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传 >

第6部分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传-第6部分

小说: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前排。如果朋友们邀请他喝酒,他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而拒绝。
  但是,他仍然是个诚实的模范生。有位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还记得,每次到了考试的时候,潘基文的笔记本总是最有人气的抢手宝贝。
  从1964年开始,前国土统一部长官申泰焕曾经担任了为期一年的首尔大学校长,从此引进了优等奖制度。当时除了体育课,潘基文所有的课程都能得到A以上的学分,所以被评选为优等生。另外,大学毕业的时候,KBS电视台的“对话首席毕业生”栏目甚至邀请潘基文参加节目,见证了他的优秀成绩。
  当时,二十名新生之中有十名来自京畿、首尔、景福等首尔市的名牌高中,另外十名来自首尔以外的其他城市。除了庆南高中这样的地方名牌学校,真正来自乡下小城市的学生只有三四人,包括潘基文。那个时代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学生之间的差别也不是很明显,尽管如此,潘基文的家庭情况还是比较困难。如果不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自然没有余力顾及其他了。
  偶尔喝醉了酒,朋友们会抱怨说:“考试也没有了,学习又有什么用。”每当这时,潘基文就会反问:“难道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吗?”朋友们说:“那时候潘基文用功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合格,谁也不知道究竟还能不能恢复考试。”
  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了十几年的外交官之后,潘基文于1984年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进修。潘基文曾经在私下里回忆当时的情形,“大学阶段没能好好学习,总算在哈佛大学弥补回来了,真的很有意思。我这辈子都没有那么幸福的时候”。
  大学二年级,潘基文停止学业,先于同龄人到部队服役。潘基文心里充满了隐秘的期待,希望自己服完兵役的时候,选拔外交官的考试已经恢复了。果然不出所料,潘基文退役之后过了没多长时间,政府于1968年宣布恢复考试制度。因为潘基文从来没有停止考试准备,所以大学毕业的同时也很顺利地通过了外务考试。
  与之相反,别的同学们必须等到大学毕业和服完兵役之后才能准备考试。因此,潘基文参加外务考试的期数就比同届毕业生领先了两三年,反而成了不折不扣的前辈。潘基文说:“大学时代取消了选拔外交官的考试,我的心里非常苦闷,所以决定先服兵役,结果我选对了。”
  

不能参加外交官考试的大学时代(2)
潘基文的二十名同学当中,有八人通过了外务考试,一人通过了行政考试。
  

从老乡到妻子,柳淳泽女士(1)
  朴素而又朴素的潘基文夫人
  某个著名政治家或明星诞生之后,紧随其后的必然是配偶的故事。
  但是,潘基文的夫人柳淳泽女士却是个例外。尽管携手并肩生活了三十六年的丈夫当选为联合国的首长,然而任何媒体都没有报道过“我这样做贤内助”的经验谈。
  当然,这不是因为媒体采访的热情不够高涨。别说是电视和报纸了,就连该领域的专门媒体,那么多的女性杂志纷纷表示出采访的意图,然而都没有获得成功。
  潘基文的朋友们说:“潘基文的嘴巴已经够沉的了,但是柳女士还要比他沉重十倍。”事实上,人们提到外交官夫人或大使夫人的时候,通常会想到某种固定的形象,然而柳淳泽女士和人们的想象出入很大。一言以蔽之,她是个非常朴素的人。衣着朴素,言谈也朴素。潘基文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电视曾经播出了他们夫妇的画面,柳女士站在潘基文稍微靠后的位置,默默无言,脸上露出微笑。
  2006年,潘基文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正式就任之前,曾经住过纽约某酒店。当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礼拜一早晨,住在酒店里的潘基文因为与外界有约,于是独自走出了酒店。夫人柳淳泽女士留在酒店,与正在纽约访问的外交部国际机构局长康京和女士、国际联合课长吴英珠女士共进早餐。
  柳女士提议说:“2002年,我丈夫担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秘书室长的时候在纽约工作,当时我们经常去一家饭店吃饭,今天我们也去那里吃早餐吧。”两位外交官正在气氛优雅的餐厅里等待吃早饭,于是欣然陪同柳女士走出了酒店。
  面包房巨大的火炉上正在烤着法式面包。这是个非常普通的面包房,小区居民经常来这里吃早餐或午饭。柳女士点了法式烤面包和咖啡。
  三个人的结账单上写着十美元。吴英珠课长说:“我也在纽约工作,可是我怎么就不知道十美元能解决三个人的早餐呢?潘秘书长真是个节俭的人啊。”
  有时候不得不参加需要夫妇共同出席的活动,柳女士从来不会走在别人前面,也不会主导谈话,更不会打断别人说话。即使面对低于自己的人,她也绝对不会慢待别人。
  外交部是通过外务考试的精英们云集的地方,工作决定了这里的工作人员必须多跟别人说话。这里上下级关系分明,甚至不亚于军队和监察厅。另外,外交官夫人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很多人从事的职业都不亚于丈夫,比如医生、律师、教授等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去外交部跟外交官们聊天,你会发现每个外交官的夫人都很伟大。虽然不知道这种说法是褒义还是贬义,不过也有点道理。
  对于柳淳泽女士,人们评价她有另一种意义上的伟大。有位外交官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很多在使领馆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大使夫人要比大使本人更难伺候。但是,潘秘书长担任大使的地方从来没有这样的抱怨”。
  一般来说,使馆内部的大小事务通常由大使夫人负责处理。关于事情的处理,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说法。几年之前,大使夫人安排使馆工作人员处理自己的私人事务还被认为理所当然。但是,柳淳泽女士公私分明,有着严格的界限。
  潘基文的家人和老朋友们说,柳女士原来就是这样的性格。潘基文的同乡好友安英秀女士算是柳女士在忠州女高的前辈,两个人相互之间非常了解。安英秀认为柳淳泽女士“非常善良,甚至温和得有些过分。她是那么纯真,有时候让人怀疑她的心里还有没有自己”,“潘基文秘书长之所以能够在政界乘胜长驱,百分之八十应该归功于夫人”。
  潘基文和柳淳泽的缘分开始于1962年,高中时代。
  潘基文作为韩国代表参加红十字会主办的访美活动时,找不到合适的礼物带往美国。这次访美,不光有来自全世界的青少年,还有可能见到很多当地美国人,所以潘基文迫切需要能够表达韩国传统感情的礼物。
  

从老乡到妻子,柳淳泽女士(2)
这时候,忠州女高的女生想起了家政课上制作福袋当礼物的主意。潘基文动身去美国之前,她收集福袋,送给他做礼物。这个女生就是忠州女高的学生会会长柳淳泽。
  在此之前,作为相邻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尽管他们两个人也见过几次面,然而正式相识还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潘基文的礼物在美国很受欢迎,于是回国之后,他专门去找柳淳泽,表达了谢意。
  潘基文考入首尔大学之后,柳淳泽女士也考进了中央大学。潘基文的弟弟妹妹们说:“两个人都在首尔读书,因为孤独,所以更亲近了。”
  1970年,潘基文顺利通过了外务考试,于是劝他相亲的提议纷至沓来。那样的年代,出国比登天摘星星还难,外交官当然是最理想的新郎人选。而且,潘基文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二。因为这个年轻人的未来有保障,所以很多有头有脸的人家纷纷来提亲。但是,通过外务考试的第二年,也就是1971年,潘基文就和柳淳泽结婚了。两个人就在首尔黑石洞月租十万元的小房子里开始了新婚生活。
  从那以后,柳淳泽就承担了潘家长媳的全部责任。潘基文说:“平常我工作很忙,家里的事情基本照顾不过来,托家人的福,大大小小的家务事都不用我操心。”
  潘基文的弟弟潘基相说:“嫂子的家境也不宽裕,还要照顾寡母,学习很困难。她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所以非常吃苦耐劳,从不抱怨。”
  虽然从前的柳淳泽是个生活平静的贤内助,但是将来她也计划多参加外部活动。有位外交官这样说道:“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夫人,必须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社会交际的范围也很广阔,所以柳女士正在慢慢地做着准备。”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言
潘基文长官的特别助理、负责联合国秘书长竞选事宜的外交部企划管理室长朴晙雨认为潘长官有着“温暖的魅力”。
  “关于潘秘书长,有人说他没有领袖能力,然而这样说其实是因为不了解他的真实面貌。潘秘书长的领导力就是温暖的魅力,能让后辈们自觉自愿地工作。他能温和地创造工作环境,后辈们才得以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
  虽然没有光辉耀眼的魅力,但是潘基文却以温柔的人间情怀领导着自己的后辈。他的长处就是创造自觉工作的氛围。之所以能够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也是因为他在外交部没有任何政敌,反而追随者甚多。
  2001年4月,潘基文从次官位置落马的时候,时任亚太局长的秋圭昊面对记者流下了热泪。秋圭昊局长与前次官潘基文渊源甚深,不仅有地缘、学缘,还有服务于相同部门的工作经历。他惋惜地说:“他是外交部历史上最为卓越的外交官,难道就这样退职了吗?”
  通过这位外交官的话,可以看出潘基文多么重视人际关系。
  “大部分外交部高级职员都相信潘长官是自己坚定的支持者。想到潘长官对自己的信任,怎么能不努力工作呢?”
  即使对于外交政策,潘基文也是与职员们虚心交流。他从不坚持自己的主张,只要部属拿出好的想法,他总是积极帮助实现。为此,潘基文随时都可以见到自己的下属职员。
  不管工作多忙,潘基文从不主动提出结束面谈。即使有人向他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当面给予指责,而是耐心地听到最后。
  

自愿放弃美国去印度(1)
  在印度遇见良师益友——前总理卢信永
  2006年10月,外交部长官潘基文刚刚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马上就请前总理卢信永共进晚餐。
  潘基文做外交官期间,前总理卢信永成为他最坚实的门特(良师益友)。卢总理教潘基文学会了很多东西,潘基文也没有辜负卢总理的期望,茁壮成长为大韩民国外交部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官。
  1972年,外交部事务官潘基文放弃美国作为外交生涯的首个赴任地,自愿选择了印度,并在印度第一次见到了卢信永总理。
  1970年的第三次外务考试合格者总共有十九人,包括潘基文在内。其中,曾在金大中政府担任外交部长官的崔成泓先生名列第一,而潘基文位居第二。在此之前,潘基文从来没有丢掉过第一名的位置,所以第二名的成绩让他非常惊讶。他的家人也说:“从来都是考第一名,这还是头一次考了个第二。”不过,初任外交官研修课程仍然是第一名。
  外交官研修结束之后,按照惯例,考取第一名的外交部事务官应该派往美国。凡是能力出众的外交官,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派到华盛顿的驻美大使馆,开始外交生涯中的第一份在外工作,而且事实也是这样。华盛顿聚集了全世界的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够在华盛顿工作是所有外交官们的梦想。
  但是,潘基文却希望到发展中国家印度工作,而不是发达国家美国。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潘基文的弟弟潘基相解释说:“当时,我们家的情况非常不好。如果大哥去发达国家美国的话,很难攒下什么积蓄;如果去了相对落后的印度,省下钱来还可以贴补家用。所以大哥自愿选择去印度工作。”
  2001年,潘基文任外交部次官,关于自愿去印度工作的原因,他说了和弟弟类似的话,“我通过外务考试,进入了外交部,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人们感觉我们家和夫人家的背景都不错,所以很羡慕。事实上,我来自农村,什么也没有。我自愿去印度工作,完全是处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虽然我没有背景,甚至什么也没有,但是我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
  潘基文的名字在外交部广为人知不是因为他的研修成绩位居第一名,而是因为他放弃美国,自愿到印度工作。当时,朴正熙总统为了与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印度建交,于1972年2月任命业务促进能力出色的洛杉矶总领事卢信永为新德里总领事。
  为了与印度正式建交,卢信永总领事召集全部外交官同事,挑选了英语水平出色的潘基文。
  潘基文担任驻印度总领事馆的副领事,从而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凭借诚实的品行、出色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英语水平,很快就引起了卢信永总领事的注意。
  1973年,韩国与印度正式建立邦交,卢信永也从驻新德里总领事晋升为驻印度大使,并在公馆长会议上公开赞扬了潘基文。卢信永在出版于2000年的回忆录里这样记述印度时期,“初次见面的潘基文事务官帮我完成了很多工作,那时候他刚刚结婚。”
  1955年,卢信永通过了第三次高等教育考试,此后便一直走精英路线,曾担任过驻日内瓦代表大使,1980年到1982年间担任外交部长官,经过国家安全企划部长,终于在1985年被任命为国务总理。
  1976年,潘基文升任书记官。1978年10月,潘基文被任命为驻联合国代表部一等书记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工作。卢信永刚刚就任外交部长官,立刻任命书记官潘基文为国际联合课长,可见他对潘基文有多么信任。
     “很抱歉,我晋升得太快了”
  1985年,卢信永被任命为国务总理,立刻召回了正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留学的潘基文。多年之后,潘基文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卢总理写信叫我回国,我在美国写信祝贺卢总理,两封信在太平洋上空擦肩而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