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 >

第18部分

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第18部分

小说: 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圈圈,没有掌握到要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利用自己的名气扩大影楼的知名度,来聚拢人气。足球除了给我带来资金的积累,还有他人对我的认可。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名气,才是我们这些足球运动员的原始积累。 。 想看书来

马明宇:感谢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4)
我们在春熙路上的那家店子开张,应该是2001年的时候了,当时我把我国家队的队友郝海东、李明他们几个请到成都来捧场,春熙路被围得水泄不通。据说,当时出动了上百警力来维持现场秩序。这一活动不仅让影楼名声大噪,也让我感触很深:明星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那个时候影楼在成都的生意算是相当好的,黄金周每天接待的客人都有百余人,我们还在省内各地开了很多分店,有二十多家吧。其实决定投资影楼更多是出于一种爱好,希望能够干一点其他事情。然而我在摄影和经营方面都没有经验,无法在那里成为一个真正的老总。这也不是我想要的一种状态,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自己干一点事情。我一直想摆脱球员的身份做生意,不能光当一个花瓶,我要改变这种状态。所以2003年退役之后,我专门到四川大学读了两年的MBA课程。
  登陆意甲:不是巅峰,是挫折
  薛:2000年8月,你转会到亚平宁半岛的佩鲁贾队,成为中国足球运动员当中第一个登陆意大利甲级联赛的球员;2002年你成为中国第一批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球员,并且还是那支球队的队长。这是现在很多中国足球运动员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可以说,在这期间,你的足球事业达到了巅峰。世界杯之后,32岁的你有没有想过退役以及退役之后的生活选择?
  马:其实从1994年甲A联赛开始,就有不少中国球员前往国外踢球,我并不是最先的。像郝海东、范志毅、孙继海、谢晖、黎兵这些人早就出去了,而且有的发展还很好。我一直都在犹豫。2000年的时候,我已经30岁了。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是成家立业需要稳定的时候。但又有这么一个机会(转会佩鲁贾)摆在面前。不去吧,可惜了;去吧,反对的声音也不少。真的很犹豫,当时内心是在挣扎、纠结。人其实到了这个岁数,就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洒脱了,有些顾虑了,或者说是有责任了。后来还是我老婆乐天的一句话最终让我下定了决心:去!她跟我说,去!不要到老了以后后悔。而且你去了又没有任何损失,又不需要试训,去了就签,你担心什么?就是失败了回来,你在国内也仍然是最好的!去意大利待了十个月,自己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毕竟是在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联赛上,身边的队友、同场竞技的对手,都是身价过百万、千万美金的人。和他们比赛,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个对我后来参加世界杯也是有帮助的。那个时候在佩鲁贾也是有压力的,回来和国家队打世界杯预选赛的时候,沈阳有球迷都在调侃我,老都老了,还跑那么远去干吗,回来不是挺好的。但那个时候还是想坚持,再坚持看一看。人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有希望。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其实不是巅峰,是一种挫折。人的一生就是由成功和挫折交替着组成的,没有哪个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不遇到任何的挫折。
  2002年世界杯结束之后,我就想退役了。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是到了个人事业的顶点,几乎不可能再有任何的突破,而且也已经32岁了,是一个老球员了。幸运的是,我完成了好几代中国人没有实现的梦想,进了世界杯。那一年,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就是进一球、拿一分、胜一场。但是在世界杯上进一球真的不容易。打巴西那场,我有一个很好的进球机会。球传过来以后,我的假动作已经让对方防守队员跳起来转身了。我如果冷静一下,拨过去,直接面对守门员再射,可能这个球就进了。多好的一个机会啊!打急了。停了球起脚就射门,结果打在他的背上……就差那么一点。遗憾啊!人生有些遗憾是可以弥补的,但有些遗憾是永远也无法挽回的。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吧。
  回来以后总结,还是觉得自己能够在足球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在2002年底,我就在温江开办了明宇足球俱乐部,专门培养足球人才。当时中国足球市场还很好,我也希望这项投资能够维持下去,根本没有想过赢利,就是想踏踏实实为中国足球做一点事情。足球在一定层面能够反映国民精神面貌,中国足球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青少年踢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足球初教很重要,我希望能够培养球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马明宇:感谢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5)
回报是一种幸福
  薛:开办足球俱乐部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经商。开始自己独自经营一家企业,感觉到压力没有?
  马:我这样给你算一笔账吧。我们学校有三十多名员工,刚刚开始实行有偿训练,大约有一百七十名学生,最基本的收费是每人每月一千一百元,学费、食宿费、训练费通通都包括在内,除了训练,学校每天还要派车送他们去学文化课。在正常情况下,学校每年获得有偿训练费超过二百二十四万。但是足球市场很快就不景气了,大家普遍对足球没有信心,不愿意把娃娃送来踢足球。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把娃娃送过来,我们的培训费就一路下调,按照不同年龄段,学员的收费如今从三百元到八百元不等,有的因家庭贫困甚至免费就读。目前学校所收的学费只能用来维持日常运营的开销。但是这些支出都无足轻重,最头痛的就是学员外出训练和比赛的高额费用无法解决。学生到了15岁、17岁,每年就要到全国参加比赛,这笔费用是相当大的。每年U15、U17两支青年队都要外出进行冬春两季训练,光是一个队一年就要花六十万元左右,还不包括服装。俱乐部运作常常入不敷出。
  对此,我还是有心理准备。搞青少年足球培训,如果有赢利的想法,肯定搞不好,毕竟这是一个成长期比较长的运动项目。但随着支出的增多、收入的减少,我渐渐觉得自己有些吃不消了。我们学校每年的财务报表,到最后都是亏损,从来都没有赢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是能够赢利的,青少年培训花不了多少钱,但一个球星练出来后价值很大,这个产业需要长时间静下心来做。我现在和天津泰达俱乐部就有协议,他们每年会给我提供几十万元的赞助费,他们很看好我们的球员。不过这也不够,我还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所以我必须真正地从商赚钱。
  运动员一般读书比较少,退役后都会选择充充电。2003年我到四川大学去读了两年的MBA。在学校,和大家聊天,以及课堂上讲的很多案例,对开阔眼界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整合大家的资源,一起做些事情。其实这个还是要靠我踢球时取得的名气。为了吸取尽量多的经验,我常常利用自己的球迷资源邀约各方商界朋友在一起摆龙门阵,借此机会多学习。在这方面主要是精力的投入,学习几乎花费了我一半的精力。后来与朋友开了一家美迪亚哥有限公司,从事网络增值业务,真正变成了一名商人。但风险随处可见,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交学费的。结果我们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客户要求退货。那个时候压力特别大,头发都掉了很多。我就怕人家说:“马儿踢球可以,搞这个,不行哦。”但是再困难还不是要坚持,不能有困难就不去做嘛。这和踢球是一样的,任何东西都离不开坚持,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我现在的公司走上了正轨,我希望它能够走得更远,最好能够进“福布斯”财富排行榜。每个商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哪怕最终是几百强也好,表明我在不断上升。
  薛:有没有想过进军其他行业,去挣更多的钱?
  马:人总要为理想而挣钱,这样才能给你带来幸福感。我的理想就是足球,注定我一辈子都和足球分不开了。它给我带来这么多东西,现在在回报足球的过程中,我感到了幸福。成功与失败并不是绝对的,经历很重要。我现在有很多想法,但并不一定能得到实施,就像我当初也没想过自己能参加世界杯决赛一样。所以成功与失败没有办法简单衡量,只有经历了,你才能和以前不一样。说白了,经历才是最大的财富。我没有想过要做房地产,这种既热门、赚钱又快的生意已经饱和,它最多还能热几年。别人都在做了,我不需要继续跟进,商业有很多种类别,做新的、适合自己的东西更有发展潜力。我没有什么投资的概念,身上几乎没什么现金。家里大事由我决定,钱都是交给太太打理,她来负责理财买保险。其实人最大的财富就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
  采访手记
  接受完我的采访,已是中午时分。马明宇欣然邀请我和他一道吃饭。不过我们并没有去酒楼、餐馆,而是在他办公室附近的小区里面,找了一家“苍蝇馆子”——几个下岗女工合伙开的面馆,没有招牌,没有店名。老板似乎与马明宇很熟悉,见面就问:“马哥,今天你是吃饺子还是吃面?”三两韭菜饺子,肉很少,马明宇吃得很开心。旁边有食客过来打招呼:“马哥,马上要开始的欧洲杯你看不看呢?”“要看啊,有时间就一定看。”马明宇的回答自然、真切,就像是在和老朋友聊天。
  这才是真实的马明宇。当中国足球运动员转会第一人、中国登陆意甲联赛第一人、中国第一位世界杯足球赛队长等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逐渐消退之后,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他现在最真实的想法。“我就想认认真真地把现在的足球俱乐部搞好,为中国足球多培养些人出来。”马明宇说,“只要人心是向善的,就没有什么事情搞不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抛弃,不放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马明宇这一代足球人经历了中国足球的体制改革,经历了中国足球的鼎盛辉煌,同时也在饱受着中国足球市场不景气的煎熬,内心的彷徨与迷茫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是体育界第一批将“国家正式职工”这一身份淡化的群体。因为足球的火暴,他们拥有过常人无法企及的名气,以及由名气带来的利益;因为足球的颓败,他们忍受着外界难以想象的压力,以及被唾弃之后的向隅而泣。他们在否定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和自我救赎。
   。 想看书来

裴埠生:一位民警的自我实现(1)
裴埠生近照  人物简介
  裴埠生,1962年12月出生,安徽和县人,大学本科。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12月-1999年8月在第二炮兵某部队服役。其中,1980年8月-1982年8月在兰州军医学校学习,1994年8月-1996年8月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
  1999年9月-2008年3月在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分局西御河派出所工作。
  2008年3月至今在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分局治安防范人口管理科任科长。
  2000-2005年,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2001-2003年,连续三年获得“青羊十佳民警”称号。
  2001年、2002年荣获成都市公安局“‘争先创优’活动优秀民警”称号并记三等功一次。
  2002年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并被四川省公安厅记三等功一次。
  2003年被评为成都市政法队伍“党员先锋工程党员示范岗”,同年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严打整治工作先进个人”。
  2004年被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授予“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中共成都青羊区委授予“十佳服务标兵”称号。
  2004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政法战线先进干警”称号,被四川省公安厅授予“大练兵标兵”称号。
  200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6年被成都市公安局授予“治安防范工作能手”称号并记三等功一次。
  2006年2月18日,裴埠生的事迹和工作方法被公安部“中国警务报道”电视栏目专题报道。
  从小就喜欢当兵
  孟蔚红(以下简称孟):裴警官,你在当警察之前是在部队上吧?
  裴埠生(以下简称裴):对,当警察之前我一直在部队,当了二十一年的兵,1978年入伍的。
  孟:那今年参加工作刚好三十年。
  裴:对,我是从安徽和县入伍的,当兵在第二炮兵部队,1980年在部队考上的军校,最早是兰州军区的军医学校,1982年毕业分配到团卫生队当医生,1989年当卫生队的领导,用我们部长的话来讲,当时是全军最年轻的卫生队长,那个卫生队也是全军的优秀卫生队。1994年我又上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管理系,是培养军队卫生干部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毕业后在卫生部工作了一段时间,1999年从部队转业回地方。
  孟:从部队考军校容易吗?
  裴:部队可以考,我在中学的时候成绩就比较好,考大学的时候,我在学校是第一名,但是我们学校都没有考上大学的,1978年安徽高考录取分数线比较高。招兵的说到部队还可以考军校,我就当兵了。当时我上的学校一个军级单位只有一个名额,就我考取了。妈妈觉得我年龄小嘛,在外面生病什么的担心没人照顾,就让我学医了。
  孟:你喜欢当兵吗?
  裴:我从小就喜欢当兵。从我个人意愿来讲,不想离开部队。我们那一代都是受红色教育的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