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02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02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璋有恩(又免璋诸子于难),可以信赖,只可惜能力不怎么样,一连几次攻势都没有得逞,不过刘璋喜欢用那些政治立场可靠的人,于是,因为张鲁的部曲多在巴西的缘故,就命令张鲁为巴西太守,获取了这一带的决断权,军政大权合一专门对付张鲁,时间一长,缺少制衡的权力让庞义蜕变了,开始独断专横,不听刘璋的节制,“遂专权势”,结果俩人闹掰了。

  此乃刘璋政策失误之二,第三,则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差点把他给搞下台,这就是赵韪事变。

  政变虽然是赵韪搞出来的,不过起因却是东州兵,当年,南阳、三辅不少流民由于战乱的原因都避难到了益州,久而久之,渐渐有了50000多户,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刘氏政权为了尽量的利用这股势力,也是为了便于控制管理,就从中抽调出悍勇之人,组成了一支军队,就是东州兵,方式、出发点和构成和丹阳兵以及青州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了,弊端也都是一样的,对敌人狠,对老百姓也狠,抱起团来欺负当地的老百姓,加上刘璋比较懦弱,又没有威望,所以不能控制了,长此以往,益州人民深受其害,决定自己出来解决问题。

  找谁呢?就是赵韪。

  赵韪“素得人心”,成了头号人选,而他自己也有这个心思,从当初极力拥戴刘璋的初衷来看,他就是一个有很强烈的权力欲,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现在,他看到机会来了,于是,一方面暗中贿赂荆州方面的权臣,私下达成了停战协议,一方面又联络了益州的大户豪强,发动了兵变。

  这个赵韪不管人到底怎么样,还真的做到了一呼百应,蜀郡、广汉、犍为等地都起兵响应——当然了,也可以看作是大家都十分反感刘璋,有人挑头就行,管他是谁呢。

  一时间,刘璋政权岌岌可危,不得不龟缩到了成都城,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救星来了,那就是东州兵,他们怕刘璋倒台,自己会被反攻倒算,于是主动请缨,和刘璋军并肩作战,就是这帮人发挥了极强的战斗力,不光消灭了来犯之敌,还打了出去,把赵韪逼到了江州,赵韪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乱了手脚,手下也都是顺风倒,一看赵韪倒霉了,就在将领庞乐、李异的带领下杀了赵韪,再度归顺占了上风的刘璋。

  总之,一时间,益州,本乃清平之地的益州在刘璋的治下变得一团糟,但是,明明是不称职的太守,还要占着茅坑不拉屎,当益州大乱的时候,朝廷想见缝插针,派五官中郎将牛亶出任益州刺史,让刘璋进京做官。

  刘璋当然不干了。

  那就只好等着别人来收编了。

  这是刘璋,一塌糊涂的刘璋,再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割据势力吧,就是张鲁,作为321工程中的“2”,张鲁和刘璋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张鲁的处事风格,都对三足鼎立的三分局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2—14:米贼张鲁的发迹之路
作为三国时代混迹舞台时间较长的张鲁,他的政权真算得上是奇葩了,很有特色的一支。

  怎么奇特呢?四个字可以概括——政教合一。

  五斗米教是大家都知道的,张鲁也算是家学渊源,祖父张陵客居蜀期间,学道之后,又“造作道书以惑百姓”,凡是跟着他混的的道众都要出五斗米,这也就是五斗米教的名称的来历,后人,或者说是当时的排斥这一教众教派的就叫他们“米贼”。

  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接过了大旗。

  张鲁已经是第三代了。

  也正是从张鲁开始,五斗米教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张鲁的发迹,就是前面所讲的,和张鲁沆瀣一气,刘焉以张鲁为督义司马,再派出了自己的属下别部司马张修暗中支援,击杀了朝廷委派的汉中太守苏固(要不怎么说当年的太守一职别看是很风光,但是,其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而后,野心不小的张鲁又干掉了张修,夺下他的人马,自己在汉中当起了土霸王,也就是说,张鲁的桀骜不驯早在刘焉时代就埋下了伏笔,不过刘焉比较纵容他,一方面有张鲁的老娘在自己的手中,相信张鲁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只不过是汉中嘛,随便,正好有一个挡箭牌。

  但是,到了刘璋的时候,俩人彻底反目了,不过,张鲁在汉中的羽翼已经丰满,没了刘璋,反而少了一分羁绊,行事起来更是肆无忌惮。

  这段时间内,张鲁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五斗米教的经营上,自己号称“师君”,刚来报名的教徒和信徒被称为“鬼卒”,修行了一段时间,已经着了道的被称为“祭酒”,都是各有部曲,构成了中层干部阶层,其中一些祭酒,能力比较强,队伍的规模发展的也是不错的,就被称为“治头大祭酒”,这就算是张鲁的心腹和左膀右臂了。

  在具体的管理上,或者说是教义的规定,还是很积极向上的,诚信不欺诈是根本,所以,绝少有有毒的大米啦,有毒的食用油啦还有就是小孩子不会因为奶粉而肾结石的现象发生,这算是德治了,张鲁对境内管辖人民的刑法惩戒也不是很严厉,而是很温仁宽厚,犯法的,如果罪过不是很大,就原谅,三次以后,才动用刑罚,看来张鲁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性本恶”纯属谬误。

  对自己人好,对外人也是不错,各个祭酒们都在自己的统治内建造义舍,里面有免费的米饭和肉类,这些东西都是免费让路过的穷苦人充饥。

  这就带有免费自助餐,也就是大锅饭性质了,很有朴素共产主义意味,大家都知道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是怎么破产的,就是因为使劲吃给吃破产的,2000年后的都没有这个觉悟,那么在2000年前怎么办?没有关系,张鲁说了,“若过多,鬼道辄病之”,也就是说如果你占便宜吃的太多的话,我们教就会有鬼神做主来惩罚你。

  虽然,这些政策都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是,张鲁还是成功了,独树一帜的理念让他在那个极端的环境中迅速的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为什么说是政教合一呢?“不置长史,皆以祭酒为治”,根本就没有那些所谓的地方行政长官,而是由教派中的祭酒们插手地方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张鲁浑水摸鱼成功了,“雄踞巴、汉垂三十年”,只是,张鲁的这种管理模式根本就无法帮助他问鼎中原,毕竟,这样的环境下,军队有无多少战斗力,财政有无支持长期军国战争,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张鲁有自知之明,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只不过是想在这里呆着,衣食无忧而已,所以,对于这个没有野心的人,朝廷也没有太多的行政干涉,当然了,主要是此时的曹操太忙,还腾不出手来征伐,所以,安抚性的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按时交税就可以了。

  张鲁同意了,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后来,老百姓在当地挖出了玉印,于是,祭酒们就撺掇张鲁自称汉宁王(玉印很有可能就是他们埋下去的),好在功曹巴西人阎圃劝谏,希望张鲁不被枪打出头鸟,惹祸上身,张鲁也就同意,维持目前这个状态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刘璋还是张鲁,他们的野心和欲望都是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都还算是不错的人,只是可惜,这个年代不是好人带的地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他们占得都是宝地,所以,招来一群饿狼是在所难免的了,只是在目前的状态下,曹操要休养生息,刘备和孙权忙着在荆州划分势力范围,他们还是有片刻的安宁的。

  不过,也只是片刻了,当其中任何一方缓过劲来,这个“2”就要倒霉了,张鲁和刘璋的安分守己,自甘堕落,成了他们对孙刘曹们的一种性暗示——来啊!来干我啊!

  在他们被干之前(这是下一章要讲的事情),我们再来看看“3”中的曹操和那个“1”的故事吧。

  这个“1”就是马超,西凉的锦马超,相比于刘璋和张鲁,马超,也是一个很闹腾的家伙,除去人品等因素,在军事才华,乃至于行政能力上,我们都可以给他找到一个同类,那就是已经消失于舞台很久的吕布。

  没错,就是吕布。

  也许他们打仗都是好手,但是,单从行政能力以及当老大这一点,他们都是白痴,不是一个称职的领袖。 。 想看书来

23—01:鏖兵在西北荒原(1)
马超,马腾的儿子,响当当的武将,他的武艺,他的家世,还有他的血统以及出类拔萃的相貌(据说,不过应该是,因为他的老爸马腾就是一个大帅哥)都让他成为一个备受称赞的人物,尤其是当尊刘一派一统天下的时候,马超也因为自己的“弃暗投明”而成为一个拥有光辉形象的正面人物。

  马超,是个好人,是个好同志。

  刘备刘主席的评价。

  或许是吧,可是,就算是个好人,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目前这个阶段的马超却是有些不堪。

  在这段岁月里,马超虽然是地处西北,可是,却是一直和一个叫做曹操的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是在马超临死的一刻,依旧是对这个比他大二十一岁的男人咬牙切齿,作为一个曾经的领袖,曾经的割据势力,马超又是那么一个桀骜不驯的人,可以心甘情愿的为刘备卖命,估计也是抱着这样一个想法的:曹操,是我不共戴天的敌人,只有刘备才可以帮自己实现这个愿望。

  曹操已经死了?不!仇恨是没有止境的,这个男人让自己的家族遭到了灭顶之灾,岂会因为他一个人的正常死亡就善罢甘休?更何况这个男人的后代还篡夺了大汉宗庙,自己成为了九五之尊?不!这个仇恨永远不会画上句号的,好在曹*了没有多久,马超也去了,所以,他们的恩怨可以在地府去算了。

  既然马超和曹操这么有缘,那么我就参照来讲一讲马超的故事吧,更何况在三分天下阶段,马超还要干一件大事呢。

  从头说起吧。

  公元176年,曹操,20岁,年少轻狂,踌躇满志的他正靠着家里的权势和钱财威望,喜滋滋的被举为孝廉,如洛阳为郎,成为了洛阳北部尉,拿着刻有曹操版权的五色大棒对着那些骄横跋扈的权贵们大打出手,很快就做到了“京师敛迹,无敢犯者”,因为他把权倾朝野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给活活打死了——打死的原因很简单,违禁夜行,就是夜不归寝,满大街晃荡(也可能是在回家的路上),总之是罪不至死,但是却被曹操给打死了,你也可以说蹇图不经打,可是必须承认,曹操是个玩行为艺术的高手,用这种草菅人命的方式迅速的建立了自己的威望。

  只是,曹操再玩得转行为艺术一直是一个人类,玩不过上帝,就在他打死蹇图的这一年,扶风茂陵(今天的陕西兴平),一个混血儿呱呱坠地了。

  这就是马超,这算是上帝送给曹操的一个行为艺术产品大礼包了,因为在三十年后,他差点把曹操弄死——至少也是焦头烂额。

  说马超是混血儿,是因为他的老爸马腾有一半羌人血统。当年他的祖父丢了官;生活极度尴尬;马援这两个字也是不能当饭吃的;于是;不得不在陇西一代和少数民族(羌族)混在一起;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民族政策;羌族又和中央的关系不太好;所以;在这一带混就是没有身份没有地位的象征;“家贫无妻”嘛,靠着自己伟岸的相貌娶了少数民族少女,这才有了马腾。

  到了马超的时候,情况好了很多,有关马腾的事情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就不啰嗦了,直接说马超和曹操之间的故事。

  俩人的第一次接触是在曹操刚刚出任首相不久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招揽天下英才,马超的这样的人才当然是不会错过的了,于是,就以汉献帝的名义找他去做官。

  按理来说,换做是别人应该求之不得的,不过马超却是没有兴趣,他不是马腾,马腾已经老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戎马生涯有些厌倦了,还是有一份高枕无忧的铁饭碗好一些,所以,才有了后来主动交出自己手中的部队回到曹操的眼皮底下去当个卫尉,就是当年李广也干过的职业,巡逻城门,不过级别比较高,正局级了——当然了,部队就算是交出去了也没有交到外人的手里,而是给了马超,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后来因为马超协助钟繇剿灭了几股地方势力(郭援),而且表现的很勇猛,大将庞德斩杀了匪首,而马超也是轻伤不下火线,所以,为了表彰马超,又加封他为徐州刺史,拜谏议大夫。

  自然,又是被拒绝了。

  从马超的“不听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伙虽然是少言寡语,可是,还是一个刺头,也可以看到曹操一直在想软刀子杀人,在他看来,马超不是一个好收拾的,年轻气盛,所以,不管是调到徐州还是拜为谏议大夫,都是想变相剥夺他的兵权,马超不是傻子,自然要拒绝了。

  见直接对付马超不好使,曹操也就决定来个曲线救国,对他的家人下手了,先是马腾,调回了京城,接着就是马铁和马休,在册封马超为偏将军之后,立刻册封马铁为骑都尉,马休为车都尉,然后,除了马超自己的家庭分支以外,所有的马氏部族全都到了邺城,也就是曹操的大本营之一。

  曹操满以为这么做马超就会投鼠忌器了,就算是有想法的话也要忌惮一下自己手中的人质吧?于是,之后的而一段时间里,虽然没有太掉以轻心,可是,已经把注意力给转移了,对付中原和南方的各大诸侯们。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马超这厮是个冷血,现在没有动手只是因为时机不到,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撼动曹操的通知基础而已,根本就没有老实,一切都是装样子而已。

  终于,机会来了,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在赤壁惨败,两年之后,马超就发兵了,前两次是大家互探虚实,第三次,终于直接兵戎相见了。 。 想看书来

23—02:鏖兵在西北荒原(2)
其实说实话,这次马超的起事还真是有点“被迫”的意味,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