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第1部分

在那遥远的地方-第1部分

小说: 在那遥远的地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一壶酒一杯或者书一卷
虚幻的美丽

  当神采俊朗的东方不败用近乎哀怨的目光注视着满脸英武的令狐冲时,我们知道在情感的位移上这肯定关乎美丽。林青霞的演技做得真好,即使在功力耗尽坠落山崖那一瞬间,事隔这么多年,后人仍能从她飞扬的裙裾中读到其内心的依依不舍和满腹期待。只是我们不知道当时倚立在峭壁上的李连杰和关之琳看到此间情景时究竟作何感想。

  正如文字,在反复的拿捏和把玩过程中,不过也就是求得可以在面对匆匆流逝的光阴时感觉到心安和坦然。这多么像是艺术和影视的功用,因为它们的存在也是试图挽留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甜蜜和从容。江山笑,烟雨遥,当最初的豪情经由岁月的浸淫,到最后只剩下一襟晚照时,你会知道这仍然与人心处的苍凉与沧桑有关。

  曾经的武学宗师梁羽生,其年迈的生命最终没有能捱过09年初的这个寒冬。我在想,当年其笔下的白发魔女练霓裳为何要那么执著地喜欢武当派的剑术高手卓一航。细究起来,从男人的角度来说,也不过就是卓一航身上的理想和抱负深深打动了这位本性不羁的美丽姑娘。其实在美学的层面上这本不足为奇,才子佳人、英雄美女嘛,总会在世人的过往传说中演绎一些什么。然而一落到现实的脚面上,就会发现这么多的故事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凄惋残酷的结局。难怪智慧如苏轼者,也一样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万千。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几千年来,百般曲折的离乱人心就这样试着把一片片的春愁化成相思的红豆来燃烧,但现实却非要在海水漫过来时,把曾经的风雨依偎和相濡以沫,处理成彼此相忘于江湖的无奈结局。罗素说,寻求爱的庇护会成为支撑人类生存下去的理由之一。想来这个英国老头子肯定也是在思想的意义上说这件事的,因为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不如意者十*都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残酷现实。

  请相信,我狂醉的热泪不是为你而挥洒。正如我爱你却和你没有一点关系一样。

  我必归来,与你同在

  抛却尘世的风霜,我只有一个诚恳的愿望,那就是在你浏览眼前的文字时,能闻到隐隐到来的春天花香。至于这背后是否有声声的杜鹃啼血并不重要。你只要知道在心路的不停跋涉中,有人会断断续续地陪你走好长的一段路程。

  如果心的交融会成为人类交往的最短距离,那么和谐的盛妆里必定会写满相濡以沫的内容。曹雪芹的看法是,即使是在灵与肉上曾达到过短暂升华的夫妻关系,想来也不过是同林双栖双飞的小鸟,区别在于,当大难来时各自会相忘于茫茫的江湖之上。

  千百年来,“五伦”虚无缥缈的外衣就这样把古老的亚细亚大地遮盖得云山雾罩。只是透过隐秘的历史帷幕,我们却发现在城头不断变幻的大王旗中,处处可见有人不断举起的自戕钢刀。除此以外,悲伤的柏杨还看到,在满目的迷离中,酱缸般的暧昧不清会成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画皮,置身于这样的背景中,你无法做到独善其身,想转身的冲动马上就会被习惯性的动辄得咎所喝问,并且剪不断理还乱。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块慢慢变老,只到老得那儿也去不了,然后坐在摇椅上慢慢聊。陈淑华的这番吟唱未尝不美丽,但自曲解的市场经济强力介入人心以来,一切都变了,现在是满眼的戾气时时充斥在你我周围,然后人心就这样被粗暴地扔到大街上,任其自生自灭。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在无人的旷野里,再一次遇到你,请你一定要对我撒谎,然后说:“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过得比你好”。

  不要在心底哭泣,我答应你,相信这句话就是了。

  
  花开真得无声

  你知道吗,眼前的声光电影在不久以后真得会远离你的视线,因为年岁的渐进,还因为心情的黯然。这多么像是你曾经在鲜衣怒马的江湖上有过的跃马扬鞭,只是它同样会随着季节的轮回一点点断碎如节节燃烧的香烟, 直到你什么也看不见。

  “候门一去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你看啊,尽食人间烟火的森严门第,就这样把最能张扬情感之美的两性关系演变成彼此间的一声叹息。残酷的美丽真得会使人绝望,千百年来,弥漫在人心深处的金字塔意识,终于把月高风清的情感之河坠落成载满鹅的迷离江湖。看来,光阴的故事永远会写满有关哭砂的传说,只是你不知道,所有的这一切,全是庸人自扰带来的的可耻结果。

  “涉水吟天问,扬天唱广陵。”埋藏在心底的浪漫也会随着浑身都是愁的现实转化为缠绕你指尖的百般柔软。我曾经的百炼钢,你现在何方?百年的黄昏过后,你想过没有,不仅这一切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是,更要命的是它们在后人基因的传承中,仍然是一团难以化解的片片乡愁。

  时间会让你学会说唱脸谱,然后告诉你人人都是皇帝,个个都身著新衣的现实。春草一样剪不完的谎言会随着大众的集体加入开始变成真实,真实得连自己都相信起来,从心里面。至此,我们就这样完成了有关文明的积累,然后一本正经地开始讲述有关人类的最新故事。

  徐友渔的看法是,不要轻易玩哲学。因为这样不仅会伤着自己,让自己在思想中隐入万劫不复的钻牛尖境地,还有可能会累及无辜,因为你周围的人多的是随波逐流,什么也不懂的人。

  你会知道,包括我们,日后都会在心深处彻底背叛当初与草原的那个纯情约定,因为最真实的处境是,为了这个 高贵的理想,你必须得选择卑劣地过活。这并不存在谁辜负谁的问题,而是从本质上来说,在红尘颠倒的日子里,熟视无睹的事物,最让人类求新的天*觉到心里比较烦,欲望就这样开始重新选择又一轮的江南起航,只是由来只见新人笑,谁人听到旧人哭的贞节牌坊,还是会让一些笨得脑子掉渣的人感觉到失望。就这样,月儿弯弯照九洲的画卷又会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内容变了,但本质却没有变。

  你的心已经变了,光有一个干净的身体又有什么用?小唯曾经这样问自诩懂得内心坚守的王生,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希望你认真看一遍《画皮》,好吗?

  想过富足和优雅的传说

  午休过后,置身于城市里硝烟弥漫的林立高楼间,突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曾有过的一个心愿,那就是渴望拥有一份富足和优雅的生活。只是这么多年过去,它总是没有在我的生活中出现,不过,在前方不远处它总会打量我在过往的日子里红尘颠倒地挣扎和过活。

  温饱的低平线一旦与欲望的战车相结合,那么宁静的生活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相应地,优雅的体验也会距心灵开始远隔万水千山。细说起来,欲望的变脸会随着所谓人生意义的开拓而不断更新和发展,接下来,重叠的复杂事务就会写满我们每个人在平庸生活中的脸,使人在反复的烦心纠缠下过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琐碎生活。“涉激流,登彼岸”的激励可以说得很慷慨,只是苦海无边,何处是岸?

  演技出众的王志文在《天道》里的确想通过领悟和思考来求得心灵的解脱,只是在这样的万丈红尘里实现此种梦想谈何容易。所以在苦苦追逐数年无果而返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黯然放弃。我在想,我们,或者大多数人是不是都曾有过如此的梦想,只是后来因为外物的阻碍,最后只能使自己也看不清曾经有过的庐山真颜?

  “一堆有用的欲望,一堆无用的热情。”当年潇洒的萨特是这样概括人生之意义的。但早已在功利中迷失的现代人,却只记住了他当初的这种句话:“他人即地狱”。这个可笑的结局多么像是二战时期的希特勒,正是他曲解了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才使整个欧洲生灵涂炭,使数不清的德国好男儿不明不白地战死在荒凉的沙场上。

  你会感觉到很累。但如果你往前看烦心的事永远是一件接一接,并且没有处理完的时候,那么就该试着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然后让灵魂跟上来,因为,你必须知道地球离开谁都会旋转,不差你这点时间。

  好了,请你总结一下目前的处境吧。这样才好出发,才好有更加理智的未来安排,如果你对富足和优雅的生活还抱有幻想的话。

  被放逐的春天

  从刚开始的每天都有话说,到现在时隔一星期不提笔也不觉得 难过,这中间的心理跨度体验可谓意味深长。一句话,或者任何人就是这样在红尘颠倒中,慢慢变成了一只在温水里自由游弋的青蛙。

  “要想磨练一个人的耐性,最好让他到中国来。”当年朱学勤的这句大实话细细品来却是沧桑毕显令人意绪难平。是的,一个人有孤独感是很正常的,但一个社会或环境让人有这样的整体感慨却是可耻的不正常的。我被放逐的春天,你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

  如果你还设想过自己美好的未来,那么你只要结合过去的生活经历就会知道,即使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光也一样不属于你自己,因为从本质上讲,你根本就无法做到任何形式的把持和挽留。等你真有心去省悟这件事的时候,可能你已经处于被侮辱和被伤害的边缘。换成另外一种表述是这样的:在心的体验中你还会在这个环境里受到持续不断的围攻和伤害,除非你装作掉头视而不见。但这样的假设能成立吗?我还相信,当年法国的波伏瓦在其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我受骗了。”应当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可能她穷其一生终于明白,一生中所见的所有小恶的累积真得不能换回心中曾经的那个至纯大善。

  如果谎言的自如表述预示着一个人的成熟,那么这多么像是被水冲洗过的马桶仍然光洁如新并且可以濯足濯缨一样。但一个人的内心真得可以这样历经百般曲折没有一丝折皱而且平滑如初吗?在粗枝大叶的城市间,在金字塔意识的痛苦感召下,我们就这样迈着扭曲的步伐进入体面、进入喝彩、进入言不由衷的掌声。只是,我想问的是,需要经过多少年的回首你才能明白,这一切都是空的,而且是没有意义的?

  生死之间的感慨

  1958年,还是文盲的温斯莱特还没有理清个人工作与国家宏大叙事之间的关系,在隐秘的内心只是觉得因为不识字而感觉到羞愧和难以出手。15岁的少年马克在一个下雨的夏天正好出现,两者偶然的邂逅就这样在各自生命的链条上出现交汇,故事由此展开。

  一方的青涩与懵懂,一方的单调与落寞,使共同拥有的这个阴暗夏天显得繁花灿烂。那时候,他们都不会知道,作为个体的人会在表面的平和中被不自觉地绑上纳粹的战车,还有,在制度、责任、规范与命令的正义感召下,温斯莱特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成为战后法庭所指陈的十恶不赦的罪犯。

  比较起来,人心深处的湿润与温暖在强大的权力机器面前就显得不仅孤单而且不值一分钱。这多么像是1966年的中国,彼时的浩如烟海的红海洋与绿军装之间,有多少类如这样的故事可能谁也说不上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众多的人心都在其时有过沉沦苦海的痛苦经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有人示而不见秘而不宣罢了。问题是,最后造成的恶果应当有谁来承担,让不识一个字的温斯莱特,还是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少年?

  不识字,就不能进行深度思考,不深思熟虑就不会对隐蔽的秩序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那么这样说来她有如何对其行为进行反思和自责?这个外人看来的沉重背负她是否真得能担当起来?

  悲剧还在于,后来的20多年狱中生活使温斯莱特终于学会了识字,当她学会在寂寞中进行反思时,也仅仅限于良知的层面。因为自感罪行深重,选择自缢身亡。可是,出于这个意义的省悟对于这件事情本身是否到位,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让单个的人以这样的极端方式来做最终结果,是否粗暴?是否公平?或者说在现实的层面上事否还有正义可言?

  最后你会明白,好人不长寿的现实真得会将一个人的委屈和无奈轻轻掩盖,然后使你有嘴说不出来,有苦倒不出来。杀一个人会被既定的法律宣判有罪,那么当初策划者使当年数不清的德国青年战死沙场又应当如何论定?想想看,这多么像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真实传说和历史啊。

  如果你不信我的话,请你仔细再看一遍德国电影《生死朗读》,如果你有心,我宁愿相信在看后你的泪水会不自觉中流下来,为苦难,为无奈,或者还有人心深处根本没有办法使其灭绝的一点点温暖。

  就这样吧。上帝保佑你,安静,健康。阿门。

  再次西出阳关

  因工作变换原因,已经有几日没有动笔了。当我此时坐下来试图收拾一下旧心情时,竟会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感慨与淡然。

  过住的都是烟云,这多么像是我们现在为之死去活来的事业、爱情,或者短暂而虚幻的人生。难道不是吗,来来去去的挣扎与浮沉,最后不还是会像旧时王谢堂前的高贵燕子一样,会一如既往地飞到寻常的百姓之家。剩下的会是什么?阅尽人间万事的红楼梦说,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真干净。

  当年以文化领北宋一代*的苏东坡,临终前的遗言竟然是劝说自己的儿子不要读太多的书,因为他自已读遍了人间的书籍,并且为此变得很聪明,但一样没有避免江湖的恶风波向他无情袭来,一生穷于应付,耗尽心智和精力,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因此他宁愿让自己的儿子少读书,以愚劣来换取平安的一生。对照目前的家长们,极力想让子女跃出龙门的心愿,我一直想,这中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和不同。

  你柔弱的双肩注定不可能将人间的道义承担。这不是你情愿与否问题,而是说道义本身是否存在的问题。罗素的看法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