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行者无疆(散文随笔合集) >

第3部分

行者无疆(散文随笔合集)-第3部分

小说: 行者无疆(散文随笔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面试前进行一次简短的笔试很有必要,这有助于对应聘者有真实的了解。人有所有必有所不能,有“讷于言而敏于行”者,亦有“言之凿凿,行而不远”者。

  (二)初试中,安排两名以上的面试官比较合适;复试中,安排多名领导比较合适。这一方面有助于应聘者的发挥,另一方面有助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定位和评价更加准确。

  (三)关于面试的问题。一般来说,让应聘者自我介绍比较低级。谈两点,一是简历上写得已比较全面,没必要赘述。虽然好多单位都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我不赞同。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可避免的要重复一些简历上的内容,但会增加一些背景介绍和简历上未体现出来的东西。

  (四)招聘程序里常忽略的两点。一是在开场白里,面试官首先应对求职者表示欢迎;二是在面试结束前要向应聘者介绍单位情况和岗位要求。应聘者能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礼遇和重视,对面试官的素质和态度能够接受,对单位有好感很重要。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在一定层面上对单位也是一种宣传,这会比媒体广告的效果还要好。

  做好招聘工作不容易,招聘工作做得好的也不多。初试和复试后能让应聘者心服口服留下良好印象的,更少。

  三、其他方面

  (一)电话通知面试后,最好再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将公司介绍、岗位要求、面试时间和地点都书面告知,以方便应聘者选择和准备。这样的招聘工作才严谨、周密、合适。

  (二)电话沟通很有必要,即使看了简历认为应聘者比较合适,也需在电话里做充分的沟通,若感觉不符合就果断的pass掉,这样能节约双方的时间,提高面试的成功率,于人于己都是“善”事。

  (三)一些单位将面试安排在周末,这样会吸引更多的求职者前来,特别是给在职的求职者带来了方便。这对紧缺和重要岗位的人员招聘最为适合。

  (四)优秀的人才是众多单位青睐的对象。招聘中一经发现优秀的人才就该立即录用,否则就有可能要失掉他。有些人找一份工作都难,有些人一两周内就能找到几份工作。 

  四、勉言

  是招聘听任你使唤的员工,还是合作的精英?

  若抱着“大度”给人施舍口饭吃的态度,被录用的往往是听话的、能够忍气吞声的任劳任怨者,或只是求职者的一个驿站而已。若想邀精英人士加盟,用人单位还是该放下架子,礼贤下士。不然,庙小留不住大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些单位有可能尽是平庸之人,一些单位有可能招不到理想的人选,一些单位常有员工辞职。若有单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该好好反省自身。工资只是应聘者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关键还是单位的“德行”。

我是HR,看我如何删选简历
简历上能反映出来的求职者的信息有限。一般来说,招聘单位会根据自己想要支付的薪水,综合考虑应聘者期望的薪资,所学的专业,所受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年龄来挑选最合适的求职者。

  开门见山的说,我作为一名HR,在删选简历时不愿花太多时间看应聘者的自述。我首先看的是求职者的薪资要求和照片,其次是他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最后会关注一下他的籍贯、年龄等其他信息。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的依据。

  一、工资。一般来说,应聘者期望的薪资水平在招聘单位承受的范围里时,双方更利于达成合作。否则招聘单位对薪资要求偏高的应聘人员就不予考虑了。有些HR为完成招聘任务,谎称能给予应聘者要求的薪水,但当不能兑现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有些应聘者会勉强的工作一段时间,而另外一些应聘者就决然辞职。这些都是对双方不利的事情,但仍然时有发生。这也是一些HR素质低下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一些招聘单位想留住人才,却不肯花点代价。

  二、简历上的照片。照片给人的印象最直接、最真实,招聘公司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求职者,照片是重要的参考。首先,从照片上能大致看出应聘者的性格和精神状态,有助于HR分析应聘者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相吻合。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招来的员工不好好干工作或干不长久。越是优秀的应聘者,越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再谈照片本身。一般来说,简历上应该附上标准的免冠照,少数的求职者用手机或视频截取的头像,不仅不清晰而且粗糙。这能反映出求职者的两种态度,一是不认真,二是不负责。这样的应聘者,其工作态度,以及能力和水平都值得怀疑。一些资深的应聘者将自己在工作场所拍摄的照片附在简历上,其效果就更好,HR会认为他自信沉稳,出类拔萃。

  其实“貌”的重要,不在于英俊或漂亮,而在于“貌”上透露出来的素质、气质和能力。毕竟公司的目的是要招聘胜任工作的员工。“华而不实”者也常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

  三、专业。很多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理工科性质的工作。即使一些销售岗位,也因需要求职者对产品有了解,还必须要招聘医药、化学、机械等相关专业的人员,销售医药化工器械类产品。但对于行政人员来说,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显得更重要,一般要求他们对工作抱有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对人要有亲和力,做事要勤快、肯干、不推诿。应聘秘书和助理类的职务,更是如此。而对于人力资源职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只是一方面,其纪律性如何,大局观念如何,在处人和处事上是否“老练”,都是招聘单位会考虑的因素。

  四、工作经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都能说明在同一行业或同一岗位上工作经验的价值。但在急需招聘人员的情况下,没有非常匹配的求职者时,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也会适当放宽。比如说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或专业能与短缺的工作岗位粘上点边的也可以,或者应聘者比较优秀,能较快适应和胜任新的工作岗位的也可以,更何况应聘者以往的工作经验也能对新的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年龄。对于一些做具体事务的岗位来说,一般要求年轻的应聘者,一是因为肯听话,能做事,二是因位年龄小,缺少工作经验,对工资的要求也会相对低一点。对于具有四五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来说,工资低了就留不住人。当然,对于重要的管理岗位,应聘者的年龄大小往往能反映出他的资质高低,一定的工作岗位需要一定年龄的应聘者相匹配,这就不用赘述。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远行
北京的街上常有让人掩鼻的汽油和杂尘味道,还常有沙子跑进眼里,气的我直骂。而且终要湮没在车水马龙里,周围是一片片的吵杂。

  日子乏味,常想出去走走,换个环境,换个心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天地之间尽是神奇,我爱大好河山。爱去各地走走看看,尝尝美食。赏心悦目之感,留恋忘返之情,带给我内心欣喜、激动。一次次的出行,能增长阅历,开阔视眼。

  看兵马俑,到龙门石窟,爬长城;去了黄河,看了大海,登了华山。

  在黄河岸边,耳边回响起船夫在唱《黄河谣》,在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我面前虽是平静的黄河,但我仿佛也能看到它的咆哮。

  在童年就渴望大海,看无边无际,看潮起潮落。那个夏日秦皇岛的傍晚,海水的气息和声音仍然能体味到。

  华山的险,我心有余悸。无休止的高耸的石阶,峭峭的山壁,山道上悬搭着的铁链……

  在恒山,早五点多我就爬上了顶峰,周围没有别人,我一个人看山谷间云雾缭绕,山的两头一边天亮了一边还在沉睡。

  每个城市都留下了历史的记忆,能展示出它的与众不同。它会留出自己的一扇门或一扇窗来,让你走进去或在外边看。

  北京的故宫、长城、四合院;西安的城墙、兵马俑;济南的趵突泉;郑州的黄河;天津的海港;秦皇岛的山海关;洛阳的伊水、洛水、龙门石窟……

  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形成的一些初步的印记,在记忆里保鲜不了多久就要模糊、淡忘……

  每次出行,都好像去了一个遥远的国度;每次回来,又感觉它离我已很远。

  过去是我残留的梦。回忆处,是平淡中的情调,烦闷后的释怀……

  未来能走多远?你脚下又走了多远?

  用走过的路去丈量前方!

  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

  千古江山留胜迹。历史名胜处,常有迁客骚人题诗作赋。

  曹操作《观沧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苏轼作《赤壁赋》,崔颢作《黄鹤楼》,李白作《蜀道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去远行……

  2006年12月

红旗渠之行
在我未看《红旗渠》电视剧之前,我不知道红旗渠。

  现在仍留有深刻的印象:在那矿灯照明的山洞里,他们头戴铁帽,左手握钻,右手舞锤,导火索点燃了轰天炮响。吃冰冷的馒头,饮凉涩涩的水,饥寒交迫。

  一个个血性的汉子,一个感动的爱情故事,一些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条人间天河。

  他们双手铸丰碑,青史留英名。建造起中国另一座“长城”。长城现在是一个象征物,而红旗渠仍可荫泽一方。

  想一睹红旗渠风采,感受这段中国魂,已经十几年了。

  从洛阳返京途经安阳,正值五一黄金周,火车上人多无座,疲惫困倦,凌晨两点刚好到了安阳,我就临时决定下车,并在车站旅馆简陋破旧的架子床上和衣而睡,早七点,没揩一把脸就赶往汽车站,搭上了林县的汽车,再辗转到红旗渠已是中午十一点了。虽几日来一直在外游玩,昨夜又没休息好,带了一身的倦怠,又被黑车宰骗,多花几个钱不说,还耽误了行程,但一想到就要见到红旗渠了,多年的夙愿就要实现了,我就精神十足起来。

  终于到了红旗渠的山脚下,这里已被开发成了旅游区,山脚下有游人,有商铺饭馆,有招揽生意的闲杂人等。跟多数的旅游景区作比较,这里仍算清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热火朝天的革命状况现在已没痕迹,我只能凭借想象,并回忆电视剧里的情景,来追寻这伟大工程的迹象。

  在山脚下一个饭馆吃了午饭,顺便将背包寄存在那儿,随身带了相机,买了一瓶水,就这样简单的出发了。

  抬眼是山,拾阶而上,道的两旁是杂树杂草,路两边有当地人在卖鞋垫和印刻红旗渠字样的工艺品,也卖一些干果杂物。

  一直向前行,买了门票,随了行人,很快就到了青年洞。在一块大的石壁上醒目的有“青年洞”三个大字,还有其他题词落满了整块岩壁。许多游人在附近留影,我也请人给我拍了照。

  青年洞只一山洞,水渠如火车遂道一样穿山而过。水渠边有栏杆,我不能揽一把浊色的渠水。水渠随着山势仿佛一条腰带将山围抱。虽看不到十分壮观的景象,但可以想到此工程的艰巨。   

  离了青年洞,顺着渠水,走在人工凿出的山道上,来到了一线天,之后又是二线天,三线天。在一线天只能看到天的一个线缝,恰应了一线天的名字。一路上我感觉是从山的肚子里,像一条虫子似的顺着它的肠道、咽喉蠕动而上,最后钻了出来。

  从一线天向上登攀,是顺着一条窄窄的只容得下一人石阶路,得扶着两边的铁索或栏杆上行,而那石梯只放得下半只脚,我只能侧着脚,斜着身子往上爬。回头看,望而生畏,有华山之险。而我的后面还跟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行动看似利索,身旁也有子女照应,我还是担心。

  出了三线天,就在山腰快至山顶处了,眼前的视界也跟着开阔,往下望去,看见了山下的一片人间。柏油路随着山势曲折开来,恰似“山回路转”,山下有河,河边是大片的庄稼地。远处有村庄,几十户人家的样子。路上车辆不多。如果少了游人,这块天地是多么安静呀,我就喜欢这种和谐。从近处又可以看到蜿蜒的红旗渠是怎么样的如一条古栈道在山腰间伸展。水流不急不缓,黄色的浊的水和黄河水是一样的颜色,这更增加了我的亲切之情。

  片刻后,我继续沿山而上并不时地回头看看山下,那种高兴、激动,与登华山、看兵马俑的感觉和感情是不一样的。华山有造化之功,兵马俑离现在太远,而红旗渠距今还没半个世纪,亲身领略此地是一种何等的激动。

  再驻足昂首时,看见了一座长长的铁索桥,横接在了两个山头。我很快踩到了桥上,又留了影。与其他游人一同行走在“天桥”上,从一个山头行到了另一个山头。这也是我寻常未走过的桥,横跨的不是河流,而是山脉。从两山头之间平步来去,省去翻越之劳苦,貌似“腾云驾雾”式的“翻山越岭”,这也是奇迹。

  走过天桥,又登了很多级台阶,到了山的最高处。坐了滑车下来,又到了青年洞旁。

  红旗渠之旅也就要这样的结束了。留恋处回头再望,短短两个小时,我走过的仅是红旗渠的冰山一角,还期待下次再来时,时间可以宽裕,心情能够畅意。

  远之 

  2006年5月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