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煮酒论道 >

第26部分

煮酒论道-第26部分

小说: 煮酒论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时,酒酣兴起,把一张席铺在湖面上,端坐在上面饮酒谈笑,不一会儿,云中飞来一只仙鹤,张志和向白鹤一招手,白鹤飞下来驮起他就飞上了云端,从此人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据说已经成仙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也有人传说他是溺水而死。我猜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张志和隐居到更荒僻无人的所在去了。颜真卿有《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记载他的生平事迹,但却没有提他飞升的事情。张志和曾将自己的修炼心得写成一本书,叫做《玄真子》,据说此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的“太玄部”。
  张志和的《玄真子》非常难懂,感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还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容易读得多,这里把他的另外四首也录下面,共赏一下: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蓴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说来张志和的这五首《渔歌子》,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后人摹仿极多。并且曾传入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皇女智之内亲王也和词两首。为日本填词之开山。日本还把张志和的《渔父词》列于教科书中。说来这日本人真是将我中华上国的好东西吸取了不少,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若不自惜,岂不惭愧?
  张志和的品格操行,正如颜真卿在碑文中所说的那样:“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这等行径,正是道家中人所为。说来有许多的道家人物,都是大道无形,至人无名。像高吟“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的太上隐者之类都是如此。正所谓: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纯阳真人--吕岩(1)
所谓吕岩,便是著名的八仙之一、道教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社会活动家、道教内丹理论家、诗人吕洞宾先生。说起吕洞宾,那真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
  所谓吕岩,便是著名的八仙之一、道教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社会活动家、道教内丹理论家、诗人吕洞宾先生。说起吕洞宾,那真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有关他的传说乃至绯闻也为数不少。吕洞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真实的吕洞宾其实表字洞宾,号纯阳子,名叫吕岩。
  关于吕洞宾的身世,当然也有不少的传说,有的说他本是唐朝宗室之后,因为武则天要诛灭李家皇室子孙,不得已才随母亲姓吕。此传说将吕洞宾的生年一下子提到了武则天时代,不过吕洞宾是神仙嘛,什么年代出生的也不稀奇。不过可靠一点的说法是——吕洞宾应为唐末五代时的著名道士,和陈抟老祖、杜光庭、谭峭等这些著名的道家高人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并有交往。吕洞宾从小也并非就是专职学神仙的,他小时候也是尖子生,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文章,对他来说统统小菜一碟,被称为神童。但可惜生不逢时,唐朝末年,科场腐败,他考了几十年,却屡屡不第。但对于读书人,只有走科举这条路啊,所以吕洞宾四十六岁了,还坚持去应试,到了长安的酒店里,正想喝几杯消消愁,却见一位羽士着一白袍,在墙壁上题诗道: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
  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得道高人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
  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
  闲来屈指从头数,得见清平有几人。吕洞宾见他形貌奇古,诗中的意境不凡,就问他姓名。此人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你想跟我去吗?”吕洞宾还惦记着考试的事呢,没有答应。实际上这位云房先生就是八仙中的“汉钟离”。现在我们看到的八仙形象,汉钟离是个大胖子,整天穿着露脐装扇扇子。但这里的汉钟离似乎并非这等模样——这也不奇怪,神仙们都是可以变化的嘛。这天晚上,汉钟离和吕洞宾同住在这家酒店中,吕洞宾睡着后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已经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但乐极生悲,却突然又因事获罪,家产抄没,妻离子散,穷苦潦倒,只落下自己孤身一人立在风雪中发抖,也落了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简直就是一个《红楼梦》精编版嘛。吕洞宾突然醒来后,汉钟离的一锅小米饭还没煮熟呢,这就是有名的“黄粱梦”的故事。吕洞宾从师父这儿学了这手就依样画葫芦,也让人家尝尝“黄粱梦”的滋味,比如《邯郸梦》等故事,这是后话,且不去提。吕洞宾经此一梦,明白了世事无常,荣华富贵都是眼前花的道理,于是决心修道,随汉钟离练成一身道法。据说吕洞宾学成了天遁剑法,常仗剑斩妖除害。
  吕洞宾在民间有极大的声望,如果选道家的形象代言人,吕祖的票一定特多。《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说过:“故佛道中惟观自在(观世音),仙道中惟纯阳子(吕洞宾),神道中惟伏魔帝(关帝),此之圣愿力宏大,欲普渡之身世界,拔尽一切苦恼,以是故祥云宝马,常杂处人间,与人最近。”是啊,佛道神三教中香火最盛的就要数观音、吕祖、关老爷了。吕祖之所以在道教神仙中人气最旺,这是和以下几点分不开的:
  吕祖的形象极佳
  吕洞宾的形象很好,虽说世间画的吕祖之像不尽相同,有的画成豪气冲天的剑侠形象,有的则是文质彬彬的文士形象。但无论怎么样画,吕洞宾在人们心中总体印象是仙风道骨、神采飞扬的。可谓标准的神仙麻豆(MODEL)。后世一说道家的男仙人形象,大致就是吕洞宾这个样子。铁拐李、汉钟离那样的,道行虽然深,但一个是残疾人形象,一个是需减肥的大胖子,所以就远不如吕祖的号召力大。这实力派不如偶像派在娱乐界中是很平常的事,看来在仙家也是如此。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纯阳真人--吕岩(2)
吕祖有剑术
  寻常小老百姓,素质不高,往往是见了浅近的东西才喜欢,见了刀棍才害怕。所以佛教中才有种种地狱之说,唬得这小老百姓战战兢兢地去拜佛。而知识较高的人士学佛时却并不多谈地狱之事。相传吕祖经常身背一把长剑,神威凛凛,剑术通神。《宋朝国史》中也这样说:“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民间相传吕祖可飞剑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也就是说,吕祖一念咒,他身后这把剑就像“战斧”巡航导弹一般自动飞去找目标了。
  其实吕洞宾剑术极精不假,他自己也写诗说道:“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但吕祖是仙人,他的剑并不会随便杀人的。南宋时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写吕祖自已言道:“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甚晒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啊,挥剑杀人这等事,正像《庄子》里《说剑》篇中说的那样:“相击于前,上斩颈项,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这只是未节小技。而老子说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断烦恼、贪嗔、色欲之类却比取人脑袋难得多了,不过寻常下愚之人,却不明白这一点,只觉得飞剑取人头既好玩又可怕。
  吕祖不避酒色
  在民间的许多传说中,吕洞宾不但精于剑术,经常给人们上演“动作片”,而且不避酒色,还常常出演“三级片”。像什么“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在该故事中,吕洞宾好像是个到处留情的风流浪子,白牡丹的角色也有多种说法,有的故事中她是一个王母娘娘驾前的仙子,吕洞宾为了借王母的簪子为人间除害,于是就施展美男计色诱白牡丹仙子,求她盗出宝簪。
  这算是比较能维护吕祖的光辉形象的,别的版本可就更糟糕了,有的说白牡丹是个民间女子,吕洞宾调戏未成,挨了一顿骂,这还仅仅是“性骚扰”的范畴,更有的故事中可就“打真军”了。这类故事说白牡丹是个妓女,据说吕洞宾使出房中术,可以“御女不泄”,岂料八仙中的其他人(也有的说成是黄龙和尚)不满意吕洞宾的胡作非为,暗中指点了白牡丹,吕洞宾从而一泄如注,走失了真宝,几乎功力全失。白牡丹却因此得道成仙。有的人又把该故事和“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事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说是吕洞宾要没有这件“花花”事,不至于被黄龙禅师收去宝剑,而无还手之力。
  其实,吕洞宾好酒是真,但好色却未必。有人说三戏白牡丹乃是颜洞宾之事,与吕祖不相关。上面我们说了,吕祖的宝剑最重要就是“断烦恼、贪嗔、色欲”的心中之剑。他哪里会干这等到处留情的事情?吕祖自己还写有一篇《警世》诗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又说过:“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吕祖如果尘心不断,好色如命,又哪里能练就一身的神通?不过吕洞宾经常流连于酒肆妓院等处也可能是有的,所以这些绯闻也被编排到他的身上。但吕洞宾经常逛妓院并非好色滥淫,而是开导劝化这些风尘女子们。据说吕洞宾曾在广陵妓院的屏风上题下这样二首诗,使得当地的一个名妓弃暗投明,悉心学道: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
  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吕洞宾好酒,这个却是不假,道家对于酒并不排斥,好多得道高人、仙人经常都醉醺醺的。所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大概酒中之趣就颇似道家真义。沉醉之中,物我皆忘,倒真有点万物一也,天地齐也的意思。吕洞宾自己有诗道:世上何人会此言,休将名利挂心田。
  等闲倒尽十分酒,遇兴高吟一百篇。
  

纯阳真人--吕岩(3)
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婵娟。
  他时功满归何处,直驾云车入洞天。诗中豪兴,真似太白之风。“等闲倒尽十分酒,遇兴高吟一百篇”之句尤为精彩。
  吕祖好酒,有时喝多了也“出事”。有一次吕洞宾大醉,行走在巴陵市的街头,遇上了当地太守的车驾,这狗官不识吕洞宾,便吆喝左右的衙役们要拿下吕祖问罪,吕祖笑呵呵地说,等我酒醒了再说吧。说罢依旧酣睡,这狗官大怒,正要喝令左右行刑拷打,吕祖却突然不见,只听空中有人吟诗道:暂别蓬莱海上游,偶逢太守问根由。
  身居北斗星杓下,剑挂南宫月角头。
  道我醉来真个醉,不知愁是怎生愁。
  相逢何事不相认,却驾白云归去休。吕祖性格诙谐,度人不倦
  说来吕祖和一些远离尘世清高自许的仙人不大一样,他常游戏人间,据说他曾发大誓愿道:“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也。”但是正如吕祖诗中所说:“四海皆忙几个闲,时人口内说尘缘。”寻常俗人,度他们恐怕要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钟吕一派对于传道的方式,是择徒而授,不像其他道派那样疯狂“扩招”。吕祖传徒,必细细考察其根骨,如无修道基础的,别说交五斗米,交五斗金子也不收你。
  但如此一来,收徒就困难得多了。一般俗人不但悟性差,还常常认假为真。据说吕洞宾一次到乡间,见一伙子人正给神仙吕祖过寿,吕洞宾一看,众人都在给自己的画像斟酒献肉,他想去讨杯酒喝时,却给赶了出来。吕洞宾叹道:“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还有故事说,吕祖见一家母子贫穷,于是投两粒仙米入井,从此井水化为美酒,于是该家中靠卖酒为生,就此衣食俱丰。过了段时间,吕祖来家中回访,其子却抱怨,井水化酒,好却是好,但却没有酒糟可以喂个猪什么的。吕祖长叹道:“人心苦不知足。”于是将仙米收回,井水还是那个井水了。吕祖在人间,恐怕也难免有孤独之感,他有诗道: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但即便如此,吕祖却始终不厌弃人世,他经常是:“落魄且落魄,夜宿乡村,朝游城郭。闲来无事玩青山,困来街市货丹药。卖得钱,不算度,酤美酒,自斟酌。醉后吟哦动鬼神,任意日头向西落。”据说到了宋朝熙宁元年(1068年),吕祖还在湖州一家中饱以美酒后用石榴在墙上题诗道: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
  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当然,吕祖之所以为世人熟知并广为供奉,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后来盛极一时的全真派,其祖师王重阳相传就是受吕祖的点化而悟道的,所以随着全真教在全国的到处推行,吕洞宾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吕祖虽然是道教中人,但是他是属于内丹一派的,并不讲究炼金丹什么的,从而改变了道教原来经常用“仙丹”吃死人的事情。由此,道教的内丹派越来越发扬光大,给道教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吕祖的道术,讲究身内有丹药,修持在个人,按照吕祖这一派的修练方法,虽然未必真能成仙飞升,但有些人练就了一身精深的内功还是有可能的。像吕祖从唐末一直活到熙宁年间还在世,如果真的至少要有二百岁还多。
  《全唐诗》中收录了吕洞宾的诗词共二百多首,《唐才子传》中也有他的传记。所以吕祖作为一名诗人也是当之无愧的。我们细品一下吕祖的这些诗,有的还写的真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