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柒零人三部曲 >

第16部分

柒零人三部曲-第16部分

小说: 柒零人三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我的到来,爷爷专门用积蓄的工资买了一群母鸡和鹅养起来。天天给我煮蛋吃,以加强营养。
  小时候的我很不讲道理,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有跟牛一样倔的脾气。煮好的鸡蛋我一定得自己剥壳,但我手很小,皮肤也很嫩,刚煮好的鸡蛋却很烫手,这时候爷爷肯定会帮我剥壳。但是白白的蛋青上只要不小心剥掉了一点点,我就会发脾气说是爷爷偷吃了,非得重新再煮一个才行。
  所以爷爷剥蛋壳的时候会非常小心,每次都是聚精会神地看着鸡蛋,小心翼翼地剥壳。但也会有不小心剥掉了一小块蛋青的时候,我就要爷爷给我重新煮一个鹅蛋。鹅蛋一般是鸡蛋两倍还多一点的大小,小小的我得用手捧着吃。
  长大后,爷爷家附近的邻居遇见我老是提起以前我捧着一个鹅蛋吃上大半天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只是挠挠后脑勺的头发,腼腆地笑笑,心里却想着爷爷的好。
  小时吃蛋的时候偶尔也会忽然发发善心把剥好的蛋去喂爷爷吃,但爷爷总是摇头说自己不喜欢吃蛋。而家里的鸡蛋和鹅蛋不是给我吃了就是被爷爷送到父母亲那里了。正好那几年生活也很困难,吃肉算是一种奢侈,而爷爷的蛋正好弥补了我营养不足的情况。在同龄孩子大都身材瘦小的年代,我却被爷爷的蛋养得白白胖胖的。但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却没有吃过任何一个蛋。
  所以,我也一直认定爷爷不喜欢吃蛋。
  直到多年后跟母亲的一次闲谈中才得知,爷爷很喜欢吃鸡蛋。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跟人打赌一口气吃下了二十六只煮鸡蛋。
  当我被接回父母身边后,爷爷家里的母鸡和母鹅一只只被杀了送来给我补营养。当吃掉最后一只母鸡后,爷爷家就再也没有养过母鸡,也没有蛋的来源了。生活也好起来了,基本上能保证天天吃肉了。
  从母亲的口中知道爷爷喜欢鸡蛋的事情后,我每次回爷爷家,都会买一些最好的土鸡蛋送去。虽然那也无法报答爷爷的爱,但毕竟是我衷心的一份弥补。
  有一年夏天,我回爷爷家。天气热,睡觉前西瓜吃多了一点,半夜爬起来上厕所。我怕惊醒爷爷,蹑手蹑脚地走过爷爷房间门口的时候,听到里面传来爷爷起身的声音。接着传来打火机的声音,黑暗中出现一道跳动的火焰,火焰熄灭下去后出现了一个红亮的火星,在黑暗中忽明忽暗。
  一支烟的时间过后,那个火星熄灭了,又重归于黑暗。
  传来爷爷在床上翻身的声音。我的眼泪刷地一下流了下来,我的手用力地捂住嘴,不发出一点声音,怕影响爷爷的休息。
  这么多年了,爷爷因为我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
  小时候,爷爷为了训练我不尿床,每天晚上十二点的时候都会叫我起床小便。每次我小便完,都不会马上睡觉,非要缠着爷爷给我煮一个鸡蛋吃了以后才肯睡觉。这时候爷爷就会边点上一支烟边给我煮蛋,在烟雾氤氲中看着我吃完蛋去睡觉,他刚好一支烟也抽完了。
  我养成了不尿床的好习惯,而爷爷也习惯了这个时候抽上一支烟,不然睡不着觉。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连我都快忘记了,而爷爷的习惯还是没有改掉。
  我悄悄地上完厕所回到自己的卧室,流着泪睡着了。
  

爷爷煮的蛋(2)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的时候,爷爷已经给我做好了早饭,两个白嫩嫩的煮鸡蛋。
  在爷爷的微笑面前,我喉咙一紧泪水又差点掉了下来。我拼命强忍着,一副嫌不够的表情,两口就咽下了鸡蛋,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爷爷高兴。
  让爷爷高兴比什么都重要。
  我吃下去的不是爷爷煮的蛋,而是爷爷对我浓浓的爱!
  

孤独的风筝(1)
3月3日,阴,大风。又是纪念父亲的日子。
  我独自站在寂静的院子里。阵阵冷风吹过,带起浮土。风很大,但并不讨厌,我向上拉了拉衣领,轻轻掸去身上的土,朝着门洞走去。
  这里有块不很大的碑,以前从没仔细看过。有段文字吸引了我,“本地早在北魏之前就已存在,原名笸箩庄,北魏时期建三圣寺,因石像面善,后更名良厢(像),并分为东、西良厢”。东良厢就是这里,我的老家,一个能让我心里特别宁静的地方。
  风,还是风,穿过门洞冲向门外。我在碑的正面,找了个背些风的地方,就地坐了下来。望着门外的天空,我点燃了一支烟。
  又快到放风筝的时节了。自小到大,每当看到风筝,我就会想起很小的时候第一次放风筝的情景。
  当时我四岁,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一栋红砖砌的楼房里。楼的南面有一条压得很平的土路,再南边是很大一片不高的稀草地和更远处的农家菜地。那时的天空总是那么的蓝,空气总是那么的清新,每天和父亲母亲在一起总是那么的快乐。
  有一天,父亲抱着一大堆白纸回来了。“明儿,想不想要大风筝,给你做一个。”父亲笑嘻嘻地说。“风筝,哦…风筝,太好了!”“爸,你会不会做呀,别骗人!”我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又蹦又跳。“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呀,小时候就会做。”父亲认真地说。我俩马上去废竹帘上选了几根上等的竹条,准备就绪,晚饭后就开始动工了。
  父亲先是把两根竹条打了个“十”字,然后用细线绑好。接着在烛火帮助下,很小心地把一根竹条窝成圈。“唉,好慢呀…。”我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困得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了床,看到床头还是只有一个“十”字架,只是上下分别绑了两个小圈圈和两个大圈圈。我气冲冲地撞开门,父亲正在门口。
  我拍打着父亲的大腿嚷道:“你这是什么呀?怎么还没好?你赶快给我做好!”我还很理直气壮。“明明别不懂事,爸爸昨天忙到很晚,今天下班回来再给你做。”妈妈生气地训我。“做快了,可就飞不好了。”父亲解释道。“好吧。”我只好不情愿地接受了。
  第三天一早,一只用雪白雪白的宣纸做好的大风筝,靠在我床头的墙上。“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大声地笑着。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准备好了风筝线。我举着和我个头差不多的“宝贝”出发了。“早点回来吃午饭。”母亲叮嘱我们。
  风筝就从楼后的空地上起飞了。“这样,这样举着。小笨蛋。嗯,高点,再高点,手拿松点,不要乱动。”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兴高采烈地做他的副手。“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好棒呀!”我大声喊着,并且还挥舞着手傻蹦着。父亲也挥动着手中的线,慢慢向后退着,我俩越走越远。我的视线舍不得离开风筝一眼,可又不得不时而看一下脚下不平的草地。
  终于,父亲停了下来。风筝太高了,比我们的楼房还要高出许多许多。“累了吧?”“不累,一点也不,爸,你累不累?”“我也不。”这时我才发现,别的孩子也在为我们欢呼呢。天空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风筝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了,只是他们太低了,简直不值一提。望着我的“宝贝”,我太自豪了。仰望身边这个伟大的人,这是我的父亲。
  我关注着我的“大将军”。这时的父亲倒没有特别兴奋,只是平淡地笑笑。“这是什么风筝?”我问。“蝴蝶(贴)儿”“什么?是蝴蝶吧!”“是蝴蝶(贴)儿。”父亲强调着。“小时候我表哥就是这么给我做的。我们一起放过的。”“干吗要自己做?别人都是买的,是不是你们小时候买不起呀,才自己做?”我天真地问道。“我知道,我知道,自己做的风筝会飞的又高又好,买的可不行。”我又抢着回答。“明儿啊,教给你,这个叫自…强…自…立,自…力…更…生。做人要自强自立才好。以后你这样的独生子越来越多了,要记住了。”“嗯。”我心不在焉。“看那个,还有那个怎么比我们还多了两个纸条?”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肚子不满。“那是尾巴,咱们的加上了,会更高的。”“那我们试试看。”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又重新加工了我的“大将军,大宝贝”。我总嫌父亲加的短,就两条那么短的尾巴,牢骚不断。可实践证明,效果简直太棒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孤独的风筝(2)
没过多一会儿,我渐渐地开始担心了。因为我的“宝贝”又高又远,已经在楼后面,快看不到了。“别飞了别飞了,我要看到它。”我着急地推着父亲,“求求你让它回来吧。”我要哭出来了。可父亲还在送着线,并没有收的意思,“风筝多好呀,自由自在,线断了就真的自由了。”父亲好像自言自语,表情喜悦但又平和。“不要断了,我不要。爸爸快收回来吧,我还要看到它。”终于,线到了尽头,我们开始收线了。“哈哈!”我心里暗喜着。看到远处妈妈在阳台上挥手,好像在示意我们该回家吃饭了。我扒着父亲,凑到他耳边说:“妈妈在叫我们呢,我们就装着没看见,噢,再玩一会儿。”“嗯。”我俩都偷着笑了笑,美滋滋地看着远方我们的宝贝。接下来我们一家人又放飞了它一次。之后我就把它藏了起来,谁都不让动。自此再也没有放飞过它,因为我很怕把它放丢了。这就是我生平惟一的一次和父亲一起放风筝,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快乐的一次。从那以后,每当看到风筝,我都会想起父亲,相信他同样也会想起我。
  一年后,我开始回老家过年,也渐渐开始知道一些父亲的事情。父亲自小被转送他人,在一个穷苦乡下生长,直到养父母去世,他从未真正感受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温暖。直到有一天被亲人找到,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年他已经二十多岁。眼前就是自己的亲人,可还是陌生的。孤独呀,我自小就能从父亲的眼神里看的到。父亲曾经和亲大哥在同一所中学念书,也来过老家这里,但那时却毫不知情,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人。
  可回忆以往点点滴滴,父亲却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父亲今生最珍惜、最宝贵的就是眼中的亲情,并且他还把善意全部给予了身边的每个人。想到这里,我感觉失去父亲的自己也是孤独的,但并不是真的孤独。我是幸福的,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父亲,我是多么的骄傲!“石像面善,更名良厢(像)。”“良像”…“良乡”…“良者”。“不历磨难不成佛”,父亲就是我心中的佛,善良仁义的人啊,我很想念您。
  风渐渐地小了。“明子,回家吧。”这时大哥走进我的视线。“好,我们走。”我拍了拍身上的土,整了整衣服。“哥,你说现在的孩子们还经常放风筝吗?……”
  朋友,都已而立之年了吧!现在的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我们有没有忙里偷闲,停下来回忆少许往事?也许往事会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生活,也许记着一些人,一些事,一句话,甚至几个字,会让我们心存爱意,让我们终身受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生的伤(1)
父亲是个很普通的中国传统老百姓。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让我骑在他肩上,在典型的江南小城街道上四处晃悠,还不时地挠挠我的脚底心,痒得我格格大笑。父亲喜欢买一些鲜货回来让母亲做给我们吃,每次在饭桌上,看着我和哥哥姐姐们吃得美滋滋的样子,他总会在一旁微微地笑。
  上学后,父亲天天用他那辆漆了又漆的老自行车接送我。我总是紧紧地抱着父亲瘦弱的腰杆,把头靠在他并不结实的背上,感觉那么的安全,总认为和父亲在一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害怕的。
  说实话,父亲在家里很偏爱我的,因为父亲只有我一个亲生儿子,哥哥姐姐都是另外一个父亲生的。每每哥哥欺负我的时候,父亲便像遭受了很大的痛苦一样,抱着我,默默地落泪。
  后来,我中学毕业了,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再加上80年代流行的是钱路,而不是学业;所以就匆匆地进了工厂。因为条件关系,家里买不起自行车,父亲就帮我买了公共车月票,天天一大早把我送到上车的地方,然后看着我上了汽车,才放心地离开。
  也许是老被哥哥欺负的缘故,自小我就有一种叛逆的心理,十几岁就开始打沙袋练散打,这给我后来的人生道路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985年的一个没有阳光的下午,d市狭小的街道上响起了刺耳的警笛声,三辆东风大卡车上分别押着九个被逮捕的犯人,在警车和扁三轮的前呼后拥下,缓缓行驶在破旧的石板路上。最前面的那辆卡车上,中间的那个犯人,居然还微笑着环顾四周的人群,这个不知死活的人就是我。
  站在微凉的秋风中,我面带微笑,看着周围黑压压的人群,心想:这可比看马戏热闹多了。根本没考虑到这是去监狱,总感觉这是去哪个地方住一阵子就可以回来似的。
  人群里不时有熟悉的朋友向我抱拳送别,我都是以微微一笑来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
  忽然,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睛紧盯着人群里的两个瘦小的身影。
  那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相互搀扶着,颤抖地站在人群里,眼含泪光,远远地看着我。父亲半张着嘴,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但没发出任何声音;我带着僵硬的笑,仿佛要宽慰他们一下,但眼里已经泛起了离愁的迷雾。我强忍着阵阵涌上心头的酸楚,装出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态,尽管有些做作,可我还得面带那该死的微笑。
  车队慢慢地从父母亲身边滑过,又渐渐地离他们远去,我感觉心里在忍受着刀割般的疼痛,但还是坚持微笑着感受生离死别的痛苦。
  忽然,身后传来父亲饱含凄惨的哭喊声:“闻龙!闻龙!”
  刹那间,周围的一切仿佛凝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忽然明白了自己要去的地方是监狱,要好多年见不到父母亲。
  父母亲相互搀扶追赶着车队,父亲的喊声不断从身后传来,声音是那么的凄凉,夹杂着从来没有过的苍老。
  我,没有回头。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回眸一顾将给父母带来更大的痛苦,我所能做到的,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