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27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27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安二十年,中国很是热闹,刘备在益州的屁股还没有做热乎,就和曾经的盟友孙权为了荆州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扯皮起来——不是一般的扯皮,东吴调动了三万大军兵分两路,而刘备,更是集中了80000人虎视边境。

  之所以没有打起来就是因为曹操也没有安分守己,静观其变。

  在征伐汉中之前,曹操首先要做的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

  汉献帝的皇后挂掉了,但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啊,所以,应该尽快选出一个称职的人选来,他皇帝不着急,也会有人替他着急的,而这,当然没有我们大汉的好总理曹操先生的女儿更适合的人选了。

  皇后虽然是汉献帝立的,但是其实他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曹操早就为他做好了决断。

  为什么选自己的女儿控制汉献帝?很简单,不放心别人呗,仅仅在两个月前,也就是建安十九年的十一月,前任皇后伏皇后被父亲伏完牵连诛杀——很凄惨的,当时,曹操带着几百名侍卫牛逼哄哄的闯进了宫殿,汉献帝把老婆藏在了墙壁中,华歆在内鬼的暗示下砸坏了墙壁,把伏皇后拽了出来(肯定有内鬼,不然怎么会找的这么准?)当时汉献帝正和御史大夫郗虑坐在一起聊天,弄得很是没有面子,伏皇后临死前可怜巴巴的问皇帝:可以救我一命吗?皇帝更可怜:我还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啊。

  随后,伏皇后一家被处死了几百人,上至皇后,下至普通家族成员,无一幸免。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死了算了,现在,对前任的枉死还历历在目,又要娶仇人的女儿睡到一起,那是什么滋味?

  好在曹操的这个女儿不是间谍,即便她是背负着这个使命进入宫中的,但是,并没有做对不起汉献帝的事情。

  曹操不知道这些,至少没有人添乱,他就知足了,你要腹诽的话随便,不说就可以了。

  于是,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建安二十年的三月,曹操集中兵力征讨张鲁。

  张鲁表示服从还不行,将汉中纳入自己的版图才是最终的目的。

  曹操选择的是陈仓——武都路线,这样一来,剪除张鲁之前就要收拾掉西凉军团的残余势力。

  开道的是张郃和朱灵,他们先行剿杀了盘踞在武都的一部分氐人,四月份,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出散关,达到了河池,那里凭险据守的氐王窦茂10000多人被屠杀,这一战打出了魏军的恶名,大家都不敢忤逆了,于是,割据西平、金城的一些将领鞠演和蒋石等人杀掉了背后的操纵者——韩遂,献城投降。

  不要小看韩遂的死,这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许,他长的没有马超帅,没有董卓狠,没有吕布能打,但是,他造孽的时间最为长久,从和边章合伙割据开始,伙伴换了很多,马腾和马超,还独树一帜,背叛过中央,也归顺过,干过杀人放火的勾当,有过诛杀宦官的正义要求。

  总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闹腾了三十二年,这一年,七十岁,闹不动了,也没有属下愿意和他闹了,只有死路一条——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韩遂的死,代表着这个地方可以真正的消停一下了。

  下面,就是张鲁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27—08:最后的进取决心(2)
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的中央军开拔到了阳平。

  面对曹操的十万大军,张鲁有点害怕了。

  这一点他和刘璋有点像,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在汉中的利益,保护的前提是自己有那个能力。

  强势如曹操者,不是张鲁所愿意面对的,所以,他就想缴械投降。

  但是,张鲁的弟弟张卫不想,和大哥不同,他不是宗教领袖,只是一个武人,武人就不能这么轻易的认输。

  张鲁劝服不了他(也有可能是自己想赌一把),只好由着弟弟来了。

  要打就在阳平关打。

  曹操选择阳平关是因为凉州和武都的降将忽悠他:张鲁很好解决,阳平关说是险隘之处,但是并不是拿不下来,因为南北山相距太远,根本就守不住。

  曹操信了,所以,亲自率队,猛攻阳平关。

  等待他的却是失败。

  因为张卫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实是早有准备),“横山筑城十余里”,30000大军坐等曹操的进攻,这根本就不是防守反击,就是龟缩起来,等到曹操扛不住了退兵就是胜利。

  但是,最后阳平关还是被曹操拿下了,至于阳平关是怎么搞定的,则是有点争议。

  第一种是武帝纪中的记载,就是说,曹操伤亡惨重,不得不暂且退兵,以避免更大的伤亡,但是,大张旗鼓的退却的同时,派出一只兵马埋伏起来,伺机而动,果不其然,张卫一看曹操退兵了,很是兴奋,兴奋的后果就是防守有些懈怠,也是啊,坚持了这么多天,高度紧张状态很是辛苦。

  结果被这支伏兵(伏兵的首领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解慓和高祚)乘着夜色发动了突然袭击,张卫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根本就无法阻止有效的反击,毕竟敌人已经突杀进来,所谓的险要之处已经丧失了,于是,只好“夜遁”,趁着夜色逃之夭夭,他的副帅大将杨任当了垫背的,被当场斩杀。

  这一种军事教科书上很常见,不足为奇,也就是张卫这种二流将领才会中招。

  第二种就是比较搞笑的了,三国志正史没有采纳,裴松之在注解中引用了《汉名臣奏》的《董昭表》的相关文献,怎么回事呢?曹操见山头拿不下来,伤亡惨重,精神沮丧,于是,就招呼部队撤退,喘息片刻再图进取,于是就让夏侯惇和许褚前去收揽进攻中的散装部队。

  两位将军扯着嗓子喊了半天,收容了不少,但是,冲在最前面的一支部队距离太远,结果失去了联系。

  然后,在这个晚上,由于视线不好,迷失了下山的方向,夏侯惇找不到他们,张卫也没有发现,可能是人数不多又有点分散的缘故吧,只是看到了大部队撤退了,于是就放松了戒备。

  再然后,这支部队瞎猫碰死耗子的撞进了张卫的防区,让张卫大惊失措,以为中了曹操的奸计,已经被曹操的主力给包围了,于是仓促的突围——“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

  城头变幻大王旗,跟在后面的刘晔等人发现了敌军的异动,连忙通知还在疏散群众的夏侯惇和许褚:二位将军,快看啊,我们已经占了阳平关了啊,敌人全都跑光了。

  夏侯惇和许褚不信,将信将疑,跑到前面一看,果然是,于是,连忙回去通知还在情绪低落中的曹操,曹操这才率领主力继续前进,“进兵夺之,幸而克获”。

  按照当时大汉(曹魏)的舆论机器宣传的话,那就是——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总之,虽然都是趁着夜色和敌人防守的松懈拿下的阳平关,但是,一个是主动的策划,一个歪打正着,用足球比赛来衡量的话,那就是头顶脚踢3:0大胜和拼死防守靠着对方的乌龙(或者越位进球或者莫须有的点球)1:0小胜的区别。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至少这一场比赛获得三分的是曹操,这就足够了。

  张鲁侥幸获胜的心理防线因为阳平关的失陷和张卫的三万大军土崩瓦解而彻底崩溃了。

  只有缴械和跑路两种选择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7—09:最后的进取决心(3)
张鲁又想投降,其实人家本来就不想顽抗,要不是那个倒霉弟弟,想必现在已经舒舒服服的过着安稳的退休生活了。

  可恶的张卫!

  但是,当张鲁收拾停当准备易帜的时候,又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反对的是巴西人阎圃。

  这是一个类似于贾诩的谋士,很知道如何规避风险,同时有有一些小聪明。

  之前劝阻张鲁自立为汉中王的就是阎圃,枪打出头鸟啊,闪在一边夹着尾巴当你的地头蛇就得了,千万不要为了一个虚名而惹祸上身,你看袁术,原来的日子过得多么滋润啊,一称帝,全都完了。

  张鲁对阎圃算得上是言听计从了,于是就问缘故。

  阎圃对他说:这次投降的话,是在大势已去的前提下,被迫易帜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到时候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应该向张绣和贾诩学习,积攒一些对抗的资本,我们先跑到杜濩那里,再纠集巴中的蛮夷领袖朴胡固守。

  还要顽抗吗?张鲁不解,阳平关一战已经把他的最后一点信心给耗费光了。

  当然不是了,阎圃笑道:只不过是积累资本,然后再投降,这样的话不仅不会死,还会被封侯拜相啊。

  张鲁明白了什么意思,于是就奔南山入巴中。

  临走的时候,手下一干将领劝说张鲁把仓库物资全部烧掉,不给曹操留一粒粮食。

  不过张鲁拒绝了,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本来就是要投降的,可惜天不遂人愿,现在逃跑只不过是为了躲避曹操的锋芒,仓库的那些东西都是国有资产,我们不用也不能让他流失啊,算了,不要再造孽吧。

  于是,封藏而去。

  张鲁和刘璋都算是三国时代另类的老大了,即便是“仁者无敌”的刘备也要逊色不少,刘璋,前面已经说过了,而现在,张鲁没有自暴自弃,玉石俱焚,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是难能可贵的,也许他是想给曹操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张鲁虽然是一个政客,更是一个宗教领袖,所以这点善心还是有的。但凭这一点,我们可以为这些失败的家伙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了。

  事实上,张鲁是在拯救百姓和自己的良知,更是拯救了自己的前途,当曹操进入南郑之后,看到张鲁的所作所为后十分高兴,这才决定暂缓对张鲁的军事压迫,派人慰劳。

  于是,按照阎圃的构想,张鲁出来投降了。

  之所以说张鲁自救,是因为计划中的依靠——杜濩和朴胡已经于这一年的九月归顺,资本已经没有了,张鲁投降已经是十一月的事情了。

  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少干点伤天害理的事情就当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了。

  彻底摆平了张鲁之后,曹操就开始规划这块新的占领区了。

  首先就是让人们看到自己仁义的一面——谁说冷酷的曹操只有杀戮?这一点,刘备已经坦陈了,所谓的仁义和残暴,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和韬略而已,所以,曹操也会收买人心的。

  最好的典型就是张鲁。

  当张鲁投降之后,曹操就拜他为镇南将军,“待以客礼”,然后就是封侯,邑万户。

  不仅是张鲁,他的几个儿子和阎圃也都被封为列侯,而且还和张鲁联姻,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鲁的女儿。

  相比于之前的淫*女以及为了发泄自己的父亲被杀只恨屠杀徐州百姓,曹操,一直在默默的改变自己,即便这种改变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估计刘璋在后悔,他投降的资本比张鲁丰厚的多,但是因为曹操比刘备的名声差点就干了引狼入室的事情,自然刘备是高兴了,但是从大局来看——中国的统一大业因此被延缓了,虽然说故事也因此更精彩了。

  安排好张鲁,又安抚了朴胡和杜濩——将巴郡分为巴东和巴西两个行政区域,朴胡出任巴东太守,杜濩出任巴西太守,皆大欢喜。

  稳定人心之余,曹操也重组了原汉中领域,以原汉宁郡为汉中,然后分汉中的安阳和西城,组成西城郡,设置西城太守,又分出了锡郡和上庸郡,设置了都尉。

  至少在现阶段,汉中是姓魏了。

  不过,也只是现阶段而已,因为还有刘备和孙权的存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7—10:最后的进取决心(4)
曹操攻伐汉中的时间和刘备拿下益州以及刘备与孙权搞摩擦的时间有点重合,有意也好,无心撞车也罢,总之都对刘备的对东吴外交策略和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然了,事后诸葛一些的看问题的话,曹操的这个举动,虽然促成了暂时的收购汉中成功,可是,也间接的阻止了孙刘两家的进一步火并。

  当刘备拿下益州的时候,曹操还没有对汉中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所以,刘备才敢大张旗鼓的对江东用兵。当然了,也是想快刀斩乱麻,以免最后落了下风。

  但是,刘备没有想到的是孙权表现的很是坚决,而张鲁的表现又是很垃圾,完全的不堪一击,当大家正在益阳雷声大雨点小的对峙的时候,刘备接到了前方的线报——被视作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阳平关被曹魏铁骑踏平,张鲁“遁走巴西”。

  刘备有点慌了,汉中,是四川的门户,一旦张鲁顶不住了,被灭或者是投降,曹操大军趁虚而入怎么办?自己的主力都集中在了东线战场,两线开战对于目前状况下的蜀汉是万万不可的,所以,一方面和孙权谈判和解,一方面回师做好防御工作。

  最好的防御办法自然是把敌人堵在外面了,所以,他在回师江州的同时,让黄权率领人马“迎张鲁”,希望他再坚持一下,不过张鲁没有坚持住,直接投降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和张鲁还是维持了一个不错的关系,也是,他解决掉了张鲁的眼中钉刘璋,而且,当初在汉中边境呆了挺长的时间也没有产生什么摩擦,因此,双方应该是形成了一种默契,有着什么协议也是说不定的。

  刘备,暂时没有能力吃下汉中,又因为刚刚拿下益州,还没有站稳,战线拉得太长就会直接面对孙权和曹操两大劲敌,枪打出头鸟啊,万一逼着他们联手怎么办?还是先确立一个军事缓冲地带吧,而对于张鲁来说,野心从来没有扩张到汉中之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是,一拍即合,一个想着过一天是一天,一个想着早晚是我的,喘口气再说吧。

  可是,曹操的计划也没有无限等待一说,征服汉中突然提上了日程,多少让刘备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虚惊一场的是,曹操并没有趁热打铁,而是力排众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