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接纳孩子 >

第4部分

接纳孩子-第4部分

小说: 接纳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定、拒绝孩子的情绪。
  然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对自己情绪体验得越多,孩子的心态发展越成熟。每一次强烈情绪的经历,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允许儿童完整地体验自己的情绪,接纳并认可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他们认知事物、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有助于他们今后遇到同类境况时做出理智的分析和恰当的反应,有助于他们获得坚实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体验或者表达情绪,并非意味着他们面对同样状况时就没有情绪了;我们只是暂时地压抑了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这些情绪是可憎的,甚至认为自己是可憎的。然而他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和经验,强行忍受着内心的煎熬,绝望地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自卑。孩子将来长大了,面对内心依然会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会感到不知所措,也会感到羞愧难当;既不知道怎样表达,也不知道怎样处理。压抑良久,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人们通常将理智和感情放到对立面,认为非此即彼。其实,任何理性思维都需要感情的参与。离开感情,我们就不能进行理智的思考,也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以及符合逻辑的决定。理智和感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儿童道德感的发展,除了需要认知领域的进步之外,也需要感情领域的参与。自我规范是生理、认知、感情三大领域的综合成果。
  帮助我们的孩子开发良好的情商,我们要牢记几个重点: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情绪都是合理的;
  ——情绪依据个人秉性而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我们需要接受孩子天生而来的个性;
  ——接纳孩子的情绪,需要我们首先做到接纳自己的情绪。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听话”是成长的表现
祺祺妈妈最近的头疼事越来越多:两岁的儿子,再不像以前那样好说话,而是动不动就对妈妈大声宣告:“不行!”“不要!”“就不!”
  一丁点儿小事,母子俩也能爆发一场海湾战争。昨天带孩子去游乐场,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祺祺就是不肯乖乖跟着妈妈回家。妈妈哄他劝他,他不搭不理,说:“不回家!还要玩儿!”妈妈用冰激凌和电视诱惑他,他居然无动于衷,告诉妈妈:“祺祺不吃!祺祺不看!”最后妈妈急了,硬拽他走,他干脆就势躺在地上,号啕大哭,声嘶力竭。祺祺妈妈颜面丢尽,恼羞成怒,甚至动手打了宝贝儿子几巴掌。
  那一刻,祺祺妈妈简直绝望了:“你才多大啊,我居然搞不定你了!”几乎所有父母内心都期望孩子乐呵呵地顺从自己。当孩子还是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一切都依赖父母的小婴儿时,这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随着他们日渐长大,父母们不约而同地发现,怀里这个小肉团,越来越难对付了。很多父母难以接受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 几乎克制不住严厉管教、高压制服孩子的冲动。
  不过,劝家长们先松开拳头、压住怒火,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行为吧。
  幼儿在学会走路之后,大脑中的运动神经飞速发展。他们努力挣脱成年人的怀抱,不知疲倦地练习、改进、开发自己刚刚获取的行走和攀爬等运动技巧。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开始建立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开始走向独立。
  身体的独立、心理的分离、自我意识的建立,是责任感的必要基础。儿童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首先认清“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大约两岁,儿童进入执拗敏感期,有了强大的自主精神,用“不”字与反抗来与父母建立心理疆界。
  对很多父母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阶段:几个月前还是那么温顺可爱的小家伙,突然变得难以应付,脾气很大,固执己见,反抗意识很强,专爱跟父母作对。受传统观念影响深的家长,在这个时期最常说的话就是——“听话!你怎么不听话!”
  的确,这个时期的儿童非常“不听话”,这是因为他们在建立恰当的心理疆界,最常使用的一个字眼就是 “不”。“不”字让他们避免感到自己完全无助无力,“不”字帮助儿童将自己与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赋予他们进行选择的权利,并且保护他们。
  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阻碍,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烦恼。两岁的幼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不经大脑皮层处理,而是通过肢体直接宣泄出来,那就是发脾气。
  因此,学会和一个执拗期的儿童和平相处,父母首先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接受他们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意见、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对、不从和别扭的时候,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冷漠待之。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孩子的疆界,接纳他们的个体性。
  建议祺祺妈妈下次根据孩子当时正在专注的游乐项目,和孩子商量还过多久就应该回家,比如再滑6次滑梯、再荡20下秋千,或再玩儿5分钟沙子,等等。玩过之后要提醒孩子“现在该走了”。如果孩子不从,可以蹲下来握住孩子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与他对视并告诉他:“我们现在回家。”如果孩子发脾气,可以一边坚定地抱住他离开,一边平静地允许他发泄情绪,并且给予共情:“你实在太想多玩儿一会儿了!……现在回家让你很生气很难过……我们明天还回来玩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认识儿童的“怒”
我的宝宝8个月了,脾气非常坏。比如他要什么东西不给他,就哭。等他闹完了再给他的时候,他接过来就砸了。才这么点大,脾气就这么坏,请各位爸爸妈妈帮我出出主意啊。
  来信中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到好奇:宝宝要什么东西,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不给他,那么我猜测想必是不能给他的东西,比如易碎、危险的物品,但是为什么又“等他闹完了再给他”呢?如果本来就可以给他,那么为什么不在他一开始要的时候就干脆痛快地给他呢?这个矛盾的态度不仅宝宝不明白,我这个成年人也闹不明白,所以无怪乎宝宝要发脾气呢。
  在责怪宝宝脾气大之前,最好先看看我们的行为当中有没有让他发脾气的理由。一般来说,除非是困了饿了病了,宝宝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如果他发脾气是因为我们的某个举动,那再看看这个举动是否有道理。如果我们做的事情的确有道理,比如不能给他有危险的物品来把玩,那么他发脾气也是正常的,我们不用太过在意,毕竟没有满足人家的愿望嘛,还不让人家抱怨一下?对于小小孩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找一个替代品,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就停止发脾气了。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没有道理,比如这封来信里描述的前后矛盾的做法,那么我们需要改进自己的行为,做到说话算数、坚守原则,不能给的东西无论孩子怎样哭闹都不妥协,能给的东西也不逗孩子,而是痛痛快快地给他。
  借着这个问题,我们谈一谈儿童“愤怒”这个情绪。
  大约四个月,婴儿开始表达这种非常激烈的情绪:愤怒。比如,当吃奶的愿望不能得到即刻满足时,婴儿会变得怒不可遏。
  随着月份的增加,愤怒情绪出现频率也逐渐升高,到了8 ~12个月时,婴儿会经常用愤怒来表达不满。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已经进入一个特殊阶段,他们对事物有了初步的记忆,能够回忆起过去,将过去与现状做一个比较,并且预见未来的情况。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回应宝宝的喂养需求,如果有人把宝宝手中的玩具拿走了,如果看护人暂时离开宝宝,都会引起孩子的激烈反应,孩子会发很大的脾气。
  人们通常认为愤怒是一种坏情绪,尤其是看到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家长一般都有点儿不知所措,会急于消除孩子的情绪,息事宁人,甚至强行压制孩子的愤怒,不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其实愤怒这种情绪对于人类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愤怒来源于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存或者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引发激烈的反应,从生理到心理都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这种情绪的本质,并且能够预见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愤怒,我们在面对他们的怒气的时候,就会少一些惊恐,多一些冷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做到避免在发泄这种情绪时,采用不恰当的极端手段。
  通常引起愤怒情绪的因素有:
  1。恐惧。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大部分愤怒来源于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无论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是价值观受到威胁,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继而转化为愤怒,宣泄出来。
  2。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预期受阻。这在儿童是最常见的愤怒来源:孩子要吃糖,爸爸妈妈担心孩子身体而拒绝;孩子要玩沙子,爸爸妈妈觉得太脏而拒绝;孩子要买玩具,爸爸妈妈认为太贵而拒绝……或者孩子正在专注工作,受到打扰;正玩得热火朝天,到时间要回家了……这些情况都是孩子的期待与现实发生冲突,因而导致孩子怒不可遏,大哭大闹的原因。
  3。挫败、羞辱感。孩子到了3岁左右,会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作比较,也知道成年人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如果做得不够好,或者达不到要求,孩子会感到很挫败。有些时候,这种挫败,以及与之相关的羞辱感,也会转化成为愤怒,发泄出来。
  4。受到伤害。孩子之间有些争斗,是正常的。有时候孩子会在这种争斗中受到伤害,有些孩子则比较容易感觉自己受“欺负”了。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愤怒。另外,成年人语言或者行动上的暴力,也会伤害孩子。
  5。感到不公。五六岁的孩子比较明白一些行为的对错,如果他们感到受了冤屈,被错误地指责,他们会生气的。
   。 想看书来

请留在他身边
虽然今天烦心事很多;工作也很忙;但还是忍不住要上来咨询一下;因为觉得孩子的这个问题真是蛮严重,十分让人困扰。
  我儿子快两岁了,现在白天由我公公婆婆和保姆带着,晚上送回家来。由于祖父母的宠溺,他现在动不动就呼天抢地,很容易哭闹。因为还不太会说话,问他也问不出个啥,就是横不好竖不好的闹。据保姆称,在爷爷奶奶家,无论什么事,洗澡啊,吃饭啊,睡觉啊,他爷爷奶奶在旁边,他就要闹,如果他们不在,他还是蛮听话的。
  这两天他又开始莫名其妙地作闹起来,不管是严厉的制止还是冷处理,似乎都不奏效了,动不动就哭着喊“爷爷奶奶”。我只好把他关在房间里任他哭闹,等他停下来再去和他说道理,安抚一下他。虽然最后他还是停了,并恢复了正常,但这样我真的太累了,而且我很担心他会变本加厉下去。
  其实我自己也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我对儿子的哭闹是有点了解的。小时候,因为母亲特别严厉而爷爷奶奶宠我,我的任何细微的情绪都会被爷爷奶奶无限放大,引来他们的关注,所以我就肆无忌惮地发泄发泄,以至于成了习惯;他们越是耐心,我就越是容易烦躁,到大了一些的时候,甚至觉得他们很烦。我自己也意识到有时候我对他们的态度非常不好,但我心里很明白,他们最爱我,比我父母还爱我,而我也最爱他们。
  现在轮到我儿子也开始这样了; 因为他是男孩,我就更担心这种负面的情绪对他的不良影响会远远超过我自己!一方面我是很反感溺爱过度的;另一方面,他这么闹我也真的好累,我的老公还因为这个与我发生矛盾,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知道要祖父母不溺爱自己的孙子真的是挺难的。即使像我妈,观念总是在更新的人,从来就是很理智地教育我和妹妹的人,面对她的外孙也坦承严厉不起来。她说,毕竟是第三代了,不像对自己的儿女“狠得下心”,对孙辈是不知不觉就依了。连我自己的妈也这样,我更不指望我公婆会有所意识了。问题是,难道就只有任其发展了吗?我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对于经常和他接触的四个人来说,有三个是会宠溺他的,由我一个人理智地扭转他,能行吗?难道最好的结果是把他培养成两面派?从来信中透露的信息看,你可能把两件事情混为一谈了:一件事情是你儿子目前的一些行为是否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另外一件事情是家里人是否对他过分宠爱。
  首先说说第一件事情。快两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急需试探自己的力量和边界,也就是正在进入俗话所说的“第一反抗期”,表现得自主意识很强,固执己见、执拗坚持、不肯服从,而且脾气很大。由于他们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情绪不经高级中枢处理,而是直接通过脑干,以肢体语言本能地发泄出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并企图以激烈的反应迫使成年人就范。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还不敢太“放肆”,在熟悉的人面前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爷爷奶奶是你儿子最熟悉的人,所以他在你那里和别人那里受到的压抑,都跑到老人那里发泄出来了。
  第二件事情,我认为你把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混为一谈了。你儿子的爷爷奶奶,不是你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是两代截然不同的人,也是两家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你的爷爷奶奶曾经宠溺过你,使得你对自己的性格有很多不满之处,于是你断定你的公公婆婆也必然像你的爷爷奶奶那样,而你的儿子也必定像你那样。
  其实很明显的,真正重复前一代行为模式的,恰恰是你自己:你在扮演过去你母亲的角色。而你内心真正的愤怒,不是针对你的爷爷奶奶,而是针对你的母亲;就像你现在的烦躁,也不是针对身边的亲人,而是针对你自己。你小的时候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烦恼,经常跟爷爷奶奶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