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技术到管理岗位的角色转换:从优秀骨干到优秀管理者 >

第4部分

技术到管理岗位的角色转换:从优秀骨干到优秀管理者-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节 优秀的技术型管理者是如何炼成的(1)
做为刚从技术骨干转型过来的管理者,刚开始的管理者生涯距离优秀管理者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刚晋升成功的管理者都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是团队中的中坚力量。如果说他们是主角,员工是配角,那么作为团队或团队之外与之相关的人就是所谓的“观众”,技术型管理者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更卖力的去表演,并且带领好自己的团队,完成好自己的任务目标才能博得“观众”的喝彩。否则,一切的光环将会化作水中月和镜中花。如何从技术骨干炼成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们主要总结归纳了四个方面:
  一、技术型管理者的素质涵养
  技术骨干的素质与涵养往往与他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在进入到工作状态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将平常良好的习惯融入到工作中去,同时也会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潜移默化的融入到管理工作中来。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将良好的习惯与完善过硬的知识技术结构以及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后,就会势不可挡的派生出技术型管理者的素质与涵养来。这些素质与涵养需要技术型管理者平时的高标准的要求自己才能形成,而这些良好的习惯和素养的养成也会让技术型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运用中最大的受益者。
  二、技术型管理者的为人处世
  技术型管理者的宽容大度与身先士足不能总是挂在嘴上,而是要付诸于行动中。要知道,作为一名技术骨干转型过来的管理者,有多少“观众”正等着看好戏。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身为管理者,不仅不能搞特殊化,相反要更加严于律己,给下属树立一个标杆。
  技术型管理者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企业员工,平等待人。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到公平公正;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出来。同时还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事一起合作共事。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技术型管理者必须做到服务认真、态度端正;礼貌待人;工作热情、周到。
  技术型管理者,冲锋在先,享受在后是理所应当的,大气魄、大智慧才会孕育出一个受人尊敬,拥有无数掌声与鲜花的管理者。
  三、技术型管理者的能力水平
  技术型管理者应具有把握全局统领团队的能力,善于了解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协调目标和各种资源以获得最佳解决方案。
  技术型管理者既是一个团队的主导者,也同时是一个彻底的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要将各个方针政策落实到细节,这些细节的处理就会象水滴印衬出整个太阳一样是管理者能力与水平的充分体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绵羊的团队,是完全可以战胜被一只绵羊领导着的一群狮子的团队”,从中说明了团队中管理者领导力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者本身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性。
  “中国向来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而缺少的是一个个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而技术型管理者的能力水平既体现在执行力上,也体现在战略决策上。不管是战略决策也好,执行力也罢都是管理者能力与水平的体现。用业绩与结果说话,用过程控制来对结果起到导向作用,这对技术型管理者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他们能力和水平的反复严格考验也一点不过分。
  四、技术型管理者的团队意识
  技术型管理者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不可避免的也常常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同时,技术型管理者也会存在着私心与私利。而这些不利于团队健康良性运作与发展的非客观因素是需要技术型管理者好好剔除掉的。从横向比,技术型管理者有大有小,同与自己平级的团队协作配合时,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从纵向比,技术型管理者作为团队的主导力量,更应具备维持团队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始终如一的与团队成员保持紧密融洽的协作关系,不贪功、不唯利、尽义务、讲实效,做到公正廉明对于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优秀的技术型管理者是如何炼成的(2)
另外,还有管理者的四字箴言需要技术型管理者努力做到的:
  1。行胜于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术型管理者想带领好一个团队,必须学会“实践”;通俗的讲,就是“做了再说”。作为技术型管理者,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业绩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
  很多时候,由技术骨干转型的管理者很容易沉溺在繁琐的会议研讨中,争论不休,迟迟没有结论,更别说真正开始行动起来;
  更多的时候,是在“冥思苦想”、“谨慎思考”自己的工作,探究其中有哪些遗漏、问题,或者是决策不完善。我们似乎在奢望一种能够“长治久安”的良药,等待着找到这样一种“良药”,以致没找到之前都不会有行动。
  同样的,还有一些时候,作为技术型管理者的我们,往往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我们的员工、下属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全面、彻底、有效的贯彻我们的经营思路,“相信员工而不相信自己”,所以我们习惯于“说”、习惯于“指导”、习惯于“建议”和“希望”员工能够做到某种业绩、达到某种水平,但是由于缺乏“监督”、缺乏“考核”,没有真正“实践”,最终将一无所获。
  “摸着石子过河”,就是对“做了再说”的一种很好的阐述,也是我们每个技术型管理者必须切记并具体落实的一项工作。
  2。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怎么办?很简单——解决问题!不论是时间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是非常有限和昂贵的。所以,在出现问题时,千万不能拖拉,要及时将各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当问题一出现,技术型管理者便立即行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喋喋不休,相互推脱,或者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问题出现了,就必须要想法设法快速解决,这样才能让员工满意、领导满意,企业借此也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完善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否则,问题将越积越多,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公司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进行。
  问题出现了,绝对不能推脱、推委、相互指责——遗憾的是不少技术型管理者都习惯于“先内部批斗,再解决问题”。作为技术型管理者的我们,一定要学会这点:出现问题,“先解决问题,再总结和提高”,“打和骂”、“相互指责、推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事实上,技术型管理者的能力体现在哪里?解决问题绝对是体现管理者能力的最好平台。管理者解决问题越多、越好,那么管理者的能力就越强,价值就越大。“能力与解决问题是成正比的”。
  解决问题,这是我给技术型管理者的第二条四字“箴言”。还有最后一个四字箴言即简单管理。
  3。简单管理
  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做管理,我们都需要尽量做到“简单化”。这是给技术型管理者的第三字“箴言”。为什么呢?
  首先,“简单化”并不是简简单单,敷衍了事。简单化是要求“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这样就会避免很多冗长的琐事,便于员工更好的执行和落实。
  其次,简单化要求“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所有员工能够朝同一个方向和同一个目标前进,便于集中精力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
  再次,简单化要求“责任明确,思路清晰”,便于管理者对整个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考核和指导。

第六节 优秀的技术型管理者是如何炼成的(3)
总而言之,简单化要求更加实用、有效,可行性强,便于员工更加顺利的展开工作,更便于技术型管理者有效管理。
  反之,那些繁琐、复杂的要求,往往前后文件自相矛盾,琐碎拖拉,同时存在多个目标和问题,让员工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让管理者手忙脚乱,无从下手,企业经营愈来愈窘困。《孙子兵法》中云:“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的技术型管理者,必须学会“简单营销”、“简单管理”,越是复杂的做法,越是让我们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事与愿违!
  一个优秀的技术型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管理者,而他的管理思想都源于他的智能,这是保证他成功的管理的前提。
  案例分析:从技术骨干到优秀管理者的梁仁添
  在现代企业中,很多管理者都是从技术岗位上被提拔的。这些技术精英无疑在技术领先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卓越价值。而在某种程度上,当这些技术骨干走到管理岗位上之后,他们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恰恰成成了阻碍他们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名出色的技术骨干转变为优秀的管理者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蜕变。著名的人力资源顾问、培训师沃尔特·马勒于1970年代在通用电气公司所做的研究工作。马勒界定了成功走上不同层级上的领导所需的六个十字路口及其对应的转变。对于技术型管理者最为痛苦的一个阶段就是完成“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的转变。当一名技术骨干转变为优秀管理者的时候,在他的实际工作中有三个纬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见下图:
  工作技能的变化 从亲力亲为转变成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能力
  时间配置的变化 从时间完全属于自己到重新配置时间
  工作价值的变化 从独立工作的价值向管理工作的价值转变
  一名普通的员工转变为合格的管理者,适应上述的转变大概需要经历6…18个月的历练,对于多数技术型管理者这个转变的周期可能会更长久。但是一旦技术型管理者能够实现自我突破,顺利的完成这从自我管理到管理他人的转变,便能让其事半功倍!
  生于七十年代的梁仁添便是从技术骨干成功转型到优秀管理者的。1992年毕业于一所理工学院的他,1993年加盟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之后历任品管部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助理经理,2000年公司经理至今。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传奇:一名技术人员在“东莞制造”、“知名企业”的大背景下,凭藉自己的才能,完成了由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漂亮转身,成长为一名复合型的职业经理人。十年中,无论是技术、思想,还是管理,他的成长之快让人侧目,他带领团队引进了“精益生产系统”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使“生产率的提高完全可以通过工业工程的方法来实现”得到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曾经接受新闻采访时,他是这么解析自己的转型的:“完成这一角色的转变,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性格改变命运。一个管理者要具备哪些性格?要塑造自己的哪些性格?明白了这一点,从行动开始,让行动成为习惯,进而形成自己的性格。说一件我生活中的小事:以前走楼梯,我会以方便自己的角度去走。在香港我发现很多人会靠右行。经过思索; 相信是出于礼貌和尊重地让行,宁愿自己多走几步路。之后我就完全照此行动。当处理问题,所思所想都是积极主动的之后,你会发现在不止技术方面;而且会在各个方面(包括管理技巧)有所改变和提高。 当管理技巧提高到一定程度,一个技术型管理者就诞生了。”

第六节 优秀的技术型管理者是如何炼成的(4)
事实上他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凭借着自己的上进和努力,很快成了部门的技术骨干。成为被大家认可的技术骨干之前,他便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积极主动地思考,处理工作中的难题。在管理工作中,表现在大的方面就是主动地制订计划,建立系统、改善生产、提高效率等等。表现在小的方面,改变自己,改变下属,为下属进行生涯规划等。这种积极主动的习惯表现在方方面面上。
  在他看来,作为管理者走出第一步很重要,之后还要持之以恒。比如每周六他坚持和公司的部门主管进行一次“脑激荡”,大家在一起进行思想碰撞,解决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要做好表率作用,自己首先以身作则。成功在于细节,积极主动地把每一个问题处理好了,那么大事也就做好了。这种积极主动、有意识的行为,使我的专业水准和管理水平都得以持续性的提升。
  将所有的小事都做好了,那么大事也做好了。梁仁添是那种做事执着、严谨的人,他为人热情主动、善于沟通。他导入了“精益生产系统”的概念,在生产中严格地执行,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作为一名稳健、成熟的经理人,他精于技术,长于管理,职业道路便越走越顺。
  对于技术骨干是否适合转型做管理者,他谈到自己的三点认识:一是管理者要具备管理知识,这一点技术骨干可以通过学习得到;二是要管理的人才分为技术人才和非技术人才,而技术骨干可以同时管理两种人。如果管理者没有技术背景,和技术人才没有共同语言,沟通起来是很困难的;三是作为管理者要做决定,技术背景的管理因为工程的思维方式,所以时不时会有数据依据,客观、准确; 不会走弯路。
  最后他强调的一点就是:“管理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掌握和具备的东西会有很多,我觉得技术骨干只要具备管理者的一些特质,是完全可以做好管理的。这正代表了人才市场上大受追捧的热门人才方向——横向型人才。”    在正式转型为管理者后的梁仁添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觉得一个管理者一定要会主动预防问题,要教会下属学会这种思维方式; 要懂得授权,要相信下属,给下属发展的空间,通过正面的宣导和激励,创造开放式学习型团队的氛围。这些在管理中我大部分已身体力行并且效果显著。
  我以为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我是一个能够带好团队的管理者,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要想使自己手下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