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23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3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雄所见略同,董卓和何进都不是那种有着优秀的大学文凭的人,但是因此也更加知道文化包装的重要性,所以上台之后的董卓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就立刻开始给自己找一件文化衫充门面了。

  很快的,蔡邕——这件当时最为流行、出名的品牌文化衫映入了董卓的眼帘。

  蔡邕,男性,崇尚自由、恬淡的生活,至孝之人,主要在政治、文化领域活动,文学高级票友,写下了大量的诗赋精品。

  一份有关蔡邕的大概简历摆在了董卓的案头,基本上蔡大师的死穴和优点都暴露了出来。

  崇尚自由追求恬淡的生活,基本上是遗传,自己的祖上蔡勋就是好黄老之学,并且有着逃避王莽之流归隐山野的案底,他本人有着被宦官征召的经历,但是称病躲了起来,摆明了是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同流合污,也会因此而对我董卓有些排斥吧,也说不定。

  但是同时,蔡邕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母亲重病的时候他一直在鞍前马后的伺候,这种人真是不多啊,而且母亲死后他也是严格的按照礼节服孝。

  过于重视自己的家人和亲情就是他最大的弱点,如果不给我面子的话可以考虑利用一下啊,董卓心里暗笑,他也许缺些德行之类的东西,但是鬼点子肯定是多的流油啊。

  果然,以司空的政府名义征召蔡邕以后,蔡大师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肯出山,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话,董卓就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恐吓信寄给了他:你如果不出来当官的话我就杀你全家!

  简约而不简单,这是董卓谋略的特点,不追求花里胡哨,但是看准了弱点一口咬下去决不留情,很有西北狼的风格。

  结果看重家人的蔡邕只好缴枪投降,乖乖的出来当官。

  不过话说回来了,董卓对于蔡邕也许有着很大成分的利用,但是真的是不错——先是署祭酒,然后举高弟、补侍御史,接着就是转持书御史,迁为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破了一个中国几千年的官场升官记录,迁为巴郡太守以后又留在了中央任高职。

  即使是董卓强迫献帝迁都长安以后也没有忘记蔡邕,拜为左中朗将,封为高阳乡侯。

  董卓对蔡邕很够意思不仅仅是体现在升官发财上,大师作为一个表里如一的正人君子,自然不会在乎这些身外之物,他之所以还愿意留在董卓身边主要是因为董卓还没有把他当作一个纯粹的摆设,一定程度上还算是言听计从。

  有一次,董卓圈养的一些马屁文人为了捧老大臭脚,于是尊称他为太公——就是辅佐大周王朝的姜子牙,称其为尚父。一般来说大阴谋家和篡权者都喜欢这么干,所以董卓一开始的感觉还是不错,但是尊敬蔡邕嘛,所以特意前去咨询大师的意见。

  蔡邕是坚决反对的,不过不愧是大师啊,说话很有讲究,也算是为了保存自己吧,先是吹捧了一下姜子牙的历史功绩,然后又夸了一下董卓的恩德(哪有这样先进的东西啊),最后指出:董公啊,虽然你已经很牛比了,但是姜子牙立了大功才有这样的封号,所以还是扫除内忧外患,返回洛阳的时候再商议这件事吧。董卓这话听得很顺,于是就答应了。

  还有一次发生了大地震,那个时候流行谶纬啊,总是喜欢把天象和人事联系起来,越是董卓这样位高权重而且做了不少亏心事的就越是看重这个,所以连忙跑去咨询蔡大师,蔡大师一看机会又来了,于是再度展开思想教育,说:地动代表着阴盛阳衰,臣子逾制导致的,前几天您出行的时候乘坐了皇帝规模的车队,所以嘛……

  言外之意就是董卓事情做的有点过分了,这一回只是地震而已,下一次说不定会被雷劈啊,没有避雷针的董卓被忽悠了,于是以后出门的时候再也不敢这么干了。

  由于中国不是日本,地壳板块活动不是很激烈,所以大地震并非经常发生,哈雷慧星这样的东西,董卓运气再差也只会碰到一次,所以蔡大师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匡正不了堕入鬼道的魔王改邪归正,但是这位*畜生还算是很尊重他,所以该给面子的时候就给。

  不过个案的成功不代表整体也会成功,在对士大夫阶层和关中豪强的人心整体收购中,由于先天的劣势,董卓和何进一样,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失败。

  那些曾经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高傲的家伙们,没有多久就要发起奋力的一击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4—13:首届职业联赛的精英
一场腥风血雨之后,汉灵帝已经预料到,但是没有亲眼见证到的一幕终于再现了——酝酿了很久的职业精英们终于开始主导真正的职业联赛了。

  在经济浪潮的强烈冲击以及职业运作思维和体制成功的成为管理后台的背景下。

  专业化时代(举国体制)横行江湖数十年,已经蜕变为足协敛财机器的两大毒瘤:太监队和外戚队终于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八一队和辽宁队这样的至少还有人要。

  太监和外戚那就是纯粹的垃圾,除恶务尽,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惨烈了,历代王朝中少有这样的场面,如此的屠杀只有造反者或者异族入侵,王朝灭亡的时候才会发生,而大汉朝在滴血之后还名存实亡了接近三十年可见他们是多么的被人讨厌了。

  真正的三国乱世没有太监和外戚添乱,是纯粹的精英舞台,嗯,很好很强大。

  首届职业联赛很热闹,由于在那届杯赛之后就已经开始实际操作阶段,所以,一上来就形成了旗帜鲜明的夺冠集团、中游集团、保级军团,只不过随着联赛的开展下去,有些实力雄厚的百年老字号衰落了,有些运作有方,脱颖而出而已。

  这就是职业化的好处,垃圾没有容身之处,失败者也是虽败犹荣,球迷看的也是精彩,总之,一切都是未知的,你不努力的话,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混子滚到一边去。

  这阶段的夺冠集团不是很多,而且最后的结局也是出人意料,中游的董卓脱颖而出,在几场强强对话中拿足了分数,弥补了在保级队身上失分的遗憾(来晚一步嘛),本来占据先机,大比分狂扫太监队和外戚队的袁绍等人却是意外(也不是意外)落败,被聪明的董卓防守反击偷袭得手,屈居亚军。

  想比较而言,中游集团则是一个庞大的团体,曹操以及那些地方州牧逊色不少,或是实力不够,板凳太浅,撑不住漫长的职业联赛,或是主场龙客场虫(离京师太远,来不及插上一脚),结果很快被可以双线作战的夺冠集团甩开了距离,不过由于底子不错,还都有潜力,所以,他们中间随着职业联赛的开展下去还会有人冒头的——同理,也会有人成为保级球队,并且降级。

  保级区的球队也有不少,大致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刘备这一类型的,实力太弱,能拼凑出一个主力阵容就不错了,而且俱乐部老总刘总没有钱,低薪情况下自然吸引不出来大牌球员,不过好在他有一个不错的青训系统,关羽和张飞两大天才射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球队整体的缺憾,暂时的在第一届联赛中战战兢兢的保住了顶级联赛席位——不过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刘备的球队还将在保级区苦苦挣扎,幸运之处在于,通过自己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足够的运气,总能够踩到足够的降级名额。

  所幸,他终将有翻身的一天,上演小球队夺冠的神话。

  不用说了,一直挣扎在保级区,屡屡被屠杀(净负球至少在6个以上)的太监队和外戚队就这样以一分未得,一球未进(只有中国队的02世界杯之旅堪与之相提并论)的尴尬战绩降级了。

  在现实中的职业联赛降级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可以再杀回来,在那个乱世舞台,降级,意味着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换一个角度,他们也属于那种“政府足球”或者说是“市长足球”的球队,一旦没有人玩了,或者说是降级了,那就就地解散了——只不过他们解散的方式有点残酷,是被人从肉体上彻底的肢解,当然了,这也是咎由自取,善恶有报。

  毒瘤被铲除了,意味着未来的联赛更加激烈和残酷,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董卓,首届联赛的冠军,由于脑子里专业体制思想还是有点根深蒂固,没有及时的抓住夺冠的机会做进一步调整,所以,挣扎了一届之后便步了太监队和外戚队的后尘。

05—01:董卓的政治危机(1)
董卓是个大忽悠,成功的忽悠了整个东汉政府,顺带的忽悠了(也可以说是恐吓)大知识分子蔡邕先生,这个难度以及成功的概率可比赵本山的耍弄范伟高多了,过程也比几个垃圾脑筋急转弯精彩的多,但是这并不代表忽悠之王没有阴沟里面翻船的时候,正在他趾高气扬之时,两个名不见经传(只是在三国志里面走了一个过场而已)的小人物涮了他一把,并且直接导致了后来董卓独力面对关中豪强的危机局面。

  这两个人一个叫做周毖,一个叫做伍琼,前者不过是一个尚书,后者是城门校尉,官职还算可以,说得上话一类的,他们应该是可以代表那些董卓废帝之后留在朝中观察形势的士大夫阶层了——当然了,级别也不会太高,也就是一个排雷的工兵角色,毕竟,打入敌人内部,这么近距离和恶魔董卓周旋危险系数太高,大牌人物自然不会干,而是派出自己的马仔,说得好听点的话,我们称这哼哈二将为代理人。

  董卓呢?巴不得和士大夫阶层和解稳定局面,所以很兴奋的接纳了这两位的主动投诚,事后诸葛一下,董卓真的是中招了。

  但是,如果不事后诸葛的话,站在董卓当时的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和平手段是唯一的出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的董卓,作为得势者,属于穿鞋一族,曾经靠着折腾起家的他不想再折腾了,他只想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这就决定了他必须接纳,只是要注意其中有没有猫腻罢了,看谁聪明吧。董卓对自己很有信心,而周毖和伍琼呢?玩脑筋急转弯玩的也是很漂亮,远不是把猴屁股当红灯的档次。

  首先采用的就是引蛇出洞,先给董卓出一个很正确的策划,以提高对他们的信任度,这招就是为党锢之祸的历史人物*,而且很会造势,让董卓和司徒杨彪等人带着枷锁和铰链上书。

  这个高姿态是什么意思?那可不是给皇帝小儿看的,是给士大夫阶层看的:怎么样?我老董够意思吧?!为了给你们这些粉丝的偶像鸣冤昭雪连命都不要了啊!还不快快和我合作?

  董卓知道这其中的厉害,正好可以搔到知识分子们的痒处,于是欣然答应,这也可以看出他并非一个官僚主义者,关键时刻就是可以放下架子。

  取得了初步的信任以后,周毖和伍琼就开始打着董卓的旗号招摇撞骗了,下面这两招狠手表面看还是遵循着缝合董卓与士大夫阶层的路线,但是实质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了。

  第一步还算正常,就是征召名流进政府来装点门面,前面说的蔡邕就是一个代表,像荀爽、郑玄、郑泰、陈纪等人都在候选名单之内,董卓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更是感觉周毖、伍琼二人是为了自己好,真心帮助自己,于是乎自己就去找轮椅去了,下面的这个脑筋急转弯就不是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的问题,而是偷梁换柱的变成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2的问题了,董卓呢?还沉浸在前面的套路当中,冷不丁挨了一记下钩拳,你说他能不二吗?

  这一必杀技就是京官外放。 txt小说上传分享

05—02:董卓的政治危机(2)
表面看,把这些士大夫们放到外面当地方大员是一件捞实惠很得人心的事情,既可以拉拢这帮人对自己感恩戴德,也可以安抚地方政局的稳定,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周毖和伍琼为董卓制定的外放名单就会发现里面的猫腻还是很大的,足可以玩死董卓的了。

  下面就是这份名单:

  1。尚书韩馥  ——冀州刺史

  2。侍中刘岱  ——兖州刺史

  3。骑都尉张邈——陈留太守

  4。孔伷      ——豫州刺史

  5。张咨      ——南阳太守

  6。尚书郎许靖——巴郡太守

  看完这份名单,下面让我们小小的穿越一下时空,对照一下不久之后浮出水面的讨董诸侯名单吧:

  1.冀州刺史 ——韩馥

  2。渤海太守  ——袁绍

  3。兖州刺史  ——刘岱

  4。陈留太守  ——张邈

  5。山阳太守  ——袁遗

  6。东郡太守  ——桥瑁

  7。济北相    ——鲍信

  8。行奋武将军——曹操

  9。豫州刺史  ——孔伷

  10。颍川太守 ——李渂

  11。广陵太守 ——张超

  12。青州刺史 ——焦和

  13。后将军   ——袁术

  14。荆州刺史 ——王睿

  15。南阳太守 ——张咨

  16。长沙太守 ——孙坚

  17。西河太守 ——崔均

  18。河内太守 ——王匡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除了因故没有外出做官的许靖之外,余下这些被董卓外放出去的人物最后,沿着不同的路径,全都成了讨董联盟的主力部队,可见他们并没有领董卓的人情,强龙难压地头蛇啊,董卓的热脸贴了冷屁股。

  其次,这帮人不仅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还尽心竭力的扶植反董势力,袁绍、袁术以及曹操等人不是从正当途径离京的,袁绍跑到了韩馥那里,袁术投奔南阳太守张咨,而曹操呢?则是去了自己的死党张邈那里,至于广陵太守张超,则是张邈的弟弟,这样看了,有一半的讨董诸侯是在周毖和伍琼的策划下成型的,你说说这给董卓添了多大的麻烦吧!

  此外,外部的困扰也是不少,黄巾军的余部白波军在河东地区蠢蠢欲动,一旦让他们得势的话,将直接切断董卓与西北大本营的联系,行动将会更加不变,何况自己的老家还有一个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