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1637-2008全球经济危机史:经济的坏脾气 >

第3部分

1637-2008全球经济危机史:经济的坏脾气-第3部分

小说: 1637-2008全球经济危机史:经济的坏脾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在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
  所有的投机狂热行为都有着同样的规律,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的投机者介入,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又促使众多的投机者谨慎行事。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而这次崩溃的导火索,却不过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1637年,一艘从国外驶来的船只停靠在阿姆斯特丹,船上一位年轻的水手在下船时顺手拿走了一只郁金香球茎。他以为那不过是一个洋葱头,所以随便拿在手上把玩,却不知道那是船长花了3000金币(约合现在的3~5万美元)买来的极为名贵的郁金香球茎,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永远的奥古斯都”。
  当船长发现他的宝贝丢失后,发了疯一样地寻找。等他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这个水手时,却发现水手正心满意足地就着熏鲱鱼将那名贵的“永远的奥古斯都”球茎吞下肚去……水手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一无所知,他认为球茎如同洋葱头一样,就应该作为鲱鱼的佐料一块儿吃……
  价值几千金币的球茎竟然被水手吞到了肚子里,船长简直快要癫狂了。他怒气冲冲地将水手告上了法院。价值几千金币的“永远的奥古斯都”在水手眼里竟如同洋葱头,是水手疯了,还是荷兰人太不理智了?法官一时难以决断。
  很快,这个消息传开了。它好比一枚炸弹,引起了整个荷兰的恐慌。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反思的结果无不例外地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少数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一些敏感的人立即开始效仿。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大国衰落
到1636年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郁金香的“狂热”与“疯狂”,已经使人们的灵魂与心态严重偏激,投机者与花价就像一个在酒吧喝得烂醉的疯子。不用说,此时的价格已不是郁金香价格的真实反映。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
  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最终还是出现了。
  市场突然崩溃:一时间,卖方大量抛售,市场陷入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纠纷。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变得一文不值,甚至还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一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由此可看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那些为了购进昂贵的球茎而举借了巨额借款的人,现在没办法偿还。以前在过高的价格上签订了购买契约的人,现在只好违约。人们相互间的信任动摇了,大家都争相抛售郁金香球茎。再没有地方可以借到贷款,反之,债主们都紧催着别人赶紧还债,普遍的信用危机由此爆发。
  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下跌的狂潮刚过,市民们怨声载道,极力搜寻替罪羊,却极力回避全国上下群体无理智的投机这一事实。他们把原因归结为那个冒失的水手,或埋怨政府调控手段不力,恳请政府将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恢复到暴跌以前的水平,显然这是自欺欺人!
  人们纷纷涌向法院,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那些原已签订合同要高价购买的商人全部拒绝履行承诺,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们依照合同办事。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然而,法律除了能干预某些具体的经济行为外,是绝不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法官无可奈何地宣称,郁金香投机狂潮实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于是,所有人在郁金香投机中的未偿债务均被荷兰法院认定为可以豁免。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此时,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暴富喜极而泣的人们,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穷人还是穷人,乞丐照样一文不名,最可怜的是那些原本富有,现在则倾家荡产的人,一旦成了穷光蛋,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的。一时间,整个城市陷入了大混乱,一场由投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出现了。
  宛如一场噩梦……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为自己的狂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荷兰经济的繁荣仅此昙花一现,从此走向衰落。
  有意思的是,沉重的灾难虽然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但画家们却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在这幅画中,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无情的嘲弄。
  在这场郁金香的狂热中,几乎没有人不是受害者,尤其是那些在1637年以高价买进郁金香球茎的人因投机的崩溃而遭到了毁灭,甚至那些提前抛售离市的人也遭受了随后经济大萧条的冲击。
  郁金香狂热对荷兰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荷兰当时大多数的手工艺人和商人都为投机狂热所迷惑,放弃了他们的作坊和账房而去搞郁金香投机了。如果几天之中就可以发财致富,那为什么要在作坊里辛辛苦苦地劳累呢?如果能在隔壁的酒馆里欣赏着芬芳的郁金香的同时以转手之劳就可以赚上几千甚至上万荷兰盾,又何必整天劳碌奔波去从事贸易往来呢?于是,资本和储蓄从生产和商业方面撤退而转到投机领域。郁金香球茎的贸易愈火爆,真正用于商业和生产的资金就越少。
  这一场郁金香泡沫所带来的经济灾难无可避免地殃及到金融领域,荷兰的金融信用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货币信用制度也被动摇了。后来,荷兰金融信用的重建以及商业的恢复,又差不多花费了数十年的工夫。
  与此同时,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使之处于长期的经济大萧条,而这也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这一次狂热,其影响不仅限于荷兰,一直扩展到伦敦和巴黎。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到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有趣的是,当世界经济中心从荷兰转移到英国的时候,泡沫也跟着去了英国。
  从此,荷兰从世界头号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一蹶不振。“郁金香现象”也成了经济活动,特别是股票市场上投机造成股价暴涨暴跌的代名词,被永远载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历史的重演
郁金香的“狂热”告诉我们: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投资者的行为是盲目的,甚至是丧失理智的。过分的贪婪致使人们无所畏惧或视死如归,在这种心态支配下的投资行为的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要么血本无归,要么一夜暴富——这是一种纯粹的赌博行为。
  如今,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已经被永久载入了经济发展史。而由郁金香导致的荷兰经济危机,也成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郁金香投机背后隐藏的经济理由,就是“巨额资金流入荷兰”。17世纪中叶,荷兰击败当时海上贸易的强者西班牙,掌握了独占性的贸易地位。历史学者将此时期称为荷兰黄金时期,特别是1625~1628年,更是“黄金时期如日中天的正午”。说起荷兰当时的威势如何,只要看荷兰籍谷物船只驶入西班牙国港口,而西班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得知。掌握了当时重要货品贸易的荷兰,开始试着向印度方面扩张。而荷兰船只所到之处,金融机构也会随之而来。这就像现在只要道路贯通,出现地下铁或电车站,附近就会冒出银行一样。荷兰金融业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通过掌握海上贸易,金钱源源不断涌入荷兰,“原来只是个小渔村的阿姆斯特丹,因着交易量与船舶的激增,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都市”。都市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开始提高,全国国民某种程度上都分享了海上贸易的成果。手中的钱一多,人们就开始关心投资方面的事情了。此时荷兰人最欢迎的投资标的之一,就是“美术品”。
  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富们,对自己的事业成就非常自豪。当时荷兰的画家们,常帮这些有钱人画肖像画,这也反映出那个年代的一个社会层面。人们开始对画作产生兴趣,造成美术品的需求急增,到后来连贫穷的人或者农夫,也会没事就跑去买幅画。
  过剩的资金并不只引发郁金香投机潮,连房租与土地价格都水涨船高。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金钱的力量是可以全方位拉升资产价格的。依照变现的容易度,钱首先会流入股市,之后再进入房地产或美术品等实物资产的市场,把价格全面抬高。在房地产方面,也是从变现最容易的住宅开始,直到投资范围扩大至土地。荷兰人之所以会把投资的主意打到郁金香头上,很可能就是因为地狭人稠,甚至很多土地都是填海造出来的,海拔比海平面还要低,一般人不太容易插手房地产投资。要是该国土地广大,那么土地应该也会成为大众疯狂投资的对象。
  事实上,历史上所有投机风潮与泡沫,几乎都是出现在经济景气的时候。
  17世纪的荷兰以海上贸易为基础,拥有强大的金融支配力。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与80年代的日本也是如此。上述的例子中,国民的生活水平都已经提高到一定程度。个人储蓄不断增加,也开始有空闲时间,从国家经济的主流获得收益后,开始寻找再投资的机会。然而并不是经济繁荣就一定会出现投机风潮。经济繁荣也是股市上涨、房地产与贵金属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摘自《逆向思考投资的不变法则》)
  从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投机风潮,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经济危机爆发的两个前提。
  首先,经济景气支撑出的繁荣带来资产价格的上扬。投资上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景气、货币流通量以及利率,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其次,要产生大规模的投机热潮,绝对要有“多数大众的参与”这个前提。如果只有少数人活跃于市场中,是很难产生投机风潮的。不管郁金香还是美术品市场,开始过分活络的主因都是中产阶级的大举投入。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若说全国人民都在炒房地产,也不算夸张。韩国因为资讯科技产业革命,掀起纳斯达克热潮时,也可以说是“全民投资股市”。2001~2003年韩国房地产价格的暴涨,也是因为国民的大举投入。大部分群众在参与投机热潮期间,到底能赚到多少钱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已经不言而喻了。
  现在,每当人们回过头来审视这起“郁金香狂热”事件时,常会觉得非常可笑,毕竟郁金香这种植物成为投机对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只是属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偶发事件,以后绝不会再度发生,至少在荷兰不可能再度发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后不到100年,还是在荷兰,人们又一次陷入到狂热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变成了另一种植物——洋水仙。从1720年左右开始,荷兰洋水仙的价格迅速上涨。鉴于对郁金香事件还记忆犹新,有人随即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警世性文章。尽管如此,还是没能压住投机狂热的进一步升温。在这种情况下,洋水仙投机者迅速扩展到非专业栽培者,不再需要验看和拥有球茎,仅仅通过书面合同交易,就可以获得倒卖收益。交易价格开始游离于实体经济,先行独步上涨。这样的机制与先前的郁金香事件完全相同,至于事件结果,可想而知: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有人说,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泡沫本身具有“只要投机继续就可以产生利益”的本质特征。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只有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此时,任何发出泡沫预警的观点都被看作另类,就像那个指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一样。在泡沫面前,因为狂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而真相,只有在泡沫破灭时才能大白于天下。
  

要繁荣,发纸币(1)
劳被那些信徒与野心家紧紧围绕着,有的人把他的屋门挤坏了,有的人从他的花园翻窗而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