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 >

第4部分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第4部分

小说: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虚妄的幻想往往是因为周围的宣传,或者是跟别人攀比而被煽动起来的虚火,就是我们常说的妄想。你有妄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你把这种妄想当成了本来就应该这样,你把它当成了你要追求的东西,一种正常的东西。简单说来就是,你把不正常的当成正常的了,但你却并不觉得是这样。
  说到欲望,有人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说房劳这个事情,它是有节奏的。20岁的时候多少天一次,30岁的时候多少天一次,50岁的时候又是多少天一次。那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说法?没有。人的体质差异太大了。人的体质就是人的先天禀赋,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按照这种理论来说,我手下有几个病人早就该死了,但人家活得挺好的。那整个是夜夜春风,一天都不虚度。你要是跟人家去比,说你看咱俩岁数差不多,你这样,我也这么来。如果你真这样的话,那你的身体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为每个人的肾精含量是不一样的。这种事情关键是要看自己的感受,要因人而异。
  房劳过度后,你的身体会出现很多的信号。比如,*后第二天出现腿发软、膝盖打软、耳鸣、脱发等症状,有的人还小腿肚发酸,撒尿时滴滴答答的收不住,有的甚至还会出现阴囊潮湿或者是腰酸等症状,这都是房劳过度的表现,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关注这些信号了。我认为这是一种“但求速死”的心理,早早把自己的那点*消耗尽了,就完了。
  

第三章 哪些生活习惯正在夺你的命(1)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跟自己适合的东西最好
  黄帝在表扬完以前的人之后,他就开始批评现在的人了,他说“今时之人不然也”,现在的人不是这样的。而是“以酒为浆”。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浆在古代指的是水。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喝酒跟喝水一样。
  你看我们现在的人喝啤酒、喝白酒,真跟喝水一样,就那么灌,好多人外号都叫“下水道”。这么喝酒,还不是喝水,哪有什么节制可言。没有节奏、没有控制的乱灌就是他夭折的原因。
  其实,“食饮”的“饮”还包括饮茶、饮酒。其中,饮酒更应该“有节”。《黄帝内经》里有个说法叫“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很多人喝多了后,就喜欢趁着酒劲儿去*做的事。还有很多人没事儿就爱张罗酒,然后一喝就多,一多就醉,一醉还不埋单,还犯点事儿。这都是饮食无节的表现。
  另外就是饮茶。很多人都说绿茶能抗癌。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体质到底适不适合喝茶。要知道,茶也有寒热之分。你本来体质就热,如果再喝点热茶;或者说你体质寒却喝凉茶,这样的话你身体就会跨。而且,天天喝茶喝出病来的人也不少。这些都是学问。任何事情没有对和不对之分,不合适就是不对。
  说到合适,有很多人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您给我介绍一种好药吧。我说我知道哪些药是贵的,但我不知道哪些药是好药。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了解你。任何一种药只有跟你合适才叫好。它再贵,对你不合适它就是不好。饮食跟吃药是一样的道理,不一定只有吃得好、吃得多才叫好,只有吃的东西符合自己的身体需求那才是好。
  饮食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是天天都要碰到的事情。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闹出病来。
  永远不要透支快乐
  “醉以入房”就是透支,就是“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前面谈到的“不妄作劳”现代人不仅难以做到,而且还“以妄为常”。比如,“醉以入房”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什么意思呢?一个是他喝酒像喝水一样,然后他趁着这个酒劲儿去*。古代很含蓄的把性行为叫做“房中”,所以,入房就是指*。人为什么要借着酒劲儿去入房呢?因为酒能让人兴奋,而喝完酒以后,人的感觉稍微有点迟钝和麻木,这就可以延长*的时间。
  所以,很多人就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先喝酒,再*。但问题在于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等于是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打开了水龙头,然后你的肾精就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掉了。中医认为这样对人体的伤害是最大的。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孩子多数是呆傻的。
  反过来,有些小朋友一生出来就不是很健康,这也可能和他们的父母之前有“醉以入房”的行为有关。不光现代科学发现了这个问题,唐代诗人陶渊明也发现了。陶渊明跟李白的子孙全都呆傻、弱智。他说我的孩子怎么那么傻啊,我做什么缺德事儿了?后来,陶渊明总结说是“盖因杯中物也”,因为他俩都爱喝酒。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跟老婆计划要怀孕生个宝宝的时候,都会提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来戒烟、戒酒,这完全是对的。

第三章 哪些生活习惯正在夺你的命(2)
喝酒最大的伤害就是伤肝。很多爱喝酒的人都有一个症状,就是手颤。为什么会这样呢?肝风嘛,酒味辛,是入肝的。你这次喝酒的时候,手可能不怎么颤动,但是下一次会颤得更厉害。
  由此可见,“醉以入房”其实还蕴含了一个很大的道理:你觉得这一次会比较愉快,其实这是以下一次更大的不愉快来作代价的,这就是所谓的透支,典型的透支。《黄帝内经》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句话就是说,你当时是很亢奋,但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把你的精气神,你的肾精都给透支光了。而这个肾精,又是人体炼精化气,化出元气的根本。没有肾精,你的精气,即元气,也就散发掉了。
  透支就是“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接下来,《黄帝内经》又讲到: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什么叫“不知持满”?前面我在说“敦敏”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说到了什么是“离中虚,坎中满”。坎是指肾,持满就是要养护我们的肾精。肾就像一个容器,它收藏了我们所有的精髓、精液。你打开水龙头让它“哗哗”地流,这叫“不知持满”。“醉以入房”就是一种典型的“不知持满”。
  那“不时御神”作何解呢?这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四季昼夜的变化。天上有天神,它有其变化的规律。人身上有人神。天人合一就是人神跟着天神的节奏走,这个走是按时间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一天24小时的变化,它有一个规律。四季的变化也有其规律。如果你把人神调到按时辰、按季节来走,做到与天地同步的话,你会很省劲儿,这叫“御神”。如果你不按时辰、季节走,那你就会活得很累。
  很多人说我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可以啊,这样你消耗的能量就大。就好像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一样,你要顺着地球自转的那个方向去发射,你就省燃料。你说我就要呛着发,可以,那你就得多带几百吨燃料。这叫“不时御神”。
  打坐是最好的节“能”方式——如何“务快其心”,不“逆于生乐”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玩儿的就是心跳”,是王朔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很多现代人生病的原因。大家可以想一想,现代很多身患疾病的人,他们最喜欢追求什么?什么东西最刺激,什么东西能让他兴奋,能让他动心、动神的,他就最喜欢。没事就去蹦极、打CS、看恐怖片、坐过山车等等,所有能让他心跳加速的东西,他都要追求。这样的追求其实就是在纵欲。
  还有的人不停地换男友、女伴,因为产生了审美疲劳。看现在这个伴,好像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都没有,于是就换一个加心跳的。但是,这种动心、动神的过程,我刚才说了,是在消耗你的肾精。
  有一种方法能让大家不追求心跳加快也能生活得很愉快,那就是在极静的状态下,坐着或站着参禅悟道,但是,很多人都静不下来,所以,只好靠吸毒、喝酒务快其心。
  事实上,你看到有很多人在打坐、参禅。人家正美着呢。这是比较环保的愉快,既不折腾别人,自己也挺愉快方式:还不会引起别人妒嫉。而且,还是最好的节“能”减排方式。节能,节省的是你的肾精。
  不时御神,务快其心。说的就是有些人由于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神调养得和天地的节奏一样,而是去追求简单的、马上的快乐。其实长期这样“逆于生乐”的话,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是不符合养生之道的。正确的养生之道应该是顺应自然,不呛着来。
  有意思的是,四五千年前,《黄帝内经》在阐述这个道理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就在“逆于生乐”,现在的人们还是这样,这足以说明人性是没变的。
  那为什么以前的人和现在的人不一样呢?上古之人也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我估计上古之人照样也有“务快其心,醉以入房”的人。毛主席说,是人就能分出左、中、右来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哪种人群里面,都存在一些健康且长寿的人,有一些健康不长寿的人,还有一些既不健康也不长寿的人。任何时候都有。我们现在教化人的意义在于告诉大家,人是能活到120岁的,而且这个120岁绝对不是枯燥无味的。
  曾经有一个记者采访一位百岁老人,他说:老先生你怎么能活这么长时间呢?老人家回答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不乱搞女人。那记者就说,那你活着干嘛呢?这样的生活是很无聊。不过,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既能抽烟,又能喝酒,也可以满足*,还可以健康长寿,这是道家告诉你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节制。
  大家对饮食男女都有很深的研究。道家告诉大家说,我们都是一群很普通的人,那些超凡脱俗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追求。如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节制、有规律的话,那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完全可以过得既快乐又健康。
  为什么古人会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的人他读书为什么就读得那么愉快,而现代的人读书就读得这么难受?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现在有很多人从来没有认真去琢磨一两个简单的字里面能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巨大的精神享受。
   。。

第四章 大自然中有哪些东西在跟你过不去(1)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不管虚的实的,凡是伤人的都要回避
  虚邪虽然看不见,但却害人细无声
  虚邪贼风其实是两个含义。虚的反义词是实。先看一下“实”。我们平常说眼见为实,因此,凡是你肉眼能看到的东西都叫实。而虚就是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邪是相对人的正气而言的。人活着,他的身上就存在一股正气。孟子讲要“养吾浩然之正气”,指的就是这个。正气有它的波长、振动频率。所有跟它的波长和振动频率不协调、不一致的因素都叫邪气;或者跟它的方向不相符合的也叫邪气。比如你本来想往东走,但有另外一种力量想把你往别的方向引,这种力量就叫邪。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无形的,但是能使我们的思维和情感走错方向的力量存在。
  所以,实邪就包括我们现在的物质层面,比如我们利用显微镜就能看到的细菌和病毒。它是有形、有质的东西。而虚邪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物质之上的。它是一种能够推动物质运动的能量或者是信息。所以,虚邪和天地的变化有关。
  比如,我们老百姓经常说的上火了、着凉了。火是什么?是一种能量。着凉了,寒气也是一种能量。它们并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但是它们同样能伤害你。
  大家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比如说,一个人长得实在很英俊,他受到了别人的夸赞,虽然这些夸赞不是物质的东西,但是,在他的内心里肯定产生了一种快乐。让他产生快乐的因素就是虚邪。风、寒、暑、湿、燥、火,这都是虚邪,是看不见的。所以,中医把外界的能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的这六种因素叫六淫。“淫”是过分的意思。
  很多人说我能看见风,其实你看见的不是风,而是空气流动时带动的尘埃,或者是凝结在空气里面的水蒸气。这些是你能看到的。
  我们经常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这些其实对人的身心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他说的这“良言一句”和“恶语伤人”也是虚邪的一种。比如说,一句善良的吹捧能让人心感觉到温暖,从而对健康产生正面的影响。所以,一个聪明的老婆。就应该经常吹捧她的老公,这样,她老公才会健康长寿。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基础上是还有一些东西存在的。这就是中医和现在的某些学科的区别。
  中医把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外在的致病因素叫做六淫,而把内在的病因称之为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能引起你情绪波动的能量或者是信息也叫邪气。让你大喜、大悲、大怒,或者让你大惊、大恐的东西都是虚邪。“虚邪贼风”后面接着就是“避之有时”。意思就是说,对于这些贼风,你不要迎上去,而是要躲着它。
  所以,很多人都说,在某种程度上,《黄帝内经》的整个哲学思想跟道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称道家学说为黄老学说,这里的“黄”指的就是黄帝。所以,为什么后世有一些中医不能发挥他的作用,从根本上讲,其实是和很多中医后来脱离了儒家思想,或者是他不能够完全理解道家思想的真谛有关。
  很多朋友都觉得道家倡导的好像是一种很虚妄、很消极的思想,实际上不是这样。市场上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道家思想也是这样,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入世的思想,是对真理本身的一种尊重。

第四章 大自然中有哪些东西在跟你过不去(2)
对付贼风,我们要三十六计,“躲”为上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