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简单的逻辑学 >

第6部分

简单的逻辑学-第6部分

小说: 简单的逻辑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部分不能代表整体。 
那么,在特称前提和全称结论之间存在合理的通道 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能够保证结论包含的范围 完全落在前提的范围之内。在不能做出确定的结论时, 我们可以做出可能的结论。换句话说,这个从特称到全 称的过程,必须是谨慎的。如果我遇到的所有克莱尔村 的居民都是红头发绿眼睛,又假设我遇到了很多克莱尔 村的居民,那么如果我说:“可能所有克莱尔村的居民 都是红头发绿眼睛。”这也不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我的 推测是否属实,那是另外一回事。仅仅因为某些特征适 合于整体的某个部分,就声称这些特征也必然适合于整 体,这是明显的谬误。但是这种谬误人们常常避免不 了,所以在面临类似的情况时应加倍小心。以偏概全是 人类的某种天性,尽管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丨表断言 
一个命题,让我们回忆一下,是某种可真可假的论 断的语言表达。从语法上看,每个命题都包括一个主项 和一个谓项。主项,是我们所要言说的对象,而谓项, 则是我们对此对象所说的一切。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 项的观念联结过程。“莱瑞尔是经理助理”,在这个命题 
简单的逻辑学 
86171 10100;1 
中,经理助理是莱瑞尔的谓项。 
如果说断言是将观念聚合并配对的过程,那么测试 断言的正确性就在于聚合在一起的观念是否在实际中相 互切合。如果观念在语法上的联结反映了现实联结中的 客观秩序,则这些观念是切合的。在命题“麻疹是传染 性的”中,传染性是对麻疹所下的断言。这是个正确的 断言,因为主项和谓项相辅相成,命题反映了真实的联 系。同样的过程可以应用于命题“马克“吐温出生在美 国”。出生在美国是对马克“吐温的正确断言,因为它 反映了实际情况。 
由上文可知,正确断言的结果,是我们能得出正确 的命题和结论。反过来说,错误断言也会导致荒谬的命 题。“简奥斯汀在新罕布什尔州写出了《劝服》”是 错误的,因为“在新罕布什尔州写出了《劝服》”并不 是简丨奥斯汀的谓项。 
否定命题 
肯定命题在观念之间搭建桥梁,将不同的观念联结 起来;否定命题则相反。全称性否定命题完全隔断观念之 间的联结(“没有一个哲学家是永远正确的”);特称性否 定命题则是部分隔断(“一些纽约居民不读狄更斯”:)。 
第 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八 1111116111: 1116 1X111326 0【1010 
当我们说一个命题成立或者不成立时,我们只是在 说它是真还是假。所以,命题不成立,仅仅是说它是假 的。命题的真假与它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没有关系。当 我们运用逻辑语言讨论一个命题的性质时,我们所说的 就是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切尼没有当过美国总统” 是真的,“华盛顿不是美国的首都”是假的。 
有时,否定命题的意义难以捉摸,我们必须十分小 心。当使用它们时,应确保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和命题中 所表达出来的是同一的。我们来看一下命题“不是所有 的狗都是杂交的”。这里有“所有的”,它是全称性命题 的标志,还有“不是”,否定命题的指示词,或许有些 人就会迫不及待地下结论:这是个全称性否定命题。事 实上,它却是个特称性否定命题。在全称性否定命题 中,主项和谓项之间的联结被完全隔断,但在这个命题 中没有。这个命题的关键点在“不是所有的”上面。 “不是所有的”(或者“不是每个”)并不是“所有的都 不”的同义词,它的含义是“有些”。命题的谓项“杂 交”并不是对主项(“狗”)代表的整个类别起作用, 而只是用来描述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命题实际上 是说:一些狗不是杂交的。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 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 
简单的逻辑学 
86111 1010(11 
构的命题。参看这两句话:“有些学生勤奋好学”和 
“有些学生不勤奋好学”。从严格的逻辑学观点来看,这 
两个命题做的是同一件事:在主谓项之间建立一个特称 
命题。但是这两个命题还是有细微的区别。肯定命题更 
加直接有力,这是所有肯定命题的共同特征。因为它强 
调的是这个东西是什么,与强调这个东西不是什么相 
比,它传递的是正面的结果。否定命题则会引导我们去 
思考命题的反面是什么。 
否定命题可被有效应用于纠正假的命题。“不是所有 的艺术家都是神经病”和“所有的艺术家都不是神经 病”,两者都是对“所有的艺术家都是神经病”的反驳。 在逻辑论证中,清晰性是要最先考虑的,但是当我们在肯 定命题中夹杂否定的元素时,混淆的土壤就产生了。“强 制征税不是不公平的”与“强制征税是公平的”意义相 同,但是第二种表达比第一种要清晰明了得多。 
然而,在用语选择过程中,我们并不希望仅仅出于 逻辑严谨性的考虑,就完全将较委婉的否定命题排除出 去。“这是个白痴的决定”是个清晰明了的命题,但很 生硬,过于直接粗暴。如果我们换成“这个决定可能不 是最谨慎的”,就不那么伤人,而且我们很可能将得到 人们更多的友善,尽管放弃严格的原则会让人感到有 些不情愿。我们所要采取的语气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环 
第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境,如果情况需要,直截了当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 
 
人脑善于比较。事实上,没有比较,观念就不可能 产生。正是通过比较这种精神活动,我们才能辨别事物 的异同。 
当用命题将一个观念(主项〉同另一个观念(谓 项)相联结时,它是人脑所做出的最基本的比较的语言 表达。我们所说的“判断”是一种精神活动,它通过观 念的联结使我们可以对所处的客观世界做出连贯的陈 述。由于判断是命题的基础,所以我们所说的适用于命 题的一切原则,也必然在判断中适用。如果一个判断所 揭示的观念之间的联系真实反映了客观世界中的关系, 那它就是正确的。 
反映在命题内部的比较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因为它 是我们在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做出多重比较的源泉,而 且正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比较构筑了人类的观念。如果不 能通过比较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我们的观念就会 产生脱节。我们会有想法,但是每个想法都是孤立存在 的。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将观念联结在一起,来反映事物 之间的联系。 
简单的逻辑学 

当我们比较两个事物时就会发现它们或者完全相 似,或者截然不同,或者部分相似。〖当然,我们也可 以在无限多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为了说明方便,这里 我们只取两个。)我们说两个事物完全相似的根据是什 么呢?那就是我们在一个事物当中所观察到的所有特 性,都与另一个事物当中的类似特性相匹配。例如,两 个同一厂家批量生产的咖啡壶,它们在每个细节上都是 雷同的。 
在“部分相似,部分不同”的判断中,相似和不同 永远没有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可能同多于异,也可能相 反。但是,无论差异有多大,它们都公平地来源于对可 观察到特性的认真比较。 
两个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判断又如何呢?如何断定 这个判断是合理的?如果通过比较两个事物共有的每个 可观察到的特性,可以得出两个事物完全相似的判断是 合理的,那么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也是合 理的。但是这种情况会有吗?很简单,这次我们不比较 两个咖啡壶,我们比较一个咖啡壶和一个烤箱。显而易 见,它们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同样有相似的 特性。比如,它们都是电子类产品;再比如,它们可能 是同一种颜色,或者同样的重量,或者制造它们的大部 分原料是相同的。 
第 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1…111116111: 1116 1111136 0『1010 
注意这里所说的“完全相似”的判断:只要是两个 
事物,它们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从字面上来说两个 
事物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它们只能是一个事物。 
同理,这里所提到的“截然不同”的判断:没有任 何两个事物是完全不同的,至少它们都是存在的。如果 将八与8相比,可以得出8与人完全不同的结论的话, 那么我们只能确定事物八,因为8是根本不存在的。 
要对比任何两个事物,特别是庞大复杂的事物,像 历史事件之类,要谨记不能仅仅因为在比较时我们注意 到了很多相似之处,就鲁莽地得出诸如“这两个事件很 相似”之类的结论。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 少,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如果一个 性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它揭示了 事物本身的特性。 
如果一个主要特性被遗漏,那么即使有大量相似的 其他特性,也不能做出可靠的比较结论。例如,如果我 现在面对一个既不知道老鼠也没见过大象的听众,启发 他的第一步就是要来比较这两个动物。我告诉他这两个 动物都是四条腿、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一条 舌头、一条尾巴、一个心脏,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特 性。但是在我的叙述中,我没有提到两者最显著的对比 因素:体型。我遗漏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如果听众 
简单的逻辑学 
86111 10(11 
由此得出老鼠和大象非常相似的结论,显然是可笑的。 
 1。比较和论证
当我们将论证置于比较中时,我们的目的是展示 (也就是通过论证证明)我们所比较的两个事物实际上是 相似的。假设我正在比较的两个事物,八和8。通过仔细 观察,我列出了它们共有特性的详细清单。通过论证,我 的结论是:“人和8非常相似。”论证的前提是我观察到 的八、8共有的特性:“因为八和8共享特性X,因为八 和8共享特性丫”,等等。例如,如果我现在比较鹿和牛, 则它们的共性有:它们都是偶蹄的,它们都是食草动物, 等等。如果我可以肯定,在所讨论的问题中,所有我所涉 及的特性都是重要特性且没有其他重要特性被遗漏,那么 我的论证就是合理的,令人信服的。在上例论证中,我趋 向于得出“鹿和牛”非常相似的结论。 
以比较为基础,一个最普遍的论证形式是类比论证 〈类比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关系〉。类比论证的基本 结构如下:在比较的两个事物中,对于其中一个4,我 有比8更深人的了解。我所做推理的目的是:在已知 八、8有足够多毋庸置疑的相同特性的基础上,使你相 信它们的一些非显性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假设八是一个 
第 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1…111116111: 7116 111116 1)10 
历史事件,比如说是越南战争,8代表未来所要发生的 一个事件,比如说是目前美国政府正在筹备的一项行 动,我的任务是使你相信如果政府发动了这一行动,它 将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 
论证概要 八具有特性只、5、了、II、V、双、X和V。 8具有特性II、5、II、V、双、X和V。 八具有特性2。 所以,8也具有特性2。 分析:这个结论不是必然的,但是它极有可能。基 
于两个事物拥有大量相同特性的事实,当其中一个事物具 有其他某个特性时,很可能另一个事物也同时具有。类比 论证只适用于当我们不能直接证明8具有特性2的时候, 当然,也可以是8还没有发生所以不能被分析的时候。 
 

一个论证,如我们所见,有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 结论。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做出了一个预测一一比如,通 货膨胀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收缩一并且希望不经过任何 解释,大家就可以接受他的观点。此时,这个预测的可 信度完全取决于这个专家的权威性。因发言人的权威性 
简单的逻辑学 
861 10100。1 
而接受他的观点也不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 们都在这么做。如果某人是某个领域的泰斗,我们都会 期痔他就他所从事领域的问题发表一些观点,我们相信 这些观点是有益的。但是,论证提供给我们的知识的可 靠性远远高于权威所能提供的。这是因为当我们领会了 一个正确论证时,我们依靠自己知道了一些东西是正确 的。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 容)和形式(结构丨。我们已经在前文中讨论过第一个 问题,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这个原则 已经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下一个问题是论证的有效性。 只有结构正确的论证才能有效,换句话说,结构的合理 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前提。有效性的内涵并不总是能用 几句话就说得清,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把它弄明白,要 耐心点。在以后我们讨论论证结构的章节里,结构与有 效性将息息相关,我们将通过例子来说明有效性问题。 
关注到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尽管 人们常常将两者混淆,事实上它们差别很大。首先,真实 性针对命题的内容,而有效性则针对命题的结构,我们称 之为论证。其次,只要命题反映的事实是真相,它就是正 确的。但一个论证如果想成立,如前文说述,在前提正确 的基础上,它的结构也必须能有效支持它的结论。 
第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在我们讨论从全称命题到特称命题的过程时,已经 涉及到了论证的简单形式。这里我们将先考察论证的其 他简单形式,以便为推导推理的最完整形式一一三段 论,做好充足准备。现在我们来讨论三种简单的论证形 式:联言论证、选言论证和条件论证。 
联言论证 
联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八“8。其中X和8都 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用简单的一个例子表示,比如: “安娜是明尼苏达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主修生物学。” 八、8之间的符号“,”代表的意思是“和”,它具有 重要意义,表示八和8都是真的。这其实是一个连锁反 应,在假设其中一个为假的情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