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63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63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僖丫茁手髁Φ酱锪四橐淮媸弊急负驼帕山佑π旎魏筒苋剩绱说男耸Χ冢憧杉赜鸬笔钡钠苹盗α恕

  于是,当关羽被处死之际,来自大汉中央的一纸嘉奖就如期而至了:赏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假节领荆州牧。

  这些,都是孙权梦寐以求的东西,只不过,当真实可以触摸的荆州已经落入自己的手中的时候,这些,都是虚名了,完全可以自己找一个两个有头有脸的人上书朝廷,然后不管中央的意思,自己就自得其乐,像人家刘备那个益州牧,乃至汉中王,就是这么鼓捣出来的,前车之鉴啊。

  但是,眼下曹操这么干,意思就有点暧昧了,是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呢?是不是挑拨自己和刘备往里死掐呢?

  其实孙权也不想想,自己和刘备已然是这样了,脸皮撕破了,还用得着别人来挑拨吗?

  不过他还是心里没底,因为他害怕曹操在自己和刘备开火的时候背后捅自己一刀,所以,至少也要把曹操安置在一个中立的状态下,谁也不帮,谁的台也不拆,那是最好的。

  于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孙权马上派校尉梁寓前去中央纳贡,说的是“奉贡于汉”,其实就是去和曹操会晤一下,就一些双边关系达成类似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

  总之,在刘备这一边已经是极度的险恶之后,他就只有力求和曹操和谐和谐再和谐了。

  但是,很明显,梁寓的外交攻势没有什么效果,大概是级别太低吧,随便给了一个官职,就给打发回来了。

  曹操的态度如此的淡然不能不让孙权脊背冒了一丝寒意出来,难道我要被抛弃出轨道了?

  不得已,只好将龌龊和卑微升级,这就是那封有名的书信。

  在这封书信中,孙权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个就是称臣。

  当年曹操二十万大军压境,孙权不投降,后来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濡须口(对峙了不止一次),孙权还是不投降,而且,不光是防守做的比较到位,孙权在缓过劲来后还主动发起了对合肥的攻势。

  这样一个强劲的敌人,这样一个不服软的刺头,现在,居然主动的表明自己称臣的态度,这完全是之前主动申请攻打关羽的一种外交政策的延续,也说明是被形势所逼。

  承认自己是曹操的属下,当然不是为了让曹操的军队进入东吴境内完成交接仪式,孙权不是傻子,曹操如果信了也不是傻子,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孙权这么干就是想拉曹操下水,同时也给刘备看看:小子,虽然我拿了你的荆州,但是,我上头有人,我上头是曹操,你不服也好,不爽也好,要想动我的话,你最好先掂量掂量。

  打狗也要看主人,孙权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曹操的狗,当然了,他也从来不是,只不过是想给刘备施加一点心理压力而已,至于曹操,肯定是不会这么轻易掉入陷阱的,所以,这一招是对付刘备,对付曹操,关键的是第二点。

  第二点是什么?就是夸赞曹操的伟大历史功绩(我晕,不要盖棺论定啊,曹操还没有死呢),夸赞也不是重点所在,重点在隐晦的指出,曹操乃是天命之所在,玩心理暗示呢。

  鼓吹别人有天命,大多是小弟干的事情,或者某些落魄人士的钻狗洞行为,比如袁术穷途末路之际向自己那个从来不放在眼里的“家奴”大哥袁绍摇尾乞怜就是这样。

  孙权固然没有邋遢到袁术的程度,权当是打个提前量吧,也算是极度的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那些,都是自己的小弟给自己准备的台词。

  曹操看好呵呵一笑,对大家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

  一语道破了孙权的真实想法,如果曹操迈出这一步了,那就是整个华夏都要侧目的大事件,一定会成为头条人物和头条新闻,成功的转移了矛盾和斗争视线,至少也给自己赢得了缓冲时间,你刘备不是号称专门和国贼作对吗?我和你是私人恩怨,国仇和家恨不得兼容,看你怎么办吧。

  这还是落到了刘备的头上,只不过是把曹操给拉出来而已,要不曹操怎么说是把自己拿出来当地瓜烤呢?

  曹操还没有老糊涂,洞悉了这一点从而婉拒,那是在孙权意料之中的,但是,有一点是他没有估计到的,那就是这件事在曹操的政府班子里引起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4—04:卑微,孙权屈膝(4)
当曹操笑呵呵的说自己被孙权当成了烤地瓜的时候(把这个拿出来讨论,也是有进行民意测验的意思,谁说曹操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呢?),侍中陈群和尚书桓阶率先站出来发表言论了:

  “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

  陈群乃是颍川名家,短暂效力过刘备,也就是短暂而已,但凭着名家望族+颍川籍贯就可以看出来,刘备养不起他,所以,后来靠着荀彧的举荐,陈群在曹操的政府中占据着重要的职位那是必然的事情,这是一个利益集团啊,所以,后来,陈群更是成了辅佐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老臣,至于桓阶,乃是曹丕太子党,也是清流之士。

  这两位说的话,那是有相当的权威性了,也能代表一定的民意,这里其实就是在给曹操扫平理论障碍,认清汉室衰微的现实(不用他们说,地球人都可以看出来),但是,也就是有限的承认,承认顶替汉室没有什么不妥,只不过不用着急现在就跟着孙权的感觉走。

  相比于这种比较温和中性的意见,夏侯惇则是比较激进的了,甚至还提出了“民主”这个词汇,当然了,这里的民主不是现在的意思,而是“为百姓所归”,这么应天顺民,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夏侯惇的这种激进并不是偶然现象,有点表忠心的意思,这位顶着第一将军的名号,实际上是消失在后方很久的武将一直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眼看着其他人都是顶着魏官的将军称号,而自己,还是汉献帝挂名下的汉官,所以,三番五次的上书曹操,指出这是自己的不臣之举,曹操表示自己不在意,但是实在是磨不过,只好乐呵呵的让他做了前将军——还是挂名的,不用指挥作战。

  曹操当然不会因为别人这么说就兴冲冲的干出禅让的事情来,那样的话他就是袁术了,所以,面对大家的“盛情”,半开玩笑的说道:真要是天命的话,我就做一个周文王吧。

  言外之意,篡汉这种事情还是让曹丕去做吧,这件事就此为止,不要再讨论了。

  曹操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汉朝被我拿下那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不用我亲自下手,反正我也有革命事业接班人了,我是不会吃我儿子的醋的哦。

  这么做也是相当于避免了成为孙权的烤地瓜,嘿嘿,想让我表明自己的立场?做梦去吧,你和刘备不打的你死我活,我还会有机可乘吗?就像关羽不和我打得如火如荼,你就不会有机会拿下荆州一样,现在,轮到我伺机而动了。

  一看卑微到这种程度还是不好使,还是碰了软钉子,孙权有点不爽,但是,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决定再干一件事,不把曹操拉进来誓不罢休,这就是把关羽的人头,马不停蹄的送到了洛阳——从摩陂回师之后,曹操就直接去了洛阳,不久之后丧命的地方。

  孙权这么做还是拼命的摘自己,我杀关羽,那可不单单是我自己的意思啊,也有曹操的一份功劳,你看,我这不是把关羽的人头拿去了吗?我这是交差啊,还是那句话,要收拾我的话,你最好掂量掂量,我上头有人(打狗要看主人啊)!

  于是乎,时间和地点上的巧合,已经死去的关羽继吕蒙之后又扯上了第二个人命官司:曹操。

  他活着的时候无非是弄死了颜良,活捉了于禁,斩杀了庞德,比其他死后的杀伤力,那是小多了。

  只可惜,这,又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34—05:卑微,孙权屈膝(5)
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当曹操拖着大不如前的躯体,晃晃悠悠的到达洛阳的时候,关羽的那颗首级也在孙权的精心呵护下如期而至了。

  我们不是曹操,所以,我们也就无法得知曹操看到这颗人头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由于距离被斩头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经过一定得防腐处理之后,关羽的这颗人头应该是保存了想当的成色,只是,已经和曹操记忆中的关羽相差甚远了。

  很久没有见面了,自从许昌一别,曹操就没有和关羽见过面,几十年过去了,两位意气风发的英雄都已经进入暮年,其中一位还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曾经是曹操最为仰慕的一个战神,一度也成为了自己的得力属下,我们毫不怀疑,关羽是十分感激曹操对自己的赏识的,当初面对张辽的劝解,那番感慨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和曹操的相见恨晚。

  他更感激的是,曹操没有让自己有什么信仰上的艰难抉择,说要离开的时候并未横加阻挠(比今天的猪协和猪协领导下的俱乐部们强多了,在没有任何纸面上的协议的情况下完全遵守了口头协定),算是成全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曹操对他的好,他是永远记在心中的(怎么这话说着说着就变味了,有点暧昧了呢?)。

  但是,刘备和曹操毕竟是两大阵营的,早晚必会有生死一战,作为刘备坐下的第一猛将,他没有选择。

  所以,襄樊一战,曹操差点被逼死。

  就像关羽被好友徐晃一阵痛扁一样,此乃国家之事。

  那个时侯,即便是曹操对关羽很是头疼,但是,依然不会憎恶他,各为其主嘛,这才是职业选手的表现。

  现在,危机已然过去,那个高贵的头颅呈现在自己的面前,让曹操的感觉十分的复杂。

  如果他当初效力于自己的麾下,那该有多好啊,他会有今天吗?恐怕生就的威名不会低于张辽了。

  曹操忽然感觉很累,是的,一定会有一种疲倦的感觉,不要忘记,此时的他已经是66岁的高龄了。

  如果不是孙权的帮忙,恐怕自己的头颅就会装在锦盒里呈现在刘备的面前了吧?盘算一下,我有多少次化险为夷呢?官渡那一次?赤壁那一次?渭水那一次?还是汉中那一次?或者是襄樊这一次?

  曹操不会被这颗已然60的苍老头颅吓着,产生什么恐惧心理,相反,面对着亦敌亦友的这颗头颅,他反倒是卸去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死去的人已经死了,再感慨也不会活过来,活过来依旧不是自己的属下,所以,在最起码的祭奠关羽程序之后,曹操,还是要忙活一点正事的。

  什么正事呢?

  修建宫殿。

  没有错,观赏头颅是次要的,在哪里看不行啊,其实曹操这一次来到洛阳就是为了继续建造建始殿。

  为什么要在洛阳大规模制造宫殿?

  自然是为了后世做点打算,什么打算?我们可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下:

  “篡汉”。 txt小说上传分享

34—06:告别,大腕葬礼(1)
说曹操想篡汉也许有点过了,但是退一步说话,就算曹操本人不想当皇帝,只是要做一个周文王而已(这个是他自己承认的),可是,既然已经决定迁都洛阳,那也需要一定档次和规模的宫殿吧?

  所以,建始殿的修葺只是一个开始,其实,曹魏时代对洛阳宫殿的开工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

  ——建始殿北的祟礼门、承明门,此殿始建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那一年10月,曹操西征汉中归来,开始修建建始殿。

  第二次:

  ——是黄初元年(220年)12月,魏文帝将国都由许昌正式迁往洛阳,因洛阳宫殿尚未完全修复,于是就用建始殿作为群臣朝会之殿,其门曰承明门。

  第三次:

  ——时间更靠后了,青龙三年(235年),皇帝又换了,明帝曹睿大规模修建宫殿,甚至做到了“制度靡丽,百姓苦之”这种程度。

  所以,曹操摆弄建始殿。

  那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的完成进度和曹魏的建国——发展——鼎盛正好吻合。

  只是可惜,在这个过程当中,曹操病死了。

  为此,三国演义煞费苦心的编排了曹操的死亡模式,先是被关羽一吓,接着是破土动工的时候砍了一颗梨树,结果惊动了神灵,看出血来,大半夜的,梨树之神钻进了曹操的梦中要杀他,如此的几番惊吓,年事已高的曹操终于不治而亡,为自己的奸雄生涯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关羽的恐吓是扯淡了,但是,梨树之神的传说却不是罗贯中的凭空捏造,那是《世语》中记载的故事。

  作为今天的我们,当然可以说是歪曲捏造,是唯心主义思想作祟,乃是封建糟粕,不过也不全是。

  首先,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参天古树冒血的事情我们不能肯定就不会发生,也许是什么正常的大自然神秘现象呢?曹操虽然饱读诗书,可惜,没有太多的自然科学常识,当看到奇异的现象之后,就觉得自己是气数已尽,上天在启示自己,到时候了,到去上帝那里报道的时候了,再说了,66岁的老人,有点奇异的想法也是不奇怪的。

  其次,曹操的想法在当时也不是稀奇的事情,因为这在当时是一种禁忌,植物禁忌。

  我查了一下资料,汉族民间认为植物同动物一样是有灵魂的。先秦时就有一种司木之神,名曰“句芒”,为古代的树神。“夸父逐日”弃杖化为“邓林”,也是桃林有灵的记载。对被神化的植物,从古至今,以敬祭活动表示崇拜者不多,主要以敬畏的形式表示崇拜,其内容便为禁忌折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