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那年是三国 >

第3部分

那年是三国-第3部分

小说: 那年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手好戏:没大脑,傻(自己出钱,让刘备做皇帝,你说他笨不笨)

  要想图谋大事,没兵器那可不行,于是刘先生就带这刚收的小弟到城里最有名的铁匠铺打造兵器,在此要隆重介绍:

  青龙偃月刀 (关公用)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丈八点钢矛 (张飞用)

  又明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双股剑 

  又称雌雄剑,刘备起兵时请良匠用镔铁打造的。一鞘双剑,据说两剑可和为一把宝剑使用。

  一切准备好了,那就马上开始吧!!!!

  既然要开始做那必须的要有人赏识,在这个社会里没人那是混不下去的,董卓就成了他们的最佳人选,我分析有几点第一,董卓在当时也算是有势力的一位,

  第二,刘先生看出了跟着董卓前途无量

  有了这两点就使刘先生专门研究董卓的去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在董卓跟张角战斗,刘备看到了希望,他带领他两个刚收的的小弟关羽,张飞前去支援,不料咱们的董大师不买他们帐,扭头走人。这个把张飞气的想把他大卸八块,去被刘备拦了下来,你说咱们刘先生气度有多大,搁在现在可是十全十美的好男人那。

  咱们在说说董卓的干儿子吕布古道是: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

  虎筋弦响弓*,雕羽翎飞箭到时。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三国演义》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吕布是骁勇善战的汉末诸侯,先后跟随丁原、董卓作战,并最终杀死了丁原和董卓。这救表明了只要我跟着你你早晚死在我手上,不过这孩子有个毛病就是爱认干爸爸,成为独立势力后,吕布与曹操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不敌曹操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在死的时候还想认曹操作干爸爸,吕布虽然勇猛,但是少有计策,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在演义中,吕布是三国中少有的一流武将,曾在虎牢关大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联手,大败而归,曾一人独斗曹操军六员大将,速败。著名的美女歌妓貂蝉上演连环计后,成为吕布的妾室。 

  吕布虽勇猛但政治经验比起刘备、曹操等人却少得可怜,而且他目光短浅,不具备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雄心壮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不用说都知道,老贼,贼人。这些称号都是给他的,不用纳闷不是因为他是小偷才骂他的。先看看他的个人资料让咱们对他有个了解:董卓(132年…192年4月),字仲颖,性别男,陇西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官至太师、郿侯。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性粗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东汉献帝年间(公元189年一220年),民间广泛流传着一首民谣。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歌词中“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则深刻地表达了当时广大老百姓对误国权臣董卓的极度痛恨,都希望他早日死去。这首民谣是东汉人民对董卓整个人生的基本评价,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董卓对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可有一个人喜欢他那就是何进,他不顾大臣反对急诏董卓进京,这就等于打开大门迎接虎啊,董卓可不是一般的吃人的老虎(董卓进京……来者不善)。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双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挤,殊死斗争。深知朝廷派系之争的董卓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心中窃喜,他密切注视朝廷各派动向,随时准备相应措施。见机行事。不久,在河东伺机而动的董卓便收到大将军何进也就是小皇帝的舅舅密令。以圣旨名义召他立即进京*张让。

  就在此时,几个太监假冒太后,让何进进宫,曹操与众大臣极力反对,可咱们的大将军何进谁都不听,想到自己是大将军没人感碰他,非去不可,殊不知辞去有去无回啊!就在他进宫不久就从城墙掉下合金的人头。

  董卓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没进宫何进就被张让杀死,此时知道消息的不止董卓一个人还有袁术,这时,虎贲中郎将袁术,听到何进被杀的消息后,便放火烧毁了南宫,并追杀张让等人。你说张让不是没事找事干吗,你一个太监跟大臣们较什么劲,那不是找死!张让和中常侍段硅慌忙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

  不过有人不喜欢他,那就是张飞,何以见得?有书为证(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

  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便

  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正是: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

  上负心人!当日怠慢了玄德,张飞性

  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曰:“若不杀这

  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去也!”玄德曰:“我三

  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曰:“若如此,稍解吾恨。”)

  大概意思就是张飞等人救了董卓,董卓不给他们好脸色,张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杀了董卓,但刘备不让。

  董卓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当时想:既然上了挟持皇帝的道,还不如把皇帝废了自个做呢!就这点不如曹操大家都知道曹操是奉天子令诸侯。他杀皇帝没?没有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他想做皇帝,(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当然啊,董卓这举动当然有人不从了,于是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看不过去董卓的行为就在他上朝时拔刀刺向董卓,反被董卓杀死(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

  欲伺便杀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卓气力大,两手抠住;吕

  布便入,揪倒伍孚。卓问曰:“谁叫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

  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

  ,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后人有诗赞之曰:

  汉朝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借这个故事我向给大家说个道理:不要自不量力,做没把握的事情。

孟德献刀
袁绍当时在渤海一带,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写封信给王充,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董卓想把咱们的皇帝废了,自个做。咱们可不能答应,你要想个法子灭了他,要不咱们都活不长啊!这就给王充出了个难题,他左想友想向不出一个对付董卓的办法,就想把大臣集中在一起想办法,毕竟人多力量大嘛!于是就跟大臣们说我要过生日了,你们到时候都来啊,我在家做好酒菜等你们。等大家都到了,他就发扬刘备的专长——哭。众人见了都纳闷起来好好的过生日怎么哭了起来。等王充说出缘由,大家也跟着哭。唯有一个人却哈哈笑,说:你们就这样哭,就是哭到明天,能把董卓哭死吗?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王充说";你有什么好主意呀!”曹操就说:“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

  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王充当然高兴了,有人不怕死去杀董卓,自已干嘛舍不得一把宝刀呢。

  曹操第二天把刀藏在身上,进了相府,董卓问他怎么来晚了,他说自己的马又老又瘦,骑不动了,董卓就让自己的干儿子吕布去签匹好马给他。看,曹操人缘多好,他来杀董卓,董卓还送他马。当然董卓还是很信任曹操的。自己在屋里无聊就睡着了,曹操想这可是杀他的好机会,曹操千算万算没想到就在自己拔刀刺杀董卓那刹那间,董卓掐着时间醒了。吕布也在这时候回来,聪明的曹操马上跪地说这是自己前几天刚得到的一把宝刀,希望相爷笑纳,这当然不是真的给他,但是曹操点背没办法。给了刀他也不干在停留了,害怕等会董卓明白过来了把自己杀掉,就称自己家有事离开,他并没有回家因为他知道董卓不会放过他,就骑着马飞奔谯郡。路过*县,被守关军士抓住,曹操是幸运的,陈宫(字:公台)也是个十分恨董卓的人,他决定以后跟着曹操混,两个人一人背了一把剑一起逃跑。

  大概跑了有三天左右吧,两个人来到曹操的一个朋友吕伯奢家,吕伯奢叫家里人杀猪招待。可曹听到外面有议论如何杀法,以为是杀他,就将朋友家人全杀了,等发现案上捆的是猪时,方知人家议论的是如何杀猪。曹操和陈宫虽然也是惊疑不定,却立马纵身逃出吕家,不想在半道上,却碰到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浑然不知道自己全家上下八口已经全被杀死的吕老头见到曹操连夜离去,自然是好奇不已,心说你小子不想留宿就索性不来,既然来了又何必走呢?老头子我都已经把酒打来了!只是吕伯奢还没开口说些什么,曹操就已经谎称后方有人,趁着吕伯奢回头观望的空隙,曹操竟然毫不留情地将吕伯奢也当场斩杀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我不杀他,他回去发现家人死了,肯定去告我的行踪,不如斩草除根。

  杀吕伯奢,大家都骂他“恩将仇报”,这还不止,他杀了人还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但大家看《三国演义》是确写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他杀了人还口出狂言,这就是人们对他误解的一个原因。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概念好像一样,但只质量不同,第一句话的人指的是吕伯奢,而第二句却是“天下人”,误杀一人和误杀天下人性质可不同。 

  其实曹操也很后悔,(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他说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口气不同,第二种是狂妄的口气,而第一句则是一种心理安慰。人犯了错,一般心里都说“我没做错,我是对的”虽然后悔,但心里还是有这种想法,这时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句话只不过是曹操的自我安慰。sha

  陈宫觉的曹操是个遇佛杀佛的主。说不准什么时候把自己给杀了,就跟曹操分手了。这是《三国演义》说的故事,而《三国志·魏书》中介绍:“曹操虽然被董卓认命两千石的骁骑校尉,但政治眼光 敏锐的曹操看出董卓不是成大事人,必然有身死族灭之祸,于是辞官不受,逃回了家乡。在逃亡的路上曹操经过了故人兼朋友吕伯奢的家,吕伯奢的孩子见财起意,带着家人想抢曹操的马和财物,于是曹操挥舞宝剑斩杀数人,这才摆脱了这股车匪路霸。” 

  咱们再来看看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