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20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0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杖的老农当然是没有问题了,于是一场屠杀之后,何苗顺理成章的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综上所述,虽然何进利用自己的妹妹短期内就赚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但是皇帝也不是傻子,绝对不会允许一家势力独大,之前的几位领导人都是因为外戚的专权而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于是乎,我们这位忧患老大就学着前人的样子,刻意提拔了一支势力来牵制冉冉升起的何进一党。

  不过,由于选材面的局限和过于考虑对皇家的忠诚度,老大的选择不多,还是遵循了前朝的旧例——启用宦官,这个人就是蹇硕,官方的理由则是蹇硕“壮健而有武略”,所以亲任之。

  当时的东汉政府在西园设立八校尉,作为自己国家禁卫中央军队的精锐,让一个宦官出任大元帅,表面看是一种弱智的抉择,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看看这份名单就知道了(前面有过介绍)。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这个蹇硕以外,要么是人微言轻的,要么都是何进的党羽,你说皇帝老儿不依靠这个宦官还依靠谁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有了一个添堵的蹇硕,也就让何进的政治生涯多了点味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4—02:一个外戚的奋斗(2)
正是这种互相牵制的人事安排,直接导致了何进和蹇硕的尖锐对立,皇帝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碍于何进妹子的地位以及何进在朝中的势力,皇帝不敢明显的表露出立场,于是,就硬生生的提拔出一个十常侍之外的人,理由很简单,何皇后之所以站得住脚就是因为她和十常侍是一伙的,汉灵帝虽然说有点昏庸,但是这个还是看得出来的。

  所以,何进荣耀的后面,从一些小细节上已经可以看出,汉灵帝隐约有着干掉何进一党的心思,而蹇硕,作为一条忠实的走狗,领会了皇帝的意图,同时也是为了自保,于是搞出了一些小动作。。

  比如有一次,就是蹇硕想玩一出调虎离山的妙招,什么呢?他进言皇上,要何进亲自带队,西击边章、韩遂。

  蹇硕的用意不言自明,就是想把何进给调走,这和后来何进和袁绍想把董卓给调进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皇上呢?居然批准了这一提案,边地自有重兵,即使是从朝中调兵,也无须中央军委副主席(皇帝才是正的)亲自出马吧?所以皇帝的意图就是当个和事老,什么都不知道,顺水推舟的把何进调走,前脚一走,后脚就拿朝中党羽做文章,以边缘化外戚的势力,当然了,何进不是傻子,找个借口说档期弄不开,坚决不去。

  于是,汉灵帝和蹇硕只好作罢,这也看出了皇权到了今天已经不太好使了,完全要看人家乐意不。

  这只是小摩擦和试探而已,没有多久,核心问题分歧就出现了,这就是所有皇帝都要忧心半生的立储问题。

  当今的汉灵帝要立储,方案有两个,一个是何皇后的皇子刘辩,一个是王贵人的儿子刘协。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看似有两个选项,可是,刘协只不过是一个添头而已。

  何进的妹妹是皇后,生的又是儿子,古有母以子贵,反过来说,子以母贵也是成立的,再加上当时何进的党羽遍布朝野,不说别的,西园军八大金刚除了蹇硕全是何进的人,非法*已经召开了很多次,这个时候,西园军已经背离了成立之初的宗旨,成为独立于汉灵帝和蹇硕之外的一个军事委员会。

  所以,何皇后比之王贵人也是有着更多的话语权。

  但是,当群臣敦促皇上立刘辩为太子的时候,已经重病缠身的皇帝却是借口刘辩*没有威仪,所以不想立,不过又碍于何进的势力不敢强行安排刘协继位,所以只好拖下去,这就更加证明了他一方面不得不倚重何进,一方面又对何进抱有十分的戒心。

  太极推手也不见得就是屡试不爽,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拖一天是一天而不是见机行事的话,那么就是愚蠢之极了。

  这个事情一直拖到了皇上老儿自己挂掉也没有解决,深受皇恩的蹇硕在这个关键时候蹦了出来,企图扮演托孤的主角,秉承皇帝的遗愿,干掉何进,立刘协为天子(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于是就想趁老皇帝驾崩的时候对何进下手,直接把他清洗掉。

  也该着何进命大,蹇硕的手下潘隐和何进有旧交,洞悉了蹇硕的意图之后,就以眼神暗示何进里面有猫腻,何进不傻,又抱有戒心,当然什么都明白了,连忙跑了出去,称疾不出,暗中准备除掉蹇硕。

  在直接干掉何进的计划流产以后,蹇硕也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了,皇子刘辩顺理成章的成为皇上,由于年纪太小,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和太傅袁槐辅政,录尚书事,何氏一党的大权彻底建立起来,这也直接宣告了故去皇帝计划的彻底失败和蹇硕丧钟的敲响。

  不管蹇硕是不是忠心,是不是很有才干,但是他的所属阶层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和何进对他的全面优势成为一种必然,谁让他是宦官呢?何进和他有私人恩怨,士大夫阶层以及朝中自命清流的阶层则是有着世仇,没有人会忘记东汉历代宦官的丑事,更加没有人忘记党锢之祸中宦官所扮演的角色,这就造成了蹇硕的势单力孤,力不从心。

  更加要命的是,前面的敌人已经是很强大了,自己背后还有自己人捅刀子,这就直接造成了蹇硕的命丧黄泉,心浮气躁的蹇硕写书信给中常侍赵忠等人,意图联合起来对付何进,只是可惜,他忘记了,虽然大家都是没有*的宦官,但是派系还是不同的,比如其中的郭胜,作为何进的同乡,对于何太后的发迹立下了汗马功劳,摆明了是何进一党,于是乎,将蹇硕的书信出卖给何进,何进也就顺理成章的收拾了蹇硕。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前面说了,宦官阶层和士大夫清流之间的矛盾是积怨很久的,不会因为献出一个蹇硕以后就可以和平共处,而何进和宦官之间理不清的关系把后来的悲剧和消极影响给扩大化了。

04—03:一个外戚的奋斗(3)
当何进顺利的解决掉蹇硕以后;他蛮以为纠缠朝廷多年的政治门阀之间的明争暗斗将会告一段落,毕竟唯一一个敢和他作对的也就是这个蹇硕啊,剩下的一群尸位素餐的家伙,包括十恶不赦的十常侍,都是他和他的宝贝妹妹一伙的,再加上自己手握军权,而那些所谓的清流们除了甘当隐士的家伙们也大多是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所以,基本上可以算是前途无忧了。

  但是,很遗憾,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清流士大夫和宦官之间几百年的恩怨情仇和政治分歧,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解决掉也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何进,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人物,他的能力和威望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如果先天素质不具备也就算了,何进还缺乏必要的权谋和手腕,而且,他不想真的让任何一方彻底的推出历史舞台——以一种极端并且血腥的方式。

  就像一个有点懦弱的男人,何进的发迹离不开宦官的鼎力支持,就把宦官看作是母亲吧,后来,何进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势力,那些依附于他的士大夫就像他娶得女人,一个想熬成婆的媳妇和一个统治欲望极其强烈并且十分恶毒的婆婆,再加上一个这样懦弱的男人,是一个什么局面?

  所以,被困在二者之间,谁都离不开,又妄图和稀泥的何进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夹板气的困扰。

  和宦官合伙干掉这些清流?不可能,先不说这帮家伙有着足够的人气和威望,也不说方式方法是否为人所接受,是不是正确,至少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就让何进头疼的很,毕竟宦官的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恶名还是不能抹掉的,为了保住这些心理变态的家伙就把自己绑在耻辱柱上,他何进也是有些不爽的。

  退一步讲,即便何进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这个能力,黄巾起义之后,士大夫们的胆量和话语权都今非昔比的了,不是你说杀就杀说关就关的了,跋扈将军?那是历史了已经。

  但是做掉宦官呢?何进也不忍心,毕竟自己和妹妹能有今天实在是宦官们出力不少,再者说,可以顺利的除掉蹇硕也是因为十常侍们带头把蹇硕清除出了宦官队伍,也是有一分功劳的。

  更加重要的是,从现实的政治利益角度出发,何进自己根本就不想让宦官集团在自己治下的时代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虽说他们是毒瘤,但是毒瘤未必都是坏事,水至清则无鱼啊,如果把宦官集团给铲除干净了,那么就会出现清流独自掌握大权的局面了,他何进怎么办?岂不是成了一个摆设?要知道,外戚的名声是仅次于宦官的啊,在这帮高傲的士大夫眼中统统是垃圾,现在是没有办法,挑出一个还算有点人性的家伙合作而已,一旦终极目标宦官被清洗掉,自己就成为下一个目标了。

  所以,只要何进不是傻子,就知道宦官集团存在的重要意义,只有让宦官集团和士大夫集团僵持下去,自己再从中斡旋,才会好处大大的,至少也是自己的一个挡箭牌啊,所以,当袁绍一伙人一直在唧唧歪歪的撺掇着何进对宦官下狠手的时候,何进呢?则是一直在哼哼哈哈的玩太极推手,在咱们旁人眼中觉得他何进很有成为一个猪头的潜质,但是你怎么就知道他不是洞悉这一切以后的一种装傻的行为呢?大智若愚啊。

  但是,再装傻也只是缓兵之计,还是那句话,装傻拖延不是最终的目的,瞅准机会主动进攻,对一方痛下杀手,除恶务尽也罢,诛杀忠良也好,总之,还是要自己做出决断,从而巩固自己地位的,所以,两面都割舍不下的何进注定是要倒霉的了,宦官那边虽然有自己的妹妹调节,没有做出太嚣张的动作,但是这边袁绍可有点等的不耐烦了,许是觉察到了何进的一些想法,唯恐夜长梦多,如果不能及早解决,对方就该对自己下手了,于是就提出了这个极端的策略——借外兵进京勤王将宦官集团连根拔起。

04—04:一个外戚的奋斗(4)
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极端并且不太理性的策略,是因为在当时貌似平静的湖面下,洛阳城内几经周折,已经形成了暗流涌动的复杂局面:

  1:外戚一党,准确的说就是何太后一党,蹇硕小集团的消失在一定的程度上消弭了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沟壑,而且,因为何太后的哥哥何进在朝中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宦官群体希望有一个依靠,而依靠他们的力量走到今天的何太后——何大将军的妹妹无疑将成为最好的纽带,二者的联合,按照历史规律来看应该是一种双赢,当然了,对于国家前途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2:清流士大夫,虽然和前者的历史对抗记录一直是惨不忍睹,但是因为始终占据着道德的最高点,所以一直与和对方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而引以为荣,虽然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后者是正确的,但是过于极端的情绪主导着*无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缺少了睿智的判断,缜密的斗争思路以及翔实的计划,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为那些躲在幕后操控的野心家或者是小人们有机可乘,没有董卓,东汉王朝的前景也不会光明到哪里去了,因为这个时代是被刻意搅局以及别有用心的人操纵着。

  本来应该就是这种二元斗争的,但是两个人的存在增加了时下局势的多变和不可捉摸。

  一个是袁绍,就是出了这个“馊主意”的家伙,本来按照他的阶级和意识群体来划分的话,应该是在第二维,但是深厚的家族背景和尴尬的身份让他成为一个很不一般的人物,至少现阶段出了这么一个计谋就很不一般。

  为什么出这个主意?从结局看起来是起到了搅屎棍的作用,但是那是因为董卓的出现使得局面更加混乱,并不是说他的想法是混蛋主意,大概是因为平时与何进走得比较紧密的关系的缘故,所以他还是比较了解何进的,虽然表面上是对自己言听计从,但是和宦官的不明不白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外戚属性,决定了何进不可能彻底倒向士大夫阶层,所以必须采取一种极端措施——借用外兵作为第三势力强势介入,打破目前的均势局面。

  但是,不管他想法的合理成分占了多少,至少造成了士大夫阶层内部的思维混乱,比如曹操,就是坚决反对的,而且袁绍的这种思维还成功的“勾引”了何进,导致了第四极力量分裂出来。

  之前对于袁绍的苦谏,何进表现出了一种抗拒,虽然是太极拳,但是袁绍已经觉察到自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去操纵这位看似头脑简单的家伙,所以才出了前面的“下策”。

  为什么会同意?何进和袁绍的想法是一样的,追求在大乱中实现大治,我们的阎老西同志最为自豪的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何进也要玩这一套,如何在不铲除宦官集团的基础上让清流满意?如何让宦官消停一些不再扮演历史小丑的角色?那就是袁绍的建议——引入第三极。

  当然了,曹操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后来的历史证明了,但是何进还是有一些信心搞好这种平衡的,毕竟外郡势力在京城根基不是很深,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只要自己没有挂掉,那么作为名义上可以操纵三大势力就将成为一种可能,三角形的稳定性嘛,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吃掉对方,那么谁都不会轻举妄动了,只要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的话,何进就有机会去把汉王朝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了。

  袁绍?你那点伎俩我还不知道吗?何进心里暗笑,我又不是白痴,看着别人在京城撒野,任你铲除我的根基,相反,我要让你尝尝作茧自缚的滋味!

  于是,何进觉得自己很是保险,事实上,后来的天下三分就是对何进的思维一种全国化,魏蜀吴的长期共存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耐不住性子或者说过于敏感的宦官集团先动了,结果打乱了这个看似稳定的三脚架构,他们违背常理的“玉石俱焚”举动导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