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柒零人三部曲 >

第6部分

柒零人三部曲-第6部分

小说: 柒零人三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杨树
  儿时,没有多少可玩的东西。就连那些飘落的白杨树叶都成了我们的重要玩具。
  我们从落下的树叶里,挑选那些叶柄粗壮颀长的,我拉着这叶柄的两端,你拽着那叶柄的两端,搭成十字狠命往自己这边拉,谁的叶柄拉断谁就输了。获胜一方立刻手舞足蹈去寻找新的对手,输的呢则继续在一堆落叶里找寻更好的作战武器,争取把对方挫败。攻擂守擂乐此不疲。
  山楂树
  这是在我童年时期占据大部分时光的树木。那时村落周围种满了山楂树,从我记事起它们就已经是高高大大的样子,看光景早已成长了数十年。它们树干皲裂,骄傲地伸展着婆娑的枝桠,婀娜多姿。每棵树干都要几个人才可以环抱过来,树冠更是枝繁叶茂,荫蔽了好大的空间。
  那时的经济作物远没有现在这般普遍,远近的村落也仅我们村有山楂树。于是,这山楂在村人眼里便如宝贝一般爱护,每到果实将熟之际,日夜都要派人专门看护。这样的闲差,自然是落在我们这些小孩子身上。
  每个秋天的清晨,我们背着小书包,里面装着要做的作业,外带一个小板凳,在家人的催促下急急奔向山楂树林,跟晚上负责看护的哥哥或者父亲换班,然后跟其他的小伙伴打成一片。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打发每一天。
  山楂树之间通常都会有很大的空隙,这些空隙就成了我们玩乐的最佳场所。那时女生常玩的是丢沙包和跳皮筋,男生玩的则是陀螺。
  沙包的玩法很多,有时是两边的人用沙包朝中间的人丢,若是被抓住便是赚了,再继续下去,若是被沙包击中则是要换他人站中间继续;有时索性几个人围成圈把沙包踢来踢去,谁若是没有接住便要被罚,罚的方式有多种,帮你家剥玉米粒或是帮他家看孩子,再有呢就是去拔草给大家烧地瓜;还可以用来跳房子,拿一根小树枝在地上划来划去,便有了种种玩的方式,单腿立着的小脚踢着小小的沙包在横横竖竖之间跳来跳去,一会工夫身上已是热乎乎,锻炼了身体又抵御了时而清凉的秋风。方寸乾坤之间,玩的甚欢。
  这山楂说是看护,其实是少有人偷的,因为大家都有,要防的只是邻村的人。白天里,他们骑着单车路过那些探到路旁的树下时,通常都要伸出手去捋一把。这样一来,挨着大路的山楂总要遭殃。晚上也有胆大的过来偷,多半是些跟我们年龄相差无几的馋嘴孩子。因为山楂树结果太多,累累的山楂把树枝压得将要贴近地面了,只好用一些粗壮的棍棒支撑着沉重的枝干。那些半夜偷果的人一不留神就会被这些枝干划破皮,若是被看护的人抓到就更惨,不但要把偷到的山楂悉数留下,就连书包也会被扣下。印象里山楂最贵被卖到了两元一斤,就连被风吹落的一些都有人收购,说到底不过是物以稀为贵。这倒使山楂成了村人走亲访友最合适的礼物。
  我们这些小孩子在看护山楂的同时也发明了山楂的各种吃法。譬如说煮着吃烧着吃烤着吃,用小刀切成块切成片晒干了吃,再不就是用手拍烂了吃,甚至还用脚踩烂了吃。当然,这都是瞒着大人做的。我们还在高低起伏的土堆上挖出炉灶状,离家较近的就拿了小锅过来,添了水再加点山楂,另外还趁人不备时从地里刨出地瓜或者土豆,煮一会就有香味弥漫开来。有时就找一些潮湿的青草,点火引开,然后把一堆土豆地瓜大豆什么的全部丢到火里,用那些灰烬慢慢烧熟,这样做的最是美味,却煞费工夫,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女孩子一般都是负责生火,至于偷偷刨地瓜土豆,那都是男孩子的事。我们共同分享着这些美味,小肚皮也总是被填得鼓鼓的。
  

故乡的树(3)
而春天的时候,山楂树林因为少有人光顾,树下便会密密长满寂寞的青草。我有时就会赶了家中的鹅啊鸭的到树下,让它们尽情地饱餐新鲜的青草。我一边看着这些嘎嘎欢叫的鸭鹅撒欢,一边望着寂寞的山楂树,怀念着去年秋天热闹的光景,还有那些一起嬉戏的伙伴。
  如今这些树木有的还屹立在故乡的土地上,有的却已不复存在。随着山楂树木的普及栽种,它的经济价值也一落千丈,直到最后几乎从市场上绝迹…因为价钱太便宜无人问津。而村人再也不会派人去看护那些山楂树木,它们寂寞地伫立在村落周围,虽然依旧是硕果累累,却终有一天难逃一劫,村领导下令将它们全部砍杀,腾出空地种庄稼。于是,我所有童年的记忆伴随着那一棵棵树木轰然倒地的声响被迫尘封。而那些依旧挺拔高耸的槐树、杏树、白杨树,却再没有孩子们围绕着它们嬉戏,树木安静地望着这个村落,一如从前。
  多年后一个冰凉如水的夜晚,远在他乡的我悄悄地将它们一一探视,然后将那些珍贵的记忆小心收藏。
  

童年的宝库(1)
和现在的孩子们相比,童年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田园社会。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状态,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干净。在河西大地上,沙枣林、戈壁滩、火车道、黑河,这些地方像是给孩子们预备好的玩乐天堂。一大群孩子撒进去,如同快乐的麻雀,盲目而单纯地玩儿。比起现在的孩子们,我们缺少的东西太多了。没有过多的玩具,没有规范的幼儿园教育,没有鸽子笼一样的拘囿的楼房。但我们有荒凉的戈壁,有两头未知的火车道。
  这就够了,如此广阔的天地。
  那时候,我所在的农场已经用上了现代化的工具,这些巨大的机器停放在一个有着围墙的空旷场地里。高大的围墙也许是哪个朝代在防御匪患或战乱时所建,风沙磨灭了它身体上的个性,使它看上去更像掉了毛的土鸡。在围墙里面除了一些机器,还堆放着许多麦草垛。这样的地方,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拒绝它。它就像母体一般,散发着子宫和羊水的气味。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我们为什么如此自由,没有哪个大人会阻止自己的孩子参加到农场孩子们的群体里去,而在我们疯玩的时候,也没有哪个大人前来呵责。自由就像头顶的天空一样,湛蓝、明亮、无边无际。除非有某个孩子玩过头了,到了吃饭时间还迟迟不回,那么他必定会遭到一顿拳脚或是口水。
  每到麦子收割季节,我们这些小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紧张和劳累,巨大的田野成为敞开玩耍的乐园。每寸土地,每件事物,都成了可以用来玩乐的载体。在好几亩地大的晒场里,脱粒机把麦子吹向高高的天空,这些麦子飞了起来,在纯净的空气中脱下衣裳,露出白白胖胖的身体。我们钻进苫麦子的帐篷里,黑暗中的眼睛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芒,这多么像地道里的鼹鼠,盲目而快乐。
  在我很小的时候,对水有了一次直观的认识。那时父母去上班,留下我们姐弟三人在家里。有一次,一觉醒来,家里的地面上约三四公分深的水在静静地晃悠。虽然对水挺喜欢的,但家里布满了水却令人恐怖。尤其是我们还小,三四公分的水晃悠在小腿上,真有点发水灾的意思。我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知道家里漏水的,总之时间不长,父亲就回来处理水患。他用脸盆一下下地往外舀水,而我们姐弟却卷着裤腿在水里玩儿。水舀完后,我们明白了水的来源,原来是家里的水池漏了。我们当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水池,位于进门处。印象当中水池还挺大,里面经常蓄满了清凌凌的水。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对这次透水事故印象如此深刻,父亲弯腰舀水的情形似在眼前。而那一地的水仿佛至今仍然淹着我的脚踝,凉森森的。
  和这次家里漏水相隔时间不长,我们姐弟仨又上演了一出饮酒闹剧。
  父亲喜欢喝酒,其酒量年轻时据说很大,直到现在他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好喝上两口。他的酒德我完完全全地继承了下来,酒一喝高,话就多了起来,脸上也就不再绷紧,亮出难得的可掬的笑容。酒让一个男人可爱起来。
  80年代初的某天下午,天空是阴暗的。呆在家里的姐弟仨百无聊赖,做着些无趣的事儿。也不知是谁从柜子里翻出了父亲放着的已经剩下约二三两酒的酒壶。酒壶是常见的那种塑料壶,透过壶口看进去,里面的酒像水池子里的水一样,清凌凌的。
  这时候,姐姐便想和弟弟打赌。弟弟虽然年纪很小,但却很调皮。因此,打起赌来他容易上钩。我天生就胆小,对这事根本就没有兴趣。于是,姐姐对弟弟说,你要是敢把这些酒喝掉,我就给你买个好东西。这个好东西范畴太大。弟弟就说:“买水果糖!”交易就这样达成了。水果糖是70年代生人甜蜜的记忆。花花绿绿的糖纸,晶莹剔透的糖块,酸酸甜甜的滋味,能勾起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啊。
  我也在一旁帮腔,想促成这件可怕的事。
  说好之后,弟弟用他稚嫩的手抬起酒壶,清澈的酒灌进了他的肚子。我看到他喝得如此畅快,心想一定很好喝,于是抢过来喝了几口。我感觉好像自己吃下了燃烧的火,一缕火顺着喉咙烧了下去。
  

童年的宝库(2)
接下来,我们兴奋起来。刚刚看过的电影《少林寺》出现在脑子里。我们顺势就打起了醉拳。但这种快乐没能维持多久。弟弟倒了下去。酒精在他肚子里拳打脚踢。看到他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我们都吓呆了。
  不多久,母亲回来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责骂我们,而是赶紧把弟弟紧紧抱在怀里。她坐在马扎上,抱着弟弟抹眼泪。在我们姐弟仨上面,母亲还生过两个哥哥,但都在几岁的时候夭折了。她的心痛是有着深刻前因的。
  在风沙遍地的河西走廊,家是一个人惟一的归宿。玩累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家。风沙里会有爹娘呼唤的声音远远传来,这声音和浩大的戈壁一样,如同巨大的怀抱容纳了我们干净而又醒目的童年。
  一个人的童年总是如此漫长,而它带给我们的却是更加漫长的终生的记忆。里尔克在给一位青年诗人的信里说到:“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但无论我如何挖掘这座宝藏,它所蕴藏的财富都不能被全部拥有。它记录了我们的年代和梦想,迷茫和清晰。
  

儿时的理想(1)


  当解放军保家卫国曾是许多男孩子的理想

  小时候,感觉生活中处处是英雄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小小的我也总是胸怀壮志,理想万千。今天学习雷锋叔叔,明天想当陈景润摘下王冠上的明珠,这些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作文里。可悲的是,每年都会有类似的作文题或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地出现,久而久之,居然有些害怕这个题目了。
  今天的我努力地在脑海中追溯,可那时的回忆往往支离破碎,实在记不起有什么能让自己至今依然耿耿于怀的理想。可能我这人从小到大就没有太多计划,喜欢把注意力放在手头的事情上,而兴趣爱好也一时一变,比较少去想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常常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些什么。
  听上去有些茫然和迷惘啊。
  当然,要认真回忆起来,小时候还是正经做过几个梦,虽然后来都没有修成正果,可或多或少地还是在今天的生活当中投下了影子。
  比如说我曾很严肃地想过要当舞蹈家。小时候常常不知脸红地在众人面前表演“独舞”。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我的所谓“独舞”基本上都是些伸胳膊踢腿的弱智动作,而且重复率奇高。以至于后来上了小学自告奋勇为联欢会编舞的时候就遭到了同学的投诉:“这个动作跳好几遍了!”“你要敢再让我们这么踢腿我们就这么踢你!”
  我一直认为是当年厉害的女同学磨折了我的舞蹈理想。再加上后来身材没有随年龄与时俱进,眼看着长成了典型的“人矮腿短”,舞蹈家的梦就此灰飞湮灭。可是现在每每见到学舞蹈的孩子挺拔而骄傲地从身边经过,我的心还是会隐隐地痒一下。
  上中学时还曾铁了心要当一个设计师,那时自认为心智发展已经健全,也坚信可以对自己的未来做做规划了。因为喜欢画画,又自忖审美情趣颇高,所以当时认定自己在设计方面是有天赋、有潜质、有前途的。
  那时候真没少花工夫:和同桌一起赛着设计衣服,画了一堆上下身比例1∶9的“完美”怪物;设计黑板报,天寒地冻站在板报前一画两小时毫无怨言;设计自己作业本的封面,结果曾经因为过于复杂奢华差点被老师拒收(那时我还忿忿地心有不甘,前一段从床底下翻出那贴满金纸的语文作业自己也吓了一跳,这才了解当年我的老师受了多大刺激);还设计签名,曾经把好朋友的名字翻过来倒过去设计了整整一百种,作为生日礼物送去,把朋友感动得涕泪交流……
  还想过要当记者,还想过要当律师,还想过要当运动员……
  后来,我就变成了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既不是舞蹈家,也只能望人家设计师之项背长叹,而记者梦、律师梦,什么什么一大堆的梦呢,也都还只是一大堆的梦。
  可是今天的我还是很愿意去回味这些或浓或淡、或冲动或认真的儿时梦想,而且固执地不肯承认当时的理想都已随着岁月流逝而破灭。
  我想,“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我的理想还是影响了我的生活。我现在四肢都很听话,在该出手的时候身手矫健,什么需要平衡感、协调性的运动,类似滑水、溜冰、攀岩等等一概不学就会,甚至在我主持的节目里几乎被导演塑造成“动作明星”,“这些高难度游戏都让炅炅先作示范,他动作最对味”,当我被吊在钢丝上或挣扎在滑板上的时候,我琢磨着这该是得益于我的舞蹈梦吧?
  虽然我后来也没有成为曾经铁了心要做的设计师,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