闷不做声,孙德龙了解他的脾气,也一声不吭地等着。一会儿,李正荣将事情的前后经过都跟孙德龙汇报了。孙德龙也变得很难过,他想了想:“这事我就不处理你了。但不管怎么说,鲜炳文还是个小孩子。如果是成年战士,这事够关禁闭了。可是他懂什么?打过了就算了,他妈也跟我说过孩子不懂事尽管打。可我们是革命军队,打人总不对。这事儿过去了你找个机会哄哄他!”李正荣不吭声。孙德龙又说:“苏凤托的事你要上心,这些事我们这些大男人也不好掺合。毕竟说到底你也算是个孩子!这任务就交给你,尽快搞到草纸给她们送去!”他叹了一口气:“女同志干革命可真不容易呀!”他拍拍李正荣的肩膀,就离开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章 离开根据地的日子(2)
随后几天,李正荣带着部队以排为单位清剿周围的小城镇,消灭和缴械当地的地方民团,打击零散的土匪,将社会不良分子也抓起来交给地方上临时建立的政府机构。他在一个小集镇上发现有草纸卖,用孙德龙给他的钱买了许多,共计约有几十斤。他让店家将草纸打好包,然后叫人将鲜炳文叫来。

  鲜炳文这些天一直躲着他,听到李正荣叫他,不得不过来。到李正荣跟前后缩着身子,看着可怜巴巴的。李正荣对他说:“我现在有件事让你做,有些话等你回来再说。你将这个背包送到前面妇女独立团的驻地,交给你娘,就说是苏团长让李正荣送来的,让她转交苏团长,懂吗?”鲜炳文怯生生地说:“懂!”李正荣说:“这东西不能沾水,别弄湿了。要是出了差错,你就别回来了!”鲜炳文说:“是!”李正荣断喝一声:“大点声!”鲜炳文一个立正,大声回答:“是!”李正荣嗯了一声,挥挥手让他走了。

  李正荣又喊来了邓小牛,对他说:“你跟着点儿鲜炳文,要是他实在不行,就帮他一把。要保证东西送到。”“是!”邓小牛敬礼后跟着鲜炳文去了。

  直到快天黑了,邓小牛才和鲜炳文一起回来了。邓小牛向李正荣说了声:“报告!我们回来了。”李正荣一看他满脸沮丧,担心地问:“怎么样,东西送到了吗?”邓小牛说:“东西是送到了,可也不知道是什么宝贝,让那些女红军都高兴疯了。将我们抬起来往天上扔。以后我可不跟这毛孩子一起出门了!”李正荣看了一眼鲜炳文,问邓小牛:“你什么时间跟他汇合的?”邓小牛说:“基本是他背到的。我看到他背不动休息时,已经快到了,就上去帮了一把!”李正荣看到鲜炳文哭丧着脸,估计是邓小牛骂的。李正荣说:“你们回去吧!”邓小牛转身就走,但鲜炳文还在那儿站着不走,象是要找李正荣有事儿,邓小牛就说:“我先回去了!”一个人先走了。

  鲜炳文闷了一会终于开腔:“我娘打我了,她让我来跟排长认错!”

  “你娘怎么说的?”

  “她问我最近怎样,我说惹排长生气了。她问是什么事,我就告诉了她,结果她抬手就给了我一耳光,她还说我是小兔崽子不懂事。我说排长已经打过我了。她说既然你的排长都打过了,那我就不打你了。你回去后向排长认错,让他以后看你有错尽管打!我说好吧,就回来了!”鲜炳文又拿出了一个小布包,说:“这是苏团长让我带给你的。她说你现在当了排长,需要这东西。”

  李正荣说:“我打你当然也不对,你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呢?以后我不会再打你。但你要记住,如果你不是这么小,那你够关禁闭了!好了,你回去吧!”鲜炳文敬礼后走了。

  李正荣打开苏凤送的布包,里面却是苏凤的那支小手枪。他想起苏凤原不喜欢用这支小手枪,只是因为是许为新送的,就一直留在身边。自己曾经是那么渴望这支小手枪,参加红军后有了枪用就不再想了。现在,尽管做了排长,但按自己的习惯却总是扛着步枪。可能苏凤大姐看到后想到自己该有手枪了,就托人将手枪送来了。李正荣心里有些温暖,他将小手枪拿出试了一下,但感觉自己也不适应这么小的枪。他笑了笑,将小手枪收了起来。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有消息传来:中央红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继续北上,准备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这时,红四方面军主力集中在涪江一带。涪江流域的江油、中坝地区在川西平原边缘,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红军部队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补充,武器、弹药、粮食、被服、经费等都得到了补充,比在川陕根据地后期时的生活大有改善。经补充兵员后,全军共八万余人。加上从川陕根据地撤出的地方党政工作人员,总计有十万余人。

  苏凤带领部队进驻了青林口镇。在这里,女红军们得到了一定的休整和补充。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女战士们,只要条件稍微好些,立刻就恢复了乐观、活跃、细心的天性。她们将衣服洗得很干净,将破损处用针线和补丁缝补好,然后纷纷走上街头,向当地的乡亲们做宣传。副营长姜菊昆带领一些女战士到处刷写标语,无非是些“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地主恶霸!”、“赤化全川!”等,但女战士们总要写上一些突出自身特点的内容,比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女战士李思菊已经认得些字了,她的标语写得最认真。而与她总是形影不离的黄秋菊却因为总是学不好写字,只能给李思菊提油漆桶。但她最会写的“婚姻自由!”四个大字是一定要她自己写的。李思菊这次要写一条“红军是中国民族和劳苦民众的救星!”这是苏凤为了这次的宣传任务现编的新标语。李思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堵高墙,外墙比较平整,她开始写这段话。但是由于她习惯写大字了,却没想到这条标语字数较多,因此等她写完后才发现,这条标语将半幅多墙面都占去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章 离开根据地的日子(3)
她们在街上写了一些标语后,看到一群男红军在抬石头,李思菊问道:“你们抬石头干啥么?”有一个战士说:“要抬去请这里的石匠师傅刻字,将标语刻在石头上,敌人就抹不掉了。”黄秋菊高兴地大喊:“太好了!这块石头我要了!”那位战士笑道:“这怎么行,我们费事去山边开采的石头,又费事抬到这里了,哪能你说要就要去了!”黄秋菊恼怒地说:“我要定了,这要这一块!”那战士苦笑道:“大姐,你怎么不讲道理,我们抬过来也不容易!”李思菊问黄秋菊:“你要这石头干什么?”黄秋菊说:“你别管,我有用!”对方几位战士看到双方争起来了,都上来帮腔。他们有人向后喊:“邓班长!”只见后面一个红军战士赶了上来。他一见李思菊就一愣:“思菊,怎么是你们?”原来却正是李思菊的丈夫邓全发。那个战士乐了:“原来你们认识,那好吧!这是我们班长,抬石头他说了算,你们跟他说!”李思菊将邓全发拉到一边问道:“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